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常考专题突破 专题八 改革与制度创新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改革开放(有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5)——改革开放1、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答案 B2、继设立经济特区、下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开辟沿海线对外开放区之后,2001年12月我国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A.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C.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D.“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答案 C3、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答案 A4、下列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是()A.商鞅变法B.日本大化改新C.査理·马特改革D.中国改革开放答案 D5、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
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答案 B6、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我们应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
请回答:(1)歌中的老人指的是谁?(2)根据歌词回忆,1979年,1992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重大影响?(3)在这位老人故去的1997年和1999年我国又发生了两件与他有关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事情?它与我国在七,八十年的提出哪一项具体措施有关?你能说说它的内容嘛?答案(1)邓小平(2)改革开放(3)香港噢门回归一国两制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历史】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评测练习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人民公社严重束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 农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在朝小康道路前进C. 全国农村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D. 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2.新闻晚报2010年8月17日报道:我国这一轮经济增长速度之快让人感到意外,大约10年前,中国还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2007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今年则超越日本。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实行的什么经济体制()A. 计划经济体制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D. 自由经济体制3.下列关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和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B. 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C. 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 都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A. 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B. 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C. 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D. 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5.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A. 实行土地改革B.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6.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
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 如图中,凤阳县农业生产得到飞跃的根本原因是实行A. 土地改革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大跃进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徽凤阳农业发展的原因,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业产量提高。
2. 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 国有企业的改革B. 私有企业改革C. 大中型企业改革D. 小型企业改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开始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3.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A. 国有企业的改革B. 企业的股份制改选C. 把企业推向市场D. 所有制变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地区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 农业互助组B. 农业合作社C. 人民公社制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内改革的相关史实。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
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此题选择答案D。
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从中获得了A. 土地所有权B. 土地自由买卖权C. 生产分配自主权D. 加入农业合作社权【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责任形式。
初中历史创新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创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统一文字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谁被誉为“诗仙”?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开展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进行文化交流答案:B4.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兴办洋务企业B. 创办新式学堂C. 进行军事改革D. 推翻清朝统治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辛亥革命的爆发C. 五四爱国运动D. 五四青年节的设立答案:A6.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作战方式是?A. 游击战B. 阵地战C. 城市战D. 空战答案:A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 土地革命的胜利D. 抗日战争的胜利答案:A8.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并使用的是?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A9. 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取经,他所取得的经文主要来源于?B. 波斯C. 阿拉伯D. 欧洲答案:A10.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西藏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A. 设置驻藏大臣B. 建立金瓶掣签制度C. 派遣军队驻守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是东汉末年的______。
答案:歌女2.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他率领的船队曾到达过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3.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是______。
答案:洪秀全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______。
答案:华北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国家性质是______。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孝文帝决定()A. 实施汉化政策B. 派兵北击匈奴C. 建立刺史制度D. 颁布“推恩令”【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穿汉服、与汉联姻,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B、C、D排除。
2.“采用汉姓,改穿汉服,使用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A. 商鞅变法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大化改新D. 彼得一世改革【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程度,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故选B。
3.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主要因果关系的是()A. 北方统一的实现B. 鲜卑族的封建化C. 北方民族大融合D. 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答案】C【解析】北方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孝文帝改革。
为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进行了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又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4.下列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A. 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B. 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C. 迁都洛阳D. 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答案】D【解析】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改革制度创新川教

四、改革、制度创新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012 •湖南邵阳)2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后来成为世界争霸对手的苏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他们为了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在苏联,列宁1921年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地推行新经济政策;当美国经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刚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就迅速地施行新政,使美国得以摆脱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在不同程度上明显带有市场经济色彩,对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两个政策走发挥过重要作用。
在推行的过程中,他们都在各自国内遇到相当大的阻力,但当时的领导人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力排众议地推行新政,都发挥了他们各自应有的历史作用。
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列宁的主要历史功绩(至少两点)。
(4分)(2)判断下列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X”。
(5分)①这场经济危机首先从意大利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这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③这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高涨。
④这次经济危机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激烈和尖锐。
⑤这场经济危机是德、意、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3)依据材料,指出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4分)(4)通过学习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等,你对改革有何认识?(2分)23. (1)领导十月革命;实施新经济政策。
(2)①X;②“;③X;④X;⑤X。
(3)改革都带有市场经济色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国家经济全面复苏;改革中都遇到阻力;领导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4)改革要符合国情;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创新等。
(有理即可)♦(2012 •四川成都)27. (14分)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非选择题专练六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试题

非选择题专练(六) 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1.变法改革与制度创新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结。
(1)材料一中“失败”指的是什么?“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后来转化成了怎样的实际行动?材料二(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而不懈努力,他们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材料三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螺丝厂、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
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迅速向工业化迈进,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
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四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
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从1921年至1926年,苏俄(联)政府与外国资本家签订了144项租让合同,1924年至1925年,苏俄(联)从租让企业得到的收入为680万卢布。
(4)材料四中哈默能在苏俄获得石棉矿的经营权得益于什么?2.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内实行变革,通常一次改革成功与否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024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训练 专题一 政治变革——改革与制度创新(训练课件)

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蕴含智慧: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原料易得,纸张成
本低;造纸方法易于推广,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问题1:请你仿照李华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补全下边卡片 空白处的内容。(3分)
12345678
人物:贾思勰
生活时代: 北朝(1分)
人生目标:造福百姓
主要贡献: 撰写《齐民要术》(1分)
A. 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 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 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
D. 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12345678
点拨:根据表格内容信息可知,前秦苻坚和北魏孝文帝都 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如重用汉官、立学校、传授汉 文化、改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等,这些政策促 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因 此,这些政策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D正确。儒学 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尊崇儒术”之后,排除A; 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完全消除的,排除B;休养生息 政策强调的是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与表格中的汉化政 策无关,排除C。
期末复习提升——专题训练 专题一 政治变革——改革与制度创新
项目
概况
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选举 禅让
标准:贤德之人 (德才兼备); 继黄帝之后,用“禅 制
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舜、禹
世袭 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 制 下”变成“家天 下”, 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项目
概况
中央 集权 制度
西汉 巩固
汉武帝采纳“推恩”建议,解决了王国问 题;建立刺史制度;实行尊崇儒术,使儒家 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 柱。 影响: 巩固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改革与制度创新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1)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
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
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度改变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上来看也是正确的。
——摘自列宁《关于纪念日》
(2)材料二中的“改变”是由谁领导的?为什么说这种“改变”是正确的?
(3)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者、改革结果等方面分析上述两次改革的相同点。
2.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经有相同的经历与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
治者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
后又于19世纪末,以日本为师,提出变法图强,企图挽救民族危亡,结果同样以失败而告终。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面临的共同命运是什么?中国在19世纪末向日本学习,掀起了什么运动?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明治政府改革有什么显著特点?结果如何?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改革的不同结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 一个国家发展与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摘自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日本改革的名称是什么?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中的哪些内容?
材料二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的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简要说明其作用。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请将图1中A处空白补充完整。
图2中邓小平南方讲话的意义
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句话简要评价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一个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写出两条)
4.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1)材料一“列宁的思路”指的是________。
这种僵化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新”在哪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5.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权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并指出其政权的实质。
材料二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西方列强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
面对苦难的中国,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实业救国”、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埋葬旧制度。
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必须埋葬的“旧制度”是什么制度?它被哪一制度所取代?“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下列是美国的政治机构框架图,有人说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3)材料三的制度源于美国哪部文献?你是如何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有何影响?
(4)结合上述政治制度变革的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 (1)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承认土地私有。
(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经济上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
(3)相同点:改革都是由国家最高领导者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最终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2. (1)共同背景: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戊戌变法运动(维新变法)。
(2)特点: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向欧美学习,发展教育。
结果:改革后的日本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3)要敢于排除改革的阻力;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重视教育,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等。
(言之有理即可)
3. (1)明治维新;经济上向英国学习,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政治上向法国学习,改革法制;军事上建立常备军;教育上向美国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作用:使美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A:经济特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会推动社会发展等。
(言之有理即可)
4. (1)实行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同时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3)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言之有理即可)
5. (1)说明:不是。
因为雅典民众中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少数,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被排除在外;实质: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少数人的民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民主共和制;中华民国。
(3)文献: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原则,将权力置于法律之下,防止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影响: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制度,促进了美国的发展,为世界民主政治开了先河。
(4)制定政治制度要符合本国的国情;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政治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