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平整土方计算实例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即“零点”(如图1-4所示).
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
图1-4 零点位置
式中 x1、x2 ——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h1、h2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 a —方格网的边长,m.
确定零点的办法也可以用图解法,如图1-5所示. 方法是用尺在各角点上标出挖填施工高度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 置。将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它是确定方格中挖方与填方的分界线。
2.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1)场地初步标高: H0=S(H11+H12+H21+H22)/4M H11、H12、H21、H22 ——一个方格各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M ——方格个数. 或:
H0=(∑H1+2∑H2+3∑H3+4∑H4)/4M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其中锥体部分的体积为:
楔体部分的体积为
(1-16)
(1-17)
式中 H1,H2,H3—一分别为三角形各角点的施工高度,m,取绝对值,其中 H3指的是锥体 顶点的施工高度。
a)全填或全挖;b)锥体部分为填方
6.边坡土方量计算 场地的挖方区和填方区的边沿都需要做成边坡,以保证挖方土壁和填方区的稳定。 边坡的土方量可以划分成两种近似的几何形体进行计算: 一种为三角棱锥体(图1-6中①~③、⑤~⑾); 另一种为三角棱柱体(图1-6中④).
A 三角棱锥体边坡体积
图1-6 场地边坡平面图
式中 l1 ——边坡①的长度; A1 ——边坡①的端面积; h2 ——角点的挖土高度; m——边坡的坡度系数,m=宽/高. B 三角棱柱体边坡体积
两端横断面面积相差很大的情况下,边坡体积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场地平整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设计要求的标高平面所进行的土方施工过程(图2.5)。

在场地平整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定:①场地平整应保证人和施工机具安全。

②场地内有洼坑或暗沟时,应在平整时填埋压实。

可保留的,必须设置行人和车辆能明显看到的警示标志。

③平整后的场地应对普通施工机具的正常作业有安全保障,有特殊安全要求时,场地平整应符合其要求。

④有爆破施工的场地必须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同时必须设置庇护场所。

图2.5 场地平整1)场地平整的顺序和要求(1)场地平整顺序现场勘察→清除地面障碍物→标定整平范围→设置水准基点→设置方格网→测量标高→计算土方挖填工程量→平整土方→场地碾压→验收。

(2)平整场地的一般要求①排水:一般应向排水沟方向做成不小于0.2%的坡度。

②场地表面逐点质量检查:检查点为每100~400 m2取1点,但不少于10点;长度、宽度和边坡均为每20 m取1点,每边不少于1点。

③校核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将场地划分为边长10~40 m的正方形方格网,通常以20 m居多。

再将场地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角上,场地设计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的差值即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习惯以“ +”号表示填方,“ -”号表示挖方。

将施工高度标注于角点上,然后分别计算每一方格的填挖土方量,并算出场地边坡的土方量。

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的土方量和边坡土方量汇总,即得场地挖方量和填方量的总土方量。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适用于地形变化比较平缓的地形情况,计算步骤如图2.6所示。

图2.6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流程图(1)划分方格网,测定角点标高将施工区域划分为边长10~40 m的正方形方格网,通过测量确定每个方格网角点的标高,并将其标注在对应角点上。

(2)计算设计标高计算设计标高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满足工艺和运输的要求;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量;场地内挖、填方平衡,土方运输总费用最少;有一定的泄水坡度(≥0.002),满足排水要求,并考虑最大洪水水位的影响。

简述场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简述场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简述场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方法及步骤步骤1——施工准备利用经纬仪、钢尺,依据建筑红线在场地测设方格网,方格网的边长需要结合场地的起伏程度,通常取边长为10~40m,场地起伏较大时,则边长取值较小,场地较平缓则边长取值较大。

实测同时,在每个角点钉设20~30cm长的木桩。

步骤2——测设方格网结合水准仪的可视能力,在场地适当位置安置水准仪(图1),在木桩旁的地面上支设塔尺,读取读数,先假定场外“水准点”标高为10 m,其上支设塔尺,读数为2 m,假如场内角点1上塔尺读数为3m,则H1=10 m+2 m-3 m=9 m, 角点2上塔尺读数为1 m,则H2=10 m+2 m-1m=11m,如此逐一测设各角点相对高程。

注意,场地较大时需要迁站,可利用一个较远的角点作为转点,迁站后测出两站仪器的视线高差,再进行调整。

如在第一站测设角点11上的塔尺读数为3.5 m,假如在第二站测设角点11上的塔尺读数为3.4 m,则说明第二站的视线高比第一站低10 cm,那么第二站测设的塔尺读数均应提高10 cm,使场内各角点相对高程保持一致性。

图1 场地方格网示意步骤3——内业计算第三步是内业计算。

先用加权平均公式H0=(∑H1+2∑H2+3∑H3+4∑H4)/4N,计算出场地水平设计标高,再根据场地状况确定泄水坡度,然后根据泄水坡度计算出各角点设计标高,再用设计标高–自然标高计算出各角点施工高度,“+”为填方、“-”为挖方,并根据施工高度计算出零点到角点的距离,以便确定填挖分界线、计算土方工程量。

步骤4——组织指导土方施工先根据各角点施工高度调换角点木桩,挖方角点,可用原来的木桩,在木桩上用油性笔标明挖土高度,施工时,该角点可留下土堆,按木桩上的挖方高度确定堆土高度,挖方接近施工高度后再将土堆推平整;填方角点则用高度大于填土高度的木桩钉设,并在木桩上从地面开始量取填土高度,用油性笔画上填土刻度、标明填土高度,从而控制填土高度。

土方工程施工教学教案示例

土方工程施工教学教案示例

土方工程施工教学教案示例主体框架分四部分:一、内容介绍土方分类二、定额编制条件和计算规则三、计算方式和公式四、工程应用实例教学提示:本章主要研究建筑场地和基坑(槽)施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施工技术,包括土的基本*质,土方的开挖、运输和压实。

与基坑(槽)施工密切相关的施工排水,基坑边坡稳定措施也是土方工程中重要的施工项目。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施工中土的相关*质,了解影响土方边坡稳定的因素,了解基坑排水方法及要求。

掌握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熟悉用线*规划进行土方调配的方法土木工程施工中,常见土石方工程内容有:场地平整、基坑(槽)与管沟开挖、路基开挖、人防工程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以及基坑回填等,以及排水、降水、土壁支撑等准备工作和辅助工程。

土方工程施工特点:土方工程多为露天作业,土、石又是天然物质,种类繁多。

气候、水文、地质、场地限制、地下障碍等因素的影响,加大了施工的难度。

在土方工程施工前,应详细分析与核对各项技术资料(如地形图、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地下管道、电缆和地下地上构筑物情况及土方工程施工图等),进行现场调查并根据现有施工条件,制定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法变化大,对造价的影响大,开挖的不确定因素多,造价受季节影响和自然条件影响几率大。

定额修正系数多。

在地面建筑物稠密的城市中进行土方工程施工,还会受到施工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施工预算编制前应做好调查研究,并根据本地区的工程及水文地质情况以及气候、环境等特点,参考合理的施工方案组织。

土方工程做预算时,按照定额规定,土方工程共分六类,十一级。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土的*质进行定义:作为土方套定额的重要参考。

土壤及岩石分类详见“土壤、岩石分类表”。

表中Ⅰ、Ⅱ、Ⅲ类土壤为定额中的“普通土”;Ⅳ类土壤为定额中的“坚土”;Ⅴ类土壤为定额中“松石”;Ⅵ~Ⅷ类为定额中“次坚石”;Ⅸ、Ⅹ类为“普坚石”;Ⅺ~ⅩⅥ类为“特坚石”。

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实例

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实例

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实例
根据勘探和测量结果,我们得到以下数据:地表高程差为5米,坡度为10度,土地松软程度为中等。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土方开挖量和地表整理量。

首先,我们计算土方开挖量。

土方开挖量是指挖出或填充土方的总体积。

根据测量结果,整块土地的平均高程为10米。

由于地表高程差为5米,我们可以得到平整后的整块土地的高程为15米。

土方开挖量=平整后土地体积-原始土地体积
接下来,我们计算地表整理量。

地表整理量是指在土方开挖之后,为了达到规定的平整度要求所需的填方和挖方体积之差。

我们根据土地的坡度和松软程度,可以得出在一定坡度下,土地的平整度要求为0.05米。

所以,我们需要把土方开挖后的整块土地填方0.05米,使得坡度变为0。

综上所述,土地平整工程的工程量计算结果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工程量计算结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的土地平整工程中可能会涉及到更多的复杂情况和工程要求,如地基处理、排水设计等。

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测量和计算,以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第一章 土方工程(第二节1)场地平整 -土方工程量计算

第一章 土方工程(第二节1)场地平整 -土方工程量计算
c,31
80 ×
c,41
800
T2
70 ×
c,12
40 500
c,22
110 100
c,32
100 ×
c,42
600
T3
100 ×
c,13
90 ×
c,23
70 100
c,33
40 400
c,43
500
挖方量 500 500 500 400 1900
最优方案判别计算假想价格系数见 表1-1-8
W1 W2 W3 W4 填方量
+ 30 70
100 70 40
400 40
500
挖方量 500 500 500 400 1900
• 确定为最优方案 • 计算最优方案土方总运输量 • 绘制最优方案调配图 • 比较最优方案与初始方案总运输量
• (2)平均运距确定
调配区位置和大小确定后,便可以计算各挖、填 方调配区之间的平均运距。
1)铲运机和推土机平土时,挖、填方调配区之间重心距 离即为平均运距(在同一片场地内)
2)挖、填方调配区之间距离较远,采用汽车,自行式铲 运车或者弃土运土工具沿工地道路或者规定线路运土 时,运距按实际计算。
(3)土方施工单价确定
• 即:hn=该角点的设计标高—自然地面标高(m)
• h710.=0790=.+32-
+0.23 70.09 70.32
0.23 (m);
-0.04
70.36
-0.55
70.40
-0.99
70.44
• 正值为填方高 度。
+0.55
70.26
+0.13
70.30
-0.36

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实例1

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实例1

4.2.3.2 土地平整规划土地平整是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地平整的精度不但影响到整理后的土地质量,而且关系到投资大小与效益问题。

土地平整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平整,使土地更适宜种植。

在进行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时,应在满足灌溉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调配土方,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同时,要与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相结合。

土地平整应尽量依据自然地形、地势,合理设计高程,使挖填土方量最小,同时满足机械作业、灌溉、农作物耕种的要求。

根据现场实地查看,项目区内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地势较平坦,宜结合水利、农业措施等,对项目区进行土地平整。

依据自然地形、地势,合理设计高程,使挖填土方量最小,同时满足机械作业、灌溉、农作物耕种的要求,土地平整内容主要对荒草地、田坎、零星水利设施用地、杂乱的交通用地进行平整。

根据以上要求,结合项目区灌排现状,对项目区土地进行平整。

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314公顷,田间土地平整度较好,但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

项目区地块面积较大,适合机械化作业,可按自然坡降进行机械平整。

本次规划的土地平整范围为全项目区426.64公顷。

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采用方格网计算法。

其测量和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方格网计算图地形坡降2/1000计算公式:V=AhV ——某方格挖(填)方量,m 3 A ——挖(填)方的底面积,m 2 H ——该方格的挖(填)平均高度,m将挖方量和填方量分别汇总,即分别计算总挖方量和总填方量。

因项目区面积较大,进行土方量计算时,选择典型条田进行估算。

典型田块宽160米,长780米,面积约为12.48公顷,南端最高点海拔为888.45米,北部耕地高程889.20米,高差共0.11米。

按千分之二坡降设计南端高程888.56米,北端高程889.09米。

按100×100米方格网控制推算起点高程889.20米处,挖方高度0.11米。

平均挖方高度0.11米。

南部为挖方区,北部为填方区。

场地平整的土方计算

场地平整的土方计算

实验场地平整的土方计算1.目的与要求(1)掌握水平场地平整土方量估算方法。

(2)将建筑区内的倾斜场地改造成水平场地,要求按挖、填土方量基本平衡的原则,计算出设计平均高程和挖、填土方量。

2.计划与仪器工具(1)实验时数安排为2学时。

实验小组由4-6人组成。

(2)S3水准仪1台,经纬仪1台,标尺1根,皮尺1把,记录板1块,木桩若干。

铅笔、橡皮、三角板、计算器各一个。

3.方法与步骤(1)选择一倾斜场地,用皮尺和经纬仪按10米的边长在地面上定出一矩形方格网,方格数9~12个以上为宜,在各方格网点上打上木桩,写上编号,并按比例绘制一方格网图。

(2)求各方格网点地面高程用水准仪根据已知水准点按视线高法测出各方格顶点的高程,并注记在相应方格顶点的右上方。

(3)计算设计平均高程根据方格顶点的高程分别计算各方格的平均高程,再把每个方格的平均高程相加除以方格总数,就可得到拟建场地的设计平均高程H。

,也可按公式Ho=(∑H角+2∑H边+3∑H拐+4∑H 中)/4n直接计算出设计高程Ho。

设计高程注记在方格点的右下方。

(4)计算填、挖高度每一方格顶点的挖、填高度为地面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各方格顶点的挖、填高度注于相应方格顶点的左上方。

正号为挖深,负号为填高。

(5)确定填挖边界线在方格网图的方格边上用目估内插法定出设计高程为H0的高程点,即填挖边界点,连接相邻零点的曲线即为填挖边界线。

(6)计算填、挖土方量挖、填土方量可按角点、边点、拐点和中点分别按下式计算。

角点:填(挖)高度×1/4方格面积边点:填(挖)高度×2/4方格面积拐点:挖(填)高度×3/4方格面积中点:填(挖)高度×1方格面积方格边长为10m,则每小方格实地面积为100m2,根据上述公式,分别计算角点、边点、中点、拐点上的挖方量或填土方量,最后累计算出总挖方量和总填方量。

4.注意事项(1)测定方格网点高程时按照等外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地平整土方计算实

例题
【例1.1】某建筑场地方格网如图1-7所示,方格边长为20m×20m,填方区边坡坡度系数为1.0,挖方区边坡坡度系数为0.5,试用公式法计算挖方和填方的总土方量.
图1-7 某建筑场地方格网布置图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解】(1)根据所给方格网各角点的地面设计标高和自然标高,计算结果列于图1-8中. 由公式1.9得:
h1=251.50-251.40=0.10m h2=251.44-251.25=0.19m
h3=251.38-250.85=0.53m h4=251.32-250.60=0.72m
h5=251.56-251.90=-0.34m h6=251.50-251.60=-0.10m
h7=251.44-251.28=0.16m h8=251.38-250.95=0.43m
h9=251.62-252.45=-0.83m h10=251.56-252.00=-0.44m
h11=251.50-251.70=-0.20m h12=251.46-251.40=0.06m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图1-8 施工高度及零线位置
(2)计算零点位置.从图1-8中可知,1—5、2—6、6—7、7—11、11—12五条方格边两端的施工高度符号不同,说明此方格边上有零点存在. 由公式1.10求得:
1—5线x1=4.55(m)
2—6线x1=13.10(m)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6—7线x1=7.69(m)
7—11线x1=8.89(m)
11—12线x1=15.38(m)
将各零点标于图上,并将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得零线位置,如图1-8.
(3)计算方格土方量.方格Ⅲ、Ⅳ底面为正方形,土方量为:
VⅢ(+)=202/4×(0.53+0.72+0.16+0.43)=184(m3)
VⅣ(-)=202/4×(0.34+0.10+0.83+0.44)=171(m3)
方格Ⅰ底面为两个梯形,土方量为:
VⅠ(+)=20/8×(4.55+13.10)×(0.10+0.19)=12.80(m3)
VⅠ(-)=20/8×(15.45+6.90)×(0.34+0.10)=24.59(m3)
方格Ⅱ、Ⅴ、Ⅵ底面为三边形和五边形,土方量为:
VⅡ(+)=65.73(m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VⅡ(-)=0.88 (m3)
VⅤ(+)=2.92(m3)
VⅤ(-)=51.10 (m3)
VⅥ(+)=40.89(m3)
VⅥ(-)=5.70 (m3)
方格网总填方量:
∑V(+)=184+12.80+65.73+2.92+40.89=306.34(m3)
方格网总挖方量:
∑V(-)=171+24.59+0.88+51.10+5.70=253.26 (m3)
(4)边坡土方量计算.如图1.9,④、⑦按三角棱柱体计算外,其余均按三角棱锥体计算, 可得:
V①(+)=0.003(m3)
V②(+)=V③(+)=0.0001(m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V④(+)=5.22(m3)
V⑤(+)=V⑥(+)=0.06(m3)
V⑦(+)=7.93(m3)
图1-9 场地边坡平面图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
V⑧(+)=V⑨(+)=0.01(m3)
V⑩=0.01(m3)
V11=2.03 (m3)
V12=V13=0.02 (m3)
V14=3.18 (m3)
边坡总填方量:
∑V(+)=0.003+0.0001+5.22+2×0.06+7.93+2×0.01+0.01=13.29(m3) 边坡总挖方量:
∑V(-)=2.03+2×0.02+3.18=5.25 (m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