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的含泥量检测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含泥量测定方法

含泥量测定方法

含泥量测定方法
砂的含泥量
1、方法概要
检测砂中的含泥量。

适用于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用砂浆的用砂。

2、引用标准
GB/T14684—2011《建筑用砂》
3、主要仪器及设备
3.1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3.2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 g
3.3方孔筛:孔径为0.075mn及1.18mm筛
3.4毛刷、瓷盘
4、试验条件
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5℃,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5、试验步骤
5.1、按四分法取样1100g,烘干,称量两份5OOg备用,精确至1 g。

5.2、将试样放入瓷盘中搅拌均匀,浸泡两小时,是尘屑淤泥,柴草与砂粒分离。

把浑水倒入0.075mm筛过筛,整个过程应防止砂粒流失。

5.3、继续淘洗,再过筛直到目测清澈为止。

砂含泥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砂含泥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砂含泥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砂的含泥量是砂的质量指标之一,它描述了砂中含有多少细粒颗粒,如粘土、泥和有机物。

测定砂中的含泥量对于建筑、建材和土壤工程等领域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快速测定砂中含泥量的方法。

1.筛分法筛分法是最常用的测定砂含泥量的方法之一、首先,将砂样放入一套不同孔径的筛网中,通过轻轻晃动筛网,使颗粒按照尺寸进行分离。

通过重量比较和计算筛网上残留的物质,可以确定不同粒径砂中的含泥量。

这种方法快速且简单,但只能得到大致的结果。

2.沉降法沉降法是另一种测定砂中含泥量的常用方法。

将一定量的砂样放入一个标准的浮沉分离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轻轻搅拌使砂和泥混合均匀。

然后,在一定时间后,观察漏斗中不同层次的颜色变化,由此可以估计含泥量的多少。

3.速查法速查法是一种便捷且相对准确的测定砂中含泥量的方法。

通过观察砂样的颜色、纹理和透明度等特征,可以快速判断砂中的含泥量。

通常认为,颜色偏红、纹理不清晰、透明度较低的砂中含泥量较高。

4.试验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试验法可以用于测定砂中的含泥量。

例如,通过浸泡法,将砂样浸泡在水中,观察水中悬浮物的颜色和数量变化。

浸泡时间越长,含泥量越高。

还有通过液体限制性指数的测定,通过加入适量的液体,测量在一定时间内砂样的饱和度和压实度的变化。

含泥量越高,饱和度越大,压实度越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

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实际需求、时间和成本限制等因素。

有时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砂的检验方法

砂的检验方法

砂的检验方法砂的筛分析实验砂的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 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 摇筛机;4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 浅盘、硬、软毛刷等。

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定按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晒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

按顺序依次进行,直至全部晒完为止。

注: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试验。

筛分析试验结果按下列步骤计算:1 计算分计筛余量(各筛上的晒于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2 计算累计筛余量(该筛的分计筛余量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分计筛余量之和),精确至0.1%;3 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4 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uf={(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式中:uf——砂的细度模数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量;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0.1。

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2 李氏瓶——容量250ml;3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砂的表观密度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部附着水,计录水的体积(V1);2 称取烘干试样300g(Mo)徐徐加入盛水的李氏瓶中;3 试样全部倒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

沙子的含泥量标准

沙子的含泥量标准

沙子的含泥量标准沙子的含泥量是指在一定重量的沙子中,含有多少的泥土颗粒。

沙子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和道路建设,因此它的质量与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沙子含泥量的标准,以及如何检测沙子的含泥量。

根据《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沙子的含泥量标准分为五个等级:A、B、C、D、E,其中A级为最严格的标准,E级为最宽松的标准。

含泥量标准泥粒(0.075mm)的含量(%)A ≤3B ≤5C ≤10D ≤15E ≤20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合适的含泥量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用于混凝土配制的沙子,通常需要符合A或B级的标准;而对于路面铺设所需的沙子,通常可以符合C或D级的标准。

二、如何检测沙子的含泥量:1. 手工筛分法手工筛分法是最常用的测定含泥量的方法之一。

它需要使用一系列筛子,将沙子分成不同的粒径级别,并测定每个粒径级别中的泥土颗粒含量。

通过将各个级别的泥土颗粒含量加权平均,可以计算出整体的含泥量。

虽然手工筛分法简单易行,但它不适用于大批量的沙子测试,并且需要专业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 离心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是一种简单、快速且不需要专业人才的泥沙浓度测定方法,因此在实际生产和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

离心分离法将沙子和水混合后,使用离心机高速旋转,泥土颗粒和水分离出来,并沉淀在离心管底部。

通过测量底部泥土颗粒层的密度,可以计算出沙子中的泥土颗粒含量。

虽然离心分离法比手工筛分法更简易,但它也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误差,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验证和校准。

3. 自动化检测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被应用于沙子含泥量检测。

自动化检测方法可以减少人为干扰和误差,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精度。

目前最常用的设备是LASER粒度分析仪。

该仪器使用激光散射原理,分别测量沙子中不同粒径级别的颗粒含量,并通过算法计算出沙子的平均含泥量。

虽然自动化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较高,但它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测试准确性的关系。

砂试验的操作规程

砂试验的操作规程

砂试验的操作规程一、筛分析试验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0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下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试样在各只筛子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规定的剩留量,否则应将该筛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或数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的筛余量。

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重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二、含泥量试验将样品缩分至约为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立即称取各为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mm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黏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

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80um颗粒的套筛(1.25mm筛放置在上面)上,滤去小于80u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浸,在整个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再次加水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筒内洗出的水清为止。

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

并将80u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80um的颗粒。

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质量。

三、泥块含量试验将样品缩分至5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1.25mm筛筛分,取筛上的砂400g分为两份备用。

细骨料(砂)含泥量检测操作方法探讨 张孝如

细骨料(砂)含泥量检测操作方法探讨 张孝如

细骨料(砂)含泥量检测操作方法探讨张孝如摘要:细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抵抗过度收缩。

混凝土中粗、细骨料占混凝土总体积的3/4左右,细骨料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而混凝土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做好砂石骨料的检测工作,从源头上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把关,才能确保建设工程优质、可靠。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本文中分析了细骨料的检测方法,通过优化检测操作过程,输出更准确的试验报告,更好地为工程质量把关。

关键词:细骨料;含泥量;检测方法;引言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

材料质量作为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整体质量产生严重的后果并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命安全。

混凝土作为常用的建筑材料,是以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以及必要时加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等组分的混合料经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由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等组成。

从混凝土组成可以看出,水泥、砂、石子的性能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

为了保证建筑质量,就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基础材料水泥、砂、石子的性能指标符合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要求。

因此,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性能必须加以严格控制,控制粗细骨料的各项性能指标是保证工程资料的基础工作,骨料表观基础属性含泥量更是检测过程的重中之重。

砂石骨料检测工作作为混凝土原料的把关工作,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保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测,需要检测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强化理论知识来解决此类问题。

1 细骨料概述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

细骨料粒径在0.16~5mm之间的骨料为细骨料(砂)。

一般采用天然砂,它是岩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由不同矿物散粒组成的混合物,一般有河砂、海砂及山砂。

1.1 混凝土细骨料质量要求1.1.1 杂质含量配制混凝土的细骨料要求清洁不含杂质,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砂的含泥量及泥块含量测定

砂的含泥量及泥块含量测定

砂的含泥量及泥块含量测定一、含泥量测定(一)试验仪具1、天平:感量不大于0.1g ;2、烘箱:能控温在105℃±5℃;3、标准筛:孔径0.075mm 及1.18mm 的方孔筛各一只;4、容器:深度大于250㎜。

5、其它:搪瓷盘、毛刷等。

(二)试样制备将所取试样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 ,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三)试验方法步骤1、 称取试样500g ,倒入容器并注入洁净的水,充分搅和均匀,浸泡2h 。

2、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滤去小于0.075mm 的颗粒。

3、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4、用水淋洗存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mm 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0.075mm 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搪瓷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的质量(m 1)。

(四)结果计算及要求1、砂的含泥量按式3-28计算,精确至0.1%。

(3-28) 式中 Qn ——砂的含泥量(%); m 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 m 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 )。

2、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试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见表3-66。

二、泥块含量测定(一)试验仪具1、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0.1g );2、烘箱:控温在105℃±5℃;3、标准筛:孔径0.6mm 及1.18mm 的方孔筛各一只;4、容器:深度大于250㎜。

5、其它:搪瓷盘、毛刷等 (二)试样制备将试样用四分法缩分至约5000g ,并置于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筛除小于1.18100010⨯-=m m m Q n㎜的颗粒,相等的两份备用。

砂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方法)

砂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方法)

砂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方法)砂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方法)一、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中的含泥量;二、仪器设备:1(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3(筛:孔径0.080mm及1.25mm各一个;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三、试样制备: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取各为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四、试验步骤:1(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

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2(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将净0.080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

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重量(m1); 五、试验结果计算:砂的含泥量wc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wc=(m0-m1)/m0×100(%)式中:m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重量(g);m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重量(g);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匀值作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庆中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砂的含泥量检测试验方法文件编号CL20110101-05
版本号页码生效日期编制人邱长春
第1版第1页
共1页
2011.01.01
审核人罗兴群
批准人熊先华
一、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3、方孔筛:孔径为750mm及1.18mm的筛各一只;
4、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5、搪瓷盘,毛刷等。

二、试验步骤
1、按上面的取样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
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及75mm的套筛上(1.18mm筛放在75mm 筛上面),滤去小于75m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

3、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4、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

三、结果计算与评定
含泥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式中:Q a——含泥量,%;G0——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G1——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含泥量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