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毕业论文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热轧带钢车间的翻卷机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热轧带钢车间的翻卷机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f8817bac850ad02df80411c.png)
摘要本次设计的翻卷机是热轧带钢车间的设备之一,它虽然没有轧钢机那样的重要,但是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就是把由卷曲机完成的钢卷成品送到成品收集链上,大大的减少了人工劳力。
本设计选用了气压装置和缓冲装置作辅助动力的翻卷机,在翻卷机结构设计上由运输辊道作为辅助的结构形式。
整体具有结构简单,整体尺寸适中,维修方便,造价较低的优点。
在本设计中主要对翻卷机进行了结构设计和理论计算,并着重对传动机构做了详细的分析设计。
关键词:翻卷机、辊道、结构设计、理论计算AbstractThe machine is a device designed for hot rolled strip steel plant, although it is not important as rolling mill, but it is also essential . Its role is to transport the coil from the crimping machine to collection which greatly reduced the manual labor. I use a pneumatic and buffer device as a auxiliary power of rolled machine in this design. The transport roller are used as a secondary structure in rolled machine structural design. This machine has a simple structure ,moderate size ,low cost advantages and it is easilytofix up. Rolled machine structural design and calculation are mainly content in this design,this designe focus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structural.Keywords: rolled machine, roller, structural design, calculation前言时光飞逝,转眼已是毕业设计时间,这是大学时光结束的标志,也是对大学四年最好的诠释。
年产280万吨2250热轧带钢生产线设计毕业论文

年产280万吨2250热轧带钢生产线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热轧带钢概述 (1)1.2 热轧带钢技术要求 (2)1.3.应用性与先进行 (3)1.3.1 应用性 (3)1.3.2 先进性 (3)1.4现代热连轧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4)1.5 本设计目的和意义 (5)第2章生产方案及大纲的制定 (6)2.1产品方案的编制 (6)2.1.1产品方案 (6)2.1.2 编制方案的原则及方法 (6)2.1.3 选择计算产品 (6)2.2 产品大纲 (7)2.2.1 钢种分布及生产能力 (7)2.2.2原料及产品规格 (7)2.3 生产方案 (8)2.3.1 选择生产方案依据 (9)2.3.2 制定生产方案 (9)第3章设计方案 (10)3.1 工艺方案的选择 (10)3.2 主机型式的选择 (12)3.3 轧机数量及相关设备的选择 (13)3.3.1 粗轧机组设备选择 (13)3.3.2 侧压设备的选择 (14)3.3.3精轧机组设备选择 (15)3.4加热炉的选择 (19)第4章生产设备及参数 (21)4.1工艺装备 (21)4.2 主要设备形式及主要技术参数 (22)4.2.1 加热炉 (22)4.2.2粗轧区设备 (22)4.2.3 精轧区设备 (28)4.2.4 卷取机区主要设备 (31)第5章生产工艺流程 (34)5.1生产工艺流程 (34)5.2 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36)5.3.1 坯料管理制度 (37)5.3.2 加热制度 (37)5.3.3 轧制制度 (39)5.3.4 冷却制度 (40)5.3.5卷曲制度 (41)5.4 车间自动化 (42)第6章轧制工艺参数设计 (45)6.1制定轧制制度的原则和要求 (45)6.1.1在保证设备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提高产量 (45)6.1.2 在保证操作稳便的条件下提高质量 (46)6.1.3 道次选择确定 (47)6.2 粗轧压下规程 (47)6.2.1 粗轧压下制度 (47)6.2.2粗轧速度制度 (48)6.2.3 粗轧温度制度 (50)6.3 精轧压下规程 (51)6.3.1 精轧压下制度 (51)6.3.2 精轧速度制度 (52)6.3.3 精轧轧制时间和周期的确定 (53)6.3.4 精轧温度制度 (55)6.4 轧制图表 (56)6.6 各道次变形抗力 (57)6.7 计算各道的传动力矩 (59)6.8 轧辊辊缝和转速的设定 (61)第7章电机轧辊的强度校核 (63)7.1静负荷图 (63)7.2 等效力矩计算及电动机的校核 (64)7.3 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65)7.4 轧辊强度校核 (66)7.4.1 支承辊弯曲强度校核 (66)7.4.2 工作辊的扭转强度校核 (68)第8章轧钢机产量计算 (70)8.1 轧机小时产量计算 (70)8.2 轧机平均小时产量计算 (71)8.3.轧钢车间年产量计算 (71)第9章厚度控制方式 (73)9.1 预控AGC系统 (74)9.2间接测厚反馈闭环控制系统 (75)第10章辊型与板形控制 (76)10.1 板型控制理论 (76)10.2 板形设定模型 (78)10.3 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 (80)10.3.1 轧辊热膨胀对辊缝的影响 (80)10.3.2 轧辊的磨损对辊缝的影响 (81)10.3.3 原始辊型对辊缝的影响 (81)10.3.4 入口板凸度对辊缝的影响 (81)10.4 轧辊凸度计算 (82)10.5 轧辊的磨损的确定 (85)10.6 初始加工辊型确定 (86)10.7 静态凸度计算 (86)10.8 轧辊辊型设计 (87)10.9 弯辊装置 (87)10.9.1 弯曲工作辊 (87)10.9.2 弯曲支撑辊 (88)第11章车间平面设计 (89)11.1平面布置的原则 (89)11.2 金属流程线的确定 (89)11.3仓库面积的确定 (90)11.3.1确定仓库面积的原则 (90)11.3.2原料仓库面积的确定 (90)11.3.3成品仓库面积的确定 (90)第12章环境保护 (92)12.1环境保护概述 (92)12.2环境保护的容与对策 (92)12.2.1绿化 (92)12.2.2水质处理 (92)12.2.3噪音防治 (93)12.2.4大气污染的防治 (93)12.2.5有害废弃物的处理 (93)12.2.6车间的综合利用 (93)结论 (95)参考文献 (96)谢辞 (98)第1章绪论1.1 热轧带钢概述热轧宽带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资,是制造其他薄板类钢铁产品的重要原料, 主要作为冷轧板、焊管、冷弯或焊接型钢的原料或直接用于制作各种结构件、容器、汽车、造船、集装箱等。
热轧带钢毕业论文综述

综述摘要:热轧板带钢是钢铁产品的主要品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建筑业,同时作为冷轧、焊管、冷弯型钢等生产原料,其产量在钢材总量所占的比重最大,在轧钢生产中占统治地位。
在工业发达国家,热连轧板带钢占板带钢总产量的80%左右,占钢材总产量的50%以上。
宽带钢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发展中需求量很大。
世界各国近年来都在注重研制和使用连铸连轧等新技术和新设备来生产板带钢。
本设计所用钢种为:普碳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
论文主要容包括: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制定、典型产品工艺计算、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选择,并且对主要设备(轧辊和电机)的能力进行了校核,对车间主要经济指标、生产车间布置和环境保护,进行了设计和规划。
以及进行相应的绘图和外文文献的翻译。
第一章热轧板带钢生产方式1.1传统热连轧方式一般将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热轧带钢连轧成为传统带钢热连轧,年产量可达300万吨以上。
目前我国有半数左右的带钢是通过这种方式生产的。
传统热连轧方式自1924年第一套带钢热连轧机(14700问世以来,其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代。
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热连轧带钢生产初级阶段,称为第一代轧机,其主要特征是轧制速度低、产量低、坯重轻、自动化程度低;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创快速轧制技术,使带钢热连轧进入第二代,其轧速达15-20m/s,计算机、测压仪、X射线测厚仪等应用于轧制过程,同时开始使用弯棍等板型控制手段,使轧机产量、产品质量及自动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20世纪70年代热连轧板带发展进入第三阶段,特点是计算机全程控制轧制过程,轧速可达30m/s,使轧机的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连铸连轧紧凑型、短流程成产线的发展,以及正在测验中的无头轧制,极大的改进了热轧生产工艺。
同时,还出现了很多新技术,从节省能源、提高产量、提高质量和成材率四个方面综合了热连轧板带生产中出现的心技术。
1.2 热轧带钢的生产工艺过程传统的热连轧机生产过程包括坯料选择和轧前准备、加热、粗轧、精轧和冷却及飞剪、卷取等工序。
热轧板带钢毕业设计.doc

热轧板带钢毕业设计.doc一、设计背景与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钢铁行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热轧板带钢则是钢铁行业中的重要产品之一。
随着钢铁行业的不断发展,热轧板带钢的品种和规格也更加繁多和丰富,不同品种和规格的热轧板带钢在不同领域中有着不同的用途。
本毕业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热轧板带钢生产,主要针对热轧板带钢成型过程中的设备设计、制造和维护进行深入研究,力图提高热轧板带钢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本毕业设计的要求如下:1. 针对热轧板带钢成型过程中的设备进行深入研究,设计一套完整的流水线生产设备。
2. 围绕设备的制造、运行和维护,展开全面的技术研究,确保设备能够在生产过程中稳定运行。
3. 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经济实际状况,合理确定热轧板带钢的品种和规格。
二、设计思路与方案1. 设备设计设计一套完整的热轧板带钢生产设备,包括:1)轧机:轧机是热轧板带钢成型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板带钢的质量和产量。
轧机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不同规格板带钢的生产需要,尽量提高轧制速度和轧制精度。
2)热处理设备:热处理是热轧板带钢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通过热处理设备对板带钢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可以达到调整钢材组织和性能的目的。
3)切割设备:切割设备是将热轧板带钢切割成不同规格的冷轧板带钢的设备,对切割设备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规格板带钢的切割要求,尽可能提高切割效率和切割精度。
4)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包括板带钢加工前的预处理设备、板带钢加工后的检测设备以及板带钢的输送设备等。
辅助设备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整个生产线的连贯性,确保生产线不会出现瓶颈和断点。
2. 技术研究1)轧机的轧辊设计:轧辊是轧机的核心部件,其表面形状和尺寸对轧制质量和速度都有着重要影响,需要通过研究轧辊的材料性能、成型工艺以及润滑方式等方面,确定最佳的轧辊设计方案。
2)热处理过程优化:通过对热处理过程中温度、时间、气氛等因素的控制和调整,来优化板带钢的组织和性能,提高产品的质量。
热轧带钢技术论文(2)

热轧带钢技术论文(2)热轧带钢技术论文篇二热轧带钢轧后控制冷却技术的发展及比较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热轧带钢轧后控制冷却技术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在的发展做了介绍,同时对不同控制冷却方式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热轧带钢,控制冷却,喷水冷却,层流冷却,水幕冷却,超快速冷却UFC。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已发展成为现代轧钢技术的一项重要工艺。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热轧带钢的需求量增大,对钢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很好的表面质量,对钢材的组织力学性能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热轧带钢卷取温度的控制是整个热轧生产成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获得所需要的微观组织形态和力学性能,要求实现快速有效的轧后冷却,使得钢材冷却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要求更严格。
轧后冷却是控制热轧带钢最终机械性能和板形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这已成为全世界业内研究人员的共识。
控制冷却技术是从对控制冷却工艺及有关理论的系统研究、控制冷却系统、控制冷却装置三方面逐步发展起来的。
1.国内外轧后控制冷却的发展90年代,欧美各国也相继在现有设备改造、新技术的引进、全面生产跟踪、管理系统自动化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苏联伊里奇-日丹诺夫1700mm热带钢轧机层流冷却装置,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管套管”喷嘴,内管输送压缩空气,外管送水,形成细雾化的水汽混合物喷柱,实现了在线水-空冷却。
在供水量不变的条件下,解决了厚度5-10mm带钢冷却不足问题。
日本钢厂针对冷却设备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改造,使卷取温度的精度大幅度提高。
截止1994年,对于厚度2.4mm,卷取温度550℃的普碳钢,99%的热轧带钢卷取温度可控制在士20℃以内。
日本水岛厂热带钢轧机冷却设备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流量控制阀采用了响应时间仅为0.5秒,使用寿命超过75万次后仍不漏水的活塞阀,设计出I/D=28(过去为20)的新喷嘴,确定喷嘴最佳安装高度,从而提高了冷却能力,提高了冷却精度,尽管末架精轧机出口温度有波动,卷取温度仍控制在10℃目标范围内。
热轧带钢综述

热轧带钢是重要的钢材品种,对整个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发达国家热轧带钢产量约占热轧钢材的50%以上,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
我国钢铁工业近年来产量增长较快,但高附加值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较低。
我国一般热轧带钢产品厚度下限是1.8mm,但实际上只生产很少厚度小于2.0mm的热轧带钢,即使窄带钢,产品厚度一般也大于2.5mm。
因此,相当一部分希望使用厚度小于2mm带钢作原料的用户,只得使用冷轧带钢。
如果能开发薄规格的热轧带钢,则可代替相当一部分的冷轧带钢使用,使生产成本大为降低。
1.热轧带钢产品及新产品开发1.1热轧带钢的产品及规格1) 冷轧用钢卷厚度1.5~4.5 mm宽度700~14302) 高强新产品厚度:2.0~3.0mm 宽度730~1230 mm3 )冷轧镀锌用钢卷厚度:2.0~3.0mm 宽度700~1230 mm4 )冷轧硅钢用钢卷厚度2.0~2.6mm宽度850~1300 mm5 )一般结构用钢厚度1.8~25.4mm 宽度1000~2000 mm6 )管线钢厚度2.0~4.5 mm宽度850~1760mm7 )造船板厚度5.0~25.4 mm宽度1000~2000mm8 )低碳钢厚度1.5~4.5 mm宽度700~1450mm9 )锅炉板厚度3.0~10.0mm 宽度850~1300mm、10) 汽车用板厚度1.5~4.5 mm宽度700~1430mm11 )低合金钢厚度2.0~10.5 mm宽度850~1300mm12)轿车用板厚度1.5~4.5 mm宽度700~1430 mm1.2.热轧带钢的新产品开发1)热轧AHSS钢板的开发汽车用热轧A HSS钢板主要品种是DP钢和TRIP钢, 其生产工艺最重要的特点是在输出辊道上进行冷却路径控制。
对于DP钢, 终轧后应立即快冷到铁素体相变区域, 随后空冷, 给铁素体析出足够的时间。
当达到需要的铁素体比例后, 立即快速冷却到马氏体点以下, 令富碳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
热轧带钢技术论文

热轧带钢技术论文热轧带钢技术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和未来发展情况,对企业至关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热轧带钢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热轧带钢技术论文篇一热轧带钢质量提升技术分析摘要:介绍了唐钢热轧生产线工艺流程及在生产冷轧用钢钢带上下表面产生伤缺陷的形貌、分布特征,分析了产生划伤缺陷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了消除此缺陷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热轧带钢横向划伤侧导板托辊1、前言唐钢热轧生产线产品定位考虑和UTSP生产线互补,以生产品种钢和冷轧用钢为主,其中冷轧用钢比例为70~80%。
随着钢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用户对热轧带钢的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影响带钢表面质量缺陷问题愈加突出,尤其在生产冷轧用钢过程中,由于该钢种屈服强度较低,易出现表面划伤缺陷。
划伤缺陷形貌及产生原因多样化,本文针对冷轧用钢缺陷产生原因进行研究,并实施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2、产品缺陷分析根据用户质量反馈和产品质量追踪情况,冷轧后带钢缺陷主要是起皮,其次是细小的破碎状的黑印或鱼鳞状起皮。
经过对冷轧后带钢质量缺陷的辨识发现,其主要为表面缺陷,而且是由原材料热轧带钢的质量异常引起的。
为了提高Q195窄带钢的综合质量,以降低后续加工带来的废品,对热轧Q195窄带钢进行了实物质量分析。
2.1 低倍酸洗试验通过低倍试验的方法对热轧Q195窄带钢进行表面酸洗。
为了使所取试样具有代表性,在每炉钢的不同支数上,距头尾5~10 m处取两个试样,取样长度500 mm,共取试样597炉。
2.2 酸洗后表面缺陷统计597炉酸洗试样中,有问题的炉次为94炉,占总炉数的15.75%。
缺陷种类主要有氧化铁皮凹坑、结疤、麻点,统计情况见表1。
为了辨识统计缺陷对后续冷轧带钢质量的影响,以统计的3种缺陷为主,选取了部分窄带钢,进行模拟冷轧生产的验证试验。
在试验前要求带钢表面酸洗充分,结果见表2。
表2显示,结疤缺陷在后续轧制过程中不能够消除,是致命缺陷;麻点仅有1支完好,也是致命缺陷。
重钢1780mm热轧带钢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论文.doc

1 车间投资分析重钢1780mm热轧带钢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车间投资分析 (4)1.1 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4)1.2 厂址的选择 (5)1.3 原料及产品的市场分析 (5)1.4 技术经济分析 (6)2 年产量及产品大纲的制定 (8)2.1 产品方案的编制 (8)2.1.1 产品方案 (8)2.1.2 编制产品方案的原则及方法 (8)2.1.3 选择计算产品 (8)2.1.4 确定产品大纲 (8)3 生产方案 (10)3.1 选择生产方案的依据 (10)3.2 制定生产方案 (10)4 生产工艺流程制定 (11)4.1 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依据 (11)4.2 主要生产工艺过程简述 (12)4.2.1 板坯库工艺技术流程 (12)4.2.2 加热炉工艺技术流程 (12)4.2.3 粗轧区工艺技术流程 (13)4.2.4 热卷箱、飞剪工艺技术流程 (13)4.2.5 精轧区工艺流程 (14)5 轧机选择 (15)5.1 轧钢机选择的原则 (15)5.2 轧钢机机架布置及数目的确定 (15)5.2.1 E1立辊轧机 (15)5.2.2 四辊粗轧机 (17)5.2.3 F1E立辊轧机 (18)5.2.4 F1~F7四辊精轧机组 (18)6 辅助设备的选择 (20)6.1 加热及热处理设备选择 (20)6.1.1 炉型确定 (20)6.1.2 步进梁及运动机构 (20)6.1.3 加热炉 (21)6.2 切断设备的选择 (21)6.3 热卷箱 (22)6.4 层流冷却 (24)7 典型产品工艺计算 (27)7.1 确定粗轧机组的轧制规程 (27)7.1.1 板坯尺寸 (27)7.1.2 粗轧机组压下量分配原则及其道次变形量的分配 (27)7.1.3 校核咬入能力 (28)7.1.4 粗轧机组的速度制定 (28)7.1.5 确定轧件在各道次中的轧制时间 (28)7.1.6 确定轧件在各道次中的轧制温度 (31)7.1.7 确定轧件在各道次的平均变形速度 (33)7.1.8 确定轧件在各道次的轧制力 (34)7.1.9 确定轧件在各道次的轧制力矩 (36)7.2 精轧阶段工艺计算 (41)7.2.1 压下规程的分配 (41)7.2.2 精轧机组速度制度的制定 (42)7.2.3 轧制时间的确定 (43)7.2.4 轧制温度的确定 (43)7.2.5 计算各道的平均变形速度 (44)7.2.6 计算各道平均单位压力 (45)7.2.7 计算各道的传动力矩 (46)8 电机能力校核 (50)8.1 粗轧电机能力校核 (50)8.1.1 等效力矩计算 (50)8.1.2 电机温升校核 (51)8.1.3 电机的过载校核 (51)8.2 精轧机电机能力校核 (51)8.2.1 等效力矩计算 (51)8.2.2 电机温升校核 (51)8.2.3 电机的过载校核 (51)9 轧辊强度校核 (52)9.1 R1强度校核 (52)9.1.1 辊身强度校核 (52)9.1.2 辊颈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计算 (53)1 车间投资分析9.1.3 辊头扭转强度计算 (53)9.1.4 接触应力计算 (54)9.2 F1~F4精轧机强度校核 (54)9.2.1 支承辊弯曲力矩校核 (54)9.2.2 辊颈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校核 (55)9.2.3 辊头扭转强度计算 (55)9.2.4 接触应力计算 (55)9.3 F5~F7精轧机强度校核 (55)9.3.1 支承辊弯曲力矩校核 (55)9.3.2 辊颈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校核 (56)9.3.3 辊头扭转强度计算 (56)9.3.4 接触应力计算 (56)10 轧钢机产量计算 (57)10.1 典型产品的工作图表 (57)10.2 典型产品小时产量计算 (57)10.3 厂年产量计算 (57)11 车间平面布置 (59)11.1 平面布置的原则 (59)11.2 金属流程线的确定 (59)11.3 设备间距的确定 (59)11.3.1 加热炉及其前后设备间距 (60)11.3.2 其它设备之间的距离 (60)11.3.3 车间跨度大小及柱距大小 (60)11.4 仓库面积的确定 (60)11.4.1 原料仓库面积的计算 (61)11.4.2 中间仓库面积的计算 (62)11.4.3 成品仓库面积的计算 (62)11.5 车间运输量的确定 (62)12 劳动组织及车间经济技术指标 (64)12.1 车间劳动组织 (64)12.1.1 劳动定额 (64)12.1.2 劳动定员 (64)12.2 车间技术经济指标 (65)12.2.1 金属消耗 (65)12.2.2 其它消耗 (65)12.3 车间概算 (65)12.3.1 车间设计指标 (65)12.3.2 车间投资概算 (66)12.3.3 成本概算 (66)12.3.4 钢板销售收入 (66)12.3.5 年利润及投资回收期 (66)13 轧钢车间环境保护设计与废水处理 (67)13.1 环保对车间设计的要求 (67)13.2 环保的内容与对策 (67)13.3 热轧废水的治理 (68)13.3.1 直接冷却废水的处理 (68)13.3.2 间接冷却废水的处理 (68)13.3.3 层流冷却废水的处理 (68)参考文献 (69)致谢 (70)1车间投资分析1.1 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本设计是重钢1780热轧板带钢车间工艺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摘要:热轧板带钢是钢铁产品的主要品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建筑业,同时作为冷轧、焊管、冷弯型钢等生产原料,其产量在钢材总量所占的比重最大,在轧钢生产中占统治地位。
在工业发达国家,热连轧板带钢占板带钢总产量的80%左右,占钢材总产量的50%以上。
宽带钢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发展中需求量很大。
世界各国近年来都在注重研制和使用连铸连轧等新技术和新设备来生产板带钢。
本设计所用钢种为:普碳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
论文主要容包括: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制定、典型产品工艺计算、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选择,并且对主要设备(轧辊和电机)的能力进行了校核,对车间主要经济指标、生产车间布置和环境保护,进行了设计和规划。
以及进行相应的绘图和外文文献的翻译。
第一章热轧板带钢生产方式1.1传统热连轧方式一般将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热轧带钢连轧成为传统带钢热连轧,年产量可达300万吨以上。
目前我国有半数左右的带钢是通过这种方式生产的。
传统热连轧方式自1924年第一套带钢热连轧机(14700问世以来,其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代。
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热连轧带钢生产初级阶段,称为第一代轧机,其主要特征是轧制速度低、产量低、坯重轻、自动化程度低;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创快速轧制技术,使带钢热连轧进入第二代,其轧速达15-20m/s,计算机、测压仪、X射线测厚仪等应用于轧制过程,同时开始使用弯棍等板型控制手段,使轧机产量、产品质量及自动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20世纪70年代热连轧板带发展进入第三阶段,特点是计算机全程控制轧制过程,轧速可达30m/s,使轧机的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连铸连轧紧凑型、短流程成产线的发展,以及正在测验中的无头轧制,极大的改进了热轧生产工艺。
同时,还出现了很多新技术,从节省能源、提高产量、提高质量和成材率四个方面综合了热连轧板带生产中出现的心技术。
1.2 热轧带钢的生产工艺过程传统的热连轧机生产过程包括坯料选择和轧前准备、加热、粗轧、精轧和冷却及飞剪、卷取等工序。
1.板坯的选择和轧前准备热轧带钢生产所用的板坯主要是连铸板坯,只有少量尚存初轧机冶金工厂采用初轧坯。
板坯的选择主要是板坯的几何尺寸和重量的确定。
板坯的厚度选择要根据产品厚度,考虑板坯连铸机和热轧带钢轧机的生产能力。
一般板坯的厚度为150-250mm,最厚为300-350mm。
板坯的宽度选择决定于成品宽度,一般板坯宽度比成品宽度大50mm左右。
目前板坯宽度可达到2300mm。
板坯的轧前准备包括板坯的清理和板坯加热工序。
板坯加热的送坯方式有板坯冷装炉、板坯热装炉、直接热装炉、和直接轧制四种。
板坯入炉前要进行检查,一般可达到15-25kg/mm,最终可达36kg/mm。
2.粗轧粗轧机组的作用是将加热好的板坯经过除磷、定宽、水平辊和立棍轧制,将不同规格的板坯轧成厚度为30-60mm,宽度不同的精轧坯,并保证精轧坯要求的温度。
(1)除磷。
板坯在加热过程中,表面上会形成2-5mm厚的氧化铁皮,这些氧化铁皮必须在轧制前清除干净。
现代热轧带钢都设有高压水除鳞箱,除鳞箱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箱体,箱体的前后装有链条,箱上下各装有两排集水管,其上下高压水喷嘴同时喷射高压水除磷。
(2)定宽。
热轧带钢由于采用连铸坯,而坯连铸机改变板坯的宽度较复杂,因此,为了满足轧机带钢品种规格的不同需要,在粗轧阶段必须设有定宽工序。
(3)粗轧机。
粗轧设备主要由粗轧除磷设备、定宽压力机、立棍轧机、水平轧机、保温罩、热卷取箱等组成。
粗轧机的布置形式主要有全连续式,3/4连续式,半连续式和其他形式。
我国热轧带钢粗轧机采用3/4连续式布置的又宝钢2050mm,武钢1700mm。
3.精轧由粗轧机组轧出的带钢坯,经百多米长的中间辊道输送或热卷取箱到精轧机组进行轧制,精轧机组布置较为简单,如图为宝钢1580mm的精轧机组设备图。
宝钢1580mm 精轧机组精轧机是热轧带钢连轧线上的核心设备,主要进行对带钢的厚度减薄和板形控制,精轧是决定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
轧机的各种先进技术几乎都集中在精轧机组上,如AGC 系统,弯棍系统,新型板形控制手段(pc 轧机、cvc 轧机、wrb 轧机等)精轧机间低惯量活套设备、在线磨棍装置(ORC )等。
4. 轧后冷却及卷曲(1) 轧后冷却。
热轧带钢的终轧温度一般为800-900摄氏度,卷取温度通常为550-650摄氏度从精轧机末架到卷取机之间必须对带钢进行冷却,以便缩短这一段生产线。
常用的带钢冷却装置有层流冷却、水幕冷却、高压喷水冷却装置结构简单、但冷却不均匀、水易飞溅,新建的厂子已经很少应用。
(2)卷取。
卷取机位于精轧机输出辊道末端,由卷取机入口侧导板、夹送辊、助卷辊、卷筒等设备。
它的功能是将精轧机组轧制的带钢以良好的卷形,紧紧地无摩擦等卷成带钢。
卷取机的数量一般2-3台就能满足生产要求。
5.精整工序热轧带钢精整设备主要有平整、分卷、横剪和纵剪等机组,也有设置常化、退火等热处理设施及翻板检查等装置的。
由于热带钢连轧机产量的日益增加和品种规格的不断增多,对所用卷取机提出一下要求:卷取紧密而整齐的钢卷;提高咬入和卷曲速度;扩大卷取带钢宽度和厚度围;能卷取高强度合金带钢;能在较低温度下卷取;能卷取单重大的钢卷。
地下卷取机的结构及控制特点:(1)每台卷取机前配置有一套反应速度极快的液压侧导板,用以将要卷取的带材严格的控制在轧制中心线上,以防止卷取过程中出现“塔形”卷。
(2)采用了电液饲服阀控制的,具有框架式结构的液压压下夹送辊,能在其上下辊之间实现辊缝和恒压紧力的控制,从而确保在卷取过程中具有一个恒定的卷取力。
(3)在夹送辊的上下辊面上安装了在线抛光装置,确保辊面具有高的光洁度。
卷取过程如下:由伺服液压系统控制的卷取机前侧导板进行对中,当带钢头部进入夹送辊时进行头部定位,3个助卷辊处于设定位置,卷筒直径为待卷直径。
当带钢在卷筒上卷取头3~5圈时,助卷辊在卷取过程中根据带钢厚度进行踏步控制,以保证钢卷圈不产生压痕;卷3~5圈后,卷筒涨到卷取直径,同时助卷辊打开,卷取机在恒力状态下卷取;当带钢卷到最后2~3圈时,1、3号助卷辊压下,带钢尾部通过夹送辊时进行尾部定位,使带钢尾部在钢卷下部位置。
卷取后的钢卷经卸卷小车从卷取机卸卷并运至固定台架,由运卷小车将钢卷运至钢卷运输线,最后由钢卷运输线运往钢卷库或冷轧车间,在此过程中进行检查、称重、打捆、喷印。
卷取最大速度:MAX21m/s ,咬钢速度:MAX11m/s1.3热轧带钢的生产状况热轧带钢是重要的钢材品种,对整个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发达国家热轧带钢产量约占热轧钢材的50%以上,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
我国钢铁工业近年来产量增长较快,但高附加值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较低。
我国一般热轧带钢产品厚度下限是1.2mm,但实际上只生产很少厚度小于2.0mm的热轧带钢,即使窄带钢,产品厚度一般也大于2.5mm。
因此,相当一部分希望使用厚度小于2mm带钢作原料的用户,只得使用冷轧带钢。
如果能开发薄规格的热轧带钢,则可代替相当一部分的冷轧带钢使用,使生产成本大为降低。
1.4国外热轧带钢的发展960年以前建设的热带钢轧机称第一代热带钢轧机。
这一时期热带钢轧机技术发展比较缓慢,其中最重要的技术进步是将厚度自动控制(AGC)技术应用于精轧机,从根本上改善了供给冷轧机的原料板带钢的厚度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热轧板带钢轧机发展的重要时期。
同时连铸技术发展成熟,促使热连轧机从最初使用钢锭到使用连铸坯,从而大幅度提高产量并能够为冷轧机提供更大的钢卷。
热轧板带钢轧机的生产工艺过程是钢铁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控制技术最发达的工序。
60年代后新建的热带钢轧机很快采用了轧制过程计算机控制,将热轧板带钢轧机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新建的轧机称为第二代热带钢轧机。
1969年至1974年在日本和欧洲新建的轧机称为第三代热带钢轧机。
20世纪80年代,板带钢生产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同时对于低凸度带材需求量不断增长,这使板带钢板形控制技术成为热轧板带钢轧制技术重要课题之一。
90年代,热轧板带钢在工艺方面有重大突破,1996年日本川崎钢铁公司成功开发无头连续轧制板带钢技术,解决了在常规热连轧机上生产厚度0.8~1.2 mm 超薄带钢一系列技术难题。
热连轧生产线的产品规格最薄达0.8mm,但实际生产中并不追求轧制最薄规格,因为薄规格生产的故障率高,辊耗大,吨钢酸洗成本高等。
待技术发展到故障率等降低后,才能经济地批量生产。
1.5国热轧带钢的生产状况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
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
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
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
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
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
我国目前宽带钢热连轧机的装机水平和生产能力可以说整体达到了国际平均水平 ,有的则代表着当代国际最新水平。
国外轧钢界专业人士说世界上最先进的热连轧机在中国。
尤其是宽带钢热连轧技术和生产线的蓬勃发展是明显受到国民经济建设和相关行业发展的拉动 ,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从数量上适应了需求。
未来发展重点 ,或者说热连轧企业间的竞争的焦点 ,将集中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品种规格 ,降低成本和消耗 ,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生产线的综合竞争能力。
在提高钢铁冶金、工程设计、工艺和装备、信息化和计算机应用 ,管理水平方面不间断地开展切实的技术进步,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我国在热轧宽带钢领域能够达到和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1.6热轧宽带钢的生产状况国外热轧宽带钢生产的技术进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热带钢无头轧制技术。
无头轧制技术能稳定生产宽薄带钢及超薄热轧带钢,其宽厚比可由传统热连轧的800∶1提高到1 000∶1,并能应用润滑轧制及强制冷却技术生产具有新材料性能的高新技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