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2020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含答案)

2020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含答案)

语文期中试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1.依据拼音填写汉字;在括号里给加下划线的汉字注音。

zhìhuáng ()()无可()疑诚()诚恐酷肖虐待2.请将下列诗文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①,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杜牧)②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苏轼)③,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刘祯)④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⑤兴来每独往,。

(《终南别业》王维)⑥俱怀逸兴壮思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⑦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李商隐)⑧,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⑨,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吴均)⑩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二、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要带领游客乘车到崂山旅游,请你结合下表内容,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告知已经集合好的游客相关事项。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酷抠族”是指拥有较高学历、较高收入的中产阶级人群。

这类人擅长精打细算过日子,通过转移消费重点,更好地配置“有数”的金钱。

他们摒弃奢侈消费,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金钱获取最大的物质和心理满足感。

他们以着装从简为荣,以盲目攀比为耻;以物尽其用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以心态阳光为荣,以纠结抑郁为耻……这是一个崇尚节约,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的社会族群。

(1)什么是“酷抠族”?(2)“抠”在词典里有“吝啬”之意,“酷抠族”的“抠”值得提倡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5.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造饮辄尽()②策之不以其道()③援疑质理()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②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7.简答题。

①《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请对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匿名(lì)遁形(dùn)溃退(kuì)油光可鉴(jiàn)B.咆哮(páo)揪紧(jiū)畸形(jī)正襟危坐(jīng)C.粗糙(cāo)滞留(zhì)骤雨(zhòu)杳无消息(yăo)D.湛蓝(zhàn)初衷(zōng)发髻(jì)广袤无垠(mào)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只是重岩叠嶂走起来要小心。

B.“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起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C.只见落梅山庄坐落在群山万壑之间,风景秀丽,宁静而又祥和的气氛让人望峰息心。

D.西南方有一片竹林,林子遮天蔽日,棵棵翠绿挺拔。

一阵秋风吹过,林子“沙沙”作响。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XXX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D.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领取这5种诺贝尔奖金。

5、以下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B.母亲自得地说了一遍又一遍,兴奋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C.啊!黄河!你一泻万丈,声势赫赫,向南北两岸伸出万万条铁的臂膀。

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6、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XXX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2020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

①悠哉悠哉,________。

(《关雎》)②________,白露未晞。

(《蒹葭》)③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子衿》)④一日不见,________。

⑤________,波撼岳阳城。

(盖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⑥凄神寒骨,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反送别诗装体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水清脆动听的句子是“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袭柔媚的春风飘过,大地一派生机昂然。

溪头的荠莱花,用清水洗净,热水一过生拌凉调,就是人间的一道美味佳yáo。

在北方。

一场春雨,各种野菜星星点点地从泥土中钻出来,灰灰莱、莼菜、鱼腥草…这些菜啊,对吃nì了鱼肉的都市人来说,简直就是人间仙品。

其实啊,乡村的春天,春天的乡村,就是一道清新爽口的菜蔬。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柔媚.()美味佳yáo()吃nì()(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正确写法是“____”(3)“清新爽口”中“爽”的意思是()A.明朗,清亮B.痛快,率直C.舒适,畅快D.不合,违背(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____的,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____是第一位的。

(2)柳宗元是____(朝代)文学家,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常常探山访水,排解苦闷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____”《小石潭记》即为其中之一。

4.我校九(1)班以“日行一善”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班委会决定于4月19日上午8点在学校道德堂召开“学雷锋日行一善”主题演讲比赛,请你代表班委会写一则通知,告诉大家准时参加。

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6)

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6)

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 期中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4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连翘.(qi áo) 翩.然(pi ān) 褶.皱(zh é) 大彻.大悟(ch è) B .潮汐.(x ī) 归省.(x ǐng) 烧灼.(zhu ó) 毫无疑.问(y í) C .反弹.(t án) 恬.静(ti án) 劫.难(j ì) 偷偷摸.摸(m ō) D .斡.旋(w ò) 蓦.然(m ò) 狩.猎(s òu) 天衣无缝.(f èn 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 .叹为观止 人情事故 海枯石烂 天翻地覆 B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天衣无缝 C .再接再厉 义愤填膺 风雪在途 大彻大悟 D .正襟微坐 惟妙惟肖 迎刃而解 自出新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抽烟能抗流感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B.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低碳”的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并逐渐成为生活新时尚。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

B .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具.答之(详细) B.全石以为..底(把……当作) C.珠可历历..数也(分明可数的样子) D.蒹葭萋萋..(凄凉)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juān)坠.毁(zhuì)揪.心(jiū)深恶.痛绝(è)B.桅.杆(wéi)浩翰.(hàn)国殇.(shān)惨绝人寰.(huán)C.篡.改(cuàn)绽.放(zhàn)颁.发(bān)佃.农(diàn)D.诘.责(jié)不辍.(cuò)绯.红(fěi)正襟.危坐(jīn)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经常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C.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5、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

(洛夫《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排比)B.风声在云外呼唤着,远山也在送青了。

(张晓风《到山中去》)(反复)C.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比喻)D.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_。

密。

线。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具.答之()(2)便要.还家。

( )(3)便扶.向路( ) (4)寻.病终()9.翻译下列名子(2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0.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11.渔人“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2分)(二)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2—16题。

(10分)社戏(节选)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④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⑤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2.用四字词语概括第①段内容。

(1分)13.请赏析第①段划线句子?(2分)14.第④段中对航船的描写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15.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16.“我”为什么认为那夜的豆最好吃,戏最好看?(2分)(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20题。

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初二语文试卷

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初二语文试卷

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二年级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30%)1.下列各项拼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迄.(qi)今 海啸.(xiao) 跻.(ji)身 绮.(qi)罗 B .裙袂.(mei) 伺候..(ci hou) 饭钵.(bo) 造诣.(yi) C .气馁.(nei) 菲.(fei)薄 可汗.(han) 燕.(yan)山 D .蓟.(ji)北 蝉.(chan)娟 马谡.(su) 曲宥.(yo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 .移其民于河东,移其栗于河内。

B .一个先进的青年,绝不可见厉忘义,斤斤计较个人眼前“实惠”。

C .它使团结焕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D .一个人不应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

3.下列各项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A .他为人一向谦虚,对别人取得的成就往往不屑一顾....。

B .他襟怀坦白....,因而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C .梁惠王批评邻国之政,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耳。

D .在历史上的事后诸葛亮,却不是这样大言不惭....的。

4.下列各句没语病的是A .昨天,父亲补好了自行车胎,可现在车胎又漏气了。

B .棋类比赛,对小张很有兴趣。

C .我和他总是学习,劳动,锻炼在一起。

D .校长批评了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糟蹋粮食。

5.下列句子成份判断正确的是(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 补语< >)A .一个想法在他的头脑中产生了。

(偏正短语充当主语)B .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动词充当主语)C .营业员很热情。

(谓语表示“干什么”)D .农民[比以前]富裕多了。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有误的是A .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

B .我长大后,看到很多很多人都为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C .身为小朋友的伯伯、叔叔、阿姨的人们,该如何想呢?D .如果在现代生活中,连路也没有“学会”,不能“毕业”,岂不可叹、可悲!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如果一个人醉心..于名望,无休止地投身于政界的纷扰中,那他是个傻瓜。

2020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卷(答案) (1)

2020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卷(答案) (1)

2020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卷一、语文知识积累(24 分)1.根据句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4 分)沉静、热烈、惊心动魄,突然jiárán ér zhǐ▲令人热血沸腾的安塞腰鼓;童年时候令“我”昏昏欲睡,成年时候却感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的社戏,“东山的méi zi ▲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充满了浓郁陕北色彩的“信天游”,yōu qiǎo ▲的春夜里浸润着作者长幼情笃、rén qíng shìgù▲、历史沧桑、家国情怀的灯笼……这些世代传承的珍贵民俗风情画卷,都是祖国的文化瑰宝。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A.地球上的火山如果同时暴发,那么可能是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B.文章的介绍和地球上的记录比起来只不过是拉开了帏幕的一角而已。

C.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D.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谋取点什么。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6 分)二十四节气令我们A ▲和叫绝的,除了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对应,还有它的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味和充满诗歌韵味的名称,它们体现了汉语的B ▲性和表意美。

这真让我们这些后世的汉语使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

你可以遐想:在远方那一声初始的雷鸣中,▲。

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于“革命”意味,天,豁然晴朗了。

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

小麦已经返青,望着满眼绒绒的新绿,你会感到,绿色自身也有生命。

在沟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十分醒目。

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有删改)(1)为A、B 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 分)A:▲(惊讶;惊叹)B:▲(简约;简洁)(2)根据上下文文意,为第二段空白处续写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班级姓名
一、按要求答题:(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阴晦(huì)造诣(yì) 跻(jì)身
B、锭(zhàn)子称(chèn)心孱(chán)弱
C.村氓(máng) 腹(fěi)诽惘(wǎng)然D、瑟(sè)索嗤(chī)笑愕(è)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敝帚自珍广袤无垠笑耕不缀通霄达旦
B、茶毒生灵蝇营狗敬废寝忘食真知灼见
C、千锤百炼至死不喻怨天忧人从容不迫
D、忠心耿耿偃旗息鼓蹉跎岁月幕天席地
3、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空着格外,也格外。

A、舒适爱护
B、舒适爱惜
C、舒服爱护
D、舒服爱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一句是()
A、我们应该发扬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B、春天的足球场是放风筝的好季节。

C、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速写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D、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全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一辆纺车》是吴伯萧写的一篇叙事性很强的抒情散文,文章以怀念纺车为线索。

B、《马说》一文是唐朝代文学家韩愈写的,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C、《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

D、《故乡》和《论雷锋塔的倒掉》作者都是鲁迅,体裁都是小说。

二、按原文默写(6分)
1、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3、予独爱莲之,,,,香远益清。

4、世有伯乐,。

,而伯乐不常用。

5、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们而生活。

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而生活。

三、阅读:
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但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红包和一支和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
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信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话。

1、文中从哪五个方面对闰土进行了肖像描写?答:身材、、、
2、“大抵是这样的”中的“这样”指的是()
A、这来的便是闰土
B、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
B、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D、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

3、闰土外貌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岁月流逝打下的深深印痕
B、家庭景况很不如意,受苦受累太多。

B、C、心理觉得苦,却又难以形容出来D、残酷的剥削和沉重的压迫所
致。

4、选段中“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主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中A、“我知道”的依据是。

B、“厚障壁”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是。

5、对第一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段以描写为主,以不同方面刻画了中年闰土的肖像。

B、第2句是记叙中的议论,指出眼前的闰土与少年闰土已判若两人。

C、“我记忆中的闰土”是指前文所描写的月夜瓜地刺猹、教“我”雪地
捕鸟,告诉“我”许多新鲜事的朴实英俊、活泼、勇敢的少年闰土。

D、刻画中年闰土的肖像,最终目的是反映中国农民生活的贫困。

(2)、《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伯乐”是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B、文中的“千里马”是指有
才干的人。

C、中的“食马者”是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D、文中“天下无马”的“马”
是指没有才干的人。

3、对本文作者的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最准确的是()
A、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B、对在位者不能发现和使用人才进行批评。

C、对统治阶级不能重用和奖励人才,致使人才流失表示惋惜。

D、对统治阶级中能识别和重用人才的人给以肯定。

4、下面各句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从三到万》
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
....
浅出把知识教给学生。

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

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不必请老师了。

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码的知识一点也不懂,所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亲友写请贴,他就闹笑话了。

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三到万,从文字结构上说却经过了复杂的变化。

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像其他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老师教,不可能只.凭什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

如果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人什么也学不会。

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理由也就在此。

1、这两段文字的论点是()
A、教师要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
B、学生如果自命不凡,就什么也
学不到。

B、要懂得文字结构上的变化,需要老师教D、学习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
的作用。

2、对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逐步深入”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B、“越……越”表示程度随着条件发展而发展,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C、“只”表示限于某个范围。

用上“只”表示不论学什么,不能凭“天才”体现了语言的严密。

D、“很”副词,表示可能的程度相当高,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3、给第一段分层:①②③④⑤
4、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1 举例论证2 道理论证3 对比论证
4 比喻论证
A、1 2
B、1 4
C、1 2 3
D、2 3 4
(4)课外阅读
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母亲情愿节衣缩食,省下钱请了一位先生。

到10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到年底的时候在母亲的再三督促下,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

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

背不出时候,他提一字,就叫我回转来把手掌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
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提一字,再打一下。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

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旁边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哭着,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这些,仍然念着我的母亲。

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肿得有半寸高,偷向灯下一照,通亮。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地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文段所定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

2、文段所写的主要人物是()A、父亲B、母亲C、先生D、“我”
3、文段的重点是表现()
A、“我”幼年时读书的痛苦
B、父亲对“我”学习上的严厉管教
C、母亲在教子读书上深沉的爱
D、当年教育方法的落后与野蛮
4、看到“我”背不出书而遭重打,母亲为什么一边饮泣吞声,一边又勉强说“打得好”?以母亲这种态度和做法,“我”是怎样认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