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黄河的知识点[合集五篇]

合集下载

2024年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一、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区,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经过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七个省区,最终在山东半岛注入渤海湾。

二、黄河的特点1.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

2. 黄河的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约88亿立方米,但年内分配不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3. 黄河流经的地区地势平坦,河谷宽阔,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

4. 黄河水质较差,常年携带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泥沙负荷最大的河流之一。

三、黄河的发展历程1. 古代黄河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流域的人类开始农业生产,形成了许多古代文明,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长shan文化等。

2. 黄河内外移道:由于河水泛滥和决堤频繁,黄河自古以来的河道多次迁移,历史上共有六道主流,被称为“母亲河的泪水”。

3. 黄河治理:为了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中国历代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黄河治理工程,如太清河、黄河直道等,但治理效果有限。

4. 黄河改道:20世纪以来,为了解决黄河泛滥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黄河南北水转移工程,将一部分黄河水引入南方干旱地区,实现了黄河的改道。

四、黄河的地理环境与地貌1. 黄河的地理环境:黄河流经的地区属于中国的内陆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地势逐渐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且盆地和山脉交错。

2. 黄河的地貌特征:黄河上游地区主要是高原峡谷地貌,中游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貌,下游地区则是平原地貌。

黄河的河道有时具有“宽阔蓄水段、侵蚀深谷段、堆积平原段”三段变化。

五、黄河的水资源与水系规划1. 黄河的水资源: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区之一,黄河年径流量丰富,但由于水文调控不当,水量利用效率较低。

2. 黄河的水系规划:为了保护黄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制定了黄河的水系规划,包括黄河河道的整治和灾害预防、水量调控等措施。

中考黄河知识点总结

中考黄河知识点总结

中考黄河知识点总结一、黄河概况1. 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2. 黄河的流域面积黄河流域面积约为75.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域,仅次于长江。

3. 黄河的流程黄河全程约5464公里,流程包括中上游干流和下游三角洲。

4. 黄河的水文特点黄河日流量大,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多水,冬季零星,河水泥沙多,流域面积大,流域平均降水量不足,地表蒸发强烈。

二、黄河的历史1. 黄河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有人类居住以来,这里文明渊源流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黄河泛滥黄河历史上曾多次泛滥,对周边农田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损失,被誉为“中国悲情河”。

三、黄河上中游1. 黄河上游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地,形成了壮美的峡谷和湖泊。

2. 黄河中游黄河在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形成了八宝峡水库,之后通过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流经了众多历史名城和文化名镇。

四、黄河下游1. 黄河下游黄河下游包括了山东半岛和渤海湾地区,黄河的泥沙在这里聚积,形成了黄河三角洲。

2. 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全球最大的淡水三角洲,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五、黄河流域的经济1. 黄河流域的农业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盛产水果、蔬菜等农产品。

2. 黄河流域的工业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3. 黄河流域的交通黄河流域交通发达,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其中,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六、黄河文化1. 黄河文化遗产黄河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兵马俑、龙门石窟、太原双塔等众多历史古迹。

2. 黄河文学艺术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文学题材之一,古诗词中常有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也有描述黄河泛滥带来的磨难和苦难。

以上就是关于黄河的一些知识点总结,通过对黄河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黄河的重要性和价值。

高考地理黄河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黄河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黄河知识点大全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黄土河。

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蜿蜒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水源之一,黄河为华夏大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一、黄河的地理位置与流域面积黄河位于我国北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横穿我国七个省份,分别是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和河南。

流域面积约为75.5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约8.5%。

黄河与长江并称为中国的两大河流,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二、黄河的水文特点1. 河流长度长: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位居世界第二。

2. 水流量大:黄河年均来水量约980亿立方米。

3. 河水丰沛:黄河水量丰沛,常年不断,被誉为中国的“活水库”。

黄河的水文特点决定了其对中国的重要性。

它不仅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也为我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水能资源。

三、黄河的物理特征1. 河源: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形成的河源区。

2. 流域地形:黄河上游是高原地带,地势较为平缓,中游是黄土高原,地势逐渐升高,下游则与平原相连。

3. 河道变化:黄河的河道非常活跃,经常发生决口和改道现象。

黄河的物理特征对于其水文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河流的曲折和沉沙过多的原因,黄河常年处于上升的状态,需要人们进行治理和维护。

四、黄河的环境问题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其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水库淤积严重,水流受阻,河床上升。

另外,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物的排放也对黄河的水质造成了污染,严重威胁到沿岸地区的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黄河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限制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加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调度和管理,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力度,恢复湿地和植被,修复退化的土地。

(完整版)黄河重点知识整理(1)

(完整版)黄河重点知识整理(1)

2。

3滔滔黄河一、河流概况:1、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北麓,青海省2、长度:5464公里,中国第二长河,不能说中国第二大河,世界第五长河3、注入海洋:渤海4、干流流经省市(9个):青海省(青)、甘肃省(干或陇)、四川省(川或蜀)、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山西省(晋)、陕西省(陕或秦)、河南省(豫)、山东省(鲁)5、干流流经地形区(4个):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6、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7、上、中、下游划分: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8、黄河干流形状像汉字“几”字,其中“几”字形内有一个区域不属于黄河流域,那一部分属于内流区。

二、河流水文特征(一)上游:1、河段位置:源头到河口。

2、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3、特点:多峡谷,多支流,多水能,水量较大且清澈(二)中游:1、河段位置:河口到桃花峪2、流经主要地形区:黄土高原3、特点: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侵蚀出壮观的峡谷地貌。

从河口到潼关的黄河谷地被称作晋陕峡谷(位于陕西、山西交界处),壶口瀑布位于其中。

在中游,由于①众多支流汇入,②气候变得更为湿润一些,黄河流量增大,黄河含沙量也急剧上升。

(三)下游:1、河段位置:桃花峪到入海口2、流经主要地形区:华北平原三、河流开发利用:上游: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 中游:三门峡、小浪底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P58阅读)位于河南省,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

主要功能是:防洪、防凌、减淤(放水冲沙,有淘沙的作用),兼顾供水、灌溉、发电。

四、存在问题及治理(一)断流(P57阅读材料)1、发生河段:下游2、断流原因: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流量小/上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少有支流汇入②人为因素:上游、下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过多等3、防治措施:①统一调配(如:南水北调等);②推广节水农业(二)凌汛(P59活动三)1、发生河段:①刘家峡至包头段②开封至入海口段(读P55图和P9图,可得出可能发生凌汛的省份:宁夏、内蒙古、河南、山东)2、发生凌汛的条件:①有结冰期②有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3、危害:河水泛滥、河堤决口4、防治措施:破冰。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中国第二长江河流,也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

以下是关于黄河的基础知识:
1. 长度和流域: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46,000平方千米。

2. 源头:黄河的源头位于中国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源流称为毛儿盖,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

3. 命名:黄河得名于河水泥沙浑黄,古代又称“河”,所以被称为“黄河”。

4. 地理特点:黄河流域地势高度递降,是中国流经地势最高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

5. 水量和泥沙:黄河年均径流量约1100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约4亿吨。

6. 贡献和问题: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然而,黄河也因为频繁的洪水和泥沙淤积等问题而被称为“中国之患”。

7. 重要城市:黄河流经多个重要城市,包括兰州、银川、呼和浩特、郑州和济南等。

8. 重要水利工程:黄河上有多个重要的水利工程,包括兴隆观水库、俄罗斯至中国输油管道桥和太行水库等。

9. 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黄河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推动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

10. 文化遗产:黄河流域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壶口瀑布、中原文化和尧庙等。

八年级地理总结黄河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总结黄河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总结黄河知识点黄河,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九个省区,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黄河对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在八年级地理学习中,黄河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黄河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黄河的发源地和流经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巍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和河北九个省区。

从发源地的巍山到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全长5464公里。

黄河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其覆盖的地区包括了中国的北方平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

二、黄河的地质特征1. 黄河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是长江之后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第六长河。

2. 黄河的水质较为混浊,呈黄色,因此得名“黄河”。

3. 黄河流域靠近青藏高原,河床比较高,蚕食作用严重,河流年年淤积,形成了黄河泥沙平原。

4. 黄河泥沙矿化程度很高,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农业土地,赋予了黄河流域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

三、黄河的地理特征1.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对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2. 黄河下游地区是中国的粮食和棉花主产区,对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 黄河流域的黄土地区容易出现水土流失和其他环境问题,如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等。

四、黄河的历史渊源1. 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一段重要的文化区域,这里诞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文化等。

2. 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中,黄河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夏朝的建立、西周的灭亡、商朝的崛起以及秦朝的统一等。

3. 由于黄河的泥沙丰富,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

因此,中国的许多古代农业文明都诞生于黄河流域,如殷墟和夏商周文明等。

五、保护黄河的现状和问题黄河是中国十大河流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河流之一。

但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所面临的保护挑战也越来越多。

随着黄河流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黄河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逐渐严重。

地理黄河知识点总结

地理黄河知识点总结

地理黄河知识点总结黄河是中国历史上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经济发展区域。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黄河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总结:一、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发源于青海省的昆仑山脉。

总长度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約七十四萬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跨越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肅、陝西、山西、河南和山东八个省份,流经中国北方平原,最终注入渤海。

二、地理特征1. 河源地区:黄河的上游是个高原区域。

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海拔平原地带,形成了丰富的地质结构。

黄河的上游地区多为高原山地,地势高峻,气候严寒,冰雪覆盖,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2. 黄河中游:黄河自上游至中游之间,冰雪融化,水流迅速,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黄河”。

此段地势呈梯度,河流受多条支流的输入,长期下切成深渊、峡谷和崖壁。

在山区地势波动所引起阻水蓄积的山前平原成为中游河段的典型地貌类型。

3. 黄河下游:黄河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道断面扩阔,流速减缓。

进入山西境内、山西、河南两省之间地势较平坦。

山东地区多平地丘陵地貌。

营水澦剥,因此呈现出平原河谷地貌风貌。

在北部山区平原也间出现了大的阶地地貌。

4. 河流水质:由于中游黄河径流较多富含泥沙,因此常被称为“泥河”。

其水流呈黄色,充满沙石,河道较浅。

古代以来,黄河常年泥沙淤积,底测不断抬升。

进入下游之后,下游湾浅滩陆地面积增加。

在大河入海处地势最平整。

入海口为泥沙较为丰富的沉积区。

三、地理气候黄河流域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等,主要受山地和水系的影响。

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季节性显著,干旱少雨,风大日照多等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波动大。

四、地理资源1. 水资源: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流域面积广阔,年均径流量为61亿立方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运输通道。

黄河流域有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发展农业和工业。

地理黄河的知识点

地理黄河的知识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地理黄河的知识点黄河,又称母亲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仅次于长江。

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的岷县境内的巴颜喀拉山,全长约5464公里,流经中国的九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以下是关于黄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境内。

2. 流经地区:黄河流经九个省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山东和河北。

3. 长度: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仅次于长江。

4. 流域面积:黄河的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公里。

5. 注入海洋:黄河最终注入渤海,位于中国东部。

6. 自然灾害:黄河属于容易引发洪灾的河流,由于其流域内的弯曲、沉积物丰富以及气候的影响,常常发生洪水灾害。

7. 河水颜色:黄河水呈现黄色,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

8. 泥沙输送:黄河是世界上沉积物最多的河流之一,每年通过它的泥沙量约为4亿吨。

9. 农业灌溉: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之一,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 文明起源: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黄河流域,人们建立了许多伟大的古代文化,如仰韶文化、八段文化和龙山文化等。

11. 弧形流动:黄河在其流经洛河平原时呈现出明显的弧形流动,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黄河之弯”。

12. 内蒙古段:黄河流经内蒙古地区时,形成了幅员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

13. 五岳归来:黄河流经山西省时,通过了五岳山脉,这也是中国五岳归来的地方。

14. 敦煌莫高窟:黄河流经甘肃省时,它通过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15. 水量变化:黄河水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夏季和秋季是流量最大的时候,冬季和春季是流量较小的时候。

16. 河流之歌:黄河有一首著名的歌曲《黄河大合唱》,它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深情和崇敬之情。

17. 生态保护: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水土流失,黄河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黄河的知识点[合集五篇]第一篇:地理黄河的知识点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

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地理黄河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黄河简介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历史变迁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

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

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黄河径流量一、实测年径流量1954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时,在进行复查和插补的基础上,采用1919~1953年系列,计算陕县实测年径流量为412亿立方米。

1962年提出《黄河干支流各主要断面1919~1960年水量、沙量计算成果》,其中陕县站实测年径流量423.5亿立方米,秦厂站472.4亿立方米。

1975年黄委会规划办公室编制治黄规划时,采用1919~1975年56年系列,计算黄河干、支流各主要站的实测年径流,其中三门峡站实测年径流418.5亿立方米,花园口站469.8亿立方米。

1982年黄委会设计院又按1919年7月至1980年6月61年系列,三门峡站实测年经流量417.2亿立方米,花园口站466.4亿立方米。

二、天然年经流量1975年对黄河干、支流主要站的实测年径流量进行了还原,选用1919年7月至1975年6月56年系列,还原了引黄灌溉耗水量及大、中型水库调蓄水量,1976年提出,三门峡站天然年径流量498.4亿立方米,花园口站559.2亿立方米。

1986年提出《黄河水资源利用》报告。

根据黄河的实测情况,对年径流系列又进行了延长,采用1919年7月至1980年6月61年系列,通过还原,提出了黄河干支流主要站天然年径流量成果,其中三门峡站为503.8亿立方米,花园口站为563.4亿立方米。

三、年径流特性黄河流域年径流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少,而蒸发能力很强,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降水总量的16.3%,产水系数很低。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但天然年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1%.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从流域年径流深等值线来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

大致西起吉迈,过积石山,到大夏河、洮河,沿渭河干流至汾河与沁河的分水岭一线以南,主要是山地,植被较好,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毫米,年径流深100~200毫米以上,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

流域北部,经皋兰、海原、同心、定边到包头一线以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年径流深在10毫米以下,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在以上两条线之间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500毫米,年径流深只有25~50毫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因受季风影响,黄河流域河川径流的季节性变化很大。

夏秋河水暴涨,容易泛滥成灾,冬春水量很小,又感水源匮乏,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7~10月的汛期,干流及较大支流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左右,而每年3~6月份,径流量只占全年的10%~20%,黄河流域水资源年际变化也很悬殊,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乙立方米,最大年径流可达938.66亿立方米(1964年7月~1965年6月),最小年径流仅273.52亿立方米(1928年7月~1929年6月),最大与最小年径流的比值为3.4。

黄河支流各站的径流年际变幅比干流还要大,最大与最小年径流的比值一般为5~12,干旱地区的中小支流甚至高达20以上。

黄河干流龙门以上各站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为0.22~0.23,龙门以下各站略有增大,三门峡、花园口两站的Cv值分别为0.23和0.24。

黄河较大支流的Cv值较高,一般为0.4~0.5。

从多年的实测资料来分析,黄河流域年径流还存在连续枯水段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长时段连续枯水,给水资源利用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首位。

平均每年输入黄河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年平均含沙量37.8公斤每立方米,一些多沙支流洪峰含沙量高达300~500公斤每立方米,并且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都集中在每年的汛期。

黄河含沙量太大,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地理黄河的知识点第二篇:地理知识点《非正式会谈》是2015年湖北卫视打造的一档全球文化相对论节目,由11个不同国家的青年和4个主持人围绕热点话题和青年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

[非”作为节目的核心,借用一个外交场合中正式而庄重的概念,实质上是非正式的诙谐态度和调侃精神,谈的是普通百姓喜爱的各种话题。

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青年才俊共聚一堂,就当下年轻人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积极讨论,通过对话寻求多元的解答,同时增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各种言论幽默好笑让人忍俊不禁。

[ 参加这个会议的,是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10位青年,(图片介绍)他们代表着各自的文明。

在会谈中,各个文明和文化的碰撞产生火花,求同存异,消除误解和歧视,他们每一次的对话和讨论,都会对人类未来的文明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节目中既有各种生动有趣的地理人文百科,也有时下热点话题,范围涵盖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学、著名人物,同时也密切关照世界各国当今社会、经济、环境、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现实状况。

节目将记录整个会谈的过程,展现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不同文明间的差异之处和共通之点,进而展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文明交流、融合、冲突和碰撞的广阔图景。

“非”作为节目的核心,借用了一个正式而庄重的概念,谈平民百姓喜爱的各种话题,增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青年才俊,就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热点进行讨论,各种言论幽默好笑让人忍俊不禁,节目得到完美呈现,让观众感受意想不到的收获。

随着节目热播,几位外国嘉宾引起诸多关注。

埃及驻华大使馆文化处的官方微博也转发了埃及帅小伙穆小龙参与《非正式会谈》的消息,同时,穆小龙被埃及最大报《金字塔报》旗下杂志《半个世界》报道,引发埃及媒体及各国的关注。

据悉,穆小龙还将有望参加一档丝绸之路纪录片的拍摄。

来自伊朗的华波波由于之前就曾参加过某喜剧选秀节目并出演过电视剧《何以笙箫默》,具有很高人气。

近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波斯语部更是对华波波进行了采访报道,向伊朗观众详细介绍了这位在上海戏剧学院取得了博士学位的伊朗笑匠。

尽管当今的观众口味越来越挑剔,但是不管从网络上观众对于《非正式会谈》的评论,还是从外媒对《非正式会谈》的报道来看,看官们似乎还比较买账,深层次原因,可能是大家被各位嘉宾观点及背后深层文化碰撞的魅力吸引。

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时代潮流,最初仅仅只是经济界和金融界中的一种现象,但是在今天,它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经济生活的范围之外,在人类生活的各种领域中都引起了一股强劲的冲击波。

尤其是文化全球化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森严壁垒发生了松动,一种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基础之上的文化融合前景似乎已经隐约可见。

《非正式会谈》节目的播出就是给各国嘉宾一个公开表达自我、交流文化的平台,在这里,各国嘉宾求同存异、尊重彼此间的文化,节目在让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走进各国的文化,推进了文化全球化。

[20]来自6大洲的外国代表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位性格迥异的常驻外国代表齐聚《非正式会谈》,有来自亚洲的金韩一(韩国)、浅井悠佑(日本)、Steven Oo(缅甸),欧洲的田原皓(英国)、卷弗(俄罗斯),北美洲的左右(美国),南美洲的功必扬(阿根廷),大洋洲的贝乐泰(澳大利亚),非洲的穆小龙(埃及)、钱多多(尼日利亚)。

节目组向全球搜罗人才,一日代表更是覆盖了德国、瑞士、丹麦、马来西亚、巴西、印度、南非、加拿大等20多个大小国家和地区。

他们中有长腿颜控、中二骚年、鬼马甜心;也有亚裔时尚设计新星、国家媒体人、国际模特......各国代表尽情展示“忘吃药”的真性情,打破国界、种族、肤色的障碍,建立了浓浓的兄弟情,也让节目朝着文化无国界、价值多元化、心态包容化的方向发展。

85分钟的谈话节目网络播放量破2亿有细心的网友算了一笔账:“2亿次的播放量,乘以单集时长(按80分钟算),节目总播放时长约160亿分钟,相当于看了2000部日前最火电视剧《太阳的后裔》(单集按50分钟算,共16集)。

”85分钟一期,对于一个谈话类节目可谓是极限。

受限于场地和表现形式,要想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持续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必须3-5分钟抛出一个点来提神,这无形中加剧了节目制作的难度。

即便是像《康熙来了》《奇葩说1》这样火得大红大紫的谈话节目,也都控制在每期45分钟。

40万字的特效字幕可出一本长篇小说“前期拍的爽,后期火葬场。

”相教于同类节目,《非正式会谈》的后期可谓走心满点,高频率的笑料、垒起高潮的神剪辑、懂观众的背景音乐,被粉丝亲切直呼:“后期是自己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