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我的家教故事

合集下载

家教的故事

家教的故事

家教故事点滴在心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门永恒的课题,为人父母总有“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心愿,然而实现这个心愿让我深感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下面就我个人教育孩子的点滴经验分享几个故事。

尊重篇由于我长期在外经商打拼,跟儿子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我似良师益友,更似手足兄弟,形成这种关系主要追溯到儿子上小学的时候。

我清楚了解儿子的性格不能硬碰,为尊重儿子只是告诉他喝饮料要适可而止,过量了容易引起腹泻。

但是由于儿子不懂事总贪喝饮料,在一次喜宴中,儿子过量喝可乐后半夜上吐下泻了,我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治疗彻夜不眠。

记得那时候我没有对他说过任何责骂的说话,还语重心长跟他说:“一时的贪喝造成自己身体不适了,病在儿身痛在爸心。

”儿子碰壁后意识到爸爸很担心和关心自己,自己也要尊重爸爸,直到现在儿子总与我无所不谈,渐渐彼此之间形成了默契称兄道弟,走在大街上外人还误认我们是兄弟关系。

聆听篇因为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所以我很珍惜跟孩子相处每一分每一秒。

还记得一个寒冬,我收到客户送来一张卡通图案的棉被,他与姐姐看见了争抢了起来,我直呼他们的全名,他们肃然起敬自觉坐在沙发上,接着我跟他们谈话后聆听他们轮流讲出心中话,他们都说很喜欢被子,但是只有一张,姐姐最后意识到弟弟年纪小就先让给弟弟,弟弟又意识到姐姐是女士女士优先,于是在共同协商下姐弟俩达成协商隔晚轮流使用。

鼓励篇我认为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

每次他做错了事,我没有一味地批评责备,我总会与他分析,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记得儿子的英语成绩一直保持高分,但某次期中考只获得60分,成绩下降太多了,他低着头找我签名,但我并没有责怪、批评他,而是跟他一起寻找试卷失分原因,我鼓励他说:“没关系,成绩比起爸爸考试高分多了,下次认真检查试卷就能进步了。

”正所谓“树怕伤根,人怕伤心”,不能因为成绩不理想就说伤害孩子的话语,反而适当的鼓励增强了儿子的自信心,渐渐儿子形成了对学习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

我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

我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

我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篇一:母亲的品质影响孩子的未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就深知自己要承担的教育责任,要对孩子悉心照顾和培养。

母亲的角色和决定影响着孩子。

纵观古今中外,但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一不是深受母亲的影响。

政治家:毛泽东、丘吉尔、肯尼迪……科学家:爱因斯坦、钱学森、爱迪生……文学家:鲁迅、冰心……母亲的品质决定孩子的未来。

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人,自然也就没什么文化教孩子了,但我又不能由着孩子瞎混,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每天等孩子放学回家,我就让孩子把学校老师教的内容跟自己讲一遍;然后孩子做作业,我自己也跟着在旁边做作业,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让孩子第二天去问老师。

这样一来,孩子既当学生又当“先生”,学习劲头就甭提多大了!哪怕别人的孩子在外面玩的热火朝天,我家的孩子也不为所动。

就这样孩子的学习一路攀升……我只是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了“人格教育”。

家长在外面忙活了一天,还如此关心自己的学习,特别让孩子感动的是,家长竟然跟自己一块学,这本身就会激起孩子内心的责任感,他们觉得唯有努力学好,才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

同时,家长让孩子教自己,又会进一步增强这种责任心——只有自己学透弄懂,才能对得起父母的信任!因此,孩子就会克服贪玩的惰性,全力以赴,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而在另一方面,孩子在教家长的同时,也会巩固自己的学习,“教学相长”在孩子身上得到了体现,自然而然她就会产生成就感,而这成就感又会极大的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我觉的,作为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更应该是良师、益友,做到言传身教,才是孩子人生的楷模。

【篇二:书香伴子快乐长】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不喜欢读书。

我会小心地询问:“你喜欢读书吗?”家长的回答往往是:“我喜欢看电视,不喜欢读书。

”“我一看书就头疼,看不下去。

”“朋友经常来我家凑局,哪有闲空?”诸如此类的搪塞令我哑然失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读书这件事上也同样适用。

家长家教小故事

家长家教小故事

家长家教小故事【篇一:家长家教小故事】家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观和价值观。

既然如此,每个家长都应该认真研究家庭教育。

为此,小编整理了15个家教,希望可以帮助那些困惑的家长们。

1、让孩子学会感恩去年三月,在郑州街头,有一名16岁的女孩,要妈妈给她买一件漂亮的头饰。

妈妈没有满足她,她恼羞成怒,就在大街上当着很多人破口大骂母亲,这还不算,她还竟然还扇了妈妈两个耳光。

被打的妈妈顿时泪流满面。

点评: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有八成不知感恩,这是一件多麽可悲的事!感恩教育孝为先,热爱别人,热爱祖国从孝敬父母开始。

在这方面,有些发达国家超过了我们。

在韩国,小学生天天佩戴孝行牌。

在孝行牌的前面是父母的像,后面是孝敬父母的。

在美国,孩子天天要写感恩信,要感谢父母,感谢所有给予她的人和大自然。

2、罗斯福母亲的家教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

他出身于富豪家庭,但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为他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

小罗斯福游戏时总习惯于自己是赢家,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种棋类游戏,母亲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儿子。

小罗斯福生气了,母亲故意不去理他,并坚持让儿子道歉,最终小罗斯福认输了。

点评:严格教育对在优裕环境中的儿童尤为重要。

人生要经过许多磨难,如果只会享福,不能受苦,这样的人将不能立足于社会,因为这样的人只能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心理永远不会成熟。

罗斯福的母亲尊重孩子,满足他的合理要求。

严管不等于束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儿童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3、少年与蜗牛天下无难事,只要用心专。

用心专一,才能做好事情。

有一个私塾,学生很多。

有一天,先生教了学生一首诗,有五十多句,看来很不容易背过。

先生对学生说:明天背诵,如果谁背得熟有奖品。

其中有一个学生,向来大家叫他笨孩子。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转载)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转载)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转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给我们的标准答案是:“学习并不断的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意思是说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仅要学习,而且要经常温习。

通读整部《论语》,你就会发现朱熹的这种解释不过是从字面意思做了注解,而这样的解释是有问题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通读整部《论语》之后,你会发现孔子强调的是“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孝、梯、信、爱众、亲仁”都是在做人做事,只有懂得做人之后,才去学习文化。

所以子夏就这样理解:“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因此,个人以为,孔夫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中的“学”,是告诉世人要学会做人,而学习知识不过是学会做人的一个途径而已。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而“学而时习之”中的“时”,个人理解为“及时”。

前面谈到“学”是学会做人做事,那么学会做人做事,就必须及时地改变自己身上的不做,能经常及时的反省自己,改正自己身上的错误。

所以孔子有话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通俗地说,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及时的改正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而“学而时习之”中的“习”,意思就是要“学以致用”。

“学”是为了什么?在孔子看来,“学”是为了“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所以《论语》就有这么一段对话,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在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评价好学的标准并不是读书多少、成绩高低,而是“不迁怒,不贰过”——做人的品行是否端正。

说了那么多,我理解的“学而时习之”的意思就是“学会做人的道理,并不断的修炼自己的行为”。

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成人”要比“成人”更重要,“培养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教育孩子成人比成才重要

教育孩子成人比成才重要

教育孩子成人比成才重要犹记得,有段时间对女儿一点耐心都没有,也许是自己要求过高过严了。

跟同龄人相比,她不知好了多少,优秀能干多少。

但,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她做好一点又要求做好两点,甚至三点四点。

也许,应该稍微放宽松,不要管的太严剥夺了她欢乐无忧无虑的童年,只要有原则,不是那种是非对错不分的管教和宠溺就好。

是谁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再怎样“呕心沥血”、心力绞碎去强迫也不见得有多大成效,还不如在管教的原则内,让她顺其自然的发展和成长。

人活在世上也就三件事,第一、健康平安;第二、懂得做人——为人处世;第三,开心快乐!这三样都好了,做什么工作或职业又有何关系?记得某位育儿专家说过,教育孩子先成人后成才!做人比成才重要,比事业重要,比成功都重要。

想想那些成功人士也好,名人伟人也罢,都是先做人后做事!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做人,没有情感道德,没有良善之心,不懂尊老爱幼,不懂与人为善,残暴冷血的人,即使是一个天才,在众人眼里他也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失败者和可怜虫吧。

因为他没有感情仁爱,没有社会道德,没有是非对错观念,就像是一个冷血无情的行尸走肉或活死人。

培养这样“一无是处”的天才,不知对于父母和社会国家,是可悲还是可怜?现在很多父母只管或要求着孩子学习成绩好就好了,殊不知孩子光成绩好,不懂得关爱父母或同学亲友,不懂尊老爱幼,不懂感恩,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丝毫不顾虑别人的感受,更别说能热心帮助别人,助人为乐。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会是自私自利不顾父母家人死活的主。

很多老年人抱怨孩子好吃懒做,什么也不愿做厚着脸皮啃老,或不孝敬,不给他们养老,让他们能有个正常的晚年生活。

试问这样的结果是谁造成?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正是做父母的从小太过宠溺,或没有教会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及关爱他人造成的吗?自己认识的一位大伯,也是被孩子遗弃不闻不问的可怜老人。

年轻时和妻子省吃俭用,辛勤工作,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在街头摆小地摊,供六个子女上大学,出来后每个人都有好的工作单位,成家后日子也过得可宽。

我的好老师:孩子要先成人后成才

我的好老师:孩子要先成人后成才

我的好老师:孩子要先成人后成才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满2岁的孩子,就开始进行各种早教教育,给孩子填灌各种知识,音乐、舞蹈、英语一应俱全,兴趣班更是跟风报一大堆,孩子承受了沉重负担,家长也是劳神费力且伤财,还得忍受孩子的抱怨。

父母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此类做法确实不敢苟同。

教育的初衷,应该以人为本,首先培养孩子成人,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其次才是将孩子教育成人才。

可现在的教育目标早已偏离了正轨,父母一味的望子成才,望女成凤,替孩子规划人生,替孩子做决定,将自己的期盼凌驾于孩子天性和意愿之上。

衡量孩子成才的标准也成了是否考上好大学,是否考上公务员,是否有份好工作等等。

从事教育行业多年,认为衡量孩子成人、成才有两大标准:健康和快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家长发掘孩子的天性,并加以培养和引导,孩子才能快乐、健康成长。

在教育理念上,“我的好老师”和我不谋而合,“我的好老师”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增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性,拉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频互动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并根据孩子的真正兴趣来培养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袁卫萍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望子成才”的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偏重对孩子某方面能力的培养,造成家庭教育中的“短板效应”.通过时家庭教育的目的及成人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分析,帮助家长认识到,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总页数】1页(P22)
【作者】袁卫萍
【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成人比成才重要
2.浅议如何让农村留守儿童"成人更成才"
3.浅议如何让农村留守儿童“成人更成才”
4.愿人人成才更求个个成人——武汉市示范学校建港中学
5.浅谈“先成人后成才”育人理念对高中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的家教故事作文

我的家教故事作文

我的家教故事作文我的家教故事作文(通用98篇)要想写好作文,优秀的题材是少不了的,所以平常要多少读书,多看看作文,积累知识,才能写出好的作文,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教故事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家教故事作文篇1几乎所有人的成长都与家教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也不例外。

我的家教除了寻常人家的“勤俭、孝敬、正直、善良”之外,还多了一条,那就是学会诚实。

一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独自一人在屋里看书。

我对书的嗜好由来已久,但爸妈不在家,我只得自己负责煮饭了,我有些失落。

我一边看书一边煮饭,无意间撞倒了摆在客厅里的一个花瓶。

“嘭”的一声,花瓶落地而碎。

我的心顿时怦怦直跳了。

它可是妈妈最喜欢的一件宝贝啊。

我再也没有心思看书了。

等煮好饭,我便走了过去,蹲在花瓶的碎片边,凝视着。

心里暗忖着:“没办法,只能撒谎骗过妈妈。

”正当我想得出神之际,妈妈回来了。

她一看见地上的花瓶碎片,生气地问道:“是怎么打碎的?老实交代!”“刚才有只小猫跑了过来……把……花瓶……给撞……倒了。

”看我支支吾吾地说着,妈妈叹了一口气,说:“孩子,你可知道妈妈为何叹气吗?”“因为妈妈您最心爱的花瓶被打碎了!”“不对!”妈妈说,“是你的诚实品性丢了呀,妈妈才会这么伤心的。

”我听了,不由得一阵脸热,低下了头,捡着地上的碎片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是我错了,不该对您撒谎!”花瓶被修复了,我的诚实也找回来了。

从此,我也养成了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拥有了诚实,我们才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

否则,遮遮掩掩的,活得多不自在,多尴尬啊。

我的家教故事作文篇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那当然,也有自己的家教故事喽!记得有一次,妈妈工作回来,一脸疲惫,却还是先给我检查作业。

我心疼地跟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喝杯水吧!”可妈妈却对我说:“不要紧,还是先检查作业吧!”结果,检查完了,我错了好几道都被妈妈找出来了,看着妈妈犯困的样子,我不忍心地说:“妈妈,您还是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吧!晚饭我叫爸爸来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谈起家庭教育也不算陌生。

因为我们经常开家长会告诉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也因为我把我认为好的教育方法用到了我女儿的教育中。

不刻意、不强迫是我对我的家庭教育的总结。

我没有强迫她去报任何的辅导班;没有像有的老师一样提前让自己的孩子上学,没有回家只问成绩不管其他,没有过度关心她的生活。

总之,不去强加个人爱好或攀比得来的想法于孩子身上。

我觉得孩子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人生的成功与否,跟起跑线关系不大。

但不论我采取什么方式教育她,我总有一个宗旨就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比考入名牌大学比成龙成凤更重要。

对待孩子的缺点错误,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可以和风细雨的疏导,有的则必须立场鲜明让孩子认识到这样做是绝对不可以的。

孩子在小的时候对客人很不喜欢打招呼。

我考虑主要是因为内向抹不开害羞。

可能有很多的孩子都存在这个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小题大做,而是来了客人就提醒,经过多次反复,她与客人打招呼的声音越来越大了,在客人面前的表现也自然了许多。

学会与人相处是我教育的重点也是值得我骄傲的地方。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子路点出了与人相处的核心就是要学会与人分享。

有了好东西一定要与好朋友分享是我经常灌输给她的一个观念。

可能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的关系,现在她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不会藏着掖着,主动拿出来与别人分享。

这个习惯使她现在在班上、在小区都有很好的人缘,有很多知心的朋友。

朋友一多,孩子的性格就会开朗。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我希望其他家长也把这种观念灌输给孩子。

对于孩子的学习,是几乎所有家长都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也不例外。

但在学习上,我从不拔苗助长也不包办代替。

我经常跟孩子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有了困难要想办法克服,实在解决不了了再找爸爸。

养成极端认真的学习习惯,是我经常唠叨的话题。

对待学习,只能而且必须认真。

有时候遇到生病等特殊情况,作业不认真了,面对这种情况我的要求是认真完成作业没有任何借口。

在以后的时间,她看到我这样坚决的态度,也就慢慢适应了,不再为不认真找借口了。

怎样面对试卷是我们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

孩子考试的试卷拿回家,我总是认真的看即使是考满分。

一次,女儿说这些都做对了你还看。

我告诉她我在看她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的足迹。

我们有些家长,看试卷总是看孩子的错题,关于做对的题目,从不看,然后抓住孩子的一点错误便狠批一顿。

我觉得做家长的要会看试卷,正确的看待孩子的分数,使孩子明白,家长始终在关注他取得的成绩,在为他加油。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六小”问题——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马虎、小磨蹭、小犟牛。

我的孩子也不例外。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养成教育。

现在我们章丘教育正在大力实施养成教育,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卫生习惯、安全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教育。

其实作为家长,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孩子的父母做事拖拖拉拉,待人接物不拘小节,孩子也一定会深受熏陶。

即使学校能纠正这些不良习惯,但如果没有外界监督,孩子是极容易回到原来的坏习惯上的。

我对于孩子的养成教育就是两个字:条理。

做任何事都有先想好再做。

不管是自己卧室的整理,假期的活动安排,作息时间的调整,适当做家务,我都要求她有条理的去做。

慢慢的孩子尝到了条理做事的甜头,就主动的按照一定顺序做事情了。

交给孩子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是我始终在做的一件事。

让孩子明白他不仅仅是大人宠着疼着的宝贝,同时在不同场合他要扮演诸如小客人、小主人、小姐姐等多种角色。

带孩子出去吃饭是我们家长经常做的事情。

其实,这个事情对于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过程是培养孩子礼仪习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

我在带孩子吃饭的路上经常与她讲:出去吃饭,不单单是吃饭,重要的学习礼节,例如今天我们是主人还是客人,是主人应该怎样招待客人,若是客人应该怎样感谢主人,坐在哪里,如何称呼,如何回答客人的问题。

孔子说: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其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我们现在把这个关系弄反了。

小学生六年的时间出来后,不知道如何招待客人不知道如何应对不同的场合。

这个功课只能我们家长给孩子补上。

否则一个缺少家教的孩子,是不会有大的出息的。

现在,我的孩子知道作为小主人要给客人夹菜、满水,学会征求客人的意见点菜了。

与孩子一起玩是与孩子沟通的法宝。

与孩子一起玩的好处多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启发自己的童心;与孩子共同成长。

现在有些家长说想和孩子沟通,但孩子却拒绝沟通。

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家长没有与孩子在一起玩耍没有做孩子的玩伴,失去了了解孩子的通道,最终导致沟通困难。

很多名人的教子故事里面都谈到与孩子一起玩耍的例子。

我可以说与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间比一般的家长都多些。

我经常利用周末一起与孩子爬山,捉小鱼。

我记得在她大约3岁的时候,我带她去灵岩寺爬山,那时候她还很小,后来大一点了又去云台山。

在各种外出活动中,我观察孩子,分析她,与她共享成功的欢乐。

以后遇到问题需要教育她的时候,因为在一起的时候多,一起观察事物多,可借鉴的事例也就会很多,否则只是说大道理只是举一些她们陌生的例子,教育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