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案 第2周《劳动哺育最美的花》
勤劳创造美好生活教案《劳作哺育最美的花朵》

勤劳创造美好生活教案《劳作哺育最美的花朵》一、教案背景本教案旨在通过讲授勤劳与创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他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可能性。
二、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作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劳作为哺育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
2. 培养学生勤劳的惯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3. 鼓励学生通过劳动创造美丽的环境和社会贡献。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劳作?- 劳作的定义和范围- 劳作的分类和重要性2. 劳作哺育生活- 劳作为个人及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 劳作与自我成长的关系3. 勤劳与创造力- 勤劳与创造力的关系- 通过勤劳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4.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对环境美化的作用- 劳动对社会建设的贡献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劳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2. 组织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如义务清洁活动、植树活动等,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3. 运用多媒体资源: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劳动和创造的案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研究成果:评估学生对劳作和创造的理解程度,包括书面测试和实际表现。
3. 反馈问卷: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以改进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准备教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实践场地:寻找适合进行劳动实践的场地,如学校周边的公共区域或社区环境等。
3. 教学设备:确保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如电脑、投影仪等。
七、其他注意事项为确保教学顺利进行,请提前做好以下准备:1. 制定详细教案,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2. 确保所使用的教学资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和互动环节,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以上是勤劳创造美好生活教案《劳作哺育最美的花朵》,希望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通过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二课劳动哺育最美的花

学生:观看视频,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讲授西藏使者禄东出使大唐接受大唐考核的故事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兴趣。
学生:展示小组交流成果。
4、教师:如果要进一步探索劳动创造的宝贵文化价值,位于河西走廊的莫高窟也许能够给予强有力的回答。播放视频。
(2分钟)
Ⅱ:导入
(5分钟)
Ⅲ:讲授新课
(70分钟)
Ⅳ:课堂小结
(4分钟)
Ⅴ:布置作业
(1分钟)
Ⅰ:1、清点人数,填写教室日志。如果人数不齐,询问缺席原因,若果人数正确,直接上课。
2、提醒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本。
3、师生问好。
Ⅱ:集思广益,集体讨论。
教师:劳动创造了很多宏伟的建筑,你能说出你印象深刻的建筑吗?
(二)音乐作品中的劳动美
1、教师:播放视频《咱们工人有力量》、《美丽的心灵》
学生:观看视频,进行赏析,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更深刻地认识劳动之美。
教师:总结、点评。
(三)美术作品中的劳动美
教师:美术作品《拾穗者》、《父亲》展示。
学生: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劳动美。
(四)舞蹈作品中的劳动美
教师:舞蹈作品展示
学生:体会舞蹈作品对劳动美的歌颂。
德育目标: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愿意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认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
教学重点:热爱劳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辨析劳动取向。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
教具、仪器、设备等:PPT、《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课本
教学环节
勤劳孕育美好生活教案《努力哺育最美的花卉》

勤劳孕育美好生活教案《努力哺育最美的花卉》背景:本教案旨在通过培养孩子们勤劳的惯,教育他们努力培育美丽的花卉,以提升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和对生命的尊重。
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勤劳惯和努力精神。
2. 通过亲自培育花卉,提高孩子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的意识。
3. 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花卉种植介绍:- 介绍不同种类的花卉,如玫瑰、向日葵、郁金香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适宜生长的环境要求。
- 引导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品种,并解释如何选择和购买健康的花卉种子或幼苗。
2. 花卉种植过程:- 指导孩子们准备花盆或花园土壤,讲解土壤的基本要求和调理方法。
- 演示如何正确播种花卉种子或移植花卉幼苗,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 教授合适的浇水、施肥和修剪技巧,以及预防病虫害的方法。
3. 花卉生长观察:- 引导孩子们定期观察花卉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发现。
- 鼓励孩子们观察和研究花卉的根系、茎叶、花芽等结构,了解其生长原理和生命活动。
- 帮助孩子们分析影响花卉生长的因素,如阳光、水分、温度等,并引导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简要的讲解和演示,引导孩子们亲自动手培育花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研究效果。
-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孩子们分成小组,共同参与花卉的种植和观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激发探索精神:采用提问、探究等方式,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 借助每位学生种植的花卉作为评估材料,评估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成果。
- 组织小组展示和交流,评估孩子们对花卉生长的观察和理解程度。
- 对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创造性等方面。
结束语:通过《努力哺育最美的花卉》教案的实施,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批勤劳、关爱生命的孩子们,并通过亲自培育花卉的过程,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与乐趣,培养他们努力奋斗的精神和责任心。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案《劳动哺育最美的花》

六、老师布置课后主题实践(3分钟)
活动主题:送一束花给辛勤劳动的人
花常被作为象征美好的礼物送给想要祝福的人,不同品种的花因其花语的不同而表达着不同的祝愿。如果让你为辛勤劳动的长辈、老师、同学送上一束花,你愿意送什么花?你知道它的花语吗?请填写相关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愿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践行技能成长,技能报国的理想,培养学生担当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技能人才,从此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通过认识劳动美,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创造美、哺育最美的花
难点: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践行技能成长,技能报国的理想,从此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探究法、头脑风暴法
(1)文学之美--《诗经 周南 关雎》
(2)音乐之美--《咱们工人有力量》
(3)美术之美--《父亲》、《愚公移山》
(4)舞蹈之美--《采茶舞曲》
4、学生理解:(10分钟)
(1)找出其它艺术作品的劳动之美
(2)引导学生讲述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文化艺术中蕴藏的劳动哺育最美的花
5、老师小结(2分钟)
花名
花语
赠送对象
赠送原因
非洲菊
又称“太阳花”,代表不畏艰辛、辛苦劳作、也赞颂了曾经的付出
劳动者
பைடு நூலகம்送非洲菊表示劳动者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向日葵
康乃馨
课外作业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教学后记
1、个人性格原因,语调太高,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自己的嗓子也比较累。以后要注意慢慢改正。
劳动塑造美好生活教案《努力哺育最美的花卉群》

劳动塑造美好生活教案《努力哺育最美的花卉群》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劳动塑造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培育花卉群体,学生将学会耐心、细心和关爱,以及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这个教案还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和关爱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了解花卉的种类和特点。
2. 研究种植花卉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分组培育花卉群体。
4. 实践观察花卉的生长过程。
5. 创造花卉展示的方式,并进行展示。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实地实践。
2. 分组合作培育花卉。
3. 学生观察并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
4. 学生展示花卉群体,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花卉的观察记录和展示的质量。
六、教学资源1. 花卉种子或幼苗。
2. 花卉种植所需的土壤、等器材。
3. 观察记录表和展示工具。
七、教学安排本教案共分为6个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学时:介绍花卉种类和特点。
- 第二学时:讲授种植花卉所需知识和技巧。
- 第三学时:分组合作培育花卉。
- 第四学时:观察和记录花卉的生长过程。
- 第五学时:创造花卉展示方式。
- 第六学时:展示花卉群体并分享观察和体验。
备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每个学时的时间安排。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们能够亲手培育出美丽的花卉群体,并从中获得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他们学会了耐心、细心和关爱,并锻炼了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花卉的展示和分享,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中山科技大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课程优秀教案完整版

中山科技大学版号:A/1中山科技大学文化理论课教案2021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法律常识授课班级: 21民乐1班(高)任课教师:**审阅:2021年10月24日中山科技大学文化理论课教案中山科技大学版号:A/1共 4页审阅签名:中山科技大学文化理论课教案中山科技大学版号:A/1共 3页审阅签名:中山科技大学文化理论课教案中山科技大学版号:A/1共 3页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课前准备学习导入讲授新课总结(一)清查人数,整顿上课纪律,为上课提供良好的上课秩序。
每天一个党史故事。
(二)导入劳动不仅创造幸福、成就梦想,还创造历史。
从古至今,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进步,劳动始终是创造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实现了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劳动让“万丈高楼平地起”“高峡出平湖”“下五洋捉鳖”“上九天揽月”“天堑变通途”……这些昔日伟大的预言变为了现实。
劳动推动了“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
”向公平正义的转变。
劳动人民真正成为时代的变革者、历史的创造者。
正是因为一代代劳动者的劳动创造,我们才拥有了历史的辉煌,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思考】劳动有什么作用?(三)基本内容1、劳动创造价值P25-27讲解鲁班的发明与赵晶的探索【思考】什么是工匠精神?2.劳动铸就人生P27-30介绍“最美奋斗者的故事”【提问】还知道哪些在奋斗的人物?(四)总结1.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
劳动创造一切,奋斗成就未来。
劳动光荣,创造最美!学生与老师一起做好课前准备本题为上节课内容,学生回答学生记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学生记忆营造良好的上课环境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审阅签名:中山科技大学文化理论课案中山科技大学版号:A/1共 3页审阅签名:中山科技大学文化理论课教案中山科技大学版号:A/1共 3页审阅签名:中山科技大学文化理论课教案中山科技大学版号:A/1共 3页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课前准备学习导入讲授新课总结(一)清查人数,整顿上课纪律,为上课提供良好的上课秩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第一章第二课劳动哺育最美的花

布达拉宫
这就是拉萨乃至青 藏高原的标志、被 世人称为“世界屋 脊的明珠”的布达 拉宫。
夜晚的布达拉宫
• 依山垒砌、坚固敦实的花岗岩墙体, 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大殿 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大鎏金宝瓶,再 加上红白黄三种色彩的装点,使得布达拉 宫气贯苍穹、无比雄伟。伫立于雪域之巅 的布达拉宫,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伟 大见证之一。
• 唐太宗一看禄东赞都答对了, 又加出一道题, 就是使臣必须在 五百名用面纱蒙头的宫女中挑出文成公主。使臣们谁都没见 过文成公主, 这题太难了。但是禄东赞已经了解到文成公主喜 好用一种奇特的香, 蜜蜂很喜欢这种香味。
• 辩认公主那天, 禄东赞偷偷地带了一些蜜蜂在身边, 他将蜜蜂一放, 蜜蜂便飞向有独特香味的文成公主。 禄东赞又一次赢了。唐太宗心想, 吐蕃大臣都如此 聪明, 能用这样大臣的国王肯定也很英明, 于是将文 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
• 在中外美术史上,以劳动者为主题的著名绘 画还有:
• 《伏尔加河的纤夫》《拾穗者》《在激流中 前进》《纺织女》《播种者》等。以劳动、 收获等为主题的
• 美术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劳动本身是平凡的、 质朴的,但劳动中总有一种积极向上、激励 人心、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些伟大的美术作 品不仅是对劳动的某细节或瞬间的刻画,更 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对发现与创造过 程的讴歌。
•
人类的历史,就是劳动的历史。
劳动,就像时间海洋里的一艘巨轮,虽
历尽惊涛骇浪,却永远向前。正是乘
载着这艘巨轮,人类才从荒蛮走向文
明。所有的历史古迹、文化艺术,都
是这艘巨轮沿途激起的一朵朵美丽
的浪花。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劳动
也将成就我们的美好人生。
感谢收看
为世界来宾奉献了一台国际一流的文艺演出—《最
开学第一课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案

开学第一课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观念,增强劳动实践的自觉性。
3. 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激发学生创造力,为未来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
- 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品质、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技能。
2. 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辛勤付出和贡献。
- 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 劳动实践与创造力培养- 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如绿化、保洁、维修等,提高劳动技能。
- 开展创意劳动活动,如手工艺品制作、环保设计等,激发学生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 案例分析法:介绍优秀劳动者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伟大。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开展创意劳动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劳动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2. 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分析优秀劳动者案例: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伟大贡献。
4. 校园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 创意劳动活动: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劳动心得,总结劳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兴趣。
2. 劳动实践表现:评价学生在校园劳动中的态度、技能和成果。
3. 创意劳动成果:评估学生在创意劳动活动中展现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案,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教学后记
1、该节课堂结构清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点、突岀难点。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
2、、该节课十分有创意,教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语言清晰,具有感染力,习题典型,题量适当,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任务、整个课堂效率非常高。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践行技能成长,技能报国的理想,培养学生担当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技能人才,从此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通过认识劳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践行技能成长,技能报国的理想,从此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探究法、头脑风暴法
理论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授课章节与内容名称
第一章 历史的真相
第二课 劳动哺育最美的花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1课时
授课时间
第2周
教 具
电脑、投影仪、扩音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劳动铸就璀璨的文明,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创造美、哺育最美的花
能力目标:学生理解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文化艺术中蕴藏的哺育劳动最美的花
(1)文学之美--《诗经 周南 关雎》
(2)音乐之美--《咱们工人有力量》
(3)美术之美--《父亲》、《愚公移山》
(4)舞蹈之美--《采茶舞曲》
四、学生理解:(10分钟)
(1)找出其它艺术作品的劳动之美
(2)引导学生讲述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文化艺术中蕴藏的劳动哺育最美的花
五、老师小结(2分钟)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首先通过对建筑艺术的赏析,进一步认识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哺育最美的花。期待在将来的一天,能看到作为技工学校的你们在人类劳动历史中哺育最美的花,结出丰硕的劳动之果。
六、老师布置课后主题实践(3分钟)
活动主题:送一束花给辛勤劳动的人
花常被作为象征美好的礼物送给想要祝福的人,不同品种的花因其花语的不同而表达着不同的祝愿。如果让你为辛勤劳动的长辈、老师、同学送上一束花,你愿意送什么花?你知道它的花语吗?请填写相关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愿望。
花名
花语
赠送对象
赠送原因
非洲菊
又称“太阳花”,代表不畏艰辛、辛苦劳作、也赞颂了曾经的付出
劳动者
送非洲菊表示劳动者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向日葵
康乃馨
学生思考并回答
1、劳动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老师讲解“劳动铸就璀璨的文明”
(以世人称为“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为例)
2、学生用手机上网搜索有关资料:“以莫高窟建造的故事”进行小组交流 ,体会并思考布莫高窟的美丽是怎样“炼成”的。
三、学生小组探究:(10分钟)
欣赏文学、美术、舞蹈作品的劳动之美
课堂教学安排(续表)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思考
三、小组探究
四、头脑风暴法
五、学习小结
六、拓展活动
一、视频导入(2分钟)
老师播放港珠澳大桥 (2017年央视大型电视纪录片)引入话题“是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港珠澳大桥的美,导入本节课主题“劳动哺育最美的花”
二、学生探究与思考;(1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