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科普知识
黄河基础知识整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黄河全长多少公里?流经哪几个省?答:黄河全长5464km,落差4480m,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列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12、治黄新理念是什么?答:“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一种新的治河理念,也是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
“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体现其终极目标的四个主要标志。
该标志应通过九条途径得以实现,“三条黄河”建设是确保各条治理途径科学有效的基本手段。
13、“1493”治理黄河新框架是什么?答:“1”就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4”就是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的四个主要标志,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
“9”就是通过九条途径使“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得以实现。
即:一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二是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三是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四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五是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六是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七是满足降低污径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八是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九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
“3”就是“三条黄河”建设: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建设。
“三条黄河”建设是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的手段。
14、什么是三条黄河?其内容是什么?答:三条黄河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原型黄河”,是我们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实中的黄河,她是我们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对象,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四不”,最终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
“数字黄河”是“原型黄河”的虚拟对照体。
通俗地讲,就是把黄河装进我们的计算机。
主要是借助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黄河百科知识

黄河百科知识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全长约5464千米。
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和山东七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横跨中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三个地理区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经济发展区。
黄河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黄河流域就有人类在此定居并开展农业生产。
黄河流域的早期文化,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例如兵马俑、大禹陵等,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黄河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特征而被称为“河套”。
由于黄河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雪山融水和降雨,其水量在不同季节和年份间变化较大。
黄河上游地区常年积雪,随着气温升高,雪水融化进入河道,使得河水量增大。
而在降水稀少的北方地区,黄河的水量会进一步减少,甚至在枯水期干涸。
因此,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虑”。
黄河的水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由于上游的农业和工业污染,黄河水质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河水中的大量污染物对水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黄河水质,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黄河还经常发生洪水灾害。
由于黄河流域地势平坦,河床高于周围的土地,加上河道狭窄,河势湍急,使得黄河容易泛滥。
历史上,黄河洪水频繁,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有效防止洪水灾害,中国政府修建了一系列防洪工程,如大中型水库、堤坝等,以控制和减轻洪水的影响。
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黄河流域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人们总结出了一套适应黄河特点的灌溉农业技术,如汲取井田灌溉、黄河漫灌等,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黄河还是中国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
自古以来,黄河就是中国北方的重要交通干线,通过黄河,人们可以往来于内陆和沿海地区,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黄河的知识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意义。
以下是关于黄河的一些基本知识:
位置和流经:黄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和山东等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长度和流域面积: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约7.3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大流域。
水量和水质:黄河是中国最大的黄土河流,年平均径流量约81亿立方米。
由于携带大量的黄土和泥沙,黄河水质较浑浊。
历史和文化:黄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它经过的地区有许多历史古迹,如兰州的白塔、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的云冈石窟等。
水利和灌溉: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利资源,支撑着黄河流域的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历史上,黄河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如大禹治水工程、中游黄河控制工程等。
环境保护:黄河流域面临着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以上是关于黄河的一些基本知识,它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河流之一。
黄河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中国第二长江河流,也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
以下是关于黄河的基础知识:
1. 长度和流域: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46,000平方千米。
2. 源头:黄河的源头位于中国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源流称为毛儿盖,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
3. 命名:黄河得名于河水泥沙浑黄,古代又称“河”,所以被称为“黄河”。
4. 地理特点:黄河流域地势高度递降,是中国流经地势最高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
5. 水量和泥沙:黄河年均径流量约1100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约4亿吨。
6. 贡献和问题: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然而,黄河也因为频繁的洪水和泥沙淤积等问题而被称为“中国之患”。
7. 重要城市:黄河流经多个重要城市,包括兰州、银川、呼和浩特、郑州和济南等。
8. 重要水利工程:黄河上有多个重要的水利工程,包括兴隆观水库、俄罗斯至中国输油管道桥和太行水库等。
9. 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黄河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推动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
10. 文化遗产:黄河流域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壶口瀑布、中原文化和尧庙等。
黄河冷知识

黄河冷知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黄土河流。
在人类历史上,黄河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起点和中心,有着"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美称。
但是,除了我们熟知的黄河信息,还有一些有趣的“冷知识”不知道是否被大家了解,下面将为大家盘点一些黄河的冷知识。
一、黄河源头并不是玉门关很多人认为黄河的源头是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但事实并非如此。
黄河的实际源头是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以东、唐古拉山脉主峰冈仁波齐峰以南、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巴颜喀拉山脉冰川上。
二、黄河上游原生态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山区,由于河床崎岖,曲折,谷深,瀑布多,人迹罕至,黄河上游延绵起伏,河岸峭壁,两侧山势陡峻,形成了壮丽的青藏高原原生态风光。
在黄河上游,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巨型冰川、荒草荒漠、无数的湖泊和河流。
这里除了是大自然的领域,也是马场。
藏羚羊、葫芦鸟、雪豹、橙鼠、金钗鸟等各种野生动植物在这里繁衍,形成了众多美丽的高原动物群,人迹罕至,它们自然繁殖,顺应了生态环境的要求,从而使黄河上游呈现出它的本色,展现出它的神奇和魅力。
三、黄河大峡谷黄河在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形成了大峡谷,为中国唯一以黄河命名的景区,也是中国唯一一家以黄河为主题的国家5A级景区,是集自然景观、人文背景、文化内涵于一体的黄河文化保护区。
黄河大峡谷全长约300公里,以琼岛景区为中心,沿峡谷南北延伸,景区主要包括琼岛、黄河第一湾、远古村落、法门寺、关帝庙等景点。
景区内的文化遗址有数十处,包括黄河文明时期遗址、春秋战国、汉朝遗址和唐代文化遗存等。
这里有悬崖绝壁,峭壁险峰,绿树环抱,白云飘渺。
河水从此处蜿蜒而过,形成了一道奇特的自然画卷。
四、黄河有“毒”黄河常常被称为“中国之母”,但是实际上它也有毒。
黄河中富含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锌、铜、铅、镉、砷等,其中镉是黄河水体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超标的最高值达到了约50倍。
这些重金属的超标主要是由于黄河流域矿区、城市、工业区等人类活动所导致的。
黄河基础知识讲解

黄河基础知识讲解黄河,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黄河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黄河的概况黄河,起源于中国西北的青海省,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的土地肥沃,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人口集聚地之一。
二、黄河的地理特点1. 上中下游划分黄河一般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
其中,上游位于青海省境内,沿途景色秀丽,以青海湖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为著名景点。
中游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这里的黄土高原和壶口瀑布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下游流经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之一。
2. 黄河的泥沙黄河因为携带大量的泥沙而得名,被称为“泥河”。
由于河水中泥沙含量高、流速快,因此黄河的水色是黄色的。
每年的汛期,黄河泛滥成灾,给沿岸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三、黄河的历史地位1. 农业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文明发祥地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地的先民就开始进行农业生产。
通过对黄河的灌溉,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伟大的黄土文化。
2. 文化象征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黄河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符号都与黄河有关,如《黄河大合唱》和《黄河颂》等。
四、黄河的保护与治理1. 防洪措施由于黄河的泛滥给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修建了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如三门峡水库、银川水库等,以调节黄河的水流。
2. 节水措施作为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黄河的水资源显得尤为宝贵。
政府通过推行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加强节水宣传,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黄河的水源。
3. 河道治理由于长期的泛滥,黄河的河道容易产生淤积和漫滩。
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河道治理工程,清淤、疏浚河道,提高了黄河的水运能力。
地理知识点黄河总结

地理知识点黄河总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最重要的水道之一。
其水系面积为74.5万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为61.6亿立方米。
在中国的历史中,黄河一直被人们祭拜和尊重,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自然灾害,如洪水和泥石流。
以下是黄河的一些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1. 发源地:巴颜昆湖位于青海省,也是黄河的源头。
巴颜昆湖是一个高山湖泊,位于江河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海拔3,353米,是中国最高的淡水湖泊之一。
2. 流经地:黄河流经九个省区和两个自治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3. 注入海洋:黄河最终在山东省注入渤海,形成黄河口,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之一。
二、地理特点1. 中上游与下游:黄河流域可以分为中上游和下游两部分。
中上游地区地势较高,水流湍急,地形复杂。
下游地区地势较平坦,水流较缓,地形较为开阔。
2. 黄河泛滥:黄河流域地势较陡,同时降水量较大,导致黄河经常泛滥。
历史上,黄河泛滥曾导致数百次洪水和数千次决口。
为了控制黄河的泛滥,中国政府实施了多项治理工程,如修建黄河堤防、建设水利工程等。
3. 黄河土壤:黄河流域的土壤质量较高,属于黄壤带。
这些黄土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
4. 自然灾害:由于黄河泛滥频繁,导致了很多自然灾害,如洪水和泥石流。
这些自然灾害对沿岸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5. 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和文明成就。
三、环境保护1. 黄河水污染:由于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黄河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黄河的水质保护和治理。
2. 黄河水资源利用: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但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严重挑战。
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修建水利工程、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来有效保护和利用黄河水资源。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Yellow River )——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
黄河流程约5500 千米,流域面积达75 万平方千米,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长度5464.3357 千米,源头海拔4800 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流域面积752442 平方公里,源头在青海省,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点:河口,中下游分界点:旧孟津。
发源地:巴颜喀拉山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源头。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 公里,流域面积75 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 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 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 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
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 米,一般为500 米,较窄处只有300 米,水深一般为2.5 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 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 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 千米。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 千米,南北宽1100 千米,总面积达752443 平方千米。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
它流经9 个省、区,汇集了40 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 多条溪川,行程5464 公里,流域面积达75 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科普知识
黄河,又称“中华母亲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
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等八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河流之一,自古以来就有“河奔海绝尽黄流”的说法。
黄河的水质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河水中悬浮着大量的泥沙颗粒所致。
这也是黄河得名的原因之一。
黄河上游的巴颜喀拉山脉融化的冰雪和降雨形成的河水,带着大量的泥沙和矿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冲刷和淘洗,形成了丰富的河床沉积物,使得黄河流域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区。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明之一。
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既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
在黄河流域,人们创造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果,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黄河流域还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和文化遗产,如孔子、墉城、云冈石窟等。
黄河的水资源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农作物,也是中国重要的牧业区,以牛、羊等畜牧业为主要产业。
由于黄河的水源来自于青藏高原,因此水量丰富,为农业提供了重要的灌溉水源。
然而,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黄河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和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黄河的水资源,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实施水资源管理、推行节水农业、加强水污染治理等。
黄河还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沿着黄河流域,分布着众多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园区,如兰州、银川、郑州等。
黄河的水资源为这些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和能源。
然而,由于工业活动的不断增加,黄河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推行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措施。
黄河的治理和保护是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加大黄河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力度,推行黄河流域农业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保护和恢复黄河的生态环境。
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和水资源,对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黄河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保护黄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大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力度,推行可持续发展等。
相信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黄河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