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自然观——近代后期科学技术成就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 人工自然的扩大—— 社会形态 技术革命 经济形态 人工自然物 渔猎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知识社会 取火技术 农业技术 工业技术 信息技术 科学 原始经济 铜、铁 农业经济 建筑、城镇 工业经济 机器设备 信息经济 人工智能机 知识经济 知识产品
•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 • • • • • 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和谐——渔猎文明; 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异化——农业文明; 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对立——工业文明; 人与自然关系的尖锐化——信息文明;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 马克思、恩格斯以19世纪自然科学为基础,确立了辩证 自然观,它阐明了自然界从天体、地球、生命到人类的 辩证发展。 •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随着自然科学、技术与工业的 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自然观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 20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生物学、生态科学、 环境科学等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的提出,把辩证唯物 主义自然观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成为辩证唯物主 义自然观的当代发展形态。
•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有机整体论和自然 价值论。
• 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宗旨—— • 物质生产层面: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 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 工业、信息业和服务业,核心是生态农 业。 • 思想观念层面:思维方式的生态化和价 值观念的生态化。 • 社会体制层面:在生态化物质生产的基 础上建立新兴的社会体制。
•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 欧洲中世纪:古希腊时期与近代之间的中间年代。 (Middle Ages) • 自然科学、哲学的研究从属于《圣经》教义。 • 主张神创论的宇宙观,上帝创世说。 • 它以托勒密的地心说为理论支点;它以经院哲学 的形态出现;在总体上它是人类思想史中的停滞 和倒退。
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从时间角度讲,在近代前期的自然科学中,没有真 正意义上的时间概念,这样也就没有真正的演化思 想,这就使近代的自然观表现出了孤立的、静止的, 片面的特点。
也许有人会问,牛顿力学中也有时间t,这个时间t不是时 间吗?
事实上,这个时间t,只是运动的外在参量,是与自然界演 化无关的时间,是“没有实际物理意义”的时间。
《天体运行论》主要论点:
太阳中心说提出的意义:
(2)生理学革命
维萨留斯:《人体构造》,为现代人体解剖 学奠定了基础。
塞尔维特:公开提出血液是通过肺由心脏的 右边流到左边的见解。
哈维:根据解剖学,系统提出了“血液循环” 学说。
(3)科学实验方法的诞生
„„希帕蒂亚 „„ 托勒密 „„卢克莱修 —— 喜帕恰斯 —— 埃拉托色尼 —— 阿基米德 —— 阿里斯塔卡斯 —— 欧几里得 —— 亚里士多德 —— 柏拉图 ———德谟克里特 ———希波克拉底 ———苏格拉底 —— 恩培多克勒 —— 阿那克萨哥拉 —— 毕达哥拉斯 —— 阿那克西曼德 —— 泰勒斯
光学:光微粒说
电学:电流体说(一种电的流体说,二种电的流体说) 磁学:分子环流学说,等
C 提出了“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的观点(法国百科全书派)
二是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研究特点,导致的机械观和
形而上学观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并且形成了各个分 支学科,这是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
一是牛顿与牛顿力学的影响 牛顿与牛顿力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
牛顿力学是近代前期唯一成熟超来的学科 牛顿在学术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
2_近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演进_279406104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从宗教神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开普勒(Kepler, 1571-1630)
天空立法者
上帝用数学设计宇宙
行星三定律
在第谷·布拉赫的资料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一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的椭圆; 第二定律——行星到太阳的矢径在相等时间内划出相等的面积; 第三定律——行星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的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但丁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成果而言超过了 天使的高度。”
自然的数学化 自然的数学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上万物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 其数学结构的不同;自然的本质在于其数学结构。柏 拉图基本上承继了毕达哥拉斯的思想,认为自然的真 蒂不在于我们面前转瞬即逝的现象世界,而在于永久 不变的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按照数学的世界构成的, 数学是我们通向理念世界的桥梁。
意义
破除了天体必须以完美正圆运行的观念发现了运行速度不 均匀的特性。 行星运动的椭园轨道具有科学革命的意义
为科学而献身
幼年体弱多病,一只手半残, 幼年体弱多病,一只手半残, 视力衰弱,妻死子病, 视力衰弱,妻死子病,母亲 曾经被指控为施行巫术而遭 到拘禁;他终生贫困交加, 到拘禁;他终生贫困交加, 靠教书和占星术维持生活, 靠教书和占星术维持生活, 最后死于索取薪金的旅途中。 最后死于索取薪金的旅途中。
追求事物的量的数学关系为目标的研究钢领 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
单摆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惯性定律 抛物运动理论
1633年 1633年,伽利略 在宣判后仍然喃 喃的说:可是地 喃的说: 球仍然在转动! 球仍然在转动! 347年后,即 347年后, 年后 1980年罗马教会 1980年罗马教会 宣布当年对伽利 略的裁判是错误 的,为伽利略平 反。
第三章 近代后期科技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_

化学:原子论、元素周期律
原子论:道尔顿1808年《化学 哲学新体系》。提出化学原 子论。阿佛加德罗1811年提 出分子概念。原子分子论。 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1869年 提出化学元素周期律。揭示 了各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合成有机物:维勒从无机物合 成了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无机 界和有机界的人为的鸿沟。
承认自然界物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前 提,也是人的劳动和生产力得以实现的前 提;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 的人。 自然科学和物质生产是唯物史观形成的 基础:历史的发源地在于科学和工业,在 于物质生产,在于群众掌握科学、利用物 质自然进行物质实践。
22
马恩《德意志意识形态》:
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只要有人存在, 自然史和人类史就是彼此相互制约的。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有生命的个人 的存在,生产劳动使之与动物区别开来。 第二个前提:进行物质资料再生产。第 三个前提:人类自身的生产。 人周围的自然界是整个历史发展的产物。 自然科学的发展依赖于工业和商业的发 展。
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 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愿 意受什么样的哲学的支配。
26
⑤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具有决
定作用,自然观与历史观是统一的。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
胜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
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5
2、重大科学突破
天文学:星云假说 地质学:地质渐变论 生物学:进化论、细胞学说 物理学:能量转化守恒定律、电磁理论 化学:化学原子论、元素周期律
6
天文学:星云假说
第二节 近代科学革命与形而上学自然观

四、近代前期科学的特点
只有力学比较完善,其 他科学还处于搜集材料 的阶段 研究方法主要是分析解 剖的方法 研究对象主要是既成的 事物,还没有深入到事 物的演化发展
1、只有力学比较完善,其他科学还 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
自然科学的其他部门甚至离这种初步的完 成还很远。
• 物理学:声、光、电、热、磁,初步研究 • 化学:刚刚借元素说摆脱炼金术 • 生物学:血液循环、分类学和生物来源的争论
3、研究对象主要是既成的事物
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演化发展:
• 天文学——现有的天体结构 • 生物学——现有动植物种类和分布
五、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的原因
• • •
用“力”解释一切,把一切都解释为必然的 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五、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中心思想
• 艺术和科学联姻 • 关心机械技术 • 科学思想:完全摆脱了神学的成见,反对盲目信奉
古典文献,主张实验是科学独一无二 •
路德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的改革 早期新教徒的风气和科学态度相一致 新教提倡用科学达到宗教目的 主张上帝在开天辟地世界决定了世界上的一切
牛顿:“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 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一般地说,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原因到普 遍原因,一直论证到最普遍的原因为止,这就是分析的方法;而综合的方法则假定原 因已找到,并且已经把它们定为原理,再用这些原理去解释由它们发生的现象,并证 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 恩格斯:“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 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动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四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 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恩格斯,《反杜林论》)
《自然辩证法》近代后期的科学技术成就与自然观变革

1708 1712 1733 1764 1769 1769 1776 1779 1784 1793
Abraham Darby在鼓风炉中使用焦碳 Thomas Newcomen发明蒸汽推动的水泵 John Kay发明飞梭 James Hargreaves发明珍妮纺纱机 Richard Arkwright发明水力纺纱机 James Watt改进蒸汽机 James Watt创造实用的蒸汽机 Samuel Crompton发明骡机 Claude Berthollet在纺织漂白工序中实用氯气 Eli Whitney发明轧棉机
精神哲学: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 识)→绝对精神(通过艺术,宗教,哲学认识绝对精神自己)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和定律发现、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建立。
揭示了热、机械、电、磁、化学等各种物质运动形式 的统一性,物理科学第二次大综合。
在物质运动统一性方面,摧毁了各种运动彼此割裂的 形而上学观点,从不同角度给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打开 了第三个缺口。
物质运动联系着。
首创权之争
最早提出这一原理的是德国医生迈尔(1814一 1878)。1840年,他曾经作为随船医生去过爪哇, 发现那里的病人的静脉血比他预计的要红得多。 因此开始思考动物热问题。
Elisabetha & Jahannes Havellius十八世纪的一对科 学家夫妇
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 器给发明出来,如轮子,如 帆船,如风车和水车。但是, 在近代,人民已经发明了作 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 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 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 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 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点, 是以前的人们所未曾认识认 识到的。
十九世纪的科学和技术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

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公共管理学院戴胜华副教授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第二节近代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三节 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与自然观1.自然概念☐基本含义:1.客观世界;2.自然而然。
☐1.天然自然;2.人化自然;3.人工自然。
☐1.未知自然;2.天然自然;3.初知自然;4.初至自然;5.人化自然;6.人工自然.(黄楠森、赵光武)2.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自然观的演化史☐古代自然观☐中世纪的自然观(神学和宗教意义)☐近代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现代自然观(辩证法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一、古希腊自然观☐二、中国古代自然观☐三、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特点☐四、欧洲中世纪神学自然观远古科学技术(原始社会)☐人类迄今生活的99%以上的岁月是在原始社会度过的。
☐原始人在生产实践中重要的技术发明:☐约一百万乃至二百万年前制造和使用石器工具;☐约五十万年前学会用火-摩擦取火;☐约一万四千年前发明了弓箭;☐约九千年前出现饲养家畜和栽培谷物的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骨针缝衣、陶器烧制、房屋建造和木轮车、独木舟的相继发明,产生了最初的纺织、化工、建筑艺术和交通运输工具;☐原始社会末期发明了冶铜技术。
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较快,有了剩余产品,导致脑体分工,专门研究自然,文字和工具的发展为此提供了研究手段。
☐大约在公元前四千年至公元前二千年之间,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等古代民族先后进入奴隶社会,形成古代文明中心,创造了比过去更多的科学技术成果;☐冶铁技术的发明和铁器的广泛使用,古代埃及建造的金字塔,是这一时期科技进步的突出成就。
古希腊科学高峰☐在奴隶社会,科学的高峰古希腊科学;☐公元前八世纪进入奴隶社会的古希腊,涌现了一大批学者,他们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埃及、巴比伦的古老文化,是人类的自然知识开始上升到科学的形态;☐他们创立的自然哲学和理论自然科学,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主要思想渊源。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以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的重大成果为基础,并且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划时代的发现,必然会改变自己的形式。
自然观的三种历史形态1.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基本观点古希腊自然哲学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并从总的方面来考察,逐步形成关于整个自然界和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之中的可贵见解。
古希腊人根据积累的经验和天才的猜测,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些具体“原初”物质,如金、木、水、火、土、气、原子等。
古代自然哲学自然观的特征古代自然哲学具有唯物和辩证的性质,从总体上勾画了自然界的总画面,但关于世界万物的总联系又是笼统的、模糊的、粗糙的认识,所以具有主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认识特点。
因此,“这就存在着希腊哲学的缺陷,它在以后就必然屈服于另一种观点”。
2.17、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经典自然科学的诞生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以“日心说”把被教会推崇的“地心说”颠倒了一千多年的地关系颠倒了过来,给宗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起了解放思想的巨大作用。
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相继确立,波义耳气体定律、哈维血循环学说、林耐双名法、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开创性的成果都给近代科技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仅克服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而且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观察、实验和解剖、分析的基础之上,便当时的自然科学获得大踏步的进步。
经典自然科学的特点17——18世纪的自然科学,毕竟还处在近代科技发展的初期,真正意义的自然科学还没有超出力学的范围,对一切自然现象都力图用机械的力学理论去解释。
在研究方法上只是分析的、孤立的。
为认识自然界的细节和积累大量的事实材料,这种做法是必要的,也是近代自然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1:生物进化论
林奈、布丰、拉马克 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 (1)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2)由于繁殖过度引起生存竞争, 适者生存导致物种自然选择。 (3)人工选择会产生新种。 (4)人是生物进化结果,起源于猿。
——生物进化论“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 展”,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 自然史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思想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
②辩证法 《导言》、《‘反杜林论’旧序》、 《辩证法》 《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等 结合自然科学阐述了辩证 概述了辩证法在科学和科学家中 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的发展,辩证自然观的建立; 针对当时否定辩证法客观 揭示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思维方 性,提出“辩证法的规律 式的弊病。 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规 利用当时科学资料和揭示的事实, 律”。并且说明了唯物辩 证法是自然科学工作者正 批驳了一些自然科学家进行所谓 “神灵科学”研究。 确的思维方法。
数理传统vs.博物学传统
科学突破
(1)天文学: 星云假说
(2)地质学: 地质渐变论
(3)物理学: 能量守恒定律与电磁学
(4)生物学1:生物进化论
(5)生物学2:细胞学说
(6)化学: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天文学:星云假说
德国哲学家康德1775年发表《自然通史与天体 论》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太阳是由星云形成的, 一团弥漫物质通过万有引力形 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的 基本矛盾是吸引和排斥; ——对恒星轨道,行星质量和密度分布作出 解释。 拉普拉斯1796 年出版《宇宙体系 论》独立提出类似 假说,并从数学和 力学上分析论证, 星云假说被广泛承 认。
③运动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
④数学与各自然科学内容的辩证性质
《运动的基本形式》、《运 动的量度》、《功》等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 基本观点及科学分类基础。 从系统存在观看,世界是大 系统,有不同形式和不同层 次。从历史发展演化观看, 世界是个过程集合体,有不 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方面, 是永恒的物质性循环过程。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只有从自然界出发, 才是现实的科学。 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 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 然界成为人的这一过程的一部分。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科技与生产:科技是生产的重要因素,自觉运用科技
1808年道尔顿《化学哲学新体系》提出化学 原子论。
1811阿佛加德罗年提出分子概念。 19世纪上半叶,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普通化学 方法,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物尿素。人类第一次 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 的界限。 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化学元素周期律,揭示 了各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十九世纪 化学的发展同 样揭示了自然 界的普遍联系 性与统一性。
达尔文
生物学2:细胞学说
1838年施莱登发现植物细胞 1839年施旺发现动物细胞
——施莱登和施旺,揭示了有机体 在结构和产生、成长机制上的统一 性;把动植物在细胞水平上统一起 来,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性与 统一性。
化学: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18世纪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否定燃素 说,第一次化学革命。
(二)近代后期科学技术与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1、近代后期科学技术的发展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叶) 2、德国古典哲学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近代后期科学技术的发展
1)工业革命
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 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 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
2、德国古典自然哲学
基于自然科学的成果,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出现了辩证思维 的思想,冲击了机械论自然观,同时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康德:开创德国古典哲学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黑格尔:辩证法
谢林:同一哲学
康德
开创德古典哲学;提出星云假说,发现矛盾。
“自在之物”和“现象”。
四对“二律背反”: 1、正:世界在时间、空间上有限。 反:世界在时间上和在空间上无限。 2、正:世界由单一东西构成。 反:没有单一的东西;一切都是复合的。 3、正:世界上有自由。 反:没有自由,一切都是按自然规律产生。 4、正:世界有某种必然。 反:里边没有必然,一切都是偶然的。
(4)近代后期科学发展的特点
从分门别类地收集材料进入相互联系地整理材料。 ——分门别类的研究→自然界各过程的联系; ——机械运动的研究→各种运动形式的特殊本质 从研究并存的事物进入探索时间相继的过程。 ——既成事实的研究→自然过程的变化发展
概而言之,19世纪的科学不再只是关于自然界存在图景的科 学,而且也是关于自然界演化图景的科学。同时也暴露出机 械自然观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要求建立新的自然 观和新的思维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自然界的辩证发展; 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时空; 自然界发展的辩证规律;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辩证法;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873.5.30,恩格斯从伦敦给在曼彻斯特养病的马克思写信,提出设想; 1873.5.30-1876.5,恩格斯着重考察了自然界演化和科学思想史的发展 历程,埋头写作近百篇札记、片断和两篇重要论文; 1876.5-1878.7,写作《反杜林论》,耽搁下来; 1878.8-1883.3,继续写作了大量札记,及8篇论文、2个写作计划草案; 1883.3.14-1894.10,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整理出版《资本论》遗稿; 1895.8.5,恩格斯去世。此前写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书,而 《自然辩证法》一直未能完成。 1923,前苏联马恩研究院长果赞诺夫在德发现恩格斯手稿,复制照片; 1924,前苏联要求德国出版,未成。 1925,前苏联首先出版了俄文版的《自然辩证法》。 1932、1950、1955、1971、1984年,共五个中译本。
意识到科学与教育的重要性,创办综合工科学校
(3)近代后期科学发展的总 (2)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在牛顿力学和其他学科积累了大量 材料的基础上,各门科学都有长足的进步,出现了许多划时代 的科学成就,突破了原有经典自然科学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 自然科学形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空前严密和可靠的自然知识体系, 达到了几乎完美的水平。
2)法国启蒙运动与科学精神的传播 4)近代后期科学发展的特点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3)近代后期科学发展的总体格局及突破
1)工业革命
——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社会生产 方式的重大变革,本质上是工业技 术革命。
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 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 此处添加文本此处添加文本
自然科学和物质生产是唯物史观形成的基础。 科学与工业的结合;物质生产;和群众掌握科 学技术、利用物质自然进行物质实践活动,从 而改变世界和创造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只要有人存在,自然 史和人类史就是彼此相互制约的。 人类历史的三个前提:
——有生命的个人存在,生产劳动使之与动物区别开来 ——进行物质资料再生产 ——人类自身的生产
人周围的自然界是整个历史发展的产物。自然科 学的发展依赖于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 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 想象不到的。
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 致富的手段。
科学分离出来成为与劳动相对立的、服务于资本 的独立力量。
(2)法国启蒙运动与科学精神的传播
启蒙运动:只有理性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进步,理性是衡量一切事 物的尺度和准绳。
伏尔泰:《哲学通信》、《牛顿哲学原理》等
“百科全书学派”:狄德罗、达朗贝尔、卢梭、孟德斯鸠等 1746-1772《百科全书》:“人是我们应当由之出发 并应当把一切都追溯到他的独一无二的端点。如果你取 消了我自己的存在和我同胞们的幸福,那么,我以外的 自然界的其余一切同我还有什么关系呢?” 法国大革命:建立度量衡制度
——地质渐变论证明:地在演化中
物理学:能量守恒定律与电磁学
背景: 1920年奥斯特:电磁效应 1831年法拉第:磁电效应 迈尔、焦耳、赫尔姆霍兹、格罗 夫等,在不同领域独立发现能量 转化与守恒定律。 1865年麦克斯韦在《电磁场的动力 学理论》提出电磁理论、基本微分方 程组。
——揭示了热、机械、 化学、电、磁等各种 运动形式的统一性, 摧毁了各种运动形式 之间彼此割裂的形而 上学观点,揭示了自 然界的普遍联系性与 统一性。
黑格尔(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把整个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认为世界的辩证发展 经历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 逻辑阶段:绝对精神的发展。 存在→本质→ 概念(外化为自然界) 自然阶段:机械性→物理性→有机性(人类精神的产生) 精神阶段: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 →绝对精神(哲学认识绝对精神自身) 辩证法的规律与范畴 恩格斯:“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 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 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星云假说被合称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 恩格斯评价说:“康德关于所有现在的天体都从旋 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 得的最大进步。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 的那种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康德在这个完全 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 口。
地质学:地质渐变论
居维叶的灾变论: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英国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19世纪50-60年代——美国
19世纪70-80年代——德国
19世纪80年代末——俄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