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讲解.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知识讲解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
3.【高清课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 位。
二、长度测量
1、长度单位: 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光年、埃——也是长度单位。 2、换算关系: 1 km=103m;1 dm=10-1m;1 cm=10-2m; 1 mm=10-3m;1µm=10-6m;1 nm=10-9m;1 埃=10-10m。 1光年=9.46×1012 km 3、测量长度的工具 刻度尺、卷尺、皮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a 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单位及零刻度线; b 刻度尺要放正,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c 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d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及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记录单 位。
e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理解要点:使用刻度尺记住这七个字——“选”、“观”、“放”、“看”、“读”、“记”。 5、记住一些常见长度的估值: 硬币的厚度1m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70µm,人头发丝的直径70µm 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 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乒乓球的直径40 mm 6、一些特殊长度测量: ①测量一页纸的厚度:取若干页相同厚度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封面除外),压紧后,用最小刻 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张 数与页数是不一样的。一张纸有2页。】 ②测量铜丝的直径:铅笔上紧密绕一段细铜丝,用毫米刻度尺测出这一段细铜丝总的长度L,然 后数出铅笔上这段细铜丝的圈数n,则细铜丝的直线为D= L/n. ③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方法有:卡尺法、滚轮法、化曲为直法等等。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还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等。
2.长度单位的基本换算关系:1km= 1000 m;1m= 10 dm= 100 cm= 1000 mm;1mm= 1000 μm= 106nm。
3.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4.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做到四会:(1)会观察:使用前应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而且与被测边保持相平,不能歪斜。
(3)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注意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而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会记:记录测量结果,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标明单位。
【学以致用】1.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6370km= 6.370×106m= 6.370×107dm= 6.370×108 cm;(2)36nm= 3.6×10-2μm= 3.6×10-5mm;(3)32m= 3.2×103 cm= 3.2×107μm;(4)3.5cm= 3.5×107nm= 3.5×10-2m。
2.在下列数值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小明的身高为17.4 dm ;(2)教室的高度约为3.2 m ;(2)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 cm ;(4)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 μm .3.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物体A的长度是 3.80 cm,另一被测木块的长度是 1.85 cm.4.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C)A.18nm B.18mm C.18cm D.18dm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C)6.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远成绩时,应选取最合适的测量工具是(A)A.最小刻度是1cm的15m皮卷尺B.最小刻度是1mm的1.5m钢卷尺B.最小刻度是1mm的米尺D.自制一根最小刻度是1cm的硬杆长尺7.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A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1mm ,该物体的长度是__2.25__ cm。
初中科学测量知识点归纳

初中科学测量知识点归纳测量是科学实验和观测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初中科学中的测量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基础的,下面将对初中科学中的测量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长度的测量长度是物体的直线距离,测量长度的单位是米。
初中阶段主要包括皮尺测量和尺规测量两种方法。
皮尺是一种基本的测量工具,常用于测量较小的物体;而尺规则是一种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常用于较长的物体。
二、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的长短,测量时间的单位是秒。
初中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秒表和钟表。
学生需要掌握正确使用秒表和钟表进行时间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将时间单位进行转换。
三、质量的测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测量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初中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天平常用于比较物体的质量,而弹簧测力计常用于测量物体受力的大小,从而间接得出物体的质量。
四、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测量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
初中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直尺、容器和砂浆坛。
学生需要掌握使用这些工具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并能够进行单位的转换。
五、面积的测量面积是平面上一个区域的大小,测量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
初中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直尺、面积仪和光栅纸等。
通过这些工具,学生可以将物体的面积进行测量,并进行相关计算。
六、温度的测量温度是物体热量的表征,测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初中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
学生需要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温标的转换关系。
七、电流的测量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测量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初中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电流表和电阻丝变阻器。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正确连接电流表和测量电流的方法。
八、电压的测量电压是电荷在电路中产生的电势差,测量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初中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电压表和电压计。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正确连接电压表和测量电压的方法。
九、功率的测量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测量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义

物理暑期班讲义1 整理:黄老师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测量的意义1.凭感觉去比较距离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不一定准确,更谈不上精确。
2.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必须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精确的测量。
二、长度单位(长度单位的应用和换算是物理的学习基础,简单但是重要。
只有熟练掌握了单位和单位之间的换算,之后的学习将会事倍功半。
)1.国际单位:米,符号是m.也称基本单位。
例: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 001m=10-6m1nm=0.000 000 001m=10-9m例题1:1.75×106是一座山的高度还是一个人的高度?例题2:一张书桌的高度大概是多少米?一本书大概有多宽?知识拓展:国际单位制SI(1)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国际单位制都是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
s内所经路程的长(3)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作出规定:光在真空中错误!嵌入对象无效。
度定义为1m。
七个国际单位:三、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求科学、精确。
因此首先要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准确值和估读值这些物理名词,然后才是刻度尺的使用。
)1.测量工具:刻度尺(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2.常用名词: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量程(刻度尺的最大测量范围)分度值(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所表示的长度)3.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做到“三看”:①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②看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
③看刻度尺的分度值。
初二物理知识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初二物理知识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初二物理知识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好物理就需要平时的积累。
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查字典物理网编辑了初二物理知识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欢迎参考!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精细梳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 1. 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 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 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 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 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 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 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 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 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 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 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及常考热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及常考热点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 m,1 m=10 dm=100 cm=103 mm=106 μm=109 nm(3)单位换算的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2)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3)长度估测:黑板长2.5 m、课桌高0.7 m、篮球直径24 cm、指甲宽度1 cm、铅笔芯直径1 mm、新铅笔长1.75 dm、手掌宽1 dm、墨水瓶高6 cm3.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长度的物体叠放在一起,测出叠放后的总长度L,用总长度除以叠放物体的个数n,得到单个物体的微小长度l=L/n。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2)平移法——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辅助器材(如三角板、刻度尺)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从而可直接测出该长度。
如测小球、硬币、圆柱形物体的直径,测量人的身高等。
(3)化曲为直法——借助于一些辅助器材(如不易拉长的细软线)把不能直接测量的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
如测量图示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小心地让细线与曲线重合,在细线上标记出起点和终点,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4)化直为曲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较长的路程(如操场跑道、某段道路等)上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的圈数得出路程的长度。
如用自行车测一段马路的长度。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3)“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
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长度的测量
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②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
1mm=103μm 1μm ==103nm
2.测量工具:
①刻度尺(最常用);
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4.截取法(化整为零):
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5.替代法: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代替。
要点三、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自然界的某些有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时间的单位,比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月圆月缺等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确定了更加稳定并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接受的标准,并有了更加先进的测量工具。
要点诠释:
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 分(min) 毫秒(m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
2.时间的测量工具
(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
(2)古代有日晷、沙漏、水钟等。
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
要点四、误差与错误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要点诠释:
1.误差: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2.错误: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
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错误不叫误差,误差也不是错误。
【典型例题】
类型一、长度的测量
1、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A.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答案】A
【解析】教室的宽一般接近10m;故8m符合生活实际;故A正确;教室的长度一般在15m左右,达不到30m;故B错误;单人课桌长在1m以内,双人课桌长在1.5m左右,不会达到2.8m;故C错误;物理课本厚约1cm,达不到10cm;故D错误。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举一反三:
【变式】在下面各题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门的高度约20()
2、课桌的高度约750()
3、常用圆珠笔的长度约()
4、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70()
5、教室每层楼高约33 ()
6、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
7、练习册的长度约为0 .22 ()
【答案】1、dm;2、mm;3、dm;4、μm;5、dm;6、dm;7、m
2、读出物体的长度。
【答案】5.8cm
【解析】刻度尺的读数要求:
(1)会认: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测量范围
(2)会读: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的数字
(3)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
【总结升华】解答这道题目要注意三点:1、被测物体没有和零刻度线对齐,而是和整刻度对齐,读数时要注意;2、看清楚分度值,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最后记录数据时要带上单位。
举一反三:
【变式】下图是测量圆的直径的一种方法,如果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则该圆的直径d大约是 cm,其中你的估计值是 cm。
【答案】±;±
类型二、时间的测量
3、在下列四个事件中,经历时间最接近一秒钟的是()
A、人眨一下眼
B、人在安静时呼吸一次
C、人打一个哈欠
D、人心脏跳动一次
【答案】D
【解析】A、眼睛迅速眨一次,大约用时,不符合题意;
B、人在安静时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
C、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5s左右,远远大约1s;故C错误;
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跳动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正确。
【总结升华】在物理的实际应用中,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4、(2014?沾益县模拟)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思路点拨】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答案】
【解析】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3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
【总结升华】秒表要先读出内小表盘的读数,再读外表盘的示数,并注意各表盘的分度值。
类型三、误差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
(1)不遵守测量的操作规则会造成误差()
(2)零刻线磨损的尺也可以使用()
(3)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
(4)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越多越好()
【答案】①×;②√;③×;④×
【解析】(1)不遵守测量的操作规则会造成错误,而不是误差。
故(1)错误。
(2)零刻线磨损的尺也可以使用,只是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
故(2)正确。
(3)测量中,错误都是不允许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故(3)错误。
(4)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面的位数和测量值相同,多余的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舍,而不是越多越好。
故(4)错误。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举一反三:
【变式】(2015?阿城区一模)小明用刻度尺正确操作,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该结果是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是用最小刻度为1cm的刻度尺测量的
C.该结果中的“3”是估读的
D.该结果是中不存在误差
【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