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节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我轻轻叹息了好些
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 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 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 么渣滓,透明烛照,对 河水,对夕阳,对拉船 人同船,皆那么爱着, 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
学习目标:
1、感受边城风俗美,人情美。
2、捕捉从人物间亲情、爱情、友情关系的 形态中表现出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美;
一、风景美
凤 凰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 凰
沱江畔吊脚楼
沱江畔吊脚楼
沱江风 光
虹桥
万名塔
沱江边的洗衣女
石板街
湘西南长城
茶峒风光
茶峒风光
二、风俗美
端午节:龙舟竞渡,追鸭子; 中秋节:夜晚赏月,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 月夜
倾吐爱慕之情; 元宵节: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得小小的山城沉
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迎婚送亲:给船夫“红包”,船夫不得推辞。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情美
分组一起来探究边城的人 情美。 探究翠翠与傩送的 感情; 探究翠翠与爷爷的 感情; 探究爷爷与乡邻的 感情 。
分析翠翠、傩送、外祖父的人物形象
翠翠:情窦初开、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淳朴 善良、自然清纯的乡村少女。
傩送:英俊、淳朴、壮健、幽默。 祖父:对翠翠亲情无限,疼爱有加;善良淳朴、
重义轻利。
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 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 人性的人生形式”。
初读他的作品,觉得像在 喝一杯玻璃杯里的白开水,没 有酒那么浓烈,也没有咖啡那 么香醇。但总保持着自己的透 明,保持着特有的平淡自然。
再读时,那是一杯淡淡 的茶,细细品味,慢慢体 会,一丝苦,一丝甜,都 沁人心脾。
布 置 作业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节选)

边城(节选)点评中心词:爱忧伤十三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翠翠生长在这片纯净的山水间,自然的动与静,吐与纳,仿佛都与她生命中的纯真和成熟,与她内心的安静和萌动相谐。
那桃花色的薄云,不也像翠翠萌动的内心流出的丝丝情愫吗?翠翠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不也像傍晚林旁水际飘出的轻柔的薄雾吗?极凄美的意境!】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
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心若是净净的,柔柔的,满装着爱,满装着忧伤,就会有这种体验。
)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
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
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
那随翠翠的生命渐渐成熟悄然出现的萌芽,有一种莫名的力,它让翠翠的心染上些儿狂野,让她兴奋,以至萌生离开爷爷的淘气臆想,但又让她不安,害怕。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
2.学习小说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能力目标1。
美读课文,提高学生对含蓄语言的感悟能力。
2。
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德育目标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学生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1。
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
2.体会课文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感受小说中蕴含的“人性美〞。
●教学方法1.美读课文,细细咀嚼品味作品蕴含着的诗一般的意韵.2。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翠翠的形象,小说的主题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繁华的大都市,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林立的高楼、琳琅的商品、穿梭的人流、怡人的乐园。
闲暇时,我们是不是也想让生活增添点儿古朴意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拜读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神游于作品描写的几十年前的湘西,感受那里闪烁着的正直朴素的人性美.二、解题出示多媒体投影: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人。
十三岁就参加预备兵训练,后正式入伍,其早期创作大多是写童年生活和青少年行伍生活,具有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
1931年以后的创作转向现实生活,在理想化的牧歌情境中表现着作家所向往的人情和人性美.作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就是他创作成熟后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边城》写湘西江城一个恋爱故事:山城茶峒的掌水码头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都爱上碧溪岨渡口老船夫天真美丽的外孙女翠翠。
两兄弟坦诚地互诉心事,相约按古老习俗以歌声相比,谁能打动翠翠,得到应和,谁就赢得爱情。
天保不善唱歌,又明白了翠翠倾慕傩送的实情,就毅然随船下辰州.这个“水鸭子〞竟被竹篙弹到水里“淹死〞了.傩送为天保的死难受,又被家中逼着接受中寨王团总的女儿的妆奁,痛苦地坐船去了桃源.老船夫深为外孙女的婚事、幸福而忧虑,加上船总父子的误解和冷遇,在一个大雷雨的夜晚悄悄地死了.翠翠继续操持渡船,在碧溪岨等待着自己心爱的青年。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课件

结构××板版 书×修×
第×单元
第×课 ××××××
鉴赏×评×版价×修×
第×单元 XXX和美的“边城”环境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
格、小品散文的第笔调×、课诗词曲×的×意境×,描×画×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
光,塑造了众多性情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边 城》,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湘西边疆特有 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 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在作者笔下,美丽的黄 昏、如银的月色、静静的河水……其景如画,美不胜收。除了XXX 优美的自然风景外,小说还营造了和美的社会环境,这主要体现在 对边城社会风俗的描写中。节选部分重点写了端午节官员、士兵 和百姓一同参加或观赏赛龙舟、捉鸭子的情景,这些习俗延续了许 多年,“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
××版 ×修×
4.辨用法
第×单元
(1)临近 邻近
①教师节临近第,同学×们课纷纭向×老×师表×示×节日×的×祝愿。
②根据近期的报道,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政府下半年对外工作的
重点是发展与邻近国家的经贸关系。
提示“临近”,指时间、地区上接近;“邻近”,多指地域上紧靠着、
紧挨着。
(2)莫不 莫非
①铁路通车以后,这里的各族人民莫不欢欣鼓励。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 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情势写成的无韵之诗,是一幅用水 墨绘就的无彩之画。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特殊的眼光, 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趣味。
美文×品×版读×修× 沈从文的妩媚
第×卞毓单方 元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下册

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一、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静静的产院茹志鹃晚霞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淡墨画似的几笔。
公社产院外面的篱笆上,那些粉色的小花,也分不清朵数,形成模糊的一片,天色晚了。
谭婶婶挑满了一缸水,连气都没有歇一口,就忙着给两个休养的产妇做饭。
在她这样的年纪,有这一份精力,这是她觉得自豪的。
在这里,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谭婶婶不但剪掉了发髻,她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学会了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
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术的时候,她就从从容容地做助手。
对她的熟练沉着,医生也夸奖,甚至有的医生进一步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
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觉得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
谭婶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
锅里的水嘶嘶地响了,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就望着电灯,恨不得立时来一个产妇,她真想在电灯光下面接生,就像在镇上,在城里的医院里一样:产妇躺在洁白的产床上,躺在雪亮的灯光下……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吓了一跳,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
“婶婶,你不认识我啦!”那姑娘笑眯眯地站着没动。
“是二丫头!”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还是做姑娘时候的好朋友,直到现在老姊妹俩还要好得很。
“婶婶,我派到这里来工作了。
”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
“其实,差不多的情况你也都知道。
这产院负责附近两个大队的产妇。
跟我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周嫂嫂,现在她害喜(指妇女怀孕初期种种感觉不舒适的反应),回家休息去了。
产院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共接生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
”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
三百五十六个,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
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
高中语文 第3课 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边城(节选)》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中篇小说《边城》是当代著名作家沈从文(1902—1988)的代表作。
《边城》的故事很简单:湘西茶峒(tónɡ)山城一里外的小溪边,看渡船的老船夫和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茶峒城里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都看上了翠翠。
翠翠爱二老傩送,不爱大老天保。
天保失望之下驾船离家,失事淹死;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在心里对翠翠结了疙瘩,也驾船出外了。
雷雨之夜,老船夫死了,就剩下翠翠一个人。
翠翠心里想着的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本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六节。
翠翠端午在河边看赛龙舟,巧遇二老傩送。
英俊勇敢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
但第二年端午天保大老也遇见并且爱上了翠翠,祖父喜欢天保,却不知道翠翠爱上了傩送,祖孙二人想不到一块,于是发生了矛盾。
这篇小说语言明白晓畅,如诗如画,学习时,第一、深入理解作品的内蕴。
沈从文说:“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由此可见,《边城》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是在一个动人故事的叙说中构筑一个象征,还原一个现实的“梦”,完成一种“审美理想”的追求。
阅读《边城》必须牢记作者指示,防止得其皮毛,失其精髓。
第二、反复品味语言的含意。
《边城》的语言平淡自然,但“淡极始知花更艳”,平淡的语言中蕴含有极深的情趣。
例如对于水、雾、狗、鱼、渡船、碾坊、白塔等景物的描写,对于端节赛船、捉鸭,中秋男女对歌等风俗的描写,对于傩送和翠翠河边相会场景的描写,对于爷爷和翠翠的生活习性的描写,看来都是不经意写来,实际有很深含意,有诗和神话一般的意境,阅读时必须细嚼慢咽,潜思默想,方可神会。
课文解读三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①保守②,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
5-2 边城(节选)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5.2 边城(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捕捉从人物间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的形态中表现出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美;2、探寻人物既充满亲情又排遣不掉的隔膜和孤寂的内心世界。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理清情节,品味人物含蓄、简明地表达内心感情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者及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乡土文学形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从小说质朴的人物描写、古老的风俗描写方面探究小说表现的人性美和小说的写作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探讨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难点:感受《边城》中所描绘的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凰古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
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凤凰基本上是个以文章出名的地方,假如你很熟悉沈从文对故乡的描述,你去了一定失望;但是如果你不了解沈从文对故乡的描述,你根本不必去凤凰。
二、写作背景《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三、作者介绍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5-2《边城(节选)》活动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活动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活动课标分析《边城》是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篇目,也在高考模拟题、真题的选材范围之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语文要求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据此,《边城》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作者及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乡土文学形式。
2、理清情节,品味人物含蓄、简明地表达内心感情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小说质朴的人物描写、古老的风俗描写方面探究小说表现的人性美和小说的写作风格。
小说语言是表现人物形象、展现故事情节、表达主题的载体。
二、活动依托教材分析《边城》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选读课文。
《边城》作为“京派”小说家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作品,讲述了地处三省边界的边城茶峒所发生的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卷。
《边城》既是一部带着悲痛情绪的怀旧作品,又是背后隐伏很深悲剧感的温暖作品。
课本主要选取《边城》第三至第六章。
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筹备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第四章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初遇傩送,并在内心激发强烈而含蓄的爱情伏笔,第五章补叙翠翠巧遇天保,但翠翠心有所系,隐隐透露出某种结局的悲剧意味,第六章在叙事上又回归现在,迎亲队伍撩拨翠翠情思。
这四章小说在时间上回环往复衔接天衣无缝,然而由于篇幅较长,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可以“长文短教”,抓住一个点对小说文本进行解读。
但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本课的教学突出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在内容上没有充分把握其艺术价值,如过多纠结于故事情节的梳理,没有体会到《边城》的抒情式叙事风格,作者有意淡化故事情节、模糊人物复杂性等;再如欣赏仅停留在感受美,而没有感受到美丽背后的悲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节选)点评中心词:爱忧伤十三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翠翠生长在这片纯净的山水间,自然的动与静,吐与纳,仿佛都与她生命中的纯真和成熟,与她内心的安静和萌动相谐。
那桃花色的薄云,不也像翠翠萌动的内心流出的丝丝情愫吗?翠翠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不也像傍晚林旁水际飘出的轻柔的薄雾吗?极凄美的意境!】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
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心若是净净的,柔柔的,满装着爱,满装着忧伤,就会有这种体验。
)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
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
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
那随翠翠的生命渐渐成熟悄然出现的萌芽,有一种莫名的力,它让翠翠的心染上些儿狂野,让她兴奋,以至萌生离开爷爷的淘气臆想,但又让她不安,害怕。
】“爷爷,爷爷,你把船拉回来呀!”那老船夫不明白她的意思,还以为是翠翠要为他代劳了,就说:“翠翠,等一等,我就回来!”“你不拉回来了吗?”【与适才逃离的臆想相映成趣。
见出翠翠的淳朴天真,见出翠翠对爷爷的依恋,见出爷孙亲情之笃深。
】“我就回来!”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且把烟杆在船边剥剥的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
祖父把船拉回来时,见翠翠痴痴的坐在岸边,问她是什么事,翠翠不作声。
祖父要她去烧火煮饭,想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哭得可笑,一个人便回到屋中去,坐在黑黝黝的灶边把火烧燃后,她又走到门外高崖上去,喊叫她的祖父,要他回家里来,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皆是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故不上岸来。
只站在船头告翠翠,且让他做点事,把人渡完事后,就回家里来吃饭。
翠翠第二次请求祖父,祖父不理会,她坐在悬崖上,很觉得悲伤。
天夜了,有一匹大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的从翠翠身旁飞过去,翠翠想,“看你飞得多远!”便把眼睛随着那萤火虫的明光追去。
杜鹃又叫了。
“爷爷,为什么不上来?我要你!”【哭,悲伤,均因内心被一种莫名的东西所困扰。
若爷爷在身边,翠翠可以依傍爷爷来驱除这些困扰,但爷爷迟迟不上来。
此时萤火之光,杜鹃之鸣,都会扰动她的内心。
正因为这样,才有对爷爷娇嗔的呼喊。
】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的答道:“翠翠,我就来,我就来!”一面心中却自言自语:“翠翠,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此句见出爷爷并非不顾翠翠,此句见出爷爷心底藏着的沉重心事)老船夫回到家中时,见家中还黑黝黝的,只灶间有火光,见翠翠坐在灶边矮条凳上,用手蒙着眼睛。
走过去才晓得翠翠已哭了许久。
祖父一个下半天来,皆弯着个腰在船上拉来拉去,歇歇时手也酸了,腰也酸了,照规矩,一到家里就会嗅到锅中所焖瓜菜的味道,且可见到翠翠安排晚饭在灯光下跑来跑去的影子。
今天情形竟不同了一点。
祖父说:“翠翠,我来慢了,你就哭,这还成吗?我死了呢?”【爷爷老了,知人生之大限。
老人非畏死,畏不能赶在死神到来之前安排好翠翠的未来。
】翠翠不作声。
祖父又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
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语重心长,语中透着对翠翠未来的忧虑和对翠翠的希冀。
】翠翠把手从眼睛边移开,靠近了祖父身边去,“我不哭了。
”【翠翠的淳朴娇憨如画,对爷爷的依恋如画。
爷爷温厚的臂膀,足以挡住那些莫名的困扰,足以让心里恢复平和与恬静。
有爷爷在身边,有亲人作依傍,真好。
】两人吃饭时,祖父为翠翠说到一些有趣味的故事。
因此提到了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
两人在豆油灯下把饭吃过后,老船夫因为工作疲倦,喝了半碗白酒,因此饭后兴致极好,又同翠翠到门外高崖上月光下去说故事。
说了些那个可怜母亲的乖巧处,同时且说到那可怜母亲性格强硬处,使翠翠听来神往倾心。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
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生动传神的心理刻画。
“分量沉重的东西”是一种复杂的感伤。
它是对母亲不幸的叹惋,是缺失母爱的焦渴,也是内心不时萌动着的情愫的困扰。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月光如银,篁竹幽暗,虫鸣如雨,莺啼婉转,宁静的夜色,将爷孙亲情烘托得极纯净,极凄美。
拟人描写草莺尤为妙绝。
这种清新宁静的自然气息与淳厚的人情和谐融合的情趣。
非心灵纯净温厚如沈从文者不能为,关乎心性,超乎技艺。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
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祖父说:“后来的事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写爷爷“兴致很好”笔法含蓄隽永。
爷爷好兴致的背后,是重重的情和重重的心事。
老人爱女儿,女儿之死是他永远不愈的伤痛,在讲故事的语流中,流淌的是对女儿深深地的追思和愧疚。
老人更爱孙女。
他给孙女讲她母亲,只讲其为人乖巧,性格强硬;他给孙女讲她父母的相爱,只讲他们爱情的真挚美好。
女儿爱情悲剧性一面,他埋藏在自己的心底。
他既希望孙女与女儿一样纯朴专情,又不能让孙女跟女儿有同样的命运。
这是爷爷的最大心事,而翠翠今天傍晚的表现,使得爷爷的这份心事更沉重了。
】十四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
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
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
【心中有所待,有所恋,方有如此美妙的梦境,方会有灵魂对情歌的应和,方会被歌声带着舒畅地飘飞。
】一切皆象是祖父说的故事,翠翠只迷迷胡胡的躺在粗麻布帐子里草荐上,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
祖父却在床上醒着,(极写爷爷心事。
爷爷一直担忧自己不能在有生之年安排好翠翠的未来,今天,在见到孙女的脆弱表现之后,在对女儿的深情追忆之后,这种忧虑就变得更沉重了,故彻夜难眠。
加上对岸歌声传来,确信那是天宝大老“走马路”,只不知翠翠能否领会人家的心思?这也让他无法入眠。
)张起个耳朵听对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
他知道那是谁唱的,他知道是河街上天保大老走马路的第一着,又忧愁又快乐(极写爷爷此时心情。
快乐:天宝“走车路”似不通,而今改走马路,似有门;天宝之诚心可嘉,自己的设计也有些眉目了。
忧愁:这会不会是女儿悲剧的重演?天宝大老“走马路”,孙女能领会吗?要多久才能领会呢?……)的听下去。
翠翠因为日里哭倦了,睡得正好,他就不去惊动她。
第二天天一亮,翠翠就同祖父起身了,用溪水洗了脸,把早上说梦的忌讳去掉了,翠翠赶忙同祖父去说昨晚上所梦的事情。
“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象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
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纯真之态跃然纸上。
】祖父温和悲悯(温和:好翠翠,她能领会天宝的歌声,天宝“马路”走对了,有门。
悲悯:可怜的孩子,和她可怜的母亲一样,别人一唱缠绵的歌,就被摄住了魂,勾走了心,哎!)的笑着,并不告给翠翠昨晚上的事实。
祖父心里想:“做梦一辈子更好,还有人在梦里作宰相中状元咧。
”昨晚上唱歌的,老船夫还以为是天保大老,日来便要翠翠守船,借故到城里去]送药,探听情况。
在河街见到了大老,就一把拉住那小伙子,很快乐的说:“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是怎样一个狡猾东西!”【波澜起矣!波澜起矣!!】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
这两弟兄昨晚上同时到碧溪岨去,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
弟弟一开口,哥哥却因为明知不是敌手,更不能开口了。
翠翠同她祖父晚上听到的歌声,便全是那个傩送二老所唱的。
大老伴弟弟回家时,就决定了同茶峒地方离开,驾家中那只新油船下驶,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
这时正想下河去看新船装货。
老船夫见他神情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眉眼做了一个可笑的记号,表示他明白大老的冷淡是装成的,表示他有消息可以奉告。
【相互误会。
爷爷误以为是天宝唱歌。
天宝更误会了爷爷:爷爷不可能违背孙女的意愿处理她的婚事,他提醒天宝“走马路”就是既尊重翠翠意愿,又给天宝充分的机会,而失意的天宝不能体会到这一层。
多半读者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拍了大老一下,轻轻的说:“你唱得很好,别人在梦里听着你那个歌,为那个歌带得很远,走了不少的路!你是第一号,是我们地方唱歌第一号。
”大老望着弄渡船的老船夫涎皮的老脸,轻轻的说:“算了吧,你把宝贝女儿送给了会唱歌的竹雀吧。
”这句话使老船夫完全弄不明白它的意思。
大老从一个吊脚楼甬道走下河去了,老船夫也跟着下去。
到了河边,见那只新船正在装货,许多油篓子搁到岸边。
一个水手正在用茅草扎成长束,备作船舷上挡浪用的茅把,还有人在河边用脂油擦桨板。
老船夫问那个坐在大太阳下扎茅把的水手,这船什么日子下行,谁押船。
那水手把手指着大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