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高粱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高粱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高粱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在播种保苗的基础上,强化田间管理是保证高粱高产的重要措施。

高粱从播种至成熟要经过苗期、拔节抽穗期、坚固期3个阶段。

1、苗期苗期是生根、长叶和所有茎节分化形成的养分生长时期。

丰产长相:根系发达、叶片宽厚、叶色深绿、基部扁宽。

当幼苗长至3~4叶间苗,5~6叶定苗,要准时间苗、定苗,以削减水分、营养的流失、消耗,增进幼苗稳健生长。

幼苗期易受杂草危害,应准时举行中耕,及早中耕可保墒提温,发根壮苗,又可毁灭杂草。

普通举行两次,定苗时耕一次,10~15 d后举行其次次。

也可化学除草,普通多用扑灭津50%可湿性粉剂0.2~0.4 kg/667 m2,也可用莠去津和西玛津。

注重5叶前、8叶后对除草剂敏感,应避开用药。

2、拔节抽穗期管理幼穗开头分化到抽穗前的一段时期是高粱生长中最旺盛时期。

这时因植株营养汲取总量急剧增强,是需肥最多的时期,肥水不足,养分生长不足,堆积的有机物少,导致穗小码稀;但肥水过旺,营养消耗多于养分生长所需,也会影响幼穗良好发育。

此时要严格控制肥水管理,以协调养分生长与生殖生长间的冲突,要掌控施肥时光,最好是在拔节初期或稍提前几天追肥,结合趟地。

肥量普通在25 kg/667 m2左右,产量500 kg/667 m2以上的地块,追施硫酸铵20~25 kg/667 m2。

肥量过大,反而降低肥料通过率,增产率也会降低。

追肥可分两次,要“前重后轻”,重追拔节肥,轻追挑旗肥。

适时追肥可使茎秆增粗,中上部叶片增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小穗退化,达到增产的目的。

拔节期如有条件,最好能灌水,这时灌水对高粱增产作用极为显然。

据实验统计,增幅可达11%~78.9%。

防治害虫:这个时期防治的害虫主要是黏虫、蚜虫和玉米螟,防蚜虫可每667 m2喷1.5%乐果粉2.5 kg左右或每667 m2喷40%乐果乳油2 000倍液;防玉米螟可放赤眼蜂;防黏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1 500倍液喷雾。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生态适应性强、耐旱、耐寒等特点,适宜于生长在干旱山区和荒漠地带。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是实现高粱生产的关键。

下面介绍几项关键技术。

一、优选品种高产栽培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具有良好产量和品质的品种。

我国高粱品种繁多,如内蒙古白高、豫高11、晋高2号、陕西8号等品种都是比较优良的,选择种植品种需根据土壤、水源、气候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二、适时播种高产栽培需要适时播种,一般在当地土壤温度普遍达到10℃以上,气温稳定在5-7℃时开始播种,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初。

以栽培黍、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土地为高粱的最佳种植地点,这样可以减少病害和虫害的发生。

三、密植高效在选择种植区域后,要注意栽培密度。

一般来说,高粱的株距宜控制在20-25cm,行距宜控制在60-75cm之间。

控制密度可以使植株之间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生长更加均匀,产量更高。

四、保持适宜土壤湿度高粱要求土壤有较大的疏松度和透气性,保持土壤湿度也是关键。

在生长期内要始终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特别是在开花和结实的时候,水分的供应要足够。

同时注意避免积水和排水不畅的情况,以免对高粱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五、施肥管理高粱的肥料管理需要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高粱的生长需要进行调配。

高粱生长期一般需要进行2-3次追肥,一般情况下是春季追肥1次,夏季追肥1次,秋季追肥1次,并根据高粱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肥料配比。

同时注意不要施用过度,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病虫害防治高粱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比较常见的有高垣螟、假单胞菌性叶斑病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要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一般来说,及时换作茬、轮作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是一个相对综合的系统,需要在实际种植中进行针对性地调整与改进,保证高粱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种植前景和潜力。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的掌握对于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选种、土壤条件、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选种是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的基础。

选择优质、适应性强的品种是提高高粱产量的前提。

优质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

还要注意选择适应当地生长环境和耐病性强的品种,以降低病虫害的风险。

土壤条件对高粱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粱喜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对土壤要求较高,喜好疏松、渗透性好的土壤。

在种植高粱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了解土壤的硝态氮、磷酸盐、有机质等含量,并进行增施有机肥、化肥,以提供高粱生长所需的养分。

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干旱和盐碱化。

田间管理是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的关键环节。

在高粱的整个生长期间,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科学灌水等。

杂草严重影响高粱的生长和产量,应及时采取除草措施,如机械除草、化学除草等。

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采取合理的农药使用和病虫害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

科学灌水也是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的重要环节。

高粱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要不同,应根据高粱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进行合理的灌溉。

尽量避免积水和缺水的情况,保持土壤湿润,提高高粱的抗旱能力。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是提高高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选种优质品种、合理调整土壤条件和加强田间管理,可显著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还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高粱的抗逆能力,为高粱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高粱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居于前列。

为了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科研工作者和农民总结出了一套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这些技术涉及到土壤改良、种植密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下面我们就一一介绍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首先是土壤改良。

高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对于旱地来说,土壤肥力是影响高粱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种植高粱之前,农民可以通过施入有机肥、磷肥、钾肥等方式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可以采用麦草、豆荚或者玉米秸秆等有机物覆盖,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

其次是种植密度。

高粱的适宜种植密度是每亩6000-7000株,过密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减少;密度过疏则会造成光合作用不充分,同样会降低产量。

在种植高粱时,农民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因素来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另外是施肥。

高粱对氮肥的需求比较大,因此在播种前应该施入适量的氮肥。

在高粱生育期间,还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需求适时追施氮肥,以保证高粱的生长和发育。

还需要适量施入磷肥、钾肥等其他营养元素,以提高高粱的产量和品质。

农民在高粱的生长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病虫害防治。

高粱主要有纹枯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虫害,农民可以采用轮作休耕、早熟杂交种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还可以通过喷施农药、加强田间管理等方式来控制病虫害,保证高粱的健康生长。

除了以上几点,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还包括了定期浇水、杂草的清除、及时除去高粱的早长芽等管理方法。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高粱的产量,并且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对于提高高粱的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施肥、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高粱的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重视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科学种植高粱,在增加自身收益的也能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高粱适应性强,耐旱、耐寒、抗逆性强,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合理选择种子在高产高粱的栽培与管理中,合理选择种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良种播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

要选择具有较高抗逆性的新品种,如表现出早熟、矮秆、抗倒伏性强、抗病虫害的高粱新品种。

还应选择无病虫害的种子,做到质量上乘。

二、科学施肥在高产栽培与管理过程中,科学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高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开花期和抽穗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

在这两个生育期,应加强施肥,充分满足高粱的养分需求,可适当增施钾肥,提高高粱的抗倒伏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同时在生长过程中,应避免施用过量氮肥,以免影响高粱的产量和品质。

三、合理密植在高产栽培与管理中,合理的密植是提高高粱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北方地区,每亩的种植密度一般为16500-22500株,具体密度可根据地理环境、土质、品种等因素做适当调整。

适当的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高粱产量。

四、科学灌溉高产栽培与管理中,科学灌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地膜覆盖的高粱应依土壤墒情实行滴灌或小面积渗灌,消灭土壤中的积水,保持土壤含水量适宜,提高高粱的产量。

还应根据高粱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灌溉措施,避免短期内的干旱或水logged,这对高粱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

五、适时收获在高产栽培与管理的过程中,合适的收获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在高粱成熟后应及时进行收获,以免鸟害或雨水侵袭。

适时的收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高粱的产量和品质。

六、合理病虫害防治在高产栽培与管理中,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煤烟病、锈病和蚜虫是高粱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应根据高粱生长发育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证高粱的正常生长。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对于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土壤选择、品种选择、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一、土壤选择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土壤种植高粱。

高粱适应性强,但最适生长的土壤是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在5.5-8.5之间的壤土。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避免选用重盐碱地、水水易涝地和斜坡等不利于高粱生长的土壤。

二、品种选择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中,品种选择至关重要。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宜的高粱品种,例如寒冷地区可以选择耐寒的品种,而且耐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条件,提高产量。

三、施肥管理
1. 控制氮肥的施用,以避免高粱茎秆生长过旺而影响籽粒的发育;
2. 在种植前充足的基肥,保证高粱的营养需求;
3. 适时施适量的磷肥和钾肥,有利于高粱的生长和坐果。

四、病害防治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中,病害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高粱常见的病害有纹枯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因此要定期喷洒农药进行治理和预防,及时发现病毒病害,立即进行适当的防治措施。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中,虫害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高粱常见的虫害有高粱螟、白粉虱、高粱叶蝉等,对高粱生长发育造成危害。

针对不同的虫害,选择合适的农药和防治方法,对高粱进行适时的防治,减少虫害对高粱的伤害。

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是提高高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而上述措施只是一部分,实际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栽培,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高粱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梁高产栽培技术

高梁高产栽培技术

高梁高产栽培技术一、选地与轮作应选用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力均匀、地势平坦、灌溉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高粱,并二年实行一次轮换茬。

二、整地高粱要精细整地,最好实行秋天灭茬(清除全部残茬)、翻地(深耕20-25厘米)、耙地(耙碎土块、整平地面)、起垄,最好垄宽50厘米,以施底肥相结合、镇压整平连续作业,做到土壤疏松、上虚下实、没有坷垃、墒情良好,为播种保苗创造有利条件。

三、施肥根据高粱生长需要,底肥施氮、磷、钾含量15-15-15的硫酸钾型复合肥100斤/亩,种肥同播化肥距离种子10厘米,防止烧种烧苗,追肥在拔节期追尿素20斤/亩,孕穗前期追施尿素10斤/亩、钾肥10斤/亩。

结合防治病虫害可以喷施叶面肥,可以起到辅助增产作用。

四、种子处理及播种播种使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播种前进行晒种,以提高种子活力;用高粱专用拌种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防治高粱病害及地下害虫,拌种时注意种衣剂的剂量和加水量适量,并且要拌种均匀,并在拌种阴干后再进行播种。

播种行距50厘米,株距8-10厘米,播种深度3厘米,要深浅一致并镇压保墒。

五、除草用红高粱专用除草剂,播种后1-2天喷药,注意使用工具,不要使用打过其他除草剂的工具,使用烟嘧磺隆的地块不能种高粱。

六、田间管理1.亩保苗1.2-1.3万株,出苗后5-6片叶时定苗。

2.中耕可保墒提温、发根壮苗,又可消灭杂草,减轻杂草危害,拔节后如营养生长集中进行中耕培土歧根早生快发,增强抗风抗倒、抗旱保墒能力。

3.蹲苗:一般从定苗开始到拔节前喷一次矮杆剂,有利于促进根系下扎,可使高粱生长健壮,抗旱、抗倒伏能力增强,能获得较高产量。

七、防治病虫害利用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

高粱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和叶斑病及高粱黑穗病,发病初期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用立克秀、多菌靈喷雾,连续使用2-3次。

蚜虫和螟虫危害严重应及时防治,蚜虫用70%吡虫啉兑水40斤喷1亩地,要从叶片下面向上喷雾,玉米螟及各种螟虫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加杜邦康宽防治。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优质饲料和工业原料。

了解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对于提高高粱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第一,选择优质种苗。

高粱的优质种苗是高产的基础。

选择适宜生态条件下的品种,注意选择抗病虫害、抗旱和耐逆性强的品种。

种子应该健壮、无病无虫,并且具有良好的发芽力和出苗率。

第二,合理施肥。

高粱的高产需要适宜的养分供应。

在高粱的生长期内,根据土壤的氮、磷、钾含量以及高粱对养分的需求,科学施肥,合理投入有机肥料和化肥。

特别是在分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应适当增施氮肥和钾肥,有利于高粱的生长和形成健壮的株型。

合理管理田间灌溉。

适宜的灌溉是保证高粱高产的关键。

在干旱地区,干旱季节要坚持科学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和高粱的需水量,及时进行灌溉,并且要注意合理控制灌水量,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分积累,以免影响高粱的生长和根系发育。

第四,及时病虫害预防与治理。

高粱的高产离不开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

在高粱生长的不同阶段,要及时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早做好防治措施。

选择安全、高效的农药进行喷药,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的科学性,以确保高粱的健康生长。

第五,适时采收与储存。

高粱的种植在高粱成熟后,及时进行采收,避免高粱粒子过早脱落,造成减产。

采收后,要做好高粱的储存工作,注意储存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并及时清理仓库,防止高粱虫害的滋生。

高粱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包括选择优质种苗、合理施肥、合理管理田间灌溉、及时病虫害预防与治理以及适时采收与储存。

通过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高粱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种子处理、整地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高粱;选用良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科学施肥
中图分类号 s514.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042-01
高粱具有较强的抗旱、耐涝、耐盐碱等特性,是榆树市群众一直种植的作物之一,但近些年随着玉米产量和价格的增长,种植高粱的比较效益在下降,种植面积逐年在萎缩。

但东北高粱是优质高档白酒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近几年订单面积有所增加,而且价格也比较看好,笔者从选种、整地、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对高粱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1 选用良种
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是选用良种。

首先,品种的生育期必须要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即要在霜前能够安全成熟。

选用品种的生育期应该留有余地,以保证高温年丰产、低温年稳产,决不能盲目种植过晚品种[1]。

其次要根据土壤、地势、地力选用品种。

在肥水充足的向阳坡地应选用喜肥水、抗倒伏、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如吉杂90、吉杂96、吉杂99、吉杂304、四杂25等;地力瘠薄地区应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品种,如吉杂76;河套地及涝洼地应选用耐涝品种,如吉杂52(水里站)。

2 种子处理
播前种子要进行风选和筛选,淘汰病瘪粒、损伤、虫蛀粒,选出饱满种子[2]。

播前进行晒种,晒种能促进种子的后熟,提前打破休眠,以提高其芽势和芽率,同时阳光的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病菌。

选晴暖天将种子摊在外面,厚度7 cm左右,每天翻动2~3次,连续3~4 d即可[3]。

然后进行浸种催芽。

实践证明,催芽能防止粉种,提早出苗3~5 d,而且出苗整齐一致,苗全苗壮。

于播种的前一天下午,用40 ℃清温水浸种2~3 h,随后捞出装入麻袋内放在火炕上,温度25~30 ℃为宜,上面再盖1层湿麻袋,每隔2 h 翻动1次,催芽时间10~12 h,当种子露白时拿到地上摊开阴干,待播种[4]。

3 整地播种
榆树市十年九春旱,为确保全苗,秋季精细整地,基本达到播种状态。

高粱不宜连作,应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前作以大豆、薯类、玉米为宜。

榆树市一般在4月末至5月初播种较适宜。

此时期5 cm深土温稳定通过10 ℃,播种时还要看土壤墒情。

晚熟品种应适时早播;洼地、黏土地可适当晚播,岗地、砂土地应适当早播[5]。

另外,播深要看土壤墒情,干旱可适当深些,土壤潮湿播种浅些。

一般播深以3~5 cm为宜。

播种方法以机械垄播为主,播种量以22.5~30.0 kg/hm2为宜。

合理密植是增加高粱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措施。

其原则是早熟矮秆、株型紧凑的品种密度宜大;晚熟、高秆叶片平展型
品种密度宜小;水肥充足地块密度宜大;土壤瘠薄地块宜小。

4 加强田间管理
高粱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

在全苗的基础上,用手扒锄间苗,间苗以3~4叶为宜,5~6叶时定苗。

高粱一般进行三铲四趟,6
月末雨季前拿起大垄,结合铲趟及时去掉其分蘖,同时在高粱乳熟期进行放秋垄[6]。

5 科学施肥
最好是采取测土配方施肥。

施肥首先要施足底肥,用腐熟的农家肥15 t/hm2作底肥,不但能促进作物早生快发,苗粗苗壮,而且能弥补化肥中没有的养分,以供应高粱生长所需[7]。

种肥和追肥可一次性施入,也可分期施用。

按照高粱需肥氮、磷、钾比为2∶1∶2的需肥规律,若分期施肥,种肥一般用磷酸二铵150~200
kg/hm2、钾肥150~200 kg/hm2。

追肥,一般追尿素150~200 kg/hm2。

若采用一次性施肥,最好选用复合肥,一般施复合肥300~400
kg/hm2。

施种肥或一次性施肥,切记要深施,避免烧种烧苗。

6 病虫害防治
高粱病害主要是黑穗病,在苗期有地下害虫,生育期间有粘虫和蚜虫。

防治高粱黑穗病,除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合理轮作基础上,也可采用药剂防治,可用吉农2号种衣剂包衣,也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用量的0.3%~0.5%拌种[8]。

高粱的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蝼虫、金针虫,可用5%甲拌磷颗粒剂25 kg/hm2,随肥一起施入即可。

防治高粱蚜虫,可在点片发生时,用40%乐果
乳剂或高效氯氰菊酯对水喷雾。

防治粘虫最好是在3龄前,可用绿刀、高氯等按其药剂说明对水喷雾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敌百虫、敌敌畏2种药剂对高粱有严重药害,切忌使用。

7 参考文献
[1] 侯爱军.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236.
[2] 梅书泉.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2(2):14.
[3] 王开新,公维龙,牛天河.甜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1(6):79-80.
[4] 刘延光,刘艳丰.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4):61,63.
[5] 闫建英.高粱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7):20-22.
[6] 向莉,叶秀娟,任玉梅,等.甜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0(8):6.
[7] 王立勇,郭伟令.建平县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10,30(2):124.
[8] 孔祥林.甜高粱发展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4):136-1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