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模块1第2单元第6讲 英国的制度创新含解析
《英国的制度创新》优教课件

违反!
上下退
推进新课 2.“大会议”—议会的雏形
约翰王死后,继任的亨利三世撕毁了《大宪章》。
自 1264年,孟福尔领导一部分贵族,依靠骑士和市民的支
主 学
持,击败了国王。第二年,召集有僧侣、骑士和市民代
习 表参加的大会议,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以后逐渐形
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上下退
推进新课 3.《权利法案》
布朗准备在就任后进行199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内阁重组,为工
党在下次大选中“应对来自保守党的威胁”做好准备。
思考:从上述电文中就英国政体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上下退
课堂导入
内阁(行政权)
君主(统而不治)
任命
课
任
多数党组织
命
堂
导
下院(立法权)
上院(司法权)
入
选举
选民
上下退
推进新课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1.《大宪章》—宪法的雏形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上下退
课堂导入
新华网伦敦2007年6月27日电: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
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
课 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手中接受御玺,正式
堂 就任英国首相。
导
现年56岁的布朗自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一直担任财政大臣,与
入 布莱尔一起被视为工党的退
推进新课
1215年6月15日清晨,几十个英国贵族来到伦敦西
北的温莎堡。他们要向约翰国王递交一份请愿书,要
原 求国王保证:遵守法律,不得再侵犯贵族们的权利。
始 材
贵族们已做好准备,谈判一旦破裂,他们的随从和铁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岳麓)--阶段十二 课时3 英国的制度创新

2.历史评价 (1)功绩:在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贡献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法律 ,巩固革命成果。 ①早期的革命活动维护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在内战中率军击溃王军主力,为共和国与民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③处死国王查理一世,结束了英国的封建王权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就任护国主, 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发展。
答案 A
探究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影响 『史论链接』
角度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影响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 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运用考古文献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解读印证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特点、英国代 议制政体的特点及影响。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确 立发展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 《权利法案》的颁布 1.背景
(1)渊源①重大121事5年宜,的《制_度__。大__宪__章____》签署,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 ②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
内阁集体负责制 内阁责任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制度之一,而内阁集体负责制则是内阁责任制中 使内阁(政府)团结一致面对国王、议会和人民的重要机制。内阁集体负责制加强 了首相的政治权利,因为它强调内阁制政府的集体本质特征而不强调内阁成员 个人负责。
考点三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_责__任__内__阁__制__为核心。 2.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__首__相___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
必修一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四.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1.背景: 2.意义:
小
结
《大宪章》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英 国 的 制 度 创 新
《权利法案》
内阁的演变 国王统而不治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两党竞争机制形成 角色的权力与责任 形成标志 含义 基础 核心 意义 英国君主立宪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
作业: 1.完成导学案的巩固练习部分; 2.完成新课堂本课的当堂过关; 3.预习下一课并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6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1.《大宪章》 2.《权利法案》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演变 2.国王统而不治 3.两党竞争体制形成 4.英王、议会、首相、内阁的权力与责 任
第 一 任 内 阁 首 相 罗 伯 特 沃 波 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 1.形成标志: 2.含义: 2.基础: 3.核心: 4.意义: 5.英国君主立宪特点: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③政党制度的演变
自由党
工党
议会下院的多数席位
托利党
保守党
规律启迪:
“和平中渐进”同样是 独特的政治智慧。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填一填
产生方式 国王
首相 议会
世袭 选举 选举
权力地位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内阁首脑,掌行政大权 多数党领袖,有立法创议权
权力中心,掌立法大权
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融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于一体。
由,不应……受到弹劾或询问。
第十三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
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集会权 请回答:上述条文保障了议会的哪些权利?
君主立宪制建立——《权利法案》
限制王权 议会主权
法律至上
《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 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
君主立宪制
到法律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背景
② 17世纪的革命
查理一世
詹姆士二世
威廉三世
背景
② 17世纪的革命
杀了一个王 议会决定了国王的命运 逐了一个王 请了一个王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规律启迪:
革命是推动进步的重要 动因,适时妥协同样是 一种政治智慧。
二、君主立宪制确立
君主立宪制确立——《权利法案》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 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运用法律的手段,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议会传统,
概念对照:代议制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 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 家权力的制度。
代议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选举代表
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

为雨,政策左右摇摆。
(× )
(5)推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的深入
开展。
(√ )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背景
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英
国
政治:“光荣革命”推翻封建政权
君
主
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立 宪
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
制
国王: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
的 建 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左图为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国保 守党2011年秋季年会上讲话的情景。 国际在线消息称:英国保守党2011年 秋季年会10月5日在曼彻斯特落下帷幕。 保守党领袖、首相卡梅伦在闭幕讲话中保证,将带领英国走出 目前的经济困境,实现更好的明天。 请思考: 1.英国首相是怎样产生的?其职能地位是什么? 2.从材料看出,英国政体有何特点?
了解 《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 理解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认识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西方政治建设中的地位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1.背景: (1)13世纪初《_大__宪__章__》的签署,逐渐形成召开_议__会__决定 重大事宜的制度。 (2)进入17世纪,英国_资__产__阶__级__和新贵族日益强大,在议会 中捍卫自己的权利。 (3)国王标榜“_君__权__神__授__”,实行专制。
探究分析: (1)如果英国女王反对参加战争,首相卡梅伦是否因此而撤兵? 你的依据是什么? 【思路分析】 对是否撤兵及其原因的分析,准确把握英国责任 内阁制下英国国王、内阁和议会的关系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 在。一是掌握英国是议会掌权,国王“统而不治”;二是英国 内阁为行政机构,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 提示:①观点:不会撤兵。②依据:英国首相掌握行政大权, 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国王虽是国家元首, 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记忆《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梳理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阅读分析《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共同探究责任内阁制的运行机制,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难点阐释】1.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连续性。
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以及议会。
(2)渐进性。
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政治权力逐步由英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英王逐步转移到内阁;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
(3)创新性。
从《大宪章》到君主立宪制的逐渐确立和完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
英国创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君主立宪制等制度。
2.英国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变化:①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国王是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国王随意解散议会。
②革命后:“国王是议会的国王”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等权力。
王权要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国王逐渐成为没有实权的虚位君主。
(2)变化原因: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英国王党势力;“②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获得统治权;③《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
英国的制度创新(PPT31页)

活学活用,思考: 2010年5月11日,卡梅伦成为英国第53任首相,也 是英国自1812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2012年8月 因阿富汗撤军问题接受议会质询。 1、卡梅伦成为英国首相应具备什么条件?
条件:卡梅伦是所在党派领袖;党派在议会大选中获 胜,成为第一大党;通过国王任命。
2赞、成卡。梅内伦阁撤全军体阿成富员汗对,政内府阁事成务员集是体赞负成责还,是并反对? 为与什首么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材料一:为了得到王国议会对协助金或免服兵役税数
量的共识……在所定的日期,按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 议事。
材料二:除非经过同等之人的合审判,否则不得任意
逮捕拘禁、放逐或剥夺自由人法律上的保护,或以任
何手段摧残自由人。
——英国《大宪章》
材料一和材料二限制了谁的权力?保障谁的利益?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发展?
法律限制王权的思想;确立了 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
会的明确限制.
问题探究
不流血的革命和《权利法案》的颁布对 英国政治制度带来怎样变化?英国这一 变化过程有何特点?
议会掌握立法权,议会主权取代国王主权 英国从君主专制变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尊重了英国的传统,保留并限制王权 通过非暴力方式实现制度变迁,减少动荡
首相与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
-------- 两党轮番执政,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2)两党制形成: 19世纪中期选举权扩大和 两党制的形成,
-------- 内阁制完善阶段。
(3)代议制下的民主化趋势 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
革命。议会成为各个集团不满情绪的宣泄口, 从而化解了积怨与仇恨。英国政治家们审时 度势,推行了一系列渐进式的改革,避免了 内战与革命对国家秩序的威胁。
《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

英国的制度创新具有渐进性 和适应性,这使得英国能够 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挑战 ,保持其国际竞争力。
9字
英国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 显著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 现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还涉 及到社会和政治领域。
9字
英国的制度创新在很大程度 上受益于其开放性和多元化 ,这使得英国能够从全球各 地吸引人才和资源,从而加 速创新进程。
义务关系。
贵族的崛起
随着封建制度的深化,贵 族阶层逐渐崛起,成为社 会的重要力量,对政治、 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
响。
封建社会的矛盾
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矛盾日 益突出,包括王权与贵族 的斗争、农民与地主的矛 盾等,这些矛盾为制度创
新提供了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的影响
01
02
03
工业革命的兴起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 末,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为标志,极大地提高了生 产效率。
04
英国制度创新的经验教训
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制度创新是英国应对社会经济变化的必要 手段,如工业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提升国家竞争力
通过制度创新,英国能够提高国家竞争力 ,吸引投资,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
保障公民权利
制度创新对于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公 正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制度创新的风险和挑战
利益冲突
制度创新往往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可能 导致利益冲突和社会不稳定。
政策连续性
制度创新需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的环境, 以确保改革的有效实施。
技术难题
制度创新需要解决技术难题,如数据保护 、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的监管等。
制度创新的成功因素和条件
政府领导力
政府领导力是推动制度创新的关键因 素,能够为改革提供政治支持和指导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英国的制度创新一、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背景(1)历史渊源:13世纪初,《大宪章》签署,以后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议会制度。
(2)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4)政治前提:从1640年开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展开激烈斗争,最终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标志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3.影响(1)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2)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2)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1)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2)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英国内阁的权力不断扩大,被称为议会中的“第三院”,那么英国是否还是以议会为中心的代议制国家呢?提示:内阁权力虽然不断扩大,但内阁首相还是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内阁权力扩大适应了经济高速发展、政府职能不断扩大的趋势,但英国以议会为中心的原则没有改变。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完善1.特点(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英国国王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4)首相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内容: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3)影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英国的文官制度1.出现背景(1)中古时期的恩赐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17-18世纪的官员选拔体制存在许多问题。
(3)工业革命后,英国亟须建立有能力、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4)工业革命后,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2.建立过程(1)18世纪初,英国规定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2)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长期任职的常务次官职位。
(3)1855年,建立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4)1870年,英国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1.“光荣革命”是“革命”吗?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思维激活]妥协也是一种政治智慧,是推动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确立的因素。
“光荣革命”是为后世留下的独特遗产。
2.英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思维激活]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了专制王权向民主政治的过渡,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探究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史料一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时间文件成果1215年《大宪章》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1679年《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摘编自《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史料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转示意图(1)史料一反映了英国法律性文件的发展、演变。
解读史料需要抓住表格的时间、王权、议会权力演变的信息来总结英国制度发展的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行机制,反映出议会与内阁、选民与议会、政党政治的制衡关系。
(1)根据史料一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宪法性文件的演变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归纳议会与内阁、选民与议会、议会两党之间的关系。
[提示](1)特点: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法治逐步取代人治。
影响:政治上,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议会与内阁的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迫使内阁下台;内阁通过议会多数党制约议会。
选民与议会的关系:选民选举组成议会。
两党之间的制衡:议会下院选举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的特点。
②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是渐进式的。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③创新性: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
(2)趋势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逐渐普惠全体公民。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英语世界,美国没有经历任何革命也变成了一支主导的力量。
法国大革命使控制着财力的商人阶级变成统治势力,取代了拥有土地的贵族们;但同样的情况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却没有经历过流血牺牲,甚至都没有打扰到民众的日常安宁。
与过去断然决裂会导致狂热的行为,接踵而至的可能是突然的横祸和毁灭。
个人的明智来自他记忆的连续性,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
——[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围绕材料中“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以此为主题,结合世界史加以简要论述。
(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根据材料“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设问分别结合近现代美国民主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史实进行论述即可,最后得出结论:制度的延续和完善有利于推动社会的稳定和改革,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示例:主题:团体的明智需要传统的延续。
论述:英国在“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现代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继续担任英联邦元首,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传统的延续有利于改革和保障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启示(1)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
(2)重视妥协在政治进程中的作用,顺应时代潮流。
(3)只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国家才有活力。
(4)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考法示例】运用学术情境,隐性考查英国制度创新(2020·浙江高考·17)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
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
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
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A.推翻了君主制度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知情境:本题以“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创设学术情境,要求分析判断英国“几乎未流血”的“选择”的意义。
明立意:以光荣革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围绕“几乎未流血”进行观点论证。
理思路:本题材料虽然长,但是只要抓住其关键信息即“几乎未流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从这一信息可判断出题干描述的是光荣革命,它有什么意义呢?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判断发现,A、C两项明显不合情理,D项又是宗教改革的内容,答案(B项)不就出来了吗?【真题体验】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016·全国Ⅰ卷·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B[题干反映的是安妮女王对议会的干预,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B项正确;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故排除A、D两项;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故排除C项。
] 2.君主立宪制的完善(2015·全国Ⅰ卷·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D[材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体现了当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做出决定要有议会的参与,这说明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故选D项。
]1.(2020·唐山一模)1689年1月新议会在伦敦召开,它宣布詹姆士“废弃国王与人民之间订立的原初契约……离开了王国,退出了政府,因而王位虚悬。
有鉴于此,议会将王位授予他的女婿和女儿——威廉和玛丽”。
议会的这一做法() A.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B.为君主立宪制确立奠定法律基础C.意在通过双王互相牵制维护民主D.使英国国王最终丧失了行政大权A[根据材料“议会将王位授予他的女婿和女儿”可知威廉和玛丽的王位是由议会授予的,这意味着权力中心向议会转移,与传统君权神授的观念有着极大不同,故选A项;为君主立宪制奠定法律基础的是《权利法案》,材料中这一做法是议会宣布的而不是《权利法案》中规定的,排除B项;君主立宪制并非要求双王互相牵制,而是通过立法约束王权,排除C项;英国国王彻底丧失行政权的标志是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发生于19世纪,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