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CPI影响因素分析

CPI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学院2010级统计学本科学年论文设计框架题目: CPI影响因素分析学生姓名:某某分院(系):金融学院指导教师:张某完成时间: 2013 年 2 月 28 日1、课题的意义CPI(全称为Consumer Price Index),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城乡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调整和节奏把握上具有重要的指标作用。

CPI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调整和节奏把握上具有重要的指标作用。

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国家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可用的手段有加息,紧缩银根,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增加生产,平抑物价等等。

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必须慎重把握,因为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货币汇率向好,有时则相反。

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

但如果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汇率是否一定有利好呢?不一定,须看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如何。

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

如果考虑对利率的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

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弱。

相反,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亦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利好该货币。

试论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归分析

试论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归分析

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回归分析引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衡量特定时间段内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经济指标。

它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民众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回归分析是一种经济统计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从而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来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

方法数据采集回归分析的第一步是收集用于分析的数据。

在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时,需要收集以下数据: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历史数据2. 潜在影响因素的数据,如GDP、失业率、货币供应量等变量选择在回归分析中,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因变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若干自变量(潜在影响因素)来建立回归模型。

变量选择的关键在于确定哪些因素可能会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产生影响。

这通常需要基于经济理论和领域知识进行推断,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来验证。

回归模型建立回归分析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利用收集到的数据,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回归模型有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时,我们可以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考虑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统计推断通过回归模型建立之后,我们可以进行统计推断来探究潜在影响因素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

具体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用于计算每个自变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假设检验用于判断这些影响是否显著。

结果与讨论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每个自变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并且判断这些影响程度是否显著。

通过分析不同自变量的系数和显著性水平,我们可以确定哪些因素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回归分析只能提供变量之间的关联性信息,并不能表明因果关系。

因此,在解释结果时需要小心。

此外,回归分析还有一些假设前提,如线性关系、正态分布等,需要满足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影响因素的分析

谢谢观看
二、文献综述
然而,尽管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于CPI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仍显不 足。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CPI的影响因素可能也会发生相应变 化。因此,本次演示将重新审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因素,以便更 好地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三、影响因素分析
1、人口因素:
三、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市场需 求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物价水平。例如,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增加医疗保健等服务 的消费支出,推高相关商品的价格。此外,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 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偏好也不同,这将对CPI产生一定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三、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因素对CPI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如利率、货 币供应量等会对市场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CPI;二是财政政策,如政府 购买、税收等会对市场主体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CPI;三是价格管制政策, 如政府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管制,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四、重点问题研究
四、重点问题研究
3、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便更好地把握主要矛盾,为政策制定提 供依据。
五、结论与展望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结论与展望
1、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收入、商 品进口和政策等因素是较为重要的;
五、结论与展望
2、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地区,各影响因素的表现和作用程度不尽相同,需要具 体情况具体分析;
五、结论与展望
3、对CPI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有助于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 科学的依据,从而实现更好的宏观调控效果。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民 消 费价 格 指 数 的 关 系。 另外 , 尝试 性 地 提 出 了一 些 解 决
措施 , 望对解决“ 农” 希 三 问题 有 一 定 的借 鉴 意 义 。
统 计 量 t 类 型
1 %显 著 5 %显 著 l%显 著 结 论 0
水 平 水 平 水 平
【 键 词 】 农 村 居 民 消 费 价格 指 数 “ 农 ” 问题 关 三
— . 3 l C, 1 37 2 4 29 8 6 26 8 5 平 稳 1 4 7 8 ( N, ) - .5 9 6 - . 0 4 — . 7 2 非 7 9 3
主义新 农村的核 心任 务和 目标 是生产 发展和生 活宽裕 , 并把增加农 民收 入和 扩大农村消费作为新农村 建设的出
Grn e 果 检 验 a g r因 协 整检 验
L CI 0G P
一 . 4 3 C, I 37 2 4 29 86 26 8 5 平 稳 23 2 2 ( N, )一 .5 9 6 - . 0 4 — . 7 2 非 7 9 3
D O C L G H - .1 5 2 ( N, ) - .6 5 7 - .0 8 1 26 2 4 平 稳 3 0 8 C, 1 37 9 9 3o 4 6 - . 2 2 0 4
—■— l ■ l l
理 论 探 索

_

。 毒 妻 ( 爱 辽宁石油化 工大 学经济管 理 学院 辽宁 抚顺 130 ) 蠢 一 : 101
鬟 i 囊 i 嚣囊 嚣 辫 i骥 雾 囊 萋j 薹 蠹曩 ∞ 撼 l 嗡j 纛一 一一 一 ? ~
供 应量 、 居民消 费支 出、 农村 国家 财政 用于农业 的支 出、
00 ez) I yoC id N .t se IHp h ( f E s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两大因素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两大因素

(,2 ct ) ,
一. l 一. I 平稳 58 37 4 5
由此可 知 , 残差 序列的 A DF检验统计 量为 一 . , 5 8 小于显 4 著水平的 临界值 , 因此可 以认为残 差序列 E是平稳 的 , 表明 这 选取的变 量之间存 在协整关 系 , 且是唯一 的 , 而 说明食 品生产
趋势和滞后期。)
3 协 整 检 验 、
由于物价的稳定 、 就业 充分及经 济增 长等是我 国最 重要的 社 会经济 目标 , 此 , 究影响 C I 因 研 P 的变动因素 对于我 国宏观 经济调控具有深远意 义。 资料显示 ,0 0 第一季度 GDP较上 21 年 年同期增长 1 . 9 1 %,大大高于 20 年 第一季 度修 正后 的 62 09 . %。 而与此 同时 ,0 0年第一季度 C I 21 P 较上年 同期增长 22 全 国 . %, 房地产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 1 . 7 1 %,食品类价格 与去年同期比 平均上涨 1 %。本文认为关系百姓 日常生活的食品价格指数 、 . 9
动 02%, L x 变 动 1 L ci . 8 而 m 2每 %,np 变动 ( 6 ) %。 . 0
4 误 差 修 正 模 型 、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食品生产价格 指数 、 屋销售价格指数 房 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存在长期稳定 的均衡关系 , 是变量的这 但 种长期均衡与其短期波动之间 的关系 , 以及三变量之间短期波 动的关系 , 还需要进 一步验证 。因此 , 在协 整分析的基础上 , 需
【 要 】本 文 以 我 国 20 -2 0 摘 0 2 09年 的经 济 数 据 为依 据 , 通过
建 立 回 归模 型 , 析 经 济 因 素 中食 品 类 生 产 价 格 、 屋 销 售 价 分 房 格 对我 国居 民 消 费价 格 的 影 响 。并 建 立 无 约 束性 向 量 自回 归模 型 , 用脉 冲 响 应 函数 和 方 差分 解 方 法 分 析 食 品 类 价 格 和 房 屋 利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消费者物价指数在不同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因素。

一、区域差异的原因1. 地理因素地理位置的差异往往导致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不同。

不同地区的交通情况、气候条件以及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成本。

例如,交通不便利的偏远地区,其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从而导致物价水平较高。

2. 市场竞争状况市场竞争程度不同也是导致区域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拥有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和竞争者,供求关系更加平衡,价格较为合理。

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市场参与者较少,供给相对不足,从而导致物价水平较高。

3. 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区域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消费能力强,市场需求旺盛,供求相对平衡,物价相对较低。

相反,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消费能力较弱,市场需求不足,供给较少,物价相对较高。

二、影响因素分析1. 人口因素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是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的重要因素。

人口众多的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供给相对充足,物价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由于市场供给不足,商品运输成本增加,物价水平也相应提高。

2. 城市化程度城市化程度的不同也是产生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地区的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更加庞大,供给相对充足,物价水平较低。

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市场规模小,供给有限,物价较高。

3. 政府政策不同地区的政府在物价调控方面采取的政策也会导致物价指数的差异。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价格管制等手段来控制市场价格,保持物价的稳定;而另一些地方政府则鼓励市场自主定价,从而导致物价波动较大。

4.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也直接关系到物价水平。

一些地区以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商品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物价水平也较高;而一些地区以发展低附加值产业为主,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物价水平也相对较低。

计量论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论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居民消费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以及整个经济的发展。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本地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关键词:居民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消费价格指数一问题的提出1978年以前,国内由于人才匮乏,资源短缺,观念保守等原因延误了国家的发展机遇。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指导方法,摒弃太多的人为影响,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切合实际,而效果亦愈来愈好;而这其中,计量分析方法功不可没。

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理论综述对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国外学术界有两种主要不同的理论观点:一种是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

这种消费理论主要强调的是用收入来解释消费,也叫绝对收入假说。

他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人,消费者的主要经济行为是储蓄和消费,而且消费将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增减,但消费的变化幅度小于收入的变化幅度,再则,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率为负值,即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指出占收入的比重减小,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他指出的是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指标。

消费水平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购买力,还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全面探讨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

文章首先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宏观经济、社会人口、消费环境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认识,还能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能为其他领域的消费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凯恩斯在其消费函数中明确指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且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即存在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现象。

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实证支持,他们通过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除了收入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例如,价格水平、消费者信心、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水平、人口结构等都被认为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其中,价格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消费者信心则反映了消费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对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和消费决策;教育水平则通过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来影响消费水平;人口结构的变化,如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也会对消费产生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考虑到当前我国CPI受粮食、能源供给等真实性冲击,以及投资、货币供给等名义性冲击影响。

我国人均消费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把各个因素对人均消费的影响从定性化转化为定量化?就个消费而言,个人消费主要受到个人收入、商品价格、个人消费偏好的影响。

那么,我国人均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确定为人均收入、商品价格、前期消费,上述分析符合相关的经济学理论。

基于人均消费受到人均收入、商品价格、前期消费因素的影响。

本文就从中国统计年鉴找到了从1991-2010年人均消费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商品物价指数的官方数据,通过建立相应回归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了CPI上涨与其他经济变量间的关系。

想借此来分析我国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具体是如何对消费产生影响的。

关键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给影响因素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从1978年到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7174.7元,实际增长8.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5153元,实际增长7.6倍。

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均较快,高低收入组的收入比值有所缩小。

按照收入五等份分组看,农村居民的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增速分别为20.7%、16.4%、16.0%、15.0%和14.0%。

城镇居民的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13.1%、13.0%、11.8%、10.3%和9.9%。

(二)、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期间出现过几次通货膨胀。

其中。

1985年的通货膨胀主要由于货币发行过多造成的;1988年严重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是负利率过高和价格改革;1993年的通货膨胀与股资的高速增长有相当大的关系,当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了61.8%;1994年的高通胀集中体现在消费领域,导致与价涨幅过高的原因不是需求拉动而是成本推动。

自2003年初开始,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进入新一轮迅速增长周期,通货膨胀的眼里也日益增强,其加速上升的势头似乎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货膨胀的最重要指标,也是反映经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2009年,我国CPI指数同比上年有很大增长。

因此,分析并把握我国影响因素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二、因素选择及数据说明(一)因素选择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的平衡,影响到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关系。

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除了食品和服务,大部分属于工业制成品;同时,工业品中的生产资料又是消费品的投入品,是成本的重要构成因素,这是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居民价格消费指数。

4、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既是CPI主要构成部分,也从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工业品价格重要元素之一。

因此会影响居民价格消费指数。

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指数(上年=100,按现价计算)固定资产指数是总需求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固定资产的变化会影响各种消费品的价格变动,故将其作为反应总需求的指标之一。

6、货币量的供给货币量的大量供给会使人民币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到我国居民价格消费指数的变化。

所以,货币量的供给毋庸置疑是影响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7、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指数汇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指数是人民币对外对内升值或贬值的代表量之一。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民币国际价值。

(二)、数据说明本文所用数据均为2010年统计年鉴的相应数据。

三、各因素分析(一)、变量确定Y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X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X4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X5货币供给X6美元汇率指数由图可知我国CPI指数基本呈现每年增长,且增长速度逐渐上升今年的消费受到今年收入、去年消费水平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下面我就对其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分析。

(二)各因素与居民价格消费指数的散点图上面为Y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X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X4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X5货币供给、X6美元汇率指数的散点图,由图可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基本成线性关系,而与货币发行数量、美元汇率指数为非线性关系。

(三)、建立相应模型1、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模型建立由模型可以看出本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8由SPSS软件可以得到Y 对X1 X2 X3 X4 的F 检验值分别为18.663、6.942、6.979、4.630F值可以看出F值显著,所以模型效果很好,解释变量能够充分的解释被解释变量因此可得出模型为:Y=1.808062X1-2.52448X2+1.249743X3+1.55245X4-61.48223. 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看出当商品价格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上升1.808062个百分点;当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居民价格消费价格指数会降低2.52448个百分点;当工业品出厂价格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会上升1.249743个百分点;当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会上升1.55245个百分点。

2、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货币供给、美元汇率指数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讨论。

利用SPSS软件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货币供给、美元汇率指数的非线性关系做一下分析Logarithmic、Inverse、Compound、power、logistic等各个非线性关系。

可以得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货币供给的Logarithmic、Inverse、Compound、power、logistic 检验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832 0.903 、0.503 、0.785 、0.503。

F 检验值分别为79、149.581、161.77、58.446、16.177。

从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货币发行数量的Inverse的模型是最好的,它的拟合优度为0.903 F检验也非常的显著。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美元汇率指数同样进行Logarithmic、Inverse Quadratic cubic 非线性关系建立。

拟合优度分别为0.470 0.549 0.804 0.809 0.552 F 检验值分别为14.168 19.510 30.817 31.695 19.712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美元汇率指数的cubic 模型是最好的。

它的拟合优度为0.809 F检验为31.695也非常的显著。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货币供给的模型可写为y=493.536-2686066.58/x5,从模型可以看出当货币供给增大时居民价格消费水平呈上升状态。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美元汇率指数的模型可写y=-568.848+214.03x6-1.389x6^3,即就是当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时,居民价格消费指数成倍的增加,换句话而言就是当人民币升值时我国居民价格消费水平呈现成倍上升状态。

四、结论及建议(一)、结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呈线性关系。

且当商品价格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上升1.808062个百分点;当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会降低2.52448个百分点;当工业品出厂价格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会上升1.249743个百分点;当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会上升1.5524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美元汇率指数呈非线性的反函数关系,当货币供给增大时居民价格消费水平呈上升状态。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美元汇率指数呈非线性的三次函数模型,当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时,居民价格消费指数成倍的增加。

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度上调,使得人民币在国际上升值,是其他国家的我国负债大幅度减值,从而使我国资产在无形中减少,从而使得我国居民价格消费水平进一步上升。

(二)、建议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上升均会影响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得增长,因而应抑制各种价格的增长。

投资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基础产品价格,进而影响消费品价格的波动,所以应该加强对投资的引导和管理,建立公正透明的政府投资招标制度,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通过提高投资效益、优化投资结构来抑制物价上涨,从而抑制居民价格消费指数的不断增长。

2、由于货币供给增长率对我国影响力较强,货币的过度发行导致了流动性的泛滥,使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又使纸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从而加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因而应继续通过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减缓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从而缓慢解通胀压力;而由于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采取加息措施来调节货币供给量时应格外谨慎,不能无限制的控制货币量的供给。

参考文献[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王志文.诠释CPI与通货膨胀[J].消费导刊,2010(2):37-39[3]王黎明,陈颖,杨楠.应用回归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4]中央人民银行.201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2011-5-3[5]张雪慧.对我国CPI构成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2):130-131[6]全国统计建模大赛执行委员会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模型的力量》,2009(1)[7]胡瑶,罗莎. 我国物价变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6[8]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9]2010年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