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篇1一、总体现状1.留守儿童数量比例大且女孩多于男孩。
在本次调查中,我村的留守儿童中女童大约占75%,男童多随父母外出读书。
其中,有35%的留守儿童为双亲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65%.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愈来愈多。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80%是父亲外出打工,由母亲抚养孩子兼务农。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只顾工作,不顾孩子的学习情况,放其自生自灭。
有20%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奶奶爷爷或外公外婆抚养。
还有少数是托付给亲戚抚养,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最严重,因为监护人对其教育的了解一片空白。
3.留守儿童不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有些行为习惯欠佳。
农村的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看护,长辈对其教育不重视加上孩子从小没接受严格教育,不按时完成作业,家里长辈只顾养家糊口没顾及孩子的读书情况,造就孩子的懒性甚至有些孩子还有打架、吸烟等不良行为。
这些问题都是从小父母忽视教育没好好教育孩子造成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从小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缺少热情和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孩子会逃课、打架、谩骂老师。
留守儿童没人管教,自觉性较差,造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
留守儿童从少缺少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不仅对其学习而且在行为习惯上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所以,只有从教育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教导,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2.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引导。
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特别是教育这一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学习和心理上难以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鼓励和引导,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等。
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关怀也相对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指导,加上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动力不足、成绩不佳的情况。
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自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5、安全隐患较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保护,在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欺凌、拐卖等威胁,同时也可能会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使得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象。
2、户籍制度限制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如高额的借读费、入学门槛高等,这也导致了许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家庭选择了在城市打工谋生,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监护人由于工作等原因长期离开家乡,孩子在农村留守,与父母相隔千里。
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面临许多问题,这不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1. 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教育条件相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留守儿童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通常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 缺乏家庭关爱。
父母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长期处于独自生活的状态。
缺少父母的关怀和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容易受到损害。
3. 心理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指导,易出现孤独、沉默、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
4. 社会适应困难。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和社会的熏陶,留守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导致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薄弱,难以融入社会。
1. 完善教育资源。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优质学校和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让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
2. 增加家庭关爱。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外,父母也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务工时间,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对他们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4. 加强社会照料。
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照顾,组织相关机构和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5. 建立公益机构。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涉及教育、家庭和社会的综合性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才能有效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也导致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
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法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因此这些孩子成为了长期留守在农村的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十分严重,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关爱,部分地区的留守儿童甚至连基本的教育权利都得不到保障。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1. 缺乏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数长期在外务工,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这导致了孩子缺乏家庭的情感关怀和教育指导,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来说要差很多,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有限。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陪伴和照顾,更容易面临教育资源的不足问题,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甚至形成了辍学的现象。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感情缺失和家庭照顾不足,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抑郁、焦虑、自卑等,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问题。
二、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1. 完善政策法规有关部门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救助政策,保障他们的基本教育权利。
还可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地区扶持力度,提高教育资源投入。
2. 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合力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心理辅导、课业辅导等服务。
这样可以弥补他们家庭教育和生活关爱的不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3. 加强学校的关怀农村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力度,设立留守儿童专班或专项课程,提供特殊教育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一种关爱、支持的校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校园的温暖。
4. 家长教育培训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也应加强家长教育培训。
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沙龙等活动形式,引导他们关注子女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增强家庭对孩子的关怀和教育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进城务工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这也导致了很多家庭的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本文将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到城市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照管和关爱的状态。
这样的环境不仅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
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还是比较严峻的。
1、教育资源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少有参加幼儿园和全日制学校的机会。
农村幼儿园和小学有的缺乏教育资源,有的则无法开设班级。
部分农村学校老师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教学服务。
2、生活困境留守儿童往往生活条件比较困难,甚至没有足够的基本生活条件。
这使得他们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情绪来学习,且学习质量难以保证。
3、学习积极性不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姿态与普通儿童存在很大差异。
他们平时长期处于没有照顾的状态,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低,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
4、缺少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教育的支持。
由于父母在家长时间的缺失,导致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会迁就孩子,使其习惯于无所顾虑地居住,不思进取,缺乏进取精神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面临的挑战1、教育资源缺乏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生活在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
即使留守儿童想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
2、人才荒问题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缺乏教育知识和教学经验,这造成了农村学校人才荒问题,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服务。
3、家庭环境不支持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父母的缺失状态下,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成为了他们无法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如何通过有效的安排,使得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支持,是当前需要大力解决的问题。
4、社会关注度不够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方面的关注,但社会关注尚不够,必须加强社会组织的发力,多方协作,使留守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乡村的未成年儿童。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数百万,这些孩子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他们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1、教育资源不足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是教育资源匮乏的区域。
即使有学校,也普遍教师少、师资差和教学条件差,难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加之,留守儿童无人照顾,无人督促学习,容易因为缺乏交流和激励而放任自流。
2、文化环境差由于家庭未能给予适当的教育和照料抚养,留守儿童往往很难在健康的文化环境下成长。
很多孩子只能沉沦于电视和网络的诱惑之中,无法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容易堕落为丧失心灵价值底线的人。
3、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陪伴和关爱,常常会出现孤独、抑郁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产生自卑、逃学、厌学等状况,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与成长。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我们必须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建立全面的农村教育体系。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科技,提供开放式在线教育课程,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打造出一套符合农村留守儿童特殊需求和实际生活情况的教育体系,重视职业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让留守儿童得以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建立心理辅导与丰富课余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尤其是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可以开设儿童热线等形式的心理疏导机构,建立起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例如形式多样的文化社团、文艺小组、体育活动和社区义工团等等,让孩子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既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又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的投入需要得到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支持。
这就需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从业者的教育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减轻教师教育工作负担,全面提高教师工作和教学效果。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和社会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只有我们集中精力、创新思路,引入多元化、全方位、整合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从全面、投入、入木三个层面开展工作,才能够真正切实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
他们通常由年迈的祖父母照顾,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其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他们往往缺乏适当的学习计划和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受到限制。
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这些问题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存在着负面影响。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这也给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教育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社会力量也应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组织志愿活动,设立教育基金,为他们提供学习支持和帮助。
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生活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中,他们受到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较为有限,学习条件较差。
由于老师和村干部的关注度不高,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容易被忽视,导致学业成绩不佳。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也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
一些家庭认为女孩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导致女留守儿童受到歧视和忽视。
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机会更加有限。
一些地区存在着治安问题,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欺凌和伤害。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依然存在着许多难题和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来改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逐渐增多。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一个/两个父母外出务工,儿童留在农村老家由亲属或邻里照顾、教育的一群特殊儿童群体。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9000万,他们因为父母的长期外出工作而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和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较为匮乏,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设备不完善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障碍。
由于学校条件的滞后,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常常面临质量低劣的教学资源和环境。
2.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影响力大大减弱,缺乏督促和引导,因此对儿童的教育投入减少,时间管理难以得到保证,孩子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农村留守儿童易感受到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些留守儿童甚至出现了攻击性、自闭、自虐等行为,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4.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质量。
一些缺乏教学经验和方法的老师很难满足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首先应该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条件等,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2. 完善监护责任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以规范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
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尊心,增强自我保护和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篇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亲爱的同学们:你好!我们是平顶山学院的学生,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是来了解有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教育等情况,目的是调查研究城市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为号召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做一些努力。
这是一份有关你们自己的问卷调查,你的意见相当宝贵,请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
【篇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
这则顺口溜,点出了留守儿童遭受伤害的直接原因,反映出许多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亲情、教育、安全,缺失了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引人忧思。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不尽人意之处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课题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农民工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本课题以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为调查对象,深入浅出地分析、研究、思考,探讨并加深了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认识。
一、调查说明(一)调查目的目前,社会上最广泛关注的就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了解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内容1.开展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学活动。
2.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做心理辅导。
3.调查活动。
①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
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③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④留守儿童的心事调查。
(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我们设计了一份《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调查问卷,请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不记名选择与作答。
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240份,回收率为80%。
我们的问卷共设有50道题.调研结果显示,受调研活动的男女比例为52:48。
从调查人群的年龄角度看,在10岁以下的人占30%,10岁以上占70%。
2.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各个层次的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二、情况汇总1.父母的工作问题。
在被调查者中,父母都出去打工了的占70%,父亲出去打工的占15%,母亲出去打工的占10%; 在县城内打工的占15% 跨县、跨市打工的占25%,跨省打工的占60%。
2.监管照顾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
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
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监护人的不重视,大多数的老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是许多留守儿童养成诸多不好的习惯,严重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被调查者中,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60%的被调查者与 (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20%的被调查者与亲戚生活在一起,18%的被调查者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2%的被调查者则自己住。
3.心理态度问题。
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
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
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心理状态不佳。
在被调查者中,你是否担心父母在外打工会出事? ,其中,很担心的占33%,有点担心的占46%,不担心的占19%; 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 ,我很棒,我做的很好的占33%,我做的很一般的占54%,我做的比很多人差的占11%,其余2%的被调查者则称我做什么都不成功。
4.学习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
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
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对于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 这一问题,听老师话,十分刻苦的占21%,听老师话,比较刻苦的占45%,一般,不爱听老师话的占28%,不努力,不爱听老师话的占6%。
有没有在课后复习知识?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呢? ,经常复习的占31%,很少复习,没时间的占19%,偶尔复习,想不起来的占36%,很少复习,不喜欢的占13%。
5.人际关系问题。
在学校里的朋友多吗? ,回答很多的占41%,不是很多的占47%,很少的占11%,没有的占1%。
对于你是否喜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 这一问题,回答喜欢,害怕的占15%,喜欢,不害怕的占37%,不喜欢,害怕的占9%,不喜欢,不害怕的占39%。
《2015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篇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现状的描述,明确农村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可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呼吁社会的关注和行动。
中国论文网 /9/view-4525400.htm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和教育;问题;解决办法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及数量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于是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
这些孩子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自己留在农村,跟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各种统计都显示出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扩大。
据预测,根据现行户籍制度不发生太大改变的情况下,2020年留守儿童数据将达到2.3亿左右,2050年将会是3.4亿左右。
[1]如此数量巨大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现状举例及分析1.亲情失落,缺少父母关爱在外务工的家长不常和孩子联系,即使联系时,仅仅会问问学习情况,而对孩子留守前后的情绪,思想变化等很少关注。
有的留守儿童看到别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会很难受,会觉得孤单无助,感到被遗弃,对父母产生疏远感。
海南省文昌市一留守儿童,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与他疏于联系,偶尔联系时,交流又无从谈起,使他与父母产生严重隔阂,视父母为陌生人,连爸妈都不愿意叫。
为了挽回与孩子之间缺失的亲情,其父母承诺喊一声爸妈奖励10元钱,但也无济于事。
[2]四川眉山市一位11岁女孩,父亲外出6年,母亲外出9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当问起她有关父母的问题时,整整半小时,常年沉默寡言的她痛哭不已,只断断续续说了两句话:“我不想父母”,“我不希望他们回家”。
[2]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特别是小学和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都会在孩子人格成长中形成某种障碍,影响他们以后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
2.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受到影响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
由于远离父母,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临时监护人无瑕顾忌留守儿童思想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与人交流的机会和渠道,有了烦恼不主动或不愿意向人倾述。
有的孩子会产生自卑心理,内心封闭,缺乏自信,没有上进心。
有的孩子因为内心敏感又会表现出过度的自尊,对老师和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逆反心理。
又因为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在家得不到正确调教。
许多孩子沾染了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
不良文化和越轨的不良行为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
2010年4月,四川自贡市富顺县彭庙镇一七旬太婆被人杀死在家中,凶手是被害人年仅13岁的姨孙,目的是为了从姨婆那儿拿上网费。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这孩子去年还掐死了自己的亲奶奶。
此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由60多岁的外公外婆照顾。
2012年2月,广西合浦县侦破了一起连环抢劫案,3名主要的嫌疑人最大的18岁,最小的才14岁,从2010年下半年起实施多次抢劫。
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辍学后整天沉溺于上网玩游戏,抢劫只是为凑够上网费用。
据云南省妇联的一项留守儿童行为的调查:留守儿童出现打架,抽烟,喝酒,偷拿别人东西等不良行为的情况与其他同学相比;和其他同学相比留守儿童上网吧的现象;留守儿童帮助别人、与别人分享的行为和其他同学相比的情况:[2]在留守儿童身上,疏于管教成为一种无奈的放纵。
3.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和田间劳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习;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般都是文盲或半文盲,而且也要承担全部家务和繁重的农活,只得照顾生活,很难辅导学习;大部分接受寄养的家庭最多只能确保孩子的人生安全,对学习情况不闻不问。
还有不少务工的父母认为读书无用,学历高与低,毕业后都要外出打工。
受这种认识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消极。
许多留守儿童学习没有自信,认为自己不能学好。
学习方法也不合理,遇到难题不愿意向别人寻求帮助,只是自己独立思考,或者遇到难题就放在一边不理。
学习习惯也差,上课听讲情况差,因为无人督促,课后复习也不到位。
四川眉山市在抽样调查的3102名学生中,成绩优秀的占13.1%,较好的占26.5%,中等偏下的和较差的占60.4%。
四川遂宁市一中学200名留守儿童中,45%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每学期均有不及格科目),49%的学生成绩中等,成绩优良的只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