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式灾备建设方案共48页文档
灾备建设方案

灾备建设方案第1篇灾备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类信息系统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系统故障等因素可能导致信息系统运行中断,给企业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
为降低潜在风险,提高信息系统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本项目将开展灾备中心建设,确保关键业务在面临各类灾害时能够快速恢复。
二、建设目标1. 确保关键业务在发生灾害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降低灾害带来的影响。
2. 提高信息系统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障企业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3. 建立完善的灾备管理体系,实现灾备资源的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
4.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灾备建设的合法合规性。
三、灾备策略1. 灾备级别:根据业务重要性和恢复时间目标(RTO),将业务划分为不同的灾备级别。
2. 灾备模式:采用“两地三中心”模式,即生产中心、同城灾备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
3. 数据同步:采用实时数据同步技术,确保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的数据一致性。
4. 灾备演练:定期开展灾备演练,检验灾备系统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四、灾备系统建设1. 硬件设施:根据灾备级别和业务需求,配置相应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
2. 软件系统:选择成熟稳定的灾备软件,实现数据备份、恢复和同步等功能。
3. 数据保护: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保障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4. 网络通信:建立高速、稳定的网络通信线路,确保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的数据实时同步。
5. 灾备运维管理:建立完善的灾备运维管理体系,包括人员、制度、流程等方面,确保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灾备管理体系建设1. 组织架构:成立灾备管理组织,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形成协同高效的灾备工作体系。
2. 灾备预案:制定详细的灾备预案,包括灾害类型、应对措施、恢复流程等,确保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3. 培训与演练:定期开展灾备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灾备工作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应急灾备中心基本建设方案

四川省电子政务应急灾备中心攀枝花分中心项目建议书四川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2015.11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 - 3 -1.1项目名称 (3)1.2项目概况 (3)1.3主要结论和建议 (3)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4 -2.1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概述 (4)2.2四川省电子政务灾备系统现状及问题 (4)2.3项目建设必要性 (5)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 ...................................................................................................... - 6 -3.1业务承载范围需求 (6)3.2网络需求 (6)3.3存储容量需求 (6)3.4分险防控需求 (6)3.5容灾系统能力需求 (7)3.5.1 容灾系统的容灾对象.................................................................................................- 7 -3.5.2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RPO与RTO ........................................................................- 8 -3.5.3 标准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 8 -3.5.4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与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的关系.....................................- 9 -3.5.5 容灾系统能力需求分析.......................................................................................... - 10 -第4章总体设计............................................................................................................ - 11 -4.1建设思路 (11)4.2建设原则 (11)4.3建设目标 (12)4.3.1 近期目标.................................................................................................................. - 12 -4.3.2 中远期目标.............................................................................................................. - 12 -4.4总体架构.. (13)第5章容灾系统解决方案 ............................................................................................. - 14 -5.1灾备中心架构概述 (14)5.2灾备云平台建设 (17)5.2.1 灾备网络建设.......................................................................................................... - 17 -5.2.2 灾备云平台建设...................................................................................................... - 18 -5.3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 (21)5.3.1管理层面................................................................................................................... - 21 -5.3.2 技术层面.................................................................................................................. - 21 -5.4灾备管理体系建设 . (23)5.4.1 灾难恢复应急架构.................................................................................................. - 23 -5.4.2 灾备决策的条件和流程.......................................................................................... - 24 -5.4.3 灾难管理技术恢复步骤.......................................................................................... - 24 -5.4.4 灾难恢复演练.......................................................................................................... - 25 -5.4.5 灾难恢复培训.......................................................................................................... - 25 -5.5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 (25)5.5.1 运维管理内容.......................................................................................................... - 25 -5.5.2 运维管理组织方案.................................................................................................. - 26 -第6章投资估算............................................................................................................ - 30 -6.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30)6.2项目总投资估算 (30)6.2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 (31)第7章项目建议............................................................................................................ - 32 -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四川省电子政务应急灾备中心攀枝花分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攀枝花市应急灾备中心”)。
灾备中心方案

两种数据恢复方式的说明
说明项
适用场合 软、硬件设备需求
中心端恢复方式
发生停电、火灾等较大故障 接入用户提供服务器或存储 灾备中心端的恢复软件
用户端恢复方式
服务器或存储发生故障 接入用户提供备用服务器 DX备份存储柜的实时或定时恢复软件
RTO RPO 数据校验 维护方式
恢复时间长
恢复时间短
可结合虚拟化软件,支持更多的业务
RTO
RPO 数据传输量
上述部署方式均不改变接入用户的现有生产环境
数据恢复方式
两种数据恢复方式: 1. 在灾备中心端,通过灾备中心的软件手工恢复数据到用户提供服务器或磁盘阵列,适用 在用户端发生停电、火灾等较大故障时使用,恢复时间较漫长。 2. 在用户端,通过DX备份存储柜的软件实时或定时恢复到备用服务器,适用在某台服务器 或存储发生故障时使用,优点在于备用服务器与生产服务器数据基本同步,RTO、RPO指 标较优。
• 支持两级管理模型,使备份事务和存储管理独立,两级管理各司其职
• 两级管理可清晰划分两级的职责、工作内容,减少后期运营的纠纷、运维成本。
•备份中心负责所有用户与存储设备管理、 规划、监控全网运营,并为每个用户开设 定额虚拟存储池,配置存储策略。
•各接入单位单位负责本单位各应用的备 份策略、计划、代理管理以及日常运营等。
浪擎科技的方案理念
共享式备份管理平台 – 缩减管理,缩减投入 两级管理 – 边界清晰,各行其责 横向扩展 - 支撑更多的用户 用户管理模式 – 逻辑独立 分级传输与存储 – 保障接入安全,本地与异地相结合 三位一体安全 - 登录、传输、存储等阶段的全方位安全保障 全功能、全平台 – 针对复杂的、多样性的备份需求(软硬一体化)
灾备实施方案

灾备实施方案服务器灾备方案一、服务器灾备的目的服务器灾备计划就是在平时对服务器的重要数据、数据库、配置文件、应用服务等做备份,为了在发生重大灾难或者事故后,能尽快将原服务器中重要的数据、数据库或者应用服务等恢复出来继续给客户提供服务。
※本方案适用于基于dows操作平台下的服务器。
二、主要的服务器备份方式按备份系统的准备程度,可将其分为冷备份、温备份和热备份三大类。
备份系统未安装或未配置成与当前使用的系统相同或相似的运行环境, 应用系统数据没有及时装入备份系统。
一旦发生灾难,需安装配置所需的运行环境,用数据备份介质(磁带或光盘)恢复应用数据,手工逐笔或自动批量追补孤立数据,将终端用户通过通讯线路切换到备份系统,恢复业务运行。
优点:设备投资较少,节省通信费用,通信环境要求不高。
缺点:恢复时间较长,一般要数天至1周,数据完整性与一致性较差。
将备份系统已安装配置成与当前使用的系统相同或相似的系统和网络运行环境,安装了应用系统业务定期备份数据。
一旦发生灾难,直接使用定期备份数据,手工逐笔或自动批量追补孤立数据或将终端用户通过通讯线路切换到备份系统,恢复业务运行。
优点:设备投资较少,通信环境要求不高。
缺点:恢复时间长,一般要十几个小时至数天,数据完整性与一致性较差。
备份处于联机状态,当前应用系统通过高速通信线路将数据实时传送到备份系统,保持备份系统与当前应用系统数据的同步;也可定时在备份系统上恢复应用系统的数据。
一旦发生灾难,不用追补或只需追补很少的孤立数据,备份系统可快速接替生产系统运行,恢复营业。
优点:恢复时间短,一般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数据完整性与一致性最好,数据丢失可能性最小。
缺点:设备投资大,通信费用高,通信环境要求高,平时运行管理较复杂。
在计算机服务器备份和恢复中,冷备份服务器(cold server)是在主服务器丢失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备份服务器。
冷备份服务器基本上只在软件安装和配置的情况下打开,然后关闭直到需要时再打开。
青海电信与UIT携手建设首个共享式灾备中心

青海 电信 与U T I 携手 建设首个共享式灾备中心
瓣 垣 !堕 董筮垦 . 鐾 坌丝塑堕 壁墅 旦 工作已 基奎塞理堡! 壑氆塑塑蟹彳. 童I釜垂堂运毽 t 监 垂统的稳定性和I 系统中的数 T
受 伺满 避 不 同 客 户和 业 务 n 系统 的 容 灾 需 求 ? 欧农颦 毽重建遥 餐萎篷 毽建造噬奎塞!速 堡蜜本 两置鑫期维护管理所
的方便性 、
7 lq 信惶 219 1炳 6 f电 I l 0 0・ 】 0 总第 7
j 复。
Pr oduct on & Technol i ogy
以减小系统箭理 T作 同时 , 、
式灾备中
如伺减 少对客 户系统 的改 变?
客 r系统 曼 J 舒、 .就 一定 要 客 户观有 系统 『增 加 软件 或硬 件 增加 硬 件 灾 务 f I
波备 一 股 会 改变客 广现 存 系统 架构 ,对现有 系统 造成影 响 . I .如果客 户系统后期 发生 故
心采川 _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 个灾 r
备中心的资源控制 、状态监控 、故障报警 、
性能 调整 、客户管理 、 产品和汀单管理 、计
障 .则很有可能 首先将故 障原 定位列新增 加 的硬件 没矫 I ,灾 备 中心运 营 商将 会经常 接刊投 诉 H .硬件 没备发 敝障时 ,一股都需 要维护 人 员到 观场来维 修 和 换 、火 寸
LT 】 共享式灾备中心解决方案采用模块化弹性部署方式 .容灾中心南C l MM ( 控制 l
管理模 块 ) 和D MM ( 灾管理 模块 ) 容 两个 大 软硬 件 体 模块组 成 ,C 负责 网络接 MM
灾备建设流程(图文)

灾备建设流程(图文)(1)总体流程通过充分的客户调研和专家咨询,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灾备建设经验,提出灾备建设的6个基本流程,供各企业公司在具体实施时参考。
①建立灾备的专门机构或工作小组实施灾备应由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决策,指定高层管理人员组织实施。
由信息科技、业务、财务、后勤支持等灾备相关部门组成专门机构。
鉴于企业公司的实际情况,一般可由信息技术部门牵头、高层领导挂帅,成立灾备工作小组。
②分析灾备需求重要的信息系统灾备需求包括对数据处理中心的风险分析,对业务进行分析以及确定灾难恢复目标。
企业公司可结合自身特点,依据业务持续性的需求,对灾备恢复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
③制定灾备方案灾备方案可以分为6个等级。
一个完整的灾备方案的设计基于灾备需求分析所得出的各业务系统灾难恢复目标,就可以涉及各个级别的专用,并且考虑到技术手段、投资成本、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备份方案、备份处理系统。
灾备中心建设、规程和管理制度。
④实施灾备方案按照所制定的灾备方案,完成灾备工作。
实施过程中,要严格灾备方案的要求和内容进行。
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应用灾备方案、建设和运行灾备中心。
⑤指定灾难恢复计划其主要目的是规范灾难恢复流程,使重要的信息系统在灾难发生后就能够快速地恢复数据处理系统运行和业务运作,同时可以根据灾难恢复计划对其数据处理中心地灾难恢复能力进行测试,并讲灾难恢复计划作为相关人员培训内容之一。
(2)接入共享灾备中心实施流程①前期调研和咨询基于上面对客户需求的认识和理解,咨询公司或灾备集成服务商的技术专家将为企业公司着身制定一套完善的共享灾备中心接入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议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明确指定双方在项目中的相关责任人员,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
此阶段双方将明确分工,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
③签订服务合同企业公司和咨询公司或灾备集成服务商将就接入共享灾备中心事宜签订正式的服务合同。
合同中将明确规定双方的责权利,以保障项目建设和服务实施的顺利进行。
企业同城灾备系统解决方案建议书

采用主备数据中心模式,确保主 中心发生故障时,业务能迅速切 换到备中心,保障业务连续性。
充分考虑未来业务扩展和灾备系 统升级的需求,设计灵活、可扩
展的架构。
关键技术选型及原因阐述
数据复制技术
采用同步或异步数据复制技术, 确保主备中心数据一致性,满足
业务对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虚拟化技术
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池化,提 高资源利用率,简化灾备系统管理 和维护。
性。
灾备管理软件
部署专业的灾备管理软件,实 现主备中心数据的自动复制、
监控和切换等功能。
04
CATALOGUE
数据同步与恢复策略制定
数据同步策略选择及实施步骤
010203实时同步策略采用实时数据复制技术, 确保主备站点数据实时一 致,适用于业务连续性要 求极高的场景。
定时同步策略
设定固定时间间隔进行数 据同步,适用于数据量大 但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 。
项目目标
建立完善的同城灾备系统
01
构建一套高效、可靠、易管理的同城灾备系统,确保企业业务
在灾难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
提高数据可用性
02
通过同城灾备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和快速恢复,提高数
据的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
降低灾难风险
03
利用同城灾备系统的冗余设计和故障切换机制,降低企业面临
的各种灾难风险。
解决方案概述
灾备架构设计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采用同城双活数据中心架构,实现数据和 应用的高可用性,确保业务连续性。
制定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包括备 份周期、备份方式、恢复流程等,确保数 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故障切换与容灾演练
灾害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灾害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在当今社会,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应对灾害,提高灾害预防、救援和恢复的效率,建设灾害信息共享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一、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
在灾害应对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全面获取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灾害信息管理方式存在着信息分散、沟通不畅、共享困难等问题,导致灾害应对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灾害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旨在整合各类灾害相关信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通过该平台,政府部门、救援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能够及时了解灾害的发生情况、救援进展和资源需求,从而更好地协同合作,提高灾害应对的整体效能。
二、灾害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需求1、信息采集与整合平台应具备强大的信息采集能力,能够收集来自气象、地震、水利、交通等多个部门的灾害相关数据,包括灾害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强度、影响范围等。
同时,还应能够整合社交媒体、公众上报等渠道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全面性。
2、信息分析与处理采集到的大量信息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平台应具备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能够对灾害数据进行趋势分析、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为灾害应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应能够将处理后的信息以多种形式发布和共享,如网站、移动应用、短信等,确保不同用户群体都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
同时,还应支持信息的分级分类管理,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协同工作与指挥调度在灾害应对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
平台应提供协同工作的功能,如任务分配、进度跟踪、资源调配等,实现灾害应对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5、公众服务与互动灾害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要服务于专业的救援机构和政府部门,还应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平台应具备公众互动功能,如在线咨询、求助上报、意见反馈等,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