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上第二单元知识点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水母。
恒星:如太阳2.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一: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
影子的(长短,方向)随(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斜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实验二: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当光源和屏的位置不变时,遮挡物与光源越近,影子越大。
遮挡物与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实验三: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
物体影子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从不同侧面照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4.一天中阳光下铅笔影子的(长短)、(方向)都要发生变化。
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清晨长中午短黄昏长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一个物体的影子变长是在下午。
6.我们发现: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影子总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
影子清晨长中午短黄昏长7.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东、南、西一天中太阳高低的变化:低、高、低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长、短、长8.光是(直线)传播的,太阳发出的光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太阳光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挡光物会有影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图一看到光线通过3个小孔,在屏上留下一个光斑。
图二将第二张纸向右移动5厘米后,光斑出现在第二张纸上,而不是最后的屏上。
以上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9.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1)物体背面有影子如皮影戏。
(2)排队时如何站成一条直线(3)三点一线瞄准射击(4)日食、月食的形成。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总复习

早上、中午、傍晚的影子方向、长短是怎样变化的?
在阳光下我们看到过影子吗?
生活中的科学
阳光下的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
影子方向和太阳方向相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逐渐变长,太阳落山时最长;
预测阳光下影子变化特点:
太阳:东—偏南—西
影子:西—偏北—东
影子长短变化:清晨 ,逐渐变 ,中午 ,然后变 ,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 。
物体表面反光强,吸热本领就小;物体表面反光弱,吸热本领就大。铝箔纸光滑,所以表面反光强,吸热本领小。
2、铝箔纸吸热本领如何?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我们的发现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颜色物体比浅颜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物体比表面光滑的物体吸热快
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们在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吗?
01
03
02
最后在桌子上分别画出木块的影子
改变光源的位置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光源的位置不能改变的条件是光源与木块间的距离将小木块竖放在桌子上。
长
越长
实验一记录单:
光源照射的角度 (填直射或斜射)
影子的长短
短
长
我们的结论:
影子的长短和 有关 , 光源直射遮挡物时,影子 ;
光源斜射遮挡物时,影子 ;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就 。
斜射(光源照射角度小)
光源照射的角度
短
直射(光源照射角度大)
越长
越长
长
长
短
活动二:
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遮挡物离光源的距离
2.在屏上分别画出它们的影子
不能改变的条件是光源和屏各自的位置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新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新教科版)一、基础知识。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9、(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3、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4、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5、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
6、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
7、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具有、、的优点。
8、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有关。
9、太阳能是一种、、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20、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二、科学概念。
、光源: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发光。
三、举例。
、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大街上的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皮影戏、电影、手影表演、工业生产和设计中采用的投影制图……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2013新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第二单元光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速度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8分钟。
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4、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5、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6、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7、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8、像放大镜一样的凸透镜也能聚太阳光,产生高温。
如: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制得了氧气.9、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0、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11、阳光照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会聚到一点,温度很高。
如奥运会圣火就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12、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问答题:1、生活中哪些仪器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至少举出两例说明。
答:(1)汽车反光镜能使驾驶员看到后面的情况。
凸镜(2)医生戴了额镜能给病人检查耳朵。
凹镜(3)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2人们在夏季穿浅色的衣服,而在冬季要穿深色的衣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答:深色比浅色吸热本领强,冬季穿深色衣服暖和,夏季穿浅色衣服是因为浅色比深色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比较少。
3小明用黑布和白布分别包了两块同样大的冰块,放在太阳底下晒,你猜哪个先融化?为什么?答:黑色的先融化,因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4、人们为什么在日光灯或者是其他照明灯上安装灯罩?答:主要原因是灯罩可以反光,使光线更集中,照得更亮5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光是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手电筒的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象、日食和月食、激光准直、排队看人齐了没有, 看第一个人有没有当住后面的人6、你能举出哪些因光的反射给我们带来危害的事例?(1)强烈日光下看书,由于光的反射,对人眼睛有害。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植物的发芽、生长1.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合环境的水平。
(它们会努力的适合环境的变化。
)3种子发芽能够不需要阳光,而生长必需阳光。
4总来说之,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二、动物的生存1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当环境不适合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3以生存。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5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三、生物生存的关系1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有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实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3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4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5生物的生存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6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7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8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10食物链中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1也就是说,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1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能够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3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14池塘里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15池塘里有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1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能够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1.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3.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4.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如日晷计时。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5.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6.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反光也以直线形式传播。
7.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有额镜、反光镜。
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9.物体吸热本领与其颜色和与阳光角度有关.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物体.物体和阳光垂直升温快。
1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1.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2.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五上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温度)、(水)、(光)。
2、各种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
3、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里),香蕉生长在我国(南方)。
各种动物都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蚯蚓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蛾多在(夜间)活动,白熊生活在寒冷的(北冰洋),骆驼可以生活在干旱的(沙漠)。
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7、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8、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
简答:1、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都发生了那些变化?答: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一般先要出现种子膨大,接着种子破裂之后长出根,最后慢慢长出叶。
2、植物的生长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答:有充足的光照,有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和影子(1)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
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2)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
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3)、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4)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5)我们用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高度2、太阳钟(1)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2)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举例说明不同形状的日晷(课本4页)(3)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3.昼夜交替(1)、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2)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24小时,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年。
(3)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4)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收看实况直播。
4、看月亮(1)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农历十五)-残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上半月左亏,下半月右亏。
(2)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
(3)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
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4)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爱山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一、基础知识。
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地球、月亮不是光源。
萤火虫、太阳、电灯是光源。
2.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挡住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影子产生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古代皮影戏需要光源、幕布和人等条件。
5.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方向有关。
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太阳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正午最短,清晨和傍晚最长。
6.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小。
7.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的影子。
8.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0.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11.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读作:guǐ))。
1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1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4.在我国古代就利用凹面的铜镜取火。
现在,人们利用凹面镜制成太阳灶,充分利用能源。
同时,奥
运圣火火种就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
15.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16.太阳外部温度达六千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7.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的物体。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在阳光下,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
18.(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9.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20.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阳光直射(垂直照射)比斜射(倾斜照射)吸热(快)。
2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22.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3.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24.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25.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26.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奥运圣火的采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27.太阳能热水器由:储水桶、加热管和通水管组成。
28.列举生活中投影的应用:几何投影、投影计算、皮影戏等
29.古代人们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说说其中的道理:
最古老的的天文计时器是圭表(日晷),它是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规律来计时的。
一天中,影子最短的时候是中午,影子最长的时候是清晨和傍晚。
一年中,正午影子最长时是冬至,影子最短是夏至。
30.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针孔成像(树林里地面上的圆形明亮光斑)、日食和月食,
32.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让一束光通过三棱镜,这束光居然扩展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
二、解释概念。
1.光源P24
2.投影P25
3.光的反射P30
三、举例。
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恒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
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大街上的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皮影戏、电影、手影表演、工业生产和设计中采用的投影制图……
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
答:①汽车反光镜②医生带的额镜③照明灯上的灯罩④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
⑤利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⑥潜望镜⑦万花筒⑧观景箱……
4.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的应用。
答:①放大镜②望远镜③古代人用凹面的铜镜取火
④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⑤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
5.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花、太阳灶、太阳能温室……
四、简答。
1.影子有什么特点?
答:①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②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③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南,影子在西偏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南,影子就在东偏北。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3.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4.光有哪些特性?
答: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能反射。
③光能被吸收。
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答: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7.光的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答: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8.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
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爽。
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
9.宇航服的颜色与光泽和防辐射有什么关系?
答: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这是因为银色可以减少辐射,可以保护宇航员。
10.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五、画图并分析。
1.凹面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2.凸透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3.潜望镜光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