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碎屑岩
沉积相-火山碎屑岩

专属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集块结构(火山集块>50%) 火山角砾结构(火山角砾>75%) 凝灰结构(火山灰+火山尘 >75%)
按粒度划分: 集块岩:火山集块>50% 火山角砾岩: 火山角砾>75% 凝灰岩:火山灰+火山尘 >75%
三、构造
与岩浆作用有关: 假流纹构造——熔结凝灰岩中 与沉积作用有关: 层理构造——通常不显,水、风携沉积可有层理。 递变层理——火山碎屑重力流。
(2)塑性岩屑
熔浆在喷出后经塑变、冷凝 而成。 玻璃质结构 火焰状、撕裂状、纺锤状等。
塑性岩屑 / 塑性玻璃岩屑 / 浆屑 / 火焰石
2.晶屑
早期析出的晶体随熔浆炸碎而成。 大小≤2~3mm,常呈棱角状 常见晶屑: 石英 长石(钾长石、斜长石) 黑云母和角闪石
长石(钾长石、斜长石): 沿解理破裂及裂纹
二、熔结火山碎屑岩(集块岩、角砾岩、凝灰岩)
火山碎屑物质可达 90%以上,主要是塑性玻屑和岩屑, 少量晶屑 成因: 火山碎屑就近堆积,自熔结,或加少量熔浆熔结。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三、火山碎屑岩(集块岩、角砾岩、凝灰岩)
火山碎屑物大于90%,经压积或压实作用成岩。 ——狭义的火山碎屑岩。
1、集块岩
弧面棱角状玻屑
浮石状玻屑
(2)塑性玻屑
尚未固结的炽热玻屑被压扁、拉长而定向,相互粘连熔结。
形成流纹状——假流纹构造
塑性玻屑(假流纹构造)
二、结构:
火山集块: > 100mm 火山角砾:100~2mm 火 山 灰:2~0.01mm 火 山 尘: < 0.01mm
火山碎屑物的分选和圆度都很差
石英:不规则裂纹、港湾状熔蚀
长石晶屑
火山碎屑岩类

晶屑,白色鸡骨状玻屑,细点为火山尘。 (据孙善平,王小明,1964)
层状玻屑凝灰岩
河北滦平岔道口 单偏光 d=2.2mm 白色玻屑,呈明显定向排列,平行纤维状的为绿泥石
(据孙善平,王小明,1964)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A)
(B)
流纹质凝灰熔岩和流纹质碎斑熔岩
(A)流纹质凝灰熔岩 福建闽清 d=2.2mm 单偏光 显微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主要 是石英和斜长石,其中有些已破碎成为晶屑。但因成分与斑晶相同,故是斑晶的碎
裂物,而非外原碎屑。基质呈霏细结构,由细粒石英和碱性长石镶嵌而成。 (B)流纹质碎斑熔岩 福建南平 d=2.1mm 单偏光 石英斑晶已显著破裂,碱性长 石次之,斜长石斑晶未破碎。斑晶裂缝中贯入基质的长英物质,它们与基质中的长
第十二章 火山碎屑岩类
第一节 概述
火山碎屑岩:指由火山爆发作用形成
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后经多种成岩方式 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是一种介于熔岩和正常沉积岩之间的过 渡岩石类型。
第二节 火山碎屑物特征
火山碎屑物指的是由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质, 按内部组分物态特征可分为岩屑、晶屑与玻屑三种类型。
一、岩屑
假流纹构造:由压扁拉长的塑变玻屑和塑变岩屑
呈定向排列所形成的一种构造。
层理构造:是由粗细不等或成分不同的火山碎屑
物质形成韵律性的层状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第四节 分类和种属描述
一、分类命名
按照火山碎屑岩的形成条件、碎屑物质成分的含量、 成岩方式及主要碎屑物质的粒级可将其分为三大类五个亚类, 再包括若干岩石类型。
(A)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浙江杭州 d=2mm 单偏光 熔结强。玻屑强烈偏平 化,其中许多呈细脉状,表现出良好的假流纹构造。但在似流动方向的晶屑的 两侧,因所受挤压力小,保存了少数弧面多角形的玻屑。
11-2.8 火山碎屑岩类

2.8.5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和命名
2.8.6 火山碎屑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 一、火山碎屑熔岩类 • 二、火山碎屑岩类 • 三、沉积火山碎屑岩类
一、火山碎屑熔岩类
• 是火山碎屑岩向熔岩过渡的一个类型.熔岩中含有 10--90%的火山碎屑物质。具碎屑熔岩结构。块状 构造。熔岩部分的特征与相应的喷出岩相同,火山 碎屑物质主要是晶屑、玻屑和岩屑,少量异源岩 屑.其成分往往和胶结它们的熔岩的成分相同或相 似。如安徽庐枞何岭冲的橄榄粗安质角砾熔岩,其 角砾成分和胶结物成分相同。角砾具斑状结构,基 质为交织结构,斑晶有斜长石(28.2%),钾长石 (2.5%)、橄榄石(伊丁石化)(10.1%)和辉石(已碳 酸盐化).基质由微晶斜长石、伊丁石、辉石、钾长 石等组成。有不规则的杏仁石分布。由于它们这种 成分上的相似性,所以岩屑和熔岩胶结物就不易区 分,常常不是将它们误为熔岩,就是将它们当作火 山碎屑岩。
2.8 火山碎屑岩类
地震科学系 于晓辉
2.8.1 一般特征
•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pyroclastic rocks)是指火山活动时,由 是指火山活动时, 是指火山活动时 火山爆发作用产生的火山碎屑物质, 火山爆发作用产生的火山碎屑物质,于火山口附近 就地堆积,或在空气或水介质中搬运、降落、沉积、 就地堆积,或在空气或水介质中搬运、降落、沉积、 而后固结形成的岩石。 而后固结形成的岩石。 • 火山碎屑物质来源于地下岩浆的爆炸破碎,和火山 火山碎屑物质来源于地下岩浆的爆炸破碎, 通道壁周围岩石的破坏。 通道壁周围岩石的破坏。火山碎屑岩常和火山熔岩 伴生,也经常与正常沉积岩共存。 伴生,也经常与正常沉积岩共存。它既可发育在陆 地上,也可形成于水下,即既可为陆相, 地上,也可形成于水下,即既可为陆相,也可为海 相。 • 火山碎屑岩的外貌很似正常的沉积碎屑岩,但两者 火山碎屑岩的外貌很似正常的沉积碎屑岩, 碎屑物质的组分和形态以及产状都不相同。因此, 碎屑物质的组分和形态以及产状都不相同。因此, 两者还是容易区别的。 两者还是容易区别的。
火山碎屑岩

英安质岩屑火山角砾岩
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
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
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
《岩石学》实验八 火山碎屑岩类
一、实验内容 1、观察岩石手标本:火山角砾岩(17)、火山凝灰 岩(18) 2、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火山凝灰岩(18) 二、要求掌握:手标本和镜下描述、鉴定,认识基 本造岩矿物,正确定名。
第九章 火山碎屑岩类
一、火山碎屑岩的基本特征
二、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三、火山碎屑岩的结构构造
火山碎屑岩类的基本特征
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爆发作用形成的同期火山碎屑物 质经空气或水介质的搬运、堆积和固结形成的岩石。
火山碎屑岩是介于火山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石, 兼有二者的特点。其物质来源主要源于熔融岩浆,但 火山碎屑物被喷发至空中或水中时,又经历了搬运和 沉积作用,因此具有沉积岩的特征。 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tephra)组成,可含一 定数量的正常沉积物和熔岩物质,熔岩物质一般作为 胶结物存在。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按照火山碎屑物的粒度大小,可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 角砾岩和火山凝灰岩。
火山集块岩:火山集块(>64 mm)的火山碎屑物含量>在火山通道 内或火山口附近。 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2-64 mm)的火山碎屑物含量>50%,填 隙物多为火山灰。常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差。常与火山集 块岩相继成层出现。 火山凝灰岩:火山灰(<2 mm)的火山碎屑物含量>50%,胶结物 多为更细粒火山灰或水化学物质。由于粒度小,可远距离搬运。 火山碎屑物多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一般。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构造
集块结构:粒度>64 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不少 于 1/3。 火山角砾结构:粒度介于 2-64 mm 之间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 般>50%,不少于 1/3。 凝灰结构:粒度介于 2-0.063 mm 之间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 >50%,不少于 1/3。 流状构造:由压偏拉长的塑变玻屑和塑变岩屑定向排列形成, 在野外有时不易与流纹构造区别。 层理构造:多见于水携或风携水下降落的火山碎屑沉积物中, 陆上堆积的涌浪相堆积中也可出现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 粒序构造:有正粒序和逆粒序构造两种。其中逆粒序构造是 由火山碎屑中存在一些体积大但比重小的浮岩屑造成的。
火山碎屑岩

➢4)岩屑凝灰岩主要
由熔岩碎屑组成, 较少见,有时易与 岩屑砂岩相混,需 视有无搬运磨 圆、有无玻屑存在 加以区分。
31
四、沉火山碎屑岩类
沉火山碎屑岩类是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间的过渡 类型,火山碎屑物质占90%~50%,其他为正常沉积物 质,经压积和水化学物胶结成岩,常显层理,故有时也 称为层火山碎屑岩类。它与陆源火山碎屑沉积物的区别 是新鲜、棱角明显、无明显磨蚀边缘及风化边缘。正常 沉积物除陆源砂泥外,还可有化学及生物化学组分,以 及生物碎屑等。
35
二、不同方式形成的火山碎屑岩系及其特点
36
1.重力流型火山碎屑沉积 重力流型火山碎屑沉积按其沉积环境又可分为陆上和
水下两种沉积类型。 1)陆上的火山碎屑(重力)流沉积,或火山灰流、砂流沉积
❖成因:是熔结火山碎屑岩类的主要形成方式。高粘度、
富含挥发组分的酸性、中酸性熔浆以强烈爆发形式喷出火 山口并将熔岩柱炸碎呈火山灰等碎屑物质,大部分呈白热 状态的悬浮物混杂于火山气体之中形成“高密度的流体”, 在重力作用下,沿地面坡度向四围扩散,构成由熔岩碎屑 和气体所组成的特殊流体——火山碎屑(重力)流。其搬 运和沉积方式类似深海中的浊流沉积。
岩色深,为暗紫红、墨绿等色;中酸性者色则浅, 常为粉红、浅黄等色。
❖其次取决于次生变化,如绿泥石化则显绿色,蒙
脱石化则显灰白或浅红色。
21
第三节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及命名
广义的火山碎屑岩类的分类和命名原则如下所述:
❖1)首先根据物质来源和生成方式,划分为火山碎屑
岩类型、向熔岩过渡类型和向沉积岩过渡类型三种 成因类型。
(0.l~0.0l㎜)和微(<0.0l㎜)四种凝灰岩。碎屑成分主要是 火山灰,按其物态及相对含量,分为单屑凝灰岩、双 屑凝灰岩(两种物态碎屑均在25%以上)和多屑凝灰 岩(三种物态碎屑均在20%以上)。
【岩浆岩】z9.火山碎屑岩

火山弹是由于塑性熔浆团在空中旋转而成,形如纺锤、椭 球、麻花、陀螺、梨状等,表面具有旋扭纹理和裂隙,并具有 一层淬火边,大者可达数米。
火山弹
分布在火山口附近的火山弹和岩块,火山弹(S)呈纺缍形,表面存在冷 却时形成的不规状裂纹;与火山弹相邻的是棱角状岩块
火山弹
阿根廷马拉圭市附近有名的火山区
火山角砾岩
三、火山碎屑岩
1,火山喷发物、火山碎屑物、火山碎屑岩 1)火山喷发物:火山喷发时,有大量的气体、液体、和固
体物质,通过火山通道(火山喉管)从地球深部喷发出来。 X火山爆发时,最初是在火山口或在山坡冲开一个出口,
喷出黑色气体烟柱;o接着大量碎屑物质被喷上天空,然后纷 纷降落于火山周围地区;Z最后从火山口流出灼热的熔浆。
晶屑凝灰岩
安山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凝灰 结构,主要成分为玻屑(Bx)、 斜长石晶屑(Pl)和极细的火 山尘。产地:浙江嵊县,正交 偏光
视域与左图相同,单 偏光。细的火山尘物 质已脱玻化,出现绿 泥石。
1弱熔结凝灰岩
未熔结的凝灰岩:在这个凝灰 岩中,玻屑呈不规则棱角状, 基本没有发生变形。产地:浙 江诸几,单偏光。
(2) 产状随堆积地点不同 在火山口附近--成层性差,分选不好 离火山口稍远--分选稍好,粒度变小,成层性较好 离火山口很远或在水盆地中堆积--分选、成层性更好。
4,火山碎屑的来源 浆源:来源于爆发前的岩浆和其中的结晶物质 同源:来自先期喷发的已固结的同源火山岩 异源:来自火山下不同深度和不同岩性的基底岩石,其
<0.0625mm
火山尘
火山尘
火山尘
火山碎屑的 粒度分布
强风造成的单一方向 的火山喷发云(Mt. Etna, Italy)卫星照 片
火山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火山碎屑岩的一般特征火山碎屑岩:是火山作用(包括地下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堆积后经多种成岩方式固结而成的岩石。
火山碎屑岩中除火山碎屑物外,还可含有一定数量的正常沉积物或熔岩物质(作为胶结物)。
火山碎屑岩不仅见于地表,亦可见于火山管道和次火山岩体中。
火山碎屑岩在各个地质时期,不论在陆上,还是水下,均有广泛分布。
火山碎屑物指的是由于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地下熔融的岩浆或已凝固的熔岩,经火山爆发时被粉碎或破碎而成各种岩屑、晶屑和玻屑。
有时亦可混入火山通道两侧、上部或基底围岩的碎屑。
因此它带有内生成因特征;另一方面,火山碎屑物被喷出后,又在空气或水盆地中搬运、降落、沉积,所以它们又具有沉积形成的特点。
火山碎屑岩的物质成分与相应的熔岩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向熔岩过渡的种属很相似,在空间分布上,两者者也经常是共生的;而在结构构造上有的则和正常沉积碎屑岩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多差别。
如前者岩石和矿物的碎屑多半成棱角状,碎屑物分选很差,成分和结构构造上变化很大,常缺乏稳定的层理,只有正常沉积物增多及在水中沉积时,这些特点才逐渐消失。
所以火山碎屑岩是一种介于熔岩和正常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向两端都有一系列过渡变种。
因此含有火山碎屑物50-10%的岩石,可属广义的火山碎屑岩,而正常火山碎屑岩则含火山碎屑物应在90%以上。
火山碎屑岩的成岩方式不同于其它岩石。
向熔岩过渡的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熔浆胶结凝固而成。
向沉积岩过渡的火山碎屑岩,则粘土物质、化学沉积物及火山灰次生变化产物—蒙脱石、绿泥石、沸石等胶结。
而正常火山碎屑岩主要不是压紧固结,部分有火山灰分解产物或化学沉积物胶结。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成岩方式,即是在较酸性、碱性、粘度大,富含挥发分的岩浆上升过程中,气体析出成“牛奶泡沫”状,形成火山碎屑流,火山碎屑物高温熔结在一起,而成为熔结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常具有特殊鲜艳的颜色,如浅红、浅黄、淡绿、灰绿等各种色调。
火山碎屑岩的名词解释

火山碎屑岩的名词解释火山碎屑岩是一种由火山喷发过程中喷发的岩浆、气体和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
火山喷发时,地下岩浆被高温和高压排放到地表,形成了火山碎屑岩。
这种岩石在地球历史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构成了地壳的一部分,还对地球的地貌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从火山碎屑岩的形成过程、物质组成和地质意义三个方面来解释这一名词。
一、火山碎屑岩的形成过程火山碎屑岩形成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火山喷发和火山爆发两个阶段。
首先,火山喷发阶段:当地下岩浆在地质构造破裂带的作用下到达地表时,由于地下岩浆包含的气体的释放,岩浆中的压力迅速减小,岩浆受到的压力无法支撑,造成喷发。
喷发时,岩浆在高温和高压下喷射到地表,形成了喷发柱。
喷发柱中的岩浆渗出到大气中,因而冷却固化,形成火山碎屑岩。
这一过程还伴随着大量的气体和碎屑物质的喷出,形成了火山灰、火山砾、火山弹等。
其次,火山爆发阶段:当岩浆粘度较大且不容易排出喷发地点时,压力就会积聚,在一定程度上积攒到了不可忍受的程度。
此时,岩浆中的气体压力突然释放,形成剧烈的爆炸。
这种爆炸不仅将岩浆和碎屑物质喷射到空中,而且还会扰动附近的岩层,使其起到了挡石墙的作用。
这样形成的岩墙可以用来界定火山口。
二、火山碎屑岩的物质组成火山碎屑岩由于形成的过程不同,其物质组成也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火山碎屑岩主要包含岩石碎块、玻璃质碎屑和结晶物质。
岩石碎块是火山喷发时,由地下的岩石与岩浆混合物一同喷发到地表上形成的。
这些岩石碎块的大小不一,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几十米乃至上百米,是火山岩屑丘形成的基石。
玻璃质碎屑是由于岩浆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受到瞬间冷却而形成的。
它们通常以纤维状、球状或带状存在,具有高度透明度,是火山灰和火山砾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结晶物质是由于火山岩浆中含有丰富的氧化金属,喷发过程中冷却后形成的。
这些结晶物质以晶体的形式存在,通常包括石英、辉石、长石等。
三、火山碎屑岩的地质意义火山碎屑岩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松散层构造:在熔结凝灰岩之下,经常出现一些松散层,这是
熔结凝灰岩的特征。其成因是由于熔结凝灰岩底部散热快,而 凝灰物质未经熔结而成;或为凝灰物喷发降落之前原基岩风化 的产物。
层理构造:火山碎屑岩通常不显层理,但在水携或风携的火山
碎屑沉积中,也可出现小型和大型交错层理以及平行层理,有 时也可见到粒序层理。
19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专属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集块结构
(火山集块>50%) 集块岩
火山角砾结构 (火山角砾>75%) 火山角砾岩
凝灰结构
(火山灰+火山尘>75%) 凝灰岩
碎屑形态特点:
塑变碎屑结构 (主要由塑变碎屑组成) 碎屑熔岩结构 (基质为熔岩结构) 沉凝灰结构 (指混入正常沉积物而言)
如果呈浮岩块喷发物,堆积在空气介质中,较大的浮演化堆积在离火山 口不远的地方,所形成的火山碎屑岩自下而上粒度变小,可形成正粒序层理; 如降落到水盆地中,浮岩碎块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漂浮在水面,比那些粒 径小且不含或者少含气孔的火山碎屑物沉积推迟,便形成逆粒序层理。
23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一般以填隙物的形式出现
熔岩物质-向熔岩过渡 正常化学沉积物质-向沉积岩过渡
17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第三节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与构造 第四节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第五节 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 第六节 火山碎屑物(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第六节 火山碎屑岩的研究方法
20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2、构造:
假流纹构造:由塑性的玻
屑、浆屑平行排列形成的类似流 纹的一种构造。
主要出现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 根据塑性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 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的 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 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 而有别于流纹构造。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21
弧面棱角状玻屑(据赵澄林,1993)
具暗影者示轻微磨蚀现象,张家口-宣化一带中生界凝灰岩
14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浮石状玻屑 不甚普遍,是没有彻底炸碎的弧 面棱面状玻屑,内部保留较多的气孔,状如浮石,在 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中出现较多。
浮石状玻屑(据赵澄林,1993),张家口-宣化一带中生界凝灰岩 15
碎屑成分: 岩屑、晶屑为主,玻屑少见 基质主要为火山玻璃或火山岩
结构构造: 具碎屑熔岩结构,块状构造
按主要粒级碎屑划分为:
集块熔岩 角砾熔岩 凝灰熔岩
30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基性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为熔岩流和熔岩被
31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32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石英晶屑表面极为光 洁,具不规则裂纹及 港湾状熔蚀外形。
11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黑云母、角闪石晶屑 常具弯曲、断裂及暗化现象。
长石晶屑
渤海海域钻孔岩心,中生代凝灰岩 ( 自然断面 , ×1200)
12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3、玻屑 :火山玻璃的碎屑(酸性和中酸性熔浆生成的玻屑折光率在1.48~1.51之间)
玻 屑: 0.1~0.01mm,(很少超过2mm) 火山灰: 2~0.01mm 火山尘: < 0.01mm
玻屑
刚性玻屑
弧面棱角状 浮石状
塑性玻屑
13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弧面棱角状玻屑 出现普遍,形状多样,镜下
常用弓形、镰刀形、月牙形、鸡骨状、管状、海绵骨
针状、不规则尖角状等一系列形容词来描述。
分 布: 主要产于火山颈、破火山口、火山构造洼地和巨大的火山碎 屑流与侵入状的熔结凝灰岩体中。
按主要粒级碎屑划分为:
熔结集块岩 熔结角砾岩 熔结凝灰岩(分布最普遍)
33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34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35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颜色主要取决于物质成分:
中基性--色深,为暗紫红、墨绿等色 中酸性--色浅,常为粉红、浅黄等色
颜色其次也取决于次生变化:
如绿泥石化--绿色 蒙脱石化--赤灰白、浅红色
25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第三节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与构造 第四节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第五节 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 第六节 火山碎屑物(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第六节 火山碎屑岩的研究方法
岩,当火山爆炸时冲碎而成。)
外形:不规则多角形;
大小:1mm~ >1mm
(2) 塑性岩屑 (塑性玻璃岩屑、浆屑或火焰石等):熔浆冷凝岩屑
(由塑性、半塑性熔浆在喷出后经塑变而成。)
玻璃质结构; 形状特殊:断面呈火焰状、撕裂状、
树枝状、纺缍状等
8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火山弹:是由于塑性熔浆团在空中旋转而成, 形如纺缍、椭球、麻花、陀螺、梨状等,表面具旋扭 纹理和裂隙,并具一层淬火边,大者可达数米。
18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1、结构
粒度是主要的结构参数 火山碎屑物的分选和磨圆都很差
通用的粒级划分
火山集块(>64mm)
火山角砾(64~2mm)
火山灰(2~0.01mm)
火山尘(<0.01mm)
火山灰由岩石、矿物、火山玻璃碎片组成 ,直径小于2毫米。火山灰不同于烟灰,它
坚硬、不溶于水。
9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2、晶屑 :早期析出的斑晶随熔浆炸碎而成。
大小:2mm~3mm 外形:常呈棱角状,部分保持原来晶形;裂纹发育
常见的晶屑:
石英 长石(钾长石、斜长石) 黑云母、角闪石
10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长石晶屑主要为透长石、酸 性至基性斜长石,有较高自 形程度,可见沿解理破裂及 明显的裂纹。
26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第一步:按物质来源和生成方式-三种成因类型 向熔岩过渡类型 (熔岩物质70%-50%;火山碎屑物质30%-50%) 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物质>90%) 向沉积岩过渡类型(火山碎屑物质90%-10%)
第二步:按碎屑物质相对含量和固结成岩方式-五种岩石类型 火山碎屑熔岩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火山泥球构造:(包括火山泥球、火山豆石、凝灰岩球、火
山雹石等):呈球状,内部为较粗的火山灰屑或晶屑,边部为
极细的火山尘等所构成的同心纹层构造。
成因机制可能有四种:
1、喷发的细小火山碎屑物围绕降落的雨滴粘聚增大而形成。这种泥球大小 不一,多产在凝灰岩中,其成分和凝灰岩相同。
熔结火山岩类
36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弱熔结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在长石(Fl)、辉石(Px)晶屑间分布 着棱角状(C)、扁平状(P)玻屑,一些玻屑在晶屑附近出现弯曲变形 ,显示了轻度熔结特征。单偏光。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塑性玻屑 是炽热的玻屑在上覆火山碎屑物的 重压下,彼此压扁拉长叠置定向排列,且相互粘连熔 结在一起而成。强烈塑变玻屑显流纹状,通称假流纹 构造。
塑性玻屑, 假流纹构造
福建,永泰,下白垩统,石帽山组 16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二)正常沉积物、熔岩物质等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6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物质成分
(一)火山碎屑物质
岩屑(岩石碎屑) 晶屑(晶体碎屑) 玻屑(玻璃碎屑)
(二)正常沉积物 (三)熔岩物质等
7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一)火山碎屑物质
1、岩屑 (岩屑形状多样,大小不一,可由微细粒至数米的巨块。)
(1)刚性岩屑:成岩岩石碎屑(已凝固的熔岩、火山基底或管道的围
《沉积岩石学》
第八章 火山碎屑岩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1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第三节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与构造 第四节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第五节 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 第六节 火山碎屑物(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第六节 火山碎屑岩的研究方法
2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除上述构造外,有时还见气孔、杏仁构造、斑杂构造(火 山碎屑物在颜色、粒度、成分上分布不均,且无排列性,而表 现出的一种杂乱构造)等,甚至在某些火山细屑岩中还见有生 物搅动构造及实体化石。
24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3、颜色: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火山碎屑岩常具有特殊鲜艳的颜色,如浅红、紫红、 嫩绿、浅黄、灰绿等。它是野外鉴别火山碎屑岩的重要标志之一。
熔结火山碎屑岩(以塑变碎屑为主) 火山碎屑岩 (无或很少塑变碎屑) 沉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质90%-50%) 火山碎屑沉积岩 (火山碎屑物质50%-10%)
27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第三步:按照碎屑粒度和各粒级组分的相对含量-划分为三个基本种属
集块岩 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之间的过渡型为凝灰角砾岩、角砾凝灰岩等) 第四步:按碎屑物态、成分、构造等依次作为形容词命名
砾间原生、次生孔、缝, 构造裂缝,凝灰岩中溶 孔,溶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