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胃功能三项检查诊断胃癌早期的效果分析
胃功能三项检查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胃功能三项检查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胃功能三项检查,即胃酸分泌试验、胃内容物检查和空腹胆汁酸测定,是指通过对患者体内的胃酸分泌、胃内容物和胆汁酸等指标进行检查,从而评估患者胃肠道的健康状况,帮助医生进行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
本文将重点阐述胃功能三项检查在慢性胃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一、胃酸分泌试验胃酸分泌试验是通过刺激患者的餐后胃酸分泌,然后测定胃酸酸度,以此评估患者胃酸分泌能力的一种检查方法。
胃酸分泌能力是维持胃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缺乏胃酸分泌可能会导致胃食管反流、营养吸收不良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同时也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在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胃酸分泌试验可以用于鉴别患者是否存在胃酸分泌不足或过多的情况。
胃酸分泌不足往往会导致胃口痛、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而胃酸分泌过多则会引发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疾病。
因此,通过胃酸分泌试验可以获得关于患者的消化系统情况的重要信息,帮助医生进行慢性胃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二、胃内容物检查胃内容物检查是通过取得患者的胃内容物,然后对其中的胃酸、胆汁、酶和细菌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此评估患者的胃肠道健康状况的一种检查方法。
胃内容物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患者的消化系统有哪些问题,例如胃酸缺乏、炎症、癌症等,并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
在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胃内容物检查可以用于鉴别患者是否存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
其中,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胃内容物检查中,如果发现液体中含有癌细胞,就可以很明确地诊断为胃癌。
三、空腹胆汁酸测定空腹胆汁酸测定是通过检测患者的空腹血液中的胆汁酸水平,以此评估患者的肝胆健康状况的一种检查方法。
胆汁酸是通过肝脏分泌的胆汁中的一种成分,它是消化和吸收脂肪的关键物质,同时也与肝脏健康密切相关。
在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空腹胆汁酸测定可以评估患者胆汁酸的代谢情况,用于检测肝功能和胆汁分泌的异常。
胆汁酸测定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肝功能不良、胆汁淤积、肝炎等疾病,同时也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程度和预后。
胃功能三项讲义

监测治疗效果:通过胃功能三 项检查,可以监测患者治疗前 后的指标变化,从而评估治疗 效果。
预后评估:根据胃功能三项检 查结果,可以对患者的疾病预 后进行评估,预测疾病的发展 趋势。
胃功能三项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解 读
胃功能三项检查的正常值范围 各项指标的意义及对胃功能的评估 不同指标异常的可能原因及对疾病诊断的参考价值 检查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和常见误区
胃功能三项检查只是评估胃部健康的一个方面,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常见的其他检查结果包括胃镜检查、钡餐造影、幽门螺杆菌检测等。
综合分析需要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以得出更准确的诊断。
综合分析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胃功能三项检查的注意事项和局 限性
检查前三天保持清淡饮食,避 免高脂、高糖、高蛋白食物
空腹检查,避免食物对检查 结果的影响
检查前一晚避免进食过晚、 过饱,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如有胃部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以便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检查方 案
胃功能三项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检查结果的稳定性 局限性
胃镜检查:直观、准确,但有创伤 性
适用于胃部手术后 的复查和监测
适用于胃部疾病的 预防和早期发现
适用于胃部疾病的 治疗效果评估
胃功能三项检查的具体内容
检测方法:通过抽取静脉血液,离心分离出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检测意义:评估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 正常参考值:胃蛋白酶原Ⅰ的正常值为70-200ng/ml,胃蛋白酶原Ⅱ的正常值为0-15ng/ml。 临床意义: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的筛查和诊断,以及治疗后随访和病情监测。
钡餐造影:无创、易操作,但准确 度较低
胃功能三项检验对慢性胃病的诊断效果

胃功能三项检验对慢性胃病的诊断效果发布时间:2021-09-08T08:27:46.6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10期作者:郭慧丽王建芳[导读]郭慧丽王建芳(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摘要】目的:探究对慢性胃病患者进行胃功能三项检验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就诊时间在2019年6月到2020年3月的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早期胃癌患者各30例,并且选取80例初诊诊断不明慢性胃病患者80例,进行胃功能三项、胃镜检查。
结果:结果表明,80例患者中通过病例诊断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情况者由41例,占比51.25%,胃溃疡26例,占比32.5%,早期胃癌13例,占比16.25%,而通过胃功能三项检查在各类慢性胃病中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2.68%、92.68%、92.68%。
结论:在现阶段采用胃功能三项检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炎;慢性胃炎;胃功能临床中的慢性胃病包括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胃癌等。
胃炎由于自身患病率相对较高,受外界因素影响,其中临床指征为胃粘膜病变。
该病的致病病因为幽门螺杆菌[1-2],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来说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胃炎的愈合。
胃炎作为现阶段一种常见疾病,对于其临床指征来说,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部胀痛等症状。
近年来,对于消化型胃炎发病来说,其发生率逐渐升高,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治疗,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癌性病变,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具有一定影响。
因此及早对癌性病变进行诊断,可降低患者死亡几率,本文探究对慢性胃病患者进行胃功能三项检验的临床价值。
(一)一般资料选取就诊时间在2019年6月到2020年3月的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早期胃癌患者各30例,并且选取80例初诊诊断不明慢性胃病患者80例,进行胃功能三项、胃镜检查。
其中80例患者中男性人数为48例,女性患者人数为32例,患者年龄最低为32岁,最高不超过到72岁。
胃功能三项讲义

整理版ppt
12
2 胃蛋白酶原简介
• PG的来源与分布?
PGI由胃底腺分泌
PGII由贲门腺、胃底腺、幽门腺、十 二指肠、胰腺分泌
整理版ppt
13
2 胃蛋白酶原简介
血清PG含量的变化可直接反映胃黏膜的状态,是反映 胃黏膜不同部位病变及病变严重程度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整理版ppt
14
2 胃蛋白酶原简介
2
+
-
-
中
PGI<67ug/L或PGR<7.5,建议排除药物
和饮食的影响后,3-6个月内复检,如
3
-
-
+
中
PG复检结果异常,建议到医院就医
4
-
+
-
中
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 如果HP阴性建议3-6月复检
5
-
+
+
高
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 如排除HP感染,建议到医院就医。
6
+
-
+
高
整理版ppt
9
1 研究背景—胃蛋白酶原(PG)
• 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已经将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用于 胃癌的早期诊断普查及预防干预计划中[4]。
• 2008年《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和指南》[5]中: “第16条:低血清PGI水平和低PGI/PGII可作为鉴别胃癌高
危人群的标志物。”
参考文献: [4]陈智周,范振符.胃蛋白酶原I、II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 2002,24(1):1-3. [5] Fock KM, Talley N, Moayyedi P, et al. 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指南[J].胃肠病学, 2008, 13(4):231-240.
全血MLR、NLR及血清癌胚抗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网络出版时间:2021-9-715: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65.R.20210907.1403.022.html全血MLR、NLR及血清癌胚抗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潘志鹏1,张 黎1,王安琪1,崔 杰1,刘全超2,谢慧敏2,朱晨文1,孙国平12021-03-11接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872047)作者单位: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合肥 2300222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合肥 230032作者简介:潘志鹏,男,硕士研究生;孙国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 mail:sunguop ing@ahmu.edu.cn摘要 目的 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及癌胚抗原(CEA)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胃恶性肿瘤及101例健康对照者临床资料,对其血常规、CEA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利用ROC曲线分析NLR、MLR及CEA单独或联合检测在胃癌中诊断的作用,并得出其最佳截断值。
结果 胃癌组患者外周血MLR及CEA中位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外周血NL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85);另外,MLR、NLR、CEA及三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668、0 529、0 834、0 852,其诊断最佳截点值分别为0255、3 125、2 31ng/ml、4 5529,敏感度分别为50 5%、23 2%、72 7%、56 6%,特异度分别为84 2%、95 0%、77 2%、98 0%。
结论 外周血MLR、NLR有助于鉴别健康者与胃恶性肿瘤,MLR、NLR及血清CE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胃癌的诊断效能。
关键词 胃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癌胚抗原中图分类号 R73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492(2021)11-1807-04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1.11.025 胃癌诊断的金标准是胃镜病理活检,但可引发胃黏膜出血、溃疡甚至穿孔和感染等并发症[1]。
胃功能三项联合碳13检查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分析

胃功能三项联合碳13检查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分析熊文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健康管理部,北京100074[摘要]目的探讨在胃癌筛查工作开展中胃功能三项联合碳13检查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4—11月期间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接受胃癌筛查的50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胃功能三项检查、碳13检查,将上述两种方法联合的检查结果纳入联合组、将单独应用碳13检查的结果纳入单一组,以胃镜下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
结果联合组敏感度97.14%(68/70)、特异度97.67%(420/430)、准确性97.60%(488/500)均高于单一组82.86%(58/70)、94.65%(407/430)、93.00%(46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66、377.959、430.207,P<0.05)。
结论开展碳13检查的同时配合使用胃功能三项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关键词]胃癌;筛查;胃功能三项;碳13检查[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3(b)-0044-04 Clinical Analysis of Gastric Function Three Items Combined with Carbon 13 Test in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XIONG WenyiDepart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 731 Hospital,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74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sing three items of gastric function combined with carbon 13 test in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Methods500 subjects who underwent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at 731 Hospital of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 from April to Nov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ll of whom underwent three tests for gastric function and carbon 13 test. The resul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included in the joint group, and the results of carbon 13 test alone were included in a single group.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using the results of gastroscopy biopsy as the gold standard.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97.14% (68/70), 97.67% (420/430), and 97.60% (488/500),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ingle group 82.86% (58/70), 94.65% (407/430), and 93.00% (465/5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2.266, 377.959, 430.207, P<0.05). Conclusion Carry⁃ing out the carbon-13 examination together with the three examinations of gastric function can have a high diagnostic efficiency.[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Three items of gastric function; Carbon 13 test胃癌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不会有显著症状,一般在接受治疗时已经处在中晚期状态,此时的临床医治难度会大幅提升,因此会使患者生存质量受到影响[1]。
藏汉人群血清胃功能三项联合Hp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研究解析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36期我国是胃癌高发国,目前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10%。
应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血清学筛查,特别是胃功能检查[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具有无创、简便易行和花费少等优点。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第一类高危致癌因子[1]。
因此对于血清胃功能三项联合Hp 检测可在早期预测胃癌发生概率,并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根据以上情况本次对2018年5月-2020年5月的40岁以上人群先进行问卷调查,选取高风险人群中的藏族和汉族人群各100例,再行血清学胃功能三项(包括PGⅡ、PGⅡ、胃泌素-17)和Hp 检测,并行胃镜检查评估胃癌发生的危险度。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进行胃癌筛查的藏族和汉族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方案经院办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年龄≥40岁;②因上腹部不适来就诊;③存在胃癌高危因素,比如饮酒、熬夜、胃癌家族史、经常食用腌制食品等。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不能耐受胃镜检查;③正在服用及2周前使用抗生素以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抗凝剂等。
方法:①血清胃功能检查:留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2mL,使用ELILA 检查患者的G-17、PGⅠ、PGⅡ,并计算PGR(PG Ⅰ/PG Ⅱ)。
PG Ⅰ≤70μg/L 且PGR(PGⅠ与PGⅡ比值)<7界定为PG 阳性。
②C 14呼气试验:空腹或进食4h后使用温水送服用C 14胶囊1粒,然后静坐15min,藏汉人群血清胃功能三项联合Hp 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研究解析白骕1王宇鹤(通信作者)2项荣3雷雅淇1黄晓华1岳小娅1712082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一科1,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2,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3,陕西咸阳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0.36.050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XZ2018ZRG-75(Z)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胃功能三项联合Hp 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作用,并分析藏族及汉族人群胃癌发生率的差异性。
胃功能检查项目详解

胃功能检查项目详解胃功能五项作为胃癌筛查项目,已被多部共识意见推荐。
通过抽血将胃癌高危人群筛检出来,再进一步做胃镜检查,可使早期胃癌检出率提高50倍。
胃功能检查就是所谓的抽血查胃癌,到底怎么一回事?我国是胃癌大国,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高居第三位,早期胃癌几乎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近90%的胃癌病人到中晚期症状明显时才会就医,此时5年生存率不足20%,而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0%~95%。
我国胃癌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与发现时机太晚有直接关系,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早期胃癌筛查是实现胃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胃镜是胃部疾病检查的金标准,最好的办法是像日本一样进行全民胃镜普查,但胃镜检查具有侵入性,大众接受程度低,在常规体检中难以普及。
近几年国外都推荐“胃功能检查”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对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再行胃镜检查,以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我国卫健委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和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开展“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都将血清胃蛋白酶原等检测项目(即:胃功能检查)确定为普查行动的初筛方法。
胃功能检查一般包括: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R)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各家医院略有不同,有些不包括G-17或Hp。
注意:胃功能检查受一些因素影响,如餐后可以升高,与服胃药有关等等。
因此要求:血清样本采集前2周患者停服抑酸药,前1天停服胃黏膜保护剂,采集前10小时保持空腹,禁烟酒。
要求患者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
1胃泌素-17G-17是由胃窦G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主要生理功能为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分化,它在人体中的含量占胃泌素总量的90%以上。
而胃酸是由胃底、胃体的壁细胞分泌的,当胃底、胃体黏膜慢性炎症时胃酸分泌就会增加。
另外,当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大量吸烟等情况下,机体不能很好地管辖胃酸分泌的神经,也会促使胃酸分泌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胃功能三项检查诊断胃癌早期的效果
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在胃癌早期诊断当中,胃功能三项检查的具体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25例疑似胃癌早期患者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需接受胃功能三项检查和病理诊断,对患者接受两种方式检查后的确诊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接受病理诊断后确诊率达到100%,接受胃功能三项检查后确诊率为96%,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后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 >0.05)。
结论:针对胃癌早期诊断方法的选择,胃功能三项检查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可行性较强。
【关键词】胃癌;胃功能三项;病理诊断;检查
在我国癌症患者当中,胃癌患者的占比较大,且受到人们饮食不规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有胃癌的患者数量仍在不断增多[1]。
大多数胃癌患者在发病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而等到患者被确诊的时候,至少有八成的患者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阶段,这对于治疗和后续康复都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2]。
针对胃癌患者,“早检查、早确诊”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的原则,医生需要对疑似胃癌早期的患者选择更为科学、准确的诊断方法。
此次研究针对此类患者实施胃功能三项检查,现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
1.
基础资料
从本院在2020年1月至12月时间段内接诊的疑似癌症患者当中选择25例疑似胃癌早期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相关研究内容通过审核,且预先征得患者及其
家属的同意。
在所选患者当中,男性为15例,女性为10例,年龄最小为47岁,最大71岁。
1.
1.
方法
所有患者需要接受胃功能三项检查,护士需要在患者清晨空腹的状态下采集
5ml静脉血,并及时将采集的血样送至检验科。
检验人员将血样进行离心处理,
离心速率为每分钟3500r,时间为10min,对分离的血清进行生化分析检测,主
要检测血清PG I与PG Ⅱ以及PGR指标,患者血清PG I的正常水平在
50~130μg/L之间,血清PG Ⅱ的正常水平在0~15μg/L之间,PGR水平>5则为
正常。
所有患者还需要接受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医生需要为患者建立外周静脉血管
通道,对其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并为其注射0.05mg芬太尼,并匀速推注1mg/kg
的丙泊酚,推注的速率为每秒3~¥mg。
如果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医生需要停止
药物的输注。
药物推注完毕之后,医生将胃镜置入患者的体内,并根据实际情况
决定是否追加丙泊酚给药,追加给药量一般为首次给药的30%左右。
医生需要抽
取患者病变组织位置的肾上腺素,并对胃黏膜组织进行切取,对切片组织进行病
理学诊断分析。
1.
1.
研究指标
对所有患者接受胃功能三项检查和病理诊断后的确诊率进行比较,并进行浅析。
1.
1.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相关数据需通过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接受卡方x2检验,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所有患者接受病理诊断后全部被确诊,确诊率为100%,接受胃功能三项检查后有24例患者被确诊,确诊率为96%。
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后x2为1.020,
P=0.312>0.05,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存在。
3讨论
在临床癌症当中,胃癌的发生率较高,在我国可以排在第三位,胃癌患者的死亡率仅次于肝癌与肺癌患者。
胃癌患者的病变部位一般在胃黏膜上皮组织,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3]。
在胃癌患者当中,早期胃癌患者一般没有特异性表现,这类患者的检出率一般仅为5%~20%左右。
绝大多数胃癌患者在确诊的时候病情已经发展到了较为严重的阶段,这就导致患者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期,生命安全也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威胁。
针对患有胃癌的患者,做好早期诊断十分关键,而病理诊断一般被视为患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虽然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是患者接受病理诊断受到的创伤较为明显,不适感较为强烈,这就导致患者的依从性可能较低。
病理诊断也需要医生有较高的操作水平,如果操作不当,患者的诊断结果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此次研究针对胃癌早期诊断,选择应用胃功能三项检查的方式,主要是对患者的血清PG I、PG Ⅱ以及PGR水平进行检测与观察。
血清PG是天门冬氨酸蛋白酶前体的一项关键特异性指标,PG I、PG 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两个亚型。
PG 主要是患者的胃部产生,而PG I主要来自于患者的胃底主细胞以及颈黏液细胞的分泌当中,PG Ⅱ则一般是患者的胃窦幽门腺与贲门腺分泌。
当胃癌患者发生癌变的时候,胃部黏膜就会出现明显的萎缩和一系列病理变化,这就会让血清PG 的水平随之发生变化。
在患者胃部黏膜不断萎缩的情况下,主细胞以及腺体的数量会出现下降,患者的PG I水平也会出现明显下降,进而诱发胃部黏膜结构的改变。
这样一来,成熟腺细胞代偿分泌也会受到影响,患者体内血清PG Ⅱ水平也会出现下降,且导致PGR整体水平出现了明显降低。
与病理诊断相比,胃功能
三项检查的操作要更为简单,护士只需要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液作为样本,由检验人员通过设备检查即可完成检验。
这种方式不会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创伤和影响,且便于医院进行推广,也适用于胃癌早期的大规模筛查工作当中。
需要医生注意的是,在进行胃功能三项检查之前,需要交代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要空腹接受检查等,并做好胃功能三项检查的相关讲解,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胃功能三项检查,确保患者的依从性较高,可以配合检查,以免影响胃功能三项检查的效果。
结合此次研究的结果可看出,所有患者接受胃功能三项检查后确诊率达到了96%,与病理诊断的结果十分接近,相关数据没有明显的差异。
这一结果也反映出,胃功能三项检查对于胃癌早期诊断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任恒亚,陈申申,曹杰.用胃功能三项检查诊断胃癌早期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2):161-162.
[2]茅溢恒,陆维,刘燕.胃功能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13C呼气试验在胃早癌筛查体检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12):1474-1477.
[3]金鑫,李树锦,陈贞,杨善峰,严波,金娟.胃功能三项联合Hp抗体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2):2388-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