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的运输血液与血管
血液循环与血液供营养能力

血液循环与血液供营养能力血液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物质之一,它通过循环系统在全身各个部位传输氧气、营养物质以及代谢废物。
血液的循环对于身体的正常功能运行至关重要,而血液供营养能力能够保证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运作。
本文将探讨血液循环与血液供营养能力的相关知识。
一、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血液循环是指血液沿着血管系统循环流动的过程。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负责将血液推动到全身各个部位,血管则起到承载和分发血液的作用,而血液则是循环系统的媒介。
血液循环通过两个循环组成:肺循环和体循环。
心脏将含有氧气的血液从肺部泵出,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完成氧气和养分的供应,并将代谢废物带回肺脏,经由肺循环完成氧气的补充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血液循环的畅通与否与循环系统的健康息息相关。
保持充足而健康的血液循环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养分,同时有效清除废物和代谢产物,有助于维持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二、血液供营养能力的重要性血液供营养能力指的是血液通过循环系统有效地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至各个组织和细胞的能力。
血液供营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身体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它们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建筑材料。
例如,氧气被运输到肌肉组织,能够使肌肉持续工作,并减少乳酸的积累。
同时,氧气和营养物质还能够促进器官和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血液供营养能力的下降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例如,心脑血管疾病和缺氧等症状通常与血液供营养能力的减弱有关。
良好的血液供应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并提高身体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
三、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与供营养能力良好的血液循环和供营养能力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保持良好血液循环与供营养能力的方法。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是保持良好血液循环和供营养能力的重要因素。
饮食应均衡,包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和新陈代谢的进行。
八年级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汇总八年级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汇总知识点1、人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2、人体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能够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管壁最厚,管腔较大,弹性大,能够摸到脉搏。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处输送回心脏,管壁较薄,管腔最大,弹性小,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就是静脉血管。
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小与拳头相近。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输出量大,心率比正常人要低些。
儿童时期心率要高些。
4、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组成。
每一个腔的心壁肌肉薄厚程度不同,左侧心壁比右侧心壁厚,同侧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
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存在,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
5、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血浆总量的90%),还有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6、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人体内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数量较少,血小板是最小的一种血细胞,在光镜下观察不到。
白细胞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7、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
如果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8、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陷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的能力。
红细胞内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使血液呈现鲜红色,叫动脉血。
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循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负责在身体内部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
以下是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可以有节律的进行收缩和舒张,达到推动和维持血液的不断循环的效果,保证体内的血液供应量。
血管: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其中,动脉可以承受从心脏搏出的压力较高的血液强度;静脉中含有静脉瓣,可以达到防止血液倒流的情况发生;毛细血管血流缓慢,具有一定通透性,可以与周围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体循环与肺循环: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发出,经主动脉到达各级分支动脉,再进入各组织器官的小动脉,最后到达毛细血管网。
血液经过营养交换后,从毛细血管网汇集到各个组织器官的小静脉,再汇集到各个组织器官的分支静脉,再统一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最后进入右心房完成体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排出,经过肺动脉进入肺部。
血管逐层分级,最后分布在肺泡的毛细血管网上。
气体交换后,血液逐渐逐层汇集进入肺静脉,再进入左心房完成肺循环。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组成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在解剖学中被视为静脉的补充部分。
淋巴液沿着一系列的淋巴管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向心流动,最终汇入静脉。
它的功能不仅参与体液循环,而且具有造血和免疫功能,是人体重要的防疫系统之一。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血液
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依赖于循环系统(主 要是指血液循环系统):心脏和血管 血液的组成:(加入抗凝剂) ①血浆:(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②血细胞: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称为动脉血) 白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数目Fra bibliotek显增高:吞噬病毒)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
血液除了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 物质和废物的作用外,还有防御保护作用,对体温 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血液循环
定义: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血液能按照一定方向不停地流动是由心脏和血管决定的
血管:(分三类)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
血液循环
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流经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发生了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 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个过程中,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 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泡的气体交换,静脉 血变成动脉血
在身体中,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通过心脏连 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 来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结构:由心肌组成,
左心室连接主动脉, 右心房连接肺静脉, 右心室连接肺动脉, 右心房连接上、下腔 静脉
血液通过静脉进 入心房,由心房进入 心室,再通过动脉离 开心脏。不会倒流, 因为心房与心室之间、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 膜,只能单方向开放。
营养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营养与血液循环的关系营养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密切相关,它们共同作用于身体的健康和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营养与血液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
第一部分: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之一。
它通过心脏泵血、动脉和静脉的网络以及微小的毛细血管系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必要的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液的循环还有利于排除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第二部分:营养对血液循环的影响1. 血红蛋白和氧气供应:血液中的红细胞携带着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处。
营养物质(如铁、维生素C等)对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影响氧气的供应和输送。
2. 血管壁的健康:血管的健康状态对于血液循环至关重要。
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ω-3脂肪酸等)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保护血管壁,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 血液黏稠度: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影响血液的流动性和氧气的输送。
富含纤维素、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健康饮食可以帮助维持血液的正常粘度。
第三部分:营养和血液循环的互动关系营养和血液循环之间并不是单向的影响关系。
相反,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1. 营养素的吸收:身体通过食物摄入各种营养素,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
这些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满足其营养需求。
2. 循环系统的支持:营养物质对于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例如,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的必要物质,通过支持血液的凝结过程,帮助身体止血。
第四部分:维护血液循环的营养方法1. 多样化的饮食:合理摄入各种健康食物,包括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类和豆类以及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全谷类食物。
多样化的饮食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素,维护血液循环的健康。
2. 保持水合状态:足够的水分摄入对于维持血液黏稠度和循环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血液工作原理

血液工作原理
血液的工作原理是指血液在人体内循环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过程。
以下是血液的工作原理的具体过程:
1. 心脏泵血: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中心,它通过收缩和舒张的动作将血液推送到全身。
左心室收缩时,血液被推送到体循环,右心室收缩时,血液被推送到肺循环。
2. 动脉和静脉:血液从心脏流出,通过动脉进入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动脉内的血液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身体各处细胞使用。
在组织和器官中,血液释放出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收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3. 毛细血管: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循环。
毛细血管是非常细小的血管,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网状结构,使血液能够与细胞直接接触。
这种接触过程中,血液通过弥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传递给细胞,并收集废物和二氧化碳。
4. 回流至心脏:血液在毛细血管内与组织细胞进行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后,流经静脉回流至心脏。
静脉内的血液含有较少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但却装满了废物和二氧化碳。
5. 循环再次开始:当静脉血返回心脏后,它进入肺循环,通过呼吸过程中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吸收氧气,再次与新的营养物质进行充分补充。
之后,氧气和营养物质再次进入左心室,从而循环重新开始。
通过这种循环和交换过程,血液能够保持身体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并将废物排出体外,从而维持整个身体的稳定运作。
营养物质的运输

02
CATALOGUE
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运输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总结词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详细描述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具有结合氧气的能力。在肺部,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将氧气从肺部运输到身体 其他组织。在组织中,血红蛋白释放出氧气,供组织细胞利用。同时,血红蛋白也能运输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 从组织带到肺部排出体外。
03
CATALOGUE
淋巴系统中的营养物质运输
淋巴液的产生
淋巴液的产生
淋巴液是由组织液进入淋 巴管形成的,是血液与组 织液之间的主要运输媒介 。
淋巴管的结构
淋巴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 成,内皮细胞之间存在间 隙,允许组织液进入淋巴 管形成淋巴液。
淋巴液的成分
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 质、脂肪、糖和矿物质等 营养物质,以及免疫细胞 和免疫分子。
02
营养物质通过血液、淋巴液等循 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和 组织,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合成材 料。
营养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营养物质运输是维持生命活动的 基础,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合成材
料,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
生长发育
营养物质运输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至关重要,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会 导致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问题。
肠道吸收不良
总结词
肠道吸收不良是指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营养不良、腹泻、体重 下降等症状。
详细描述
肠道吸收不良的原因包括肠道疾病、胃酸和消化酶缺乏、药物副作用等。治疗肠 道吸收不良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补充消化酶和胃酸、治疗原发病等。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
总结词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引起一系列代谢异常,如高血压、高血糖、 高血脂等。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一、介绍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人体内各种物质在不同部位之间的转移和传递过程。
这些物质包括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荷尔蒙等。
二、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而血管则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中。
1. 心脏心脏是一个肌肉泵,分为左右两房和左右两室。
左右两房分别接受从身体各处回流回来的静脉血,将其输送到左右两室中。
左室将氧合血通过主动脉输送到全身,而右室则将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通过肺动脉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2. 血管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从心脏发出的大型管道,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回流到心脏。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管道,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等输送到组织细胞中,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中带走。
3. 血液血液是运输物质的介质,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白细胞则参与免疫反应,而血小板则参与凝血过程。
血浆是一种黄色透明的液体,包含水、蛋白质、电解质等成分。
三、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指人体内通过鼻腔、喉咙、气管和肺部等器官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并将其转移到红细胞上,同时将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1. 鼻腔和喉咙鼻腔和喉咙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它们负责将空气引入体内。
鼻腔中的细毛和黏液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从而保护呼吸道。
2. 气管和支气管气管是一个弹性的管道,将空气从喉咙输送到肺部。
支气管是从气管分支出来的细小管道,将空气输送到肺部各个部位。
3. 肺部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左右两个肺组成。
肺部内有许多小囊泡,称为肺泡。
当人体呼吸时,空气进入肺泡中,并与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含有氧的血红蛋白。
同时,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则通过相反的方式排出体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物质的运输——血液与血管
时间:11月13日地点:317室班级:初一(1)班执教老师:梅陇中学翁方波一.教学设计思想:
初一学生在预备年级学习了人类的呼吸系统。
初一年级教材《健康的身体》这一单元安排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后,学习人类的血液循环系统,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
由于特殊的情况,这节《营养物质的运输》是先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开展教学,这样教学设计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过程尽量避免营养物质的吸收知识点的应用,而是从生活中事例导入,并在教学结束时能指向《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废物的出处》两个课题。
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只停留在表象,甚至有些学生对“血液”还有一点的恐惧感,希望经过本课学习,尤其是学习了血液成分的作用后,能够对血液有正确的认识。
本节课设计时比较侧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血液的成分及其作用和毛细血管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其中毛细血管的作用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采用开展观察活动进行突破。
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的进行了一些血液和献血知识的介绍,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
二.教学目标:
1.观察血液循环系统图片,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感受生物体器官之间神奇的联系。
2.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及血细胞的图片,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初步具有正确的血液观。
3.观察比较不同种类血管图片,知道各血管的名称及其功能,初步感受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如何相适应。
4.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内的毛细血管血液流动状态,理解毛细血管的功能,感受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如何相适应。
5.观察分析图片,理解瓣膜的作用。
6.(能力较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循环器官在能量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及与其它系统器官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毛细血管的功能。
难点:
1.毛细血管的功能。
2.瓣膜的作用。
3.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如何相适应。
四.教学器材:
新鲜的血液抗凝剂试管小金鱼培养皿 0.65%生理盐水滴管纸巾显微镜载玻片血液循环系统浸制标本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 教学过程 ]
《血液》一课的最大亮点是:将一节比较侧重知识性的内容的课上出了“科学课”的特点。
1、综观以往有关《血液》的教学,大都是以学习知识为主的,而翁方波老师的设计的课“科学性”含金量高,她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的成分”。
在课的引入部分,让学生根据展示的血液图片,交流自己了解有关血液知识及背景,提出自己还想了解的有关血液的知识。
在学生的交流中,翁老师在了解了学生的需求的同时,通过“观察新鲜鸡血——猜测血液中可能的成分——设计验证方法——交流方法”等教学策略,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学习血液的成分和作用。
从现场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思维是有一定的质量的。
翁老师用教具具体直观地显示血液在人体中的总量和失血量,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和理解。
2、课堂上,翁老师巧妙地三用鸡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
学生在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得到了训练。
一用新鲜的鸡血,观察血液的特点,猜测血液的成分;二用分层的鸡血,验证自己的猜测,学习血液的成分;三用鸡血快,观察血块接触空气面的颜色,掌握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3、翁老师不仅将“生命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更可贵的是结合学生
的问题巧妙地将生命教学的内容整合在教学中。
如当学生提出一个人失血多少会有危险时,翁老师不单单用直观的教具演示人体血液的总量和失血量来解决学科知识问题,而且很自然地结合了有关“献血”是一根公民的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