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考察报告
梅州岩土勘察报告

梅州岩土勘察报告1. 引言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地处山区的城市。
本文是对梅州市进行的岩土勘察的报告,旨在评估该地区的地质土壤条件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为该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 勘察范围本次岩土勘察的范围包括梅州市全境,主要集中在城市开发区和重点建设区域。
通过对选定的样本点进行采样和分析,可以对整个地区的岩土条件进行初步评估。
3. 地质概况根据勘察结果,梅州市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片麻岩、页岩和砂岩等岩石组成。
地质年代以中生代为主,存在着古老的地层。
岩层的完整性较好,有较强的承载能力。
4. 土壤调查4.1 土壤类型根据采样和实验分析,梅州市的土壤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红壤:分布广泛,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种植。
•黄壤:土壤黏性较大,不易渗透,适合水稻种植。
•黑土:含有较高的有机质,肥力较强,适合蔬菜种植。
•酸性土壤:pH值较低,不适合某些作物的种植。
梅州市的土壤质地较为细腻,有较强的保水能力,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侵蚀和坍塌风险。
4.2 土壤湿度通过采样和测试,确定了梅州市不同地区的土壤含水量。
结果显示,梅州市的土壤湿度较高,主要受降雨量和地形起伏的影响。
在某些低洼地区,存在积水和涝灾的风险。
5.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对不同地区的地质和土壤条件的研究,对梅州市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
以下是评估结果:5.1 滑坡风险梅州市存在滑坡风险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山区和陡坡地带,特别是在强降雨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
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避免潜在的滑坡灾害。
5.2 地震风险梅州市位于一个地震活跃带上,地震频率较高。
地震可能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抗震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5.3 土壤侵蚀风险梅州市的部分低洼地区存在土壤侵蚀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受到降雨和水流的影响。
合理的土壤保护措施对于减少土壤侵蚀风险非常重要。
6. 建议与措施鉴于岩土勘察的结果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下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确保梅州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安全性:•加强土壤保护工作,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坍塌。
客家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一、前言客家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南方地区。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为了深入了解客家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色,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调研,对客家人的生产生活、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
二、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首先来到了广东省梅州市,这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在当地的导游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客家围屋、土楼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了解了客家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
我们还参观了客家博物馆,了解了客家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2. 访谈调研在梅州市,我们采访了多位客家人,包括当地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和普通居民。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客家人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教育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还调研了当地的经济状况、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情况。
3. 社会实践活动在梅州市期间,我们还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支教、扶贫帮困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客家人的生产生活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调研,我们了解到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具有以下特点:(1)以农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商业。
(2)居住环境独特,以围屋、土楼等为代表。
(3)重视家族观念和宗族组织。
(4)崇尚文化教育,重视子女的教育。
2. 了解客家人的文化传承客家人的文化传承具有以下特点:(1)客家方言:客家方言是客家人的重要标志,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2)客家音乐:客家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山歌、戏曲等。
(3)客家民俗:客家民俗丰富多彩,如舞龙、舞狮、庙会等。
(4)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具有独特的风味,如盐焗鸡、炖汤等。
3. 探讨客家人的社会发展客家人的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经济逐渐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社会稳定,治安良好。
(3)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人才辈出。
(4)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
梅州山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梅州山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梅州是广东省位于粤西的一个地级市,梅州市山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旨在了解梅州山区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该地区的有效实施。
一、梅州山区乡村振兴的现状:梅州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较差,以及人口外流等因素的影响,梅州山区乡村经济相对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经营主体单一,农民收入较低,农村医疗教育水平不高,乡村文化活动较少。
因此,急需提升梅州山区乡村发展水平,改变农村面貌。
二、梅州山区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1. 交通条件不便利:山区地形复杂,交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影响农民的生活居住和农产品的运输。
2.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赖于人力,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导致农业产出不稳定。
3. 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农产品缺乏加工技术,很多农产品难以销售,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4. 农村医疗教育水平不高:乡村医疗设施和教育资源匮乏,农民健康状况和学历水平普遍偏低。
5. 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通水、通电、通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三、推动梅州山区乡村振兴的重点措施: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和改善山区村路,提升农业产品运输能力,方便农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2.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提升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民发展种养殖业,并提供加工技术和设备支持,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增值。
4.加强乡村医疗教育建设:加大对乡村医疗机构和学校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医疗和教育水平。
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提升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调研报告总结:梅州山区乡村振兴存在着交通不便、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农村医疗教育水平不高以及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加大对梅州山区乡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强医疗教育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关于梅州客家文化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报告

序号:编码: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华南农业大学选拔赛作品申报书作品名称:关于梅州客家文化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报告所在学院:人文与法学学院申报者姓名(集体名称):十那薇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A类□科技发明制作B类说明1. 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或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或B3表。
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表。
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
4.序号、编码由竞赛组委会填写。
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用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字数在8000字以内, 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
6.其他参赛事宜请向校团委咨询。
联系电话:85283396,电子邮箱:xtw@A1.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 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2.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学院专业现学历年级学制 年入学时间作品全称毕业论文题目邮政编码通讯地址单位电话邮政编码申报者情况常住地通讯地址住宅电话姓 名性别年龄学历所在单位合作者情况资 格 认定学院学籍管理部门意见是否为2009年7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各类高等院校中国学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
□是 □否若是,其学号为: (学院盖章) 年 月 日院系负责人或导师意见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否负责人签名:年月日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3.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标准范本_1

报告编号:LX-FS-A51733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副连、kelefe、我和楚山的大鸟四人一行,于1月14日至1月17日在梅州市部分地区参访了一些著名的客家民居建筑,撰写调查报告如下: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前言:1月14日至1月17日,我们前往广东省梅州市实地考察了棣华居、锦华庐、联芳楼、南华又庐、花萼楼、泰安楼、承德楼、万秋楼等客家民居建筑。
梅州的客家民居现今的保存状况参差不齐,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梅州客家民居建筑的代表——围龙屋,以梅县的南口镇最为集中。
这些旧屋因长年失修已破败不堪,其中居住着因无财力而无法搬出围屋的老人与小孩,他们以耕田为生活依据,生活贫苦;此类举例:品一公祠2、家中生活比较富裕,集资大面积整修老屋,更有甚者全面粉刷油漆,改围龙屋为酒店茶馆以此揽客。
我们从建筑学角度认为此举不但破坏了建筑原来的风格样式,亦糟践了客家的民族文化。
这种问题在全国旧建筑保护中普遍存在,如江南园林的原有意境保修问题;举例:泰安楼、万秋楼、承德楼3、因建筑结构典型且完整而被多方学者考察测绘,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无论对建筑界、考古界还是对普通老百姓都是一笔珍贵的宝藏。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副连、kelefe、我和楚山的大鸟四人一行,于2019年1月14日至1月17日在梅州市部分地区参访了一些著名的客家民居建筑,撰写调查报告如下: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前言:2019年1月14日至1月17日,我们前往广东省梅州市实地考察了棣华居、锦华庐、联芳楼、南华又庐、花萼楼、泰安楼、承德楼、万秋楼等客家民居建筑。
梅州的客家民居现今的保存状况参差不齐,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梅州客家民居建筑的代表——围龙屋,以梅县的南口镇最为集中。
这些旧屋因长年失修已破败不堪,其中居住着因无财力而无法搬出围屋的老人与小孩,他们以耕田为生活依据,生活贫苦;此类举例:品一公祠2、家中生活比较富裕,集资大面积整修老屋,更有甚者全面粉刷油漆,改围龙屋为酒店茶馆以此揽客。
我们从建筑学角度认为此举不但破坏了建筑原来的风格样式,亦糟践了客家的民族文化。
这种问题在全国旧建筑保护中普遍存在,如江南园林的原有意境保修问题;举例:泰安楼、万秋楼、承德楼3、因建筑结构典型且完整而被多方学者考察测绘,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无论对建筑界、考古界还是对普通老百姓都是一笔珍贵的宝藏。
只是可惜老屋的主人亦认识到房屋的价值,自行加收了2元到5元不等的门票;举例:棣华居、联芳楼、南华又庐4、政府收购老屋周围的农田,兴建以此屋为主题的“保护公园”。
原建筑依原样修复并仍有原居民居住。
我们认为这种办法既能保护旧建筑的又能传扬客家文化,但其中因生活贫困而无法搬出的居民只得到少量的补偿,且因此失去了农田也就是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着实令人担忧;举例:泰安楼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血缘的亲情也在不断被冲淡。
新一代的客家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大城市,向往一切新生事物,族群聚居的古老围屋渐渐空旷荒芜。
社会的繁荣安定,也决定了以防守为目的的客家围屋必须退出历史舞台。
但前人留下的宝藏不能在我们手中被摧毁埋葬,不管是为了保存悠久的客家文化,还是为了保持城市的延续性,抑或是……我们都得保证这份宝藏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供子子孙孙瞻仰,回忆。
梅州蕉岭调研报告

梅州蕉岭调研报告梅州蕉岭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梅州市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而蕉岭是梅州市的一个县级市。
蕉岭素有"健康之都"的美称,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而著称。
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对蕉岭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民生状况进行了解,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前往蕉岭县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和村民生活状况。
2. 面谈访问: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和村民代表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对蕉岭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3. 数据收集:收集蕉岭的经济数据、环境数据和村民生活数据,通过分析数据来了解蕉岭的发展情况。
三、调研结果1. 自然环境蕉岭地处江、粤、闽三省区交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适宜人类居住。
蕉岭的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储量大,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2. 经济发展蕉岭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有果业、茶业和养殖业。
蕉岭的香蕉、柚子和茶叶品质优良,市场需求稳定。
此外,蕉岭还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能够吸引游客。
3. 村民生活状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蕉岭的村民生活状况相对较好。
当地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此外,蕉岭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提升,村民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经济发展不平衡:蕉岭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而农业收入不稳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建议蕉岭逐步发展其他产业,提高经济多元化程度,减少对农业的依赖。
2. 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完善:虽然蕉岭已经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但仍有些偏远地区的交通、水电等问题有待解决。
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力度,让更多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3. 旅游业发展亟待推进:蕉岭的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的旅游业发展较为滞后。
建议蕉岭开发更多的旅游景点、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蕉岭旅游。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梅州蕉岭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民生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梅州---我的家乡

实践报告通过对家乡的了解和进一步调查,得知家乡梅州正在蓬勃发展而感到无比自豪。
具体得出实践报告如下:1梅州简介:梅州市隶属中国广东省,1988年设立。
东部与福建省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
梅州是中国著名的三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梅州处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市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
梅州市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成功在2009年10月承办2009… 梅州世界客商首届大会。
以后世界客商大会每隔两年在梅州举行。
梅州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四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梅州、汕头、湛江、韶关)之一。
昔日的山区小镇正逐步被花园式、绿中城、城中水的中等城市所取代,全市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各县县城和农村小城镇为主体的城市架构基本形成。
城建与水利成为新的亮点。
梅城“一江两岸”工程被国家水利部誉为城市堤防建设“梅州模式”,被国家建设部授予2002年度“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被评为联合国人居环境项目“优秀范例奖”。
梅州首创的城市公厕管理模式,被联合国国际能源与环境考察团誉为“城市公厕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后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梅州又是广东省的重要电力基地之一,全市水火电装机容量达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80亿千瓦时。
通信事业超前发展,建成了以公众通信网为主体、专用通信网为补充的现代化综合通信网络,实现了电话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和所有村通电话。
2交通现状梅州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区内交通四通八达。
到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54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一级公路22公里,二级公路1816.89公里,三级公路和等级路8848.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75.66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山区市前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区域地理考察报告实习目的与意义:1.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人才培养的途径。
大尺度空间区域的综合实习,是培养地理科学专业高质量毕业生必不可少的环节。
2.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形成地理科学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是其他地理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手段。
4.通过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西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区域文化特征。
5.提高地理野外考察的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成为具有较强能力的合格人才。
概况:梅州市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在第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梅州被尊为“世界客都”。
梅州市东部与福建省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
全境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总面积15899.62平方公里。
梅州名称由来有所争议。
有说当地多梅,有“十里梅花”之称;有说此地为汉将梅绢之封邑。
但这些说法均未有确切依据。
而据《光绪嘉应州志》,梅州是因本地有“梅峰”山、“梅溪”水而得名。
经济:1.海西计划:梅州地处粤东北,号称“世界客都”,自古,梅州与福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往来频繁。
近年来,海峡西岸的春风越过山峦,吹拂梅州大地,给梅州注入新的活力。
放眼梅州,一片绿的海洋,处处生机勃勃,十大工业园区顺利推进。
该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6家,另有4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并确定了34个上市培育对象。
电子信息、烟草、机电、建材、电力、矿业六大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80.26%。
去年,全市GDP总量和财政收入分别是1988年建市前的50倍和15倍。
合作交流,海西平台天地宽梅州与福建渊源很深,多年来,两地的交往日甚,并在相互协作中进一步促进了梅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去年12月4日召开的区域协作联席会议上,梅州和海西的其他城市一起,提出要“深化区域合作,推进海西发展”。
近年来,梅州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广泛开展区域协作,尤其与福建合作密切。
去年10月18日,梅州的第一个异地商会福建商会成立。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加深了梅州与福建的联系,也给了闽商更多的机遇。
如今,闽籍驻梅工商企业有1000多家,从业人员在万人以上,主要从事茶叶、水暖器材、石材、陶瓷等数十个行业,而且大多福建商人在梅州创业发展,把福建产品带到梅州,让两地人员更加融合在一起。
就拿饮茶来说。
以前,梅州人喝的都是本地的凤凰单枞茶,自从这几年福建的铁观音进入梅州后,市内百分七八十的人都改喝铁观音了。
梅州市内大大小小有两三百家铁观音茶店。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频繁。
目前,闽商已成为梅州市外来投资者中人数最多、影响力巨大的群体。
福建商会的发展,正推动梅州在海西平台中实现更大的发展。
今年6月,梅州福建商会组团来闽参加第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
他们带回一大批项目以求进一步合作,进一步拓展梅州的发展空间。
2.,旅游业:梅州市千年古城,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梅州市旅游业的现况:梅州是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地,有秀丽的山川风貌、丰富的客家文化胜迹、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旅游资源,各具特色,这就使进一步开发旅游业提供了可能和发展潜力。
二是旅游基础设施能力近年大大加强,如近年来市内交通通讯发展很快,已基本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
三是宾馆、酒店接待旅客能力也大为改善,这样为发展梅州市旅游业提供了吃住保障。
梅州市旅游产业化的优势:1、内部优势(1)地域文化优势。
梅州是客家文化大本营,具有很大的文化研究、文化教育以及经济价值。
文化旅游业必将成为梅州旅游特色产业。
(2)旅游资源优势。
梅州市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且有特色,其中以文化资源(客家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最为突出;其次,温泉资源具有较强优势;再次,山水资源(风景名胜、湖泊、河流)、生态资源(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具有一定优势。
(3)产业特色优势。
一是以围龙屋为载体的乡村旅馆业颇具特色;二是以客家菜为特色的餐饮业独一无二;三是以土特产、纪念品为特色旅游购物业具有前景;四是以温泉休闲保健、客家文化为特色的娱乐业具有发展潜力;五是红色、文化、乡村等专项旅游发展优势巨大。
(4)自然环境优势。
梅州市远离现代工业污染,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旅游业、休闲业的发展保持了一块净土。
2、外部优势(1)客源市场优势。
从地域看,梅州市旅游客源市场优势在于邻近几大客源市场——韩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乃至漳厦泉三角洲,具有庞大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从民系看,客家人遍布海内外,具有认祖归宗的庞大探亲怀旧旅游市场。
从文化看,独特的客家文化不仅是国内,而且是海外异质文化爱好者、研究者的兴趣所在,具有庞大的文化旅游市场。
(2)区域联合优势。
把梅州打造成为闽粤赣三省边界客家文化旅游集散地。
(3)一定的交通优势。
开通了航空、铁路、高速,与主要的客源市场建立了联系网络,交通较便利。
另一方面,梅州旅游业发展也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
概括而言,有如下方面:梅州市旅游产业存在问题:1、缺乏精品开发,特色开发不足,拳头产品少。
梅州市一些旅游景点旺旺开发力度很不够,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特色开发不足,总体形象包装不够。
当然,这很大一方面是因为资金问题。
这就导致了许多先天优势很好的旅欧景点不为人所知,养在深闺无人识。
所以,梅州在研究如何将闻名遐迩的“政府品牌”转化为独具价值的市场品牌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这方面应该多向黄山、云台山等地学习经验。
2、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梅州市是山区城市,经常会面临人才留不住,流向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局面。
旅游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导游人员职业素质不高,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3、旅游业行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旅游产业管理、企业管理有待提高效益。
这对于旅游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瓶颈。
针对以上情况,今后梅州市旅游业的发展要注意以下几点:梅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建议:1、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注意景区的各项管理、人才激励措施等。
2、在开发、建设景区的同时,要注意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要把开发变成变相的破坏。
如果把青山绿水破坏了,就等于把通过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的道路又堵死了。
3、注重景区的宣传包装,必须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和旅行社,要多邀请客源城市的新闻记者、旅行社来考察。
4、重点保护客家乡土风情,客家村落民居,打好客家风情牌,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利用客家文化,形成旅游服务产品特色。
5、充分发挥梅州的土特产及客家菜优势,大打购物和餐饮牌,大力发展沙田柚的种植,通过这些项目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6、加强对旅游开发的统一规划和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
旅游市场的竞争,突出在吸引力方面。
吸引力既来自景点,也在于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就是说旅游活动是吃、住、游、购集于一体的活动,谁的旅游景点有特色,观赏价值高,谁能提供便捷的交通、通讯条件,谁的生活设施完善,谁的购物环境优良,谁能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谁就能在旅游市场赢得竞争。
因此要创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才能吸引游客来“客都”旅游。
7、政府部门要把旅游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既要完善旅游“硬件”,加强“软件”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以市旅游局为主的权威管理机构,协调各方面关系, 改变分散管理、分散经营、小打小闹的状况,以利于旅游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人文1.宗教:千佛塔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区东郊,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八年(公元965年),共七层,高4.2米,底宽1.6米,四方形,塔身铸有千佛,故名千佛塔。
千佛塔是用花岗岩筑砌而成,结构坚固,有防震、避雷、防风及现代照明设备。
塔共九层,高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
第一层外墙有6尊护塔天王石雕像,正门为赵朴老题匾及对联,二至八层塔身外墙共有32尊石雕佛像,内墙则浮雕千尊汉白玉佛像,各层门均有海内外大德题联,九层供奉数千尊鎏金佛像,塔顶托起一座七层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的特色。
塔台周围石栏雕刻着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图,42幅五百罗汉图及48幅花鸟吉祥动物图等,第二层塔台、正门及两侧各有石雕麒麟及石狮,工艺精妙绝伦。
千佛塔寺以石塔为中心,依山建筑,历十余载,日趋完善。
其中千佛宝殿是当前罕见的传统古建筑,正门六条青龙花岗石穿花雕刻石柱,殿内正中是千佛绕毗卢,两侧供奉18尊1米多高木雕金身罗汉,墙上是24诸天及文殊、普贤说法巨型敦煌壁画,手出名家,栩栩如生。
在千佛塔下,又新建了雄伟的千佛殿,殿中有各样栩栩如生的神像,中间毗卢庶那大佛像镶嵌着两万颗宝石,为中国之最。
大殿两侧的二十四诸天壁画,全国仅有两幅,另一幅在北京。
千佛殿下还有沿山而上的九曲文化游廊,古建筑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显得更加灿烂辉煌。
中国有许多佛教胜地,千佛塔当然属于其中一个。
整座宝塔建筑,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前来瞻仰者络绎不绝,是梅州史无前例规模最大的弘扬正法的道场。
当地政府规划周围2.2平方公里为千佛塔文物保护区。
从千佛塔也可以看出佛教对梅州的影响。
千佛塔洋溢着浓烈的佛教气氛,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人们虔诚的心与真诚的热爱。
佛教传入客家地区,据史料和古迹验证,始于南北朝时期。
梁代普通三年(公元522年),在广东梅县城西创建了“大觉寺”,距今已1400余年。
其后经隋、唐、宋、元、明的发展,佛教在闽粤赣客家地区兴盛起来,寺庙庵堂不断增加。
佛教的传入,给梅州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很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已成为梅州文化不可剥离的一个组成部分。
即使在今天梅州人生活中,也几乎随处可见佛教诸因素的渗透。
例如,梅州济度仪式之做生斋、“香花”佛事科仪和观音崇拜等,都体现了佛教对梅州人的影响至深。
梅州的佛化民俗远不只这些,面对这些文化现象,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2.中国客家博物馆:中国客家博物馆,位于广东梅州,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代表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场所,是中华汉民族诸多民系中唯一的民系文化专题博物馆。
由主馆中国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大学校长馆、将军馆组成。
梅州历史悠久,汉为敬州,宋改梅州,清称嘉应州;名人先贤显赫、客家山歌嘹亮、客家围屋奇葩、客家美食盈香;梅州傲居“客家三州”嘉应州、赣州、汀州之冠。
但是,千百年来,梅州隐身于秀丽的崇山峻岭中,孕育出特有的地域气质,淡定沉稳,悠然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