高粱机械化种植品种选择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生态适应性强、耐旱、耐寒等特点,适宜于生长在干旱山区和荒漠地带。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是实现高粱生产的关键。

下面介绍几项关键技术。

一、优选品种高产栽培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具有良好产量和品质的品种。

我国高粱品种繁多,如内蒙古白高、豫高11、晋高2号、陕西8号等品种都是比较优良的,选择种植品种需根据土壤、水源、气候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二、适时播种高产栽培需要适时播种,一般在当地土壤温度普遍达到10℃以上,气温稳定在5-7℃时开始播种,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初。

以栽培黍、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土地为高粱的最佳种植地点,这样可以减少病害和虫害的发生。

三、密植高效在选择种植区域后,要注意栽培密度。

一般来说,高粱的株距宜控制在20-25cm,行距宜控制在60-75cm之间。

控制密度可以使植株之间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生长更加均匀,产量更高。

四、保持适宜土壤湿度高粱要求土壤有较大的疏松度和透气性,保持土壤湿度也是关键。

在生长期内要始终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特别是在开花和结实的时候,水分的供应要足够。

同时注意避免积水和排水不畅的情况,以免对高粱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五、施肥管理高粱的肥料管理需要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高粱的生长需要进行调配。

高粱生长期一般需要进行2-3次追肥,一般情况下是春季追肥1次,夏季追肥1次,秋季追肥1次,并根据高粱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肥料配比。

同时注意不要施用过度,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病虫害防治高粱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比较常见的有高垣螟、假单胞菌性叶斑病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要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一般来说,及时换作茬、轮作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是一个相对综合的系统,需要在实际种植中进行针对性地调整与改进,保证高粱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

早熟高粱新品种龙杂17的机械化密植栽培技术

早熟高粱新品种龙杂17的机械化密植栽培技术

早熟高粱新品种龙杂17的机械化密植栽培技术王黎明焦少杰姜艳喜苏德峰严洪冬孙广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黑龙江省是我国高粱的主产区之一。

由于高粱对干旱、水涝、盐碱和瘠薄等方面的多重抗性,而在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广泛种植。

尤其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在北部无霜期短且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

龙杂17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原代号为龙683,为适宜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的机械化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矮秆酿造型高粱新品种,于2015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进行登记推广,编号为:黑登记2015010。

龙杂17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满足了该地区对极早熟、矮秆、适于机械化种植的高粱品种的需求。

针对龙杂17的品种特性,对其机械化栽培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进行了研究,以发挥品种最大的增产潜能。

1 品种主要特点龙杂17以自选系KS35A为母本,HR686为父本配制而成。

2012-2013年进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 7627.1kg/hm2。

201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396.9 kg/hm2。

该品种主要特点为:1.1 早熟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080℃左右。

1.2 矮秆、耐密植株高108cm,穗长22cm,筒形穗,穗型上散下中紧。

秆强,耐密植,种植密度达到30万株/hm2时不倒伏。

1.3 酿造型籽粒红褐色,含淀粉74.19%,单宁1.48%,为优质酿造型高粱品种。

1.4 适宜机械化栽培植株生长健壮,整齐。

幼苗拱土能力较强,分蘖力较强,叶片窄小,不护脖。

成熟后不易落粒,茎秆和籽粒脱水快。

2 密植方式由于龙杂17株高矮,秆强、不倒伏,且叶片相对较小,株形适于密植,因此,近年来,在试验示范中进行了密植栽培试验,通过增加密度,发挥了群体增产潜能,增产显著。

黑龙江省原有种植方式一般为垄距65cm,垄上单行播种。

高粱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

高粱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

高粱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摘要:本文介绍了高粱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高粱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粱;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引言高粱,禾本科,高粱属,1年生草本,秆实心,中心有髓,分蘖或分枝,叶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蜡粉,平滑,中脉呈白色。

圆锥花序,穗形有带状和锤状两类。

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

种子卵圆形,微扁,质粘或不粘。

性喜温暖,抗旱、耐涝。

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

谷粒供食用、酿酒(高粱酒)或制饴糖。

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作饲料;颖果能入药,能燥湿祛痰,宁心安神。

我国栽培区域较广,除东北之外,吕梁山区种植高粱面积大、产量多、品质佳、效益高,且中长期市场潜力大、综合前景好。

因此,在吕梁山区,高粱栽培技术值得开发研究、广泛推广。

1合理轮作高粱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消耗地力较多,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耐瘠薄能力,能够作为多种作物的后茬。

高粱不宜重茬,重茬高粱不仅氮素消耗多,不利于养分均衡利用,而且黑穗病发生也会加重。

高粱轮作倒茬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一年一熟区常以高粱作为大豆的后茬与玉米、谷子轮作;在盐碱地区,前茬以豆类、葵花为佳;旱坡地、平川水地以瓜类、薯类及油料作物为前茬。

春播高粱的生育期为100~125d,甜高粱的生育期比较长,一般为130~150d。

2机械化深耕技术2.1土壤选择适宜高粱生长的土壤,一般应是耕作层深厚、结构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

2.2深耕在前茬作物收获后,需要进行深耕整地,在深耕整地过程中,应当注意深浅一致,做到不留犁沟及残茬、杂草;尽可能早秋耕,做到秋雨冬用;要根据土壤状况掌握耕作深度,一般以耕深30cm为宜;要根据土壤的湿度适当深耕,一般以土壤含水量在15%~20%时深耕效果最好。

在丘陵山区机械化深耕时,采用大型拖拉机耕作时的工作速度应控制在5km/h左右,耕深要求达到24cm;采用中型拖拉机耕作时的工作速度应控制在4km/h,耕深达到20cm;采用小型拖拉机耕作时的工作速度应控制在3.5km/h,耕深达到18cm。

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晋杂3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晋杂3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YU J i — z h e n 1 , 2 P I NG J u n - a i 2 , Z HANG F u - y a o 1 , 2 DU Z h i - h o n g  ̄ , L YU Ki n 2 , U Hu i — mi n g 2 , YANG T i n g — t i n g  ̄ ( 1 . C o l l e g e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a n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 T a i y u a n 0 3 0 0 0 6 , C h i n a ; 2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 o r g h l l m G e n e t i c G e r mp l a s m


要: 晋杂 3 3号是 山西省农 业科学 院高粱研究所 以 自选不育系 S X 6 0 5 A为母 本 、 外 引恢 复系南 1 3 3为父本 杂
交选 育而成 的、 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杂交种 , 于2 0 1 3年 3 月通过 山西省农作物品种 审定委员会审定 。 在 区域试 验中 , 晋杂 3 3号平均单产 为 9 4 8 6 . 9 k g / h m。 , 比对照增产 9 . 8 %。该 品种植株矮 , 株型紧凑 、 穗 型中紧 抗 倒 伏 , 耐密 植, 适宜机械化收获 ; 适宜 山西省春播中晚熟 区种植 , 在吉林省 白城 、 内蒙古赤 峰等示范 种植 也表现 出广泛 的适应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r g h u m , S h a n x i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J i n z h o n g 0 3 0 6 0 0 , C h i n a )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对于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土壤选择、品种选择、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一、土壤选择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土壤种植高粱。

高粱适应性强,但最适生长的土壤是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在5.5-8.5之间的壤土。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避免选用重盐碱地、水水易涝地和斜坡等不利于高粱生长的土壤。

二、品种选择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中,品种选择至关重要。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宜的高粱品种,例如寒冷地区可以选择耐寒的品种,而且耐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条件,提高产量。

三、施肥管理
1. 控制氮肥的施用,以避免高粱茎秆生长过旺而影响籽粒的发育;
2. 在种植前充足的基肥,保证高粱的营养需求;
3. 适时施适量的磷肥和钾肥,有利于高粱的生长和坐果。

四、病害防治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中,病害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高粱常见的病害有纹枯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因此要定期喷洒农药进行治理和预防,及时发现病毒病害,立即进行适当的防治措施。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中,虫害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高粱常见的虫害有高粱螟、白粉虱、高粱叶蝉等,对高粱生长发育造成危害。

针对不同的虫害,选择合适的农药和防治方法,对高粱进行适时的防治,减少虫害对高粱的伤害。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是提高高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而上述措施只是一部分,实际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栽培,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高粱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优质、高产豫粱八号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豫粱八号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的开 9963 作母本,以早熟、抗病性较好的材料 9812为父本进 行有性杂交,经过连续多代定向选育而成的高产、早熟、抗逆 性强、综合性状好的棉花新品种。2004~2005 年参加山西省 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 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 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晋审棉 2006005。 2 特征特性
地下部生长较快,地上部生长较慢。 2. 2 丰产指标
幼苗粗壮、叶片肥厚、叶色浓绿、基部粗实、喇叭口大。 拔节前株高达 60c m左右,可见叶 10 片。 2. 3 苗管理措施
(1)及时查苗,如发现缺苗处及时带土移栽。 (2)早间苗,适时定苗,在 3~4 片叶时间苗,5~6 片叶 时定苗,间苗时留浅红色叶鞘苗,去除杂苗,要做到去弱苗、 留壮苗,留苗要均匀一致。如果行距是 50cm,株距应保持在 33. 3~36. 6cm之间,(52500~60000 株 / hm2)。 (3)适时中耕,定苗后人工浅锄一次,7~10d 后再深锄 一次,拔节时中耕结合追肥,追 N、P、K复合肥 300kg/ hm2。一 定要做到壮苗早 发。 3 拔节至抽穗 3. 1 生育特点
生育 期121d,比对 照中 棉41 早熟 2d,属于中 早熟类 型, 早 熟高产 ,早熟 不早衰 。植株 塔型,出苗快 、开花结 铃较 早、 整 齐度好 、生长 势强,株高中 等、株 型清秀 ,叶片大 小适 中, 叶 色稍淡 ,茎 秆茸毛 较少 ,长势 好, 铃卵圆 形较 大,主 茎 果 枝节间 长, 结铃性 强, 吐絮 畅,易 采摘 ,衣分 高,株 高 102. 6c m, 第一果 枝节位 6. 5 节, 单株 成铃 16. 5 个 ,单铃 重 5. 2g,衣分 41. 29%,子指 9. 9g,上 中下 结铃均 匀,纤维 洁白 色泽好 。 3 产量表现

北方地区高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地区高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地区高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高粱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适应性强、耐旱性强、产量高等优势。

为了提高高粱的品质和产量,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北方地区高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帮助农户更好地种植高粱。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高粱品种是种植成功的第一步。

北方地区适宜种植的高粱品种有红高粱、白高粱、黄高粱等。

农户应根据自己的种植区域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高粱品种,以确保产量和品质。

二、土壤准备在种植高粱前,应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耕地,翻耕深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犁地后进行平整,破土细碎,排水良好。

如果土壤贫瘠,可在播种前施入适量有机肥料或复合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三、播种密度和深度高粱的播种密度和深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北方地区高粱的适宜播种密度为每亩8-10公斤,播种深度在3-5厘米左右。

密植可增加高粱的竞争力,提高产量,但也要避免过密造成植株缺乏养分和生长不良。

四、及时灌溉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高粱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在高粱生长期间,及时进行灌溉是关键。

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高粱生长状况进行定时定量的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促进高粱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施肥管理在高粱生长期间,及时施肥对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可以根据高粱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施肥,如基肥、追肥等。

农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施肥方法和肥料种类,如氮、磷、钾等元素比例要适当,不可过量施肥,以免对高粱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六、病虫害防治高粱在生长期间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对高粱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

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户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

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清除杂草,保持田间通风良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七、收获与储存高粱成熟后,应及时进行收获和储存,以保证高粱的品质和食用价值。

在高粱籽粒成熟后,可以进行机械化收割或手工收割。

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干燥,保持高粱籽粒的干燥度,防止霉变和发芽。

高粱种植:再生高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粱种植:再生高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粱种植:再生高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

而再生高粱指的是利用高粱茎节上休眠芽萌发力强的特点,在头季成熟收获后,利用茎节的基部发蘖、抽穗进行第二次收获。

再生高粱具有生育期短、增产潜力大、效益高等特点,深受农户青睐。

那么,再生高粱怎么种植?现将再生高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由于本地品种的再生力较差、产量较低,应选择再生力强、优质高产的杂交良种,如“泸杂4号”、“青壳洋”、“湘两优糯粱1号”等品种。

二、种好头季1.适时播种:留蓄再生高粱必须着眼头季,考虑二季。

从头季起,就要狠抓适时早播、早管,促进早成熟,早收获。

在7月下旬前收获头季,保证再生高粱能在9月中旬抽穗,以夺取两季高产。

我市平坝、河谷、浅丘、台地等低海拔地区和地膜育苗的高粱播种最佳时期为3月上旬,深丘山区不超过3月中旬。

2.合理密植:无论间套(带植)或净作,都要做到合理密植。

一般窝距25厘米,行距45厘米,亩植6000—7000株,带植减半。

3.合理施肥:要提高头季产量,为再生高粱打好基础。

头季高粱:一是施足底肥,亩施25%复混肥40公斤或35%复混肥30公斤或渝科BB肥20公斤,均匀撒施后整地,栽苗后亩施人畜粪水1500公斤提苗;二是重施拔节孕穗肥,在头季高粱抽穗前7—10天施用,一般亩施人畜粪1000公斤加尿素10公斤;三是及时施用再生高粱促芽肥,在头季高粱收获前9—12天施肥,亩施人畜粪1000公斤。

4.适时收割头季:当穗子上、中部籽粒变红时即可采收。

头季收割后应及时砍秆。

砍秆时镰刀要锋利,速度要快,尽量减少茎秆的破碎程度,因茎秆破碎后易引起腐烂,影响再生。

三、留桩及管理1.留桩:低桩留芽,一般以近地面留两个节作再生为好,留桩高度4—6厘米。

据大面积的调查,留节位低的无论在株高、茎粗、穗长、穗重等主要经济性状方面,均比留桩节位高的要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粱机械化种植品种选择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低等优点。

机械化种植高粱能够提高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本文将介
绍高粱机械化种植的品种选择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1. 早熟品种:如金苞夏高 1号、兰州夏高 1号等。

这些品种生长期短,适应性强,
适合在北方地区栽培。

2. 高产品种:如齐冲 1号、长芒高粱 1号等。

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适合
在丰水田或灌溉地种植。

3. 抗逆品种:如豫粮 36号、湖北粮 10号等。

这些品种对病害、逆境等具有较强的
抗性,适合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种植。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在播种前进行耕地整理,犁地深度为15-20厘米。

2. 播种:采用机械化播种方式,每亩使用种子4-5千克。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浸种剂、种衣等,以提高发芽率和抗性。

3.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品种要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一般在基肥、追肥、拔节期追肥等关键期进行施肥,以满足高粱生长需要。

4. 病虫害防治:高粱容易受到赤霉病、叶斑病、稗黄害、高粱象等病虫害的侵袭。

在种植过程中,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采用合理的农药进行喷洒。

5. 灌溉管理:根据高粱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湿度情况,合理进行灌溉。

一般以保持土
壤湿润为主,避免出现干旱或过湿的情况。

6. 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田间杂草的清除,保证高粱生长正常。

定期进行病害、虫害
的检查和防治,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害虫的蔓延。

7. 收割和处理:选择适时收割,一般在颖果颗粒硬化时收割。

收割后,进行晒场处理,晒干后储存或加工。

高粱机械化种植的品种选择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高粱生产效益的关键。

农民可
以根据自己的种植条件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并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以达到高产、
优质的目标。

这将为农民提供稳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能满足市场需求,推动高粱产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