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新人教版必修5)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节选)

边城(节选)点评中心词:爱忧伤十三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翠翠生长在这片纯净的山水间,自然的动与静,吐与纳,仿佛都与她生命中的纯真和成熟,与她内心的安静和萌动相谐。
那桃花色的薄云,不也像翠翠萌动的内心流出的丝丝情愫吗?翠翠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不也像傍晚林旁水际飘出的轻柔的薄雾吗?极凄美的意境!】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
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心若是净净的,柔柔的,满装着爱,满装着忧伤,就会有这种体验。
)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
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
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
那随翠翠的生命渐渐成熟悄然出现的萌芽,有一种莫名的力,它让翠翠的心染上些儿狂野,让她兴奋,以至萌生离开爷爷的淘气臆想,但又让她不安,害怕。
高中语文 《边城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沈从文强调的人性,基本不包含理性,是特 指自然状态的人性;与浪漫主义不同的是,他 崇尚的自然人性,又主要不是心灵的自有激情, 而是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
“《边城》是古今 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 说,是小说中飘逸不 群的仙女。”
《边城》奠定了沈从 文在文学史上的历史 地位。在《亚洲周刊》 “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 强排行榜”中,《呐 喊》位列第一,《边 城》名列第二。
“边城”可以说是川湘边地的小镇茶 峒,也可以说是作者的故乡凤凰,但似 乎更应该说成是相对于纷攘嘈杂的都市 而言,寄托了作者理想追求的精神家园。
1.激发走近沈从文、走进《边城》的兴趣。 2.初步鉴赏作品的主题意义及文学价值。
14岁投身行伍,浪迹湘 川黔边境地区,20岁只身到 北大蹭课,22岁初涉文坛, 到46岁,出版小说、散文、 文论等共70多本,是中国同 时代最多产的作家。
只有小学文凭,却当大学教授。编辑过《京 报》《大公报》《益世报》等大报的文艺副刊, 编撰过中小学国文课本,创办过文学杂志。
形 人性
善良、和睦
式
寂寞、忧郁
抒写对乡土和生命的热爱
寄托民族和个人的隐痛
一种深邃的品格与魅力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沈从文即已认识到: “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现代化”是 人类退化的根源。他要为现代的都市人呈现 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情,在他看来,乡下 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 理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 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 ‘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 式’。”
对此,你是否能从小说找到印证?
原始、淳朴
美 人 风情
生
自然、和谐 真挚、热情
形 人性
高二语文人教必修5《边城》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 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 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 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 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 的说明。 “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 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正懂得它的意 义的人却很少…。
5.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感觉吹得不好”? 老船夫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说 说“心被吹柔软了”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你有过类 似的体验吗?
6.最后,爷爷唱了十个歌,翠翠为什么自言自语说 “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翠翠的心理线索
躁动不安 悲 伤
梦
喜欢傩送
知道傩送也喜欢自己
噢!翠翠你真 是个小 姑娘。
谢 谢
边 城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 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 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 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 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 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 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 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 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 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 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 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 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祖父
祖 孙 情
翠翠
天保
手足情
傩送
走进翠翠的心灵世界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精彩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阅读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边城》的故事情节,了解作者沈从文的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感受湘西边陲的自然美和民俗风情,拓宽文化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边陲的美丽风光和民俗图片,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边城》。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讲解创作背景。
4. 随堂练习:针对课堂讲解内容,让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讨论。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人物形象分析:翠翠、傩送、天保等3. 主题思想:人性的善良与纯真,命运的无奈与抗争4. 创作背景:沈从文,湘西边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翠翠、傩送、天保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进行论述。
(2)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2. 答案:(1)翠翠:纯真善良,对爱情充满憧憬;傩送:勇敢善良,重情重义;天保:忠诚正直,责任心强。
(2)小说主题思想为:表现人性的善良与纯真,反映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如《长河》、《湘行散记》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湘西边陲的风土人情。
高中语文《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物一样的原始天性不可。
第四十五页,共46页。
谢谢大家
2023/5/13
生产计页。
2、
•。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虽然有 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并 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 少女的情怀。没有人能体会一 个思春少女的感情。她为这无 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 白她内心的哀痛。
•翠翠是孤独的,忧郁。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简要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外公: 淳朴厚道却也倔强的老人 傩送: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大老伴弟弟回家时,就决定了同茶峒地方离开,驾 家中那只新油船下驶,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
第二十四页,共46页。
她
第二十五页,共46页。
第二十六页,共46页。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边城的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 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 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湘西》
《边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扛鼎之作, 沈从文也是中国以本土为创作题材可以与
世界文学比肩的一代文学巨匠
第八页,共46页。
沈 从 文 先 生 及 其 在 湘 西 的 故 居
第九页,共46页。
第十页,共46页。
第十一页,共46页。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 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 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 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 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第四十三页,共46页。
作者认为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 点,丑的东西虽不全都是罪恶,总不能使人愉快,也 无从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产生那个高尚情操。 谈谈文中写了那些美。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课《边城》,具体内容包括:课文《边城》的第一、二章节,详细介绍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边城风土人情,以主人公翠翠的视角展现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边城》的故事情节,了解湘西边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体会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及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文《边城》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边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二章节,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3. 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及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讲解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意境。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分析课文中的其他精彩语句,进行课堂实践。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内容:湘西边城:地域特色、民俗风情表现手法:语言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翠翠、傩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分析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精彩语句,说明其表现手法及作用。
以翠翠的视角,写一段话描述她对傩送的情感。
2. 答案示例:精彩语句分析:略。
描述翠翠对傩送的情感:翠翠看着傩送离去的背影,心中涌上一股莫名的情愫,她觉得傩送就是她心中的那一抹阳光,温暖了她寂寞的心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的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四章《小说的阅读与欣赏》中的《边城》节选部分,详细内容为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中的第一至第五自然段,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和分析,理解小说背景、人物性格及其发展脉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边城》的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欣赏文学作品。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小说的学习,探讨人性美和人情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边城的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边陲小镇的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
2. 速读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
3. 精读分析: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解读小说的语言特色、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a. 分析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了解背景环境,把握翠翠的形象。
b. 研讨第四、五自然段,探讨傩送与翠翠之间的关系,理解小说主题。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性格。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中心内容:《边城》板书提纲:1. 小说背景2. 人物形象翠翠傩送3. 情节分析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边城》中翠翠和傩送之间的关系,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2. 答案示例:翠翠和傩送之间纯真的爱情,反映了边城人民的质朴和善良。
小说主题在于展现人性美和人情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边城》,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和欣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创作风格。
高中语文《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边城—— 边城 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 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 一个飘渺美丽的桃源; 一个飘渺美丽的桃源; 一个梦中的世界; 一个梦中的世界; 一个理想的王国。 一个理想的王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爱”的内涵是什么呢? 的内涵是什么呢?
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 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
主题—— 主题
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 ……
翠翠 祖父 傩送
作者通过一些生活的细节,在貌似不经意中, 作者通过一些生活的细节,在貌似不经意中,刻 画出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 画出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反映了乡村原始人 性的美好境界,抒写了作者重造民族品德的理想。 性的美好境界,抒写了作者重造民族品德的理想。
特点: 特点: 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写景优美舒展, 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写景优美舒展,写人 亲切真挚,叙事更是如歌如诵, 亲切真挚,叙事更是如歌如诵,和如诗如画的景 物配合的非常和谐。 物配合的非常和谐。
《边城》的 边城》 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 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 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 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 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 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 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 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 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 【课文背景知识】 课文背景知识】 • 1.沈从文有“文体作家”的称誉,他创造了一种诗体的 散文化小说,他对美有一种特殊的理解,以一个艺术家的 情感去接近人生,永不厌倦地去“看”一切,他把对故土 山水人情的眷恋之情极含蓄地隐伏在场景的铺排和细节的 描写中。作者是怎样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表现的? 你又是 怎样认识的呢? • 2.小说的作者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他所处的环 境与时代,寄寓他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表达自己的人生 追求。而读者也往往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 活本质。那么,《边城》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我们应怎样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 • 3.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 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 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优美,健康,自然,而 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鉴赏】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 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 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 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 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 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 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 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 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 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 首,却把青梅嗅”。
边城
沈从文
1.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领会 翠翠的心理和情感。 2.联系现实生活,感受理解翠翠身上体现的 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使翠翠的形象更加明晰可 感。
1.文学文化常识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 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 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 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 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 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 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 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 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 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1.请为下面红色的字注音,并记住
喁喁( 傩送(
) 涎皮( ) 莞尔(
) 甬道( ) 嗤笑(
) )
2.细心辨析下列形近字,思考如何正确区分它们
茶峒 胴体
旗杆 竹竿
竞争 竟然
《边城》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 风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展示了作品中美好的人性所处的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 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 迷离的诗意烘托。
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小说的一大特点,他特别擅长描写女子。 他曾说:“我是天生就有一种理解女子的心。”故而翠翠 尤其可爱。但在节选的文字中,却找不到关于翠翠的外貌 描写,这样给读者足够空间进行想象,你认为她有多么美 她就有多么美。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注意学习通过人物 的言行去表现人物的写法,而不是作者一切都包办代替, 面面俱到。写一段文字,表现一个你熟悉的同学如何勤奋 学习的,注意要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其形象特征。
阅读完整的《边城》 ,摘录一 些自己喜欢 的语句, 完成一篇 读书笔记。
点绛唇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 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 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 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 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 上元》中的“娇波溜人, 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 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 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 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 《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 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 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 复杂的内心活动的。
沈从文认为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衍生物,所以他的小 说多从交代环境人手,试分析《边城》的开头部分在这方面 的特点。
《边城》由描写“茶峒”开始,白河(酉水)、河街、 吊脚楼、妓女,写了长长的几节,为翠翠出场作背景。
《边城》叙述了怎样一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 求?
《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 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 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 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 的邻里之睦,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 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 “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 执著追求。
2.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 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 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 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 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 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 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 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 于北京。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 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 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 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 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 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 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 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 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 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 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
分别用一个词概括翠翠、傩送和祖父的形象特征,并说出理由。 翠翠的形象是清纯。十五岁的纯美少女她纯真聪慧、像一只小 鹿那样活泼健美。恬静、温柔、纯净、灵动、忠贞,如水滴般 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这样 美的人性的悲剧就更令人伤感和哀婉。她对爱情的追寻却总是 在梦境状态,如同期待那每夜都会入梦而来的傩送的歌声。 傩 送的形象是勇敢。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 责任感强的人。他和翠翠是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著地为翠 翠唱歌求爱。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 的最爱。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弃一切, 远走他乡。 祖父的形象是淳朴。他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 古朴、带点狡猾的老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怜 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