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填空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填空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贩运鸦片原因(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英国对华贸易逆差,牟取暴利;2、鸦片的危害:3、时间:年,支持禁烟皇帝:,禁烟人物:,地点:广东4、虎门销烟影响:5、评价林则徐: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
二、中英《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根本原因:开辟中国市场,、。
2、时间:年---- 年3、内容:①割给英国;(割地)②赔偿英国2100万元。
(赔款)③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为;(五口通商)④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丧失关税自主权);(协商关税)4、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个不平等条约;②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社会③鸦片战争是中国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劫难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年根本原因(目的):(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主凶:;帮凶:结果:英法联军第一次进入北京城,第一次火烧(“夏宫”)2、俄国趁火打劫: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结果: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割占土地最多的一个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二、抗争:“太平军”领袖在广西桂平起义;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痛打洋枪队,击毙洋枪队首领。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年-1895年)①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 殉国。
1、黄海海战②威海卫海战中, 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时间:1895年春)①中方代表: ;日方代表:日本首相 ;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 ②条约内容:3、《马关条约》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
4、《马关条约》之后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1、直接原因:镇压 (首先在山东兴起) 2、八国是指: 、英、 、 、德、法、 、奥 3、《辛丑条约》( 年9月, 与八国签订条约)内容:①赔款4.5亿两白银;以 作担保;(使经济长期受制于西方)②划东交民巷为 ,允许各国 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区成为列强控制清朝场所)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 ;(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④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丧失军事自主权)。
初二历史记忆歌

初二历史记忆歌相桥初中杨涛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839—6月3,广州虎门林①销烟。
1840—6月中,英舰侵入我广东。
鸦片战争自此始,中国陷入苦难中。
1842年8月,南京城下签条约:开放广、厦、福、宁、上②;赔款2100万③;被逼无奈割香港;关税须同英协商。
爱国人士雄心起,开始睁眼看世界。
魏源著《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注释:①指林则徐。
②指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③2100万银元。
第二课劫难中的抗争鸦片战争十余年,英夷要求改条约。
1956年10月,广州再次起烽烟。
次年英与法勾结,坚船利炮相威胁。
1860年10月,英法火烧圆明园,人类文明遭浩劫,奕签《北京条约》。
沙俄趁火来打劫,割占领土百五万。
太平天国洪秀全,誓与列强相激战,青浦太仓与慈溪,击毙美夷①显神威。
西北边陲危机现,俄英唆使阿古柏,入侵新疆据天山,沙俄又把伊犁占。
钦差大臣左宗棠,抬着棺材赴西疆,军事外交齐下手,使我西北免祸殃。
注释:①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甲午年,日本蓄意挑祸端。
9月黄海袭我舰,大东沟里起硝烟。
海军提督丁汝昌,指挥迎敌不惊慌;致远管带邓世昌,不怕牺牲战列强,弹尽舰损不退缩,不灭仇寇便同亡。
二百英魂随绿波,反抗侵略美名扬。
威海卫里保战船,日军夺得制海权。
1895最难忘,北洋舰队遭败亡。
同年四月李鸿章,马关会伊藤首相。
1①、2②、3③、4④签条款,瓜分中国掀狂潮。
俄国租旅顺大连;德国强借胶州湾;英法再次伸魔爪,九龙深圳、广州湾;日本割占台诸岛,巨龙正被蚕食掉。
只待睡狮渐已醒,敢叫日月换今朝。
注释:①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割三岛。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④开放四地。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起山东,“扶清灭洋”立大功。
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北京;大沽出发至廊坊,一路遇袭遭伏兵;逃回敌首西摩尔,损兵折将而告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知识点识记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鸦片的危害: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禁烟措施:令外商交出鸦片;不禁止正当贸易;1839年6月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借口:中国禁烟原因: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开始:1840年6月侵入中国广东海面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魏源与《海国图志》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杰出代表。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用: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第二课劫难中的抗争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英不满足即得利益,扩大侵略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侵略者:英国、法国罪恶: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认识:①落后就会挨打;②战争破坏了人类文明;③国家: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④个人:勿忘国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强大作出贡献等。
2、俄国趁火打劫俄国侵占的领土:1858年《瑷珲条约》:60万多1860年《北京条约》:40万多1864年戡分西北界约记:44万多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等:7万多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反帝反封)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朝对峙。
1860年,太平军进攻上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雇用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对抗太平军,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较量:鸦片战争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原因: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3.林则徐虎门销烟:(1)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海滩(2)意义(评价):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英军入侵广东海面~1842.8 《南京条约》的签订⑵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⑶根本原因:为打开中国市场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⑸影响:消极方面,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积极方面,五口通商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总之,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失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5.《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主权遭到破坏)。
6.《海国图志》:①作者:地主阶级思想家:魏源②内容: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
③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④影响: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7.鸦片战争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中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⑴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⑵时间:1856.10~1860.10⑶发动者:英法联军⑷结果:中国战败,1860年圆明园被毁,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5)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北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第十课学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9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学习目标】1、记住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知道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知道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学习重难点】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自读自学】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1、标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杂志。
2、新文化运动:①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等。
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杂志和。
③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口号):和。
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
【思考】新文化运动将斗争锋芒指向“孔家店”,“孔家店”指的是什么?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了什么作用?二、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在《新青年》上发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三、新文学的巨匠——鲁迅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的短篇小说。
【拓展练习】1、从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 民主和科学B 民主和道德C 进步和科学D 道德和文学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 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 反对北洋军阀的运动D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3、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下列口号和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三民主义④变法维新A ①②③④B ②③①④C ①②④③D ①④③②4、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10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学习目标】1、记住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的废除,简介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白鹿原》——家族的学堂》解析

白鹿原作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 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 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 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大拇指为代 表的农民土匪武装。从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 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 袖。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相互融汇交织, 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作品中的人物,从社会类型来说,都不使人觉得陌生,而 且在不少作品中似曾见过,然而由于这些人物身心经历的曲折 复杂,际遇命运的诡谲多舛,以及独特的个性,丰满的性格, 都非同凡常,未曾相遇。有些人物情节的结构也是罕见。如白、 鹿两家本系同族同宗之间的明争暗斗;白嘉轩与鹿三之间的主 仆“义交”;黑娃与小娥的悲惨生死恋;白灵与鹿兆海、鹿兆 鹏兄弟的并非三角的爱恋婚恋;以及直到作品结尾还给人留下 悬念的白孝文的反复一生……,诡异跌宕,蕴意深邃。一些人 物情节结局的奇突警拔,令人震惊心悸。如单纯的青年雇工黑 娃,却身经人生种种坎坷磨难,最后才清醒地委身革命。
第 五 单 元
第 10 课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本研读 拓展阅读视窗
整体感知 揣摩领悟 名家评论 知识纵横
应用体验之旅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 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 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 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 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 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 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 痛中颤栗。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2、废科举, 学堂章称》。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 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兴学堂 废除科举: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部分,完成下列内容:
1、《申报》创办于何时何地?有什么地位 和影响? 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 份商业性报纸,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2、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何时何地?有什么影 响?列举一些主要印刷品?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 出版事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 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 年迁北京。100年来,商务印书 馆出书3万余种。目前,以翻译介 绍外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 著作和编纂出版语文工具书为 主要任务,兼及研究著作、教 材、普及读物等。香港、台北、 新加坡、吉隆坡都设有商务印 书馆。
3.1902年的某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 课上解剖了一只羊。慈禧太后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 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这则史实反映了 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 ②慈禧太后的愚昧无知 ③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艰难 ④近代科学进入了 新式学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 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 一份商业报纸是( ) 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申报》 D.《人民日报》 5.近代课本和字典等工具书大多由近代中国历史最 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岳麓书社 C.三联书社 D.中华书局
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 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课堂探究】(不依附、不从众、 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 1905年,中国废除了沿用千余 年的科举考试制。这在当时的读书 人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许多人拍 手称快,但也有人痛苦懊恼。应该 怎样正确看待废除科举制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一、主要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签订的主要条约条约名称签订时间战争、签订双方内容影响《南京条约》 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报道哪些内 容?它的创办有何意义?
你认为报纸作为大众媒体 应该注意哪些?现在电视媒体 和网络媒体的出现,能否完全 取代报纸这一平面媒体?
找一找你现在的工具书中有哪些是由商 务印书馆出版的?
商务印书馆
1897年,在上海创办, 它最初专营印刷,后来成 立印刷所、编译所和发行 所,以编印新式教科书、 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 学术著作为主,是中国近 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 构之一。
2.1905年本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代,但因为一
系列大事发生于这一年,使其在近代史上也有
了特别的内涵。发生在1905年的事情包括
(
)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詹天佑被任命为京 张铁路总工程师 ③京师大学堂创办 ④清政 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小明在互联网上发现了这样一张旧报纸的
校园风景
博雅塔和未名湖
小问答
1.科举制创办于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创立的 标志是什么?
隋炀帝,进士科的设置。
2.科举制在唐代的考试科目主要有什么?
明经、进士。
3.明朝科举制的考试范围是什么?
四书五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04年,清政府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 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 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 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 对学校课程设置、教育行政 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 定。此后,各地逐步建立起 各级新式学堂。
图片,如果我想了解这一报纸早期创办的
历史,我应该去 (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4.下图为1897年成立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
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的老照片,此照
片拍摄的地点是在(
)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天津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 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 性以及积极影响的认识,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 献身精神。
旧址和原校名
1.北京大学的前身是哪所学堂?创办的时间? 2.请说出对这一学堂的评价及历史意义。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书籍
清
京师大学堂: 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末 教育
《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
民
废科举兴学堂
初
废除科举制
的
文
化
申报: 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与 文化
教 育
商务印书馆: 近代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
1.下图中这所学府的创办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学堂章程
由梁启超起草。它的办 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 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 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 容。大学堂的课程分普通学 科和专门学科两类。后来又 分为经、汉文、格致(理 科)、农、工、商、医等8 科46门。1912年,京师大学 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学名 子人 的的 天摇 堂篮
北京大学西门
1.洋务运动中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叫什么?
京师同文馆
2.自隋朝以来我国实行的一种选官制度是什么 制度?
科举制度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你知道北京大学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吗?你知 道《新华字典》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来历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来了解这些知识。
知识目标: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 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知道《申报》 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兴学堂
各地的学堂
温清州华府学学堂堂
课程安排
说说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哪些是清末课 程中有的,哪些是没有的。
废科举
建立
隋 朝
完善
唐 朝
发展
明 朝
废除
清 朝
(1905年)
《申报》的创办
1872年,英国商 人美查在上海创办 《申报》。1907年因 经营不善,由上海的 一位金融家接办,其 产权及管理权转归中 国人。它是中国近代 第一份商业性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