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考前精练

合集下载

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

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

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XXX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XXX、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XXX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XXX、XXX、XXX等。

C.子:古代对长辈的的尊称。

D.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选C.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是执行法律与裁决的官吏。

B.大夫:官职等级名。

XXX时,XXX、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战国策》是中国现代的一部汗青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XXX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战国策》是中国现代的一部汗青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XXX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选A.执事:任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XXX:现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XXX为XXX。

B.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选D.现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腔调悲凉;羽,音调激愤。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B.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C.XXX: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势。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D2.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白居易答案:C3. “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画家张择端所绘?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4. 中国传统戏剧中,扮演年轻女性角色的行当是?A. 生B. 旦C. 净D. 丑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元宵节C. 圣诞节D. 端午节答案:C6.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诗经答案:D7.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什么?A.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B. 儿童角色、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C.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儿童角色D. 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答案:A8.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什么?A. 民间歌谣、宫廷乐歌、祭祀歌曲B. 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祭祀歌曲C. 祭祀歌曲、民间歌谣、宫廷乐歌D. 祭祀歌曲、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答案:A9.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10.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国宝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________。

答案:兰亭序2.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________。

答案:《水浒传》3.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是中国的________。

答案:敦煌莫高窟4.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被称为________。

答案:殿试5.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

文化常识考试题型及答案

文化常识考试题型及答案

文化常识考试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BCD2.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通常在农历的哪一天?A. 正月初一B. 正月十五C. 腊月三十D. 腊月初八答案:A3. 以下哪位诗人不是唐代的?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答案:D4.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A. 牡丹B. 菊花C. 梅花D. 荷花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端午节B. 中秋节C. 圣诞节D. 重阳节答案:C6.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C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的传统乐器?A. 古筝B. 琵琶C. 二胡D. 钢琴答案:D8.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9.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以军事才能著称的?B. 诸葛亮C. 岳飞D. 李白答案:D1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不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2. 中国的国宝动物是________,它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动物。

答案:大熊猫3. 中国的首都是________,它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答案:北京4.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人们有赏月、吃________的习俗。

答案:月饼5.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________。

答案:殿试6.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_____。

答案:屈原7. 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________的习俗。

答案:菊花酒8.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________的发明对世界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8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8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____。

答案:印刷术2. 孔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哪个省?答案:山东省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4. 京剧中的“生”通常指的是什么角色?答案:男性角色5. 长城的总长度大约是多少公里?答案:约2万公里6.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答案:牡丹7.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是指哪三位帝王?答案:伏羲、神农、黄帝8.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答案:隋朝9.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答案:武则天10. 中国传统节日中,重阳节是哪一天?答案:农历九月初九11. 中国的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其编撰者是谁?答案:许慎12. 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主人公是谁?答案:孙悟空13.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哪个?答案:台湾岛14. 中国的传统医学称为____。

答案:中医或中医药15.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答案:秦始皇(嬴政)16. 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一个的是?答案:鼠17. 中国的首都是哪座城市?答案:北京18. 中国的国粹之一是?答案:京剧19.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答案:长江20.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答案:儒家学派21. 中国的春节又被称为什么?答案:农历新年或新年22. 中国的国石是什么?答案:翡翠(或和田玉,根据不同标准)23. 中国传统音乐中有五声音阶,分别是宫、商、角、____和羽。

答案:徵24.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指哪三个国家之间的对峙?答案:魏、蜀、吴25. 中国的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主要著作是什么?答案:《道德经》26.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答案:《义勇军进行曲》27. 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答案:红色28. 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除了京剧外,还有哪些?请列举两种。

答案:越剧、黄梅戏、豫剧等(任选两种)29.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主要用于纪念什么?答案:纪念先人或扫墓30. 中国的国树是什么?答案:银杏树(或柏树,根据不同标准)31. 中国的四大名绣指的是哪四种刺绣?答案:苏绣、湘绣、粤绣、蜀绣32.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谁?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33. 中国的国鸟是什么?答案:丹顶鹤(或朱鹮,根据不同标准)34.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四合院是哪种类型的住宅?答案:北方传统的民居类型3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古代诗人?答案:屈原36. 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有几根弦?答案:两根弦37. 中国的国酒是什么?答案:茅台酒38. 中国的传统书法有几种主要书体?请列举三种。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精练篇)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精练篇)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B.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土,自称“诗魔”。

C.《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巴金的“激流三部”。

D.《堂吉诃德》是中世纪葡萄牙著名作家、小说家塞万提斯的作品。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马生所写的赠别诗前的序言。

B.古代把水的南面叫作“阴”,如“河阴”便是黄河南。

C.《风筝》和《故乡》都是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作品D.《钦差大臣》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讽刺性戏剧作品。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作者是张养浩。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C.《三峡》《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都是山水游记散文。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B.萧红,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生死场》。

C.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春》——朱自清——散文家、语文教育家B.《济南的冬天》——老舍——文学家、戏剧家C.《白鹅》——丰子恺——画家、文学家D.《海燕》——高尔基——作家、文学史家6.(2019黄冈卷)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

”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含答案)

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含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竞赛之文化常识(一)(50题每题3分共150分)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文化常识高频考点(训练版)

文化常识高频考点(训练版)

文化常识高频考点训练题训练题组(一)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拾遗,官名。

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

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C.翰林学士,官名。

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

D.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

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

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

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

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缞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即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完整版)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

(完整版)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

(完整版)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一、初中语文试卷文化常识1.国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选做三个)(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学,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2)二十四节气中“春分”过后是什么?(3)古人常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

这句话出自哪里?(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有一部是谁写的?作品名字是什么?2.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指“因罪贬官”,同样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意思的还有:迁、谪、除、罢、免、黜、陟。

B. 《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

C.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同时也借以开展敲社鼓、饮社酒等诸多活动,陆游《游山西村》中“箫鼓追随春社近”描写的就是这一场景。

B. 帝王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纪年方法。

“晋太元中”“庆历四年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崇祯五年十二月”都以年号纪年。

C. 鲁迅的作品有小说、杂文,课文《社戏》《故乡》《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变色龙》作者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谈教养》作者利哈乔夫,他们都是俄罗斯诗人、作家。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教学相长”“宁静致远”“三顾茅庐”分别出自《礼记》、诸葛亮的《诫子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常识考前专练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从汉武帝开始真正使用,更改年号称为“改元”。

明清以后年号也常用来指称皇帝,如万历、康熙等。

B.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要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主持祭祀,喻指皇帝登基,即位。

也作“践祚”,意同“登极”。

C.股肱,股本意为大腿,肱本意为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D.漕运,指古代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的运输方式。

运输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民食调剂。

义仓,隋朝以来封建政府为备荒而建立的粮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妹,就是堂妹。

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

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

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

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

B.“擢明经第”中的“擢”是提升官职之意。

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推举后通过骑射以确定等第而得官。

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升、晋、迁、陟、加等。

C.起家,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释褐”意义接近,都可指某人首次为官。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

家庙,古时家庭祭祀场所,有官爵的家庭可建家庙,无官爵而富贵的则不能。

配享,以功臣附祭于祖庙或以贤哲附祭于孔庙。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还可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5.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考取贡士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

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定鼎:新皇朝定都建国的意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正为尚书,副为侍郎。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檄,原指较长的竹木简,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印绶,指官员的印信和系印信的绶带,以便随身携带。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袭,世袭,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爵士”,指承袭了爵位和封地。

门荫,一般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等特殊待遇的制度,又叫恩荫。

B.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

幕府的僚属称幕僚。

同编入正规官制的官吏有明显的区别,其主要功能为咨议谋划、参与决策、掌握机要、典属文书。

C.“复国”指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回到家乡,结束流浪的生活。

D.“封禅”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封”一般指在泰山祭天,“禅”一般指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官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此便可全权调度。

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

祠部是东晋时设的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的官署。

朝代不同,其主官的称呼、管辖的部门也有所不同。

D.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明三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

“中统三年”,中统是元朝(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一个年号,世祖是庙号。

8.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

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

B.台阁在东汉时期尚书省的别称。

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

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受禅(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实行禅让制的。

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

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髡剔,剃去头发,表示谢罪。

“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

9.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10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

如汉高祖刘邦,谥号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应称汉高帝,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

B.汉代以前,夫人也可用于称帝王之妾,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的妻妾的称呼。

C.“崩”本义山的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称“崩”。

D.本纪或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本纪”,非帝王不能称本纪。

1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国立最高学府,庠、序是地方学校。

宋代太学隶属国子监,只招收官员子弟。

明清时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

教学人员是教授、助教。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章句,多指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即分析古书章句和句读,后泛指书籍注释。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1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

刑部,中国古代官居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刑法及狱讼事物的机构。

B.京畿,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从秦统一中国有始皇开始不能称“王”,其王畿地在二京之域始称“京畿”。

畿辅,指京都附近的地区,畿指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

C.钤辖,宋代武官名,官高资深的称都钤辖,都钤辖使和副都钤辖,官低资浅的称钤辖和副钤辖。

有知州兼安抚使、经略安抚使,又兼路分钤辖的,也有知州兼州钤辖的。

D.拜,有“授予官职”之意,含有“升任”之意;类似的有擢、起、左、出、进等。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史为中国古代官名,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别驾。

B.帷幄原指室内悬挂的帐幕、帷幔,此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

C.委质原指卑幼往见尊长,放下礼物而退出;此指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D.江东,安徽南部长江以东北方向斜流。

故此段江为标准称长江中下游一带为江东、江左、江表。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忧,也称“丁艰”。

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概无例外。

除服,古代丧礼之一,也称除丧,即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B.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长方形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秩,古代官吏的俸禄或官阶、品级。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把官职交还给君主,另有致政、休致、致事等名称,都指官员辞职归家。

D.弘文馆:中国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

有崇文馆、士林馆之名。

唐宋后改称弘文馆。

与集贤书院、史馆合称“三馆”。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

另有禁旅、禁军、禁卫军、御林军之名称。

B、朔,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

既望,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

C、在古代,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比如“宠幸”“临幸”“妇女无所幸”;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

行在,也叫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的至之地。

掖庭:宫中旁舍,宫女居住的地方。

D、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比如朝笏、象笏等。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1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我的。

人们不论尊卑,皆自称“朕”;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自称“朕”,“朕”从此成为皇帝的专用词。

B.“衰麻”,指丧服,衰衣麻绖。

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所缀的麻布,名衰;围在头上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

C.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可书于祭祀主牌的名号,文、武、康、厉等都是美谥,幽、炀等都是恶谥。

还有官谥与私谥之分。

官谥,由朝廷按照他一生的功德或行迹而赐予的。

私谥一般是文人学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生给予的谥号。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傅,官名。

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

后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B.鸣鼓和鸣金是古代打仗时的指挥信号。

鸣鼓是进攻的信号,鸣金是收兵的信号。

C.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