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之欧阳育创编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之欧阳育创编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之欧阳数创编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之欧阳数创编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答案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答案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答案高鸿业版【篇一: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圣才出品】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圣才出品】

第4章消费、储蓄与投资4.1复习笔记一、消费与储蓄国民意愿消费水平为d C,它等于在收入和其他决定家庭经济行为的因素既定时家庭愿意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意愿消费的总值d C等于所有家庭意愿消费的总和。

意愿国民储蓄d S是当总消费达到意愿水平时的国民储蓄水平。

意愿国民储蓄的表达式是d d=--。

S Y C G1.个人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当人们考虑到未来时,现在的消费少于当期收入,余下的部分进行储蓄,这会使人们未来某个时期的消费高于收入。

当人们只考虑现在时,通过借款使消费高于当期收入,但所付出的代价是在将来的某一天必须偿还贷款,消费将低于收入。

总之,人们要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中做出取舍。

人们做出怎样的取舍取决于经济体中普遍存在的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决定了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

人们会尽量避免消费发生巨大的波动,保持消费相对稳定的愿望称为消费平滑动机(consumption-smoothing motive),即避免某段时间消费较多而另一段时间消费较少的情况。

由于存在消费平滑动机,人们会尽量使每段时间的消费支出平均化。

2.当期收入变化的影响当期收入是影响消费和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由于存在消费平滑动机,人们会将部分收入用于消费(使当期消费增加),而其余部分则用于储蓄(使未来消费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是当期收入的增量中用于增加当期消费的比例。

由于人们不会消费掉全部的额外收入,因此,MPC界于0和1之间。

可以预见到总产出(收入)Y的增加同样会导致总意愿消费d C的增加。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所以d C的增加值小于Y的增加值。

由于并非所有增加的收入都用于消费,因此,意愿国民储蓄d S同样会随Y增加而增加。

3.预期未来收入变化的影响现期的消费决策不仅受到当期收入的影响,还同样受到预期未来收入的影响。

个人预期未来收入增加会使人们增加当期消费并减少当期储蓄。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1 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国民经济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关注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②一国经济波动的根源是什么?③失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④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是什么?⑤一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⑥政府政策能否用来改善一国经济的运行?1.长期经济增长(1)富国与穷国存在差距的原因富国在其历史的某一时点上经历过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而穷国要么从未经历过持续的经济增长,要么其经济增长的成果因随后的经济衰退而损失殆尽。

(2)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①人口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②给定劳动力数量的条件下劳动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

平均劳动生产率(average labor productivity)指单位劳动投入(如每位工人或每单位工作时间)所生产的产量。

(3)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①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增加。

②技术进步率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提高机器和工人生产率的因素。

2.经济周期美国产出的增长历程表明:产出的增长路径并不总是平滑的,而是存在谷峰和谷底。

宏观经济学家用经济周期来描绘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与扩张,但一些非常剧烈的收缩与扩张有时并不是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为衰退期,在这一时期国民产出可能下降,也可能以极慢的速度增长。

衰退对许多人而言意味着陷入经济困境,此外,衰退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焦点。

因为对于每个希望再次当选的政治家来说,经济在其任期间内处于繁荣期(而不是衰退期)将使其再次当选的把握更大。

3.失业经济衰退往往伴随着失业(unemployment)。

失业是指有能力工作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劳动者未能找到工作的现象。

失业率是用来衡量失业最常见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力人口,其中,总劳动力人口指正在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的总数目。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部分导论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1 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研究国民经济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一国经济波动的根源何在?失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是什么?一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政府政策能否用来改善一国经济的运行?1.长期经济增长(1)富国与穷国存在差距的原因富国在其历史的某一时点上经历过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而穷国要么从未经历过持续的经济增长,要么其经济增长的成果因随后的经济衰退而损失殆尽。

(2)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①人口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②给定劳动力数量的条件下劳动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

单位劳动投入(如每位工人或每单位工作时间)所生产的产量被称为平均劳动生产率(average labor productivity)。

(3)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①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增加。

②技术进步率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提高机器和工人生产率的因素。

2.经济周期美国产出的增长历程表明:产出的增长路径并不总是平滑的,而是存在谷峰和谷底。

宏观经济学家用经济周期来描绘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与扩张,但一些非常剧烈的收缩与扩张有时并不是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为衰退期,在这一时期国民产出可能下降,也可能以极慢的速度增长。

衰退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焦点。

因为对于每个希望再次当选的政治家来说,经济在任期间内处于繁荣期(而不是衰退期)将使其再次当选的把握更大。

3.失业经济衰退往往伴随着失业(unemployment)。

失业是指有能力工作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劳动者数目。

失业率是用来衡量失业最常见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力人口,其中总劳动力人口指正在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的总数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