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ECT基本知识
ECT基本知识

2021/1/7
18
γ衰变是激发态原子核(如 99mTc)回复到基态,放出γ光 子—中性光子流。γ光子穿透力强, 可用于显像。
2021/1/7
19
正电子衰变发生于缺中子或质子过 剩的原子核,如18F,衰变时发射一个正 电子和一个中微子,原核素的一个中子变 为质子。正电子射程短,仅1—2mm即 发生湮灭辐射而失去电子质量,转变为两 个能量为511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 正电子衰变的核素用于PET显像。
2021/1/7
12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 一位置,是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 数不同的原子为同一元素的不同的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和生物学特性。 质子数 中子数及原子核所处
的能量状态三者中任一不同的原子就是不同 的核素。 质子数 中子数相同而原子核所处的
相机)-核素显像(+核素治疗+功能测 定+体外分析)-临床核医学( +实验 核医学)-核医学( +影像医学)-影 像医学与核医学学位点。
2021/1/7
30
4. ECT的发展与展望:
1895年 发现 X线
1896年 发现放射性核素 铀 1934年 用人工方法成功生产放射性核素 1937年 发现 43号元素Tc 1965年 Mo-Tc发生器问世 1966年 药盒试制成功 1949年 发明首台闪烁扫描机 1950年 研制成功井型晶体闪烁计数器 1957年 研制成功γ-照相机 1963年 研制成功TCT及SPECT 1975年 研制成功PET
2021/1/7
31
近年来,图像融合技术及图像融合机发展 起来, 将PET与CT及SPECT与CT两幅不同 图像融合成一张图像,利用TCT图像解剖结构 清晰,ECT图像反映器官的生理代谢和功能,
ECT 操作规程

ECT 操作规程1、人员和设备的要求1.1 操作者必须持有大型医用设备(ECT)操作上岗证。
1.2 使用该设备必须持有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
1.3 设备必须在质量检测合格的有效期内使用。
2、使用环境要求2.1 供电要求:交流220V±10%,频率50Hz±1Hz,三线制交流电源(带接地线)。
2.2 环境要求:远离干扰源;环境温度:20℃~24℃;相对湿度:40%~70%。
3、操作程序3.1 打开设备间温度调节设备,保持标准室温。
3.2 开启主电源,开启UPS,开启工作站、主计算机及机架。
3.3 按下HOME按键,机架会进行初始位置自检,等全部检测完成,按下探测器上的四个保护开关,检测保护开关是否正常工作。
3.4 更换准直器(如不需要更换此步骤可以跳过):选择需要的准直器,推到准直器车的固定位置,在探头上安装准直器,完成后检查4个保护开关是否能正常工作。
3.5 输入病人的流水号后核对病人主要信息,根据检查需要选择扫描部位及相应扫描程序。
3.6 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扫描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启动按键进行扫描,图像显示后进行确认。
3.7 扫描完成后,关掉工作站计算机,主计算机,机架。
(电源控制柜上有四个电源开关,其中有一个是探头的电源,在每天的工作结束后,如果第二天要还用机器,这个开关就不用关。
)4、注意事项与安全警告4.1 禁忌症: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ECT检查。
4.2 不间断电源UPS的使用,开启UPS时,请选择工作模式,而不要选择在旁路模式,当关闭机器的总电源后请及时关闭UPS。
4.3 机械运动操作注意事项:机架打倾斜时,一定要确保倾斜范围内没有障碍物;病床升降时,一定要确保床的四周没有障碍物(比如手推床,凳子,椅子)。
5、维护保养要求5.1 保持好机房的环境卫生,保持机器外壳的整洁,特别是像血迹,呕吐物,要及时清洁处理。
5.2 定期清洗防尘滤网,注意清洗后要干燥后再放回。
放射性与放射源基础知识

放射性核素衰变时放出α射线的称α衰变,放 出β射线的称为β衰变,伴随α、β衰变,还往往放 出γ射线(γ光子)。
α射线是一种高速运动的带正电的粒子流,也
叫α粒子,β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即电子 流, γ射线是伴随α、β衰变放出的一种波长极短 的电磁辐射。
三种射线作用于周围物质时,会发生以下一些现象: (1)穿透物质 (2)电离作用 (3)荧光作用 (4)感光作用 (5)产生热量 (6)可以引起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及其它变化
原子核内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
的一类原子叫做核素,例如:238U、235U、
232Th它们都分别是一种核素。238U与235U这两
种核素,质子数(原子序数)相同,中子数
不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居同一位置,我们称
它们为同位素。
电离辐射:在辐射防护领域,指能在生物物
质中产生离子对的辐射;
剂量:某一对象所接受或吸收的辐射的一种
核燃料循环设施 ,
核燃料循环设施包括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等。 后处理主要内容有:(1)除掉裂变产物;(2)回收未燃烧的燃 料;(3)回收生成的可裂变物质(如钚)等。
人工辐射源 核技术应用 密封源 , α放射源 :α放射源主要用于烟雾报警器、静电 消除器和放射性避雷器等的离子发生器。常用 的α放射性核素有210Po、238Pu、239Pu、241Am、 235U、238U等。 β放射源 :(锶-90) 低能光子源 : γ放射源 : (钴-60、镭-226和铯-137) 中子源 :
220Rn
216Po
212Pb
212Bi
208Pb
235U
223Ra
219Rn
215Po
211Pb
211Bi
医学影像设备学填空小知识点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做真空高压放电实验时,发现X射线。
●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可分为影像诊断设备和医学影像治疗设备。
●X线发生装置由X线管、高压发生器和控制台三部分组成。
●固定阳极X线管主要由阳极、阴极和玻璃壳组成。
阳极结构及作用:阳极头、阳极帽、可伐圈、阳极柄;产生X线并散热,其次是吸收二次电子和散乱射线。
阳极头:由靶面和阳极体组成。
靶面的作用是承受高速运动的电子束轰击,产生X线,称为曝光。
阳极帽:可吸收50-60%的二次电子,并可吸收一部分散乱射线,从而保护X线管玻璃壳并提高影像清晰度。
阴极结构及作用:灯丝、聚焦罩、阴极套和玻璃芯柱组;发射电子并使电子束聚焦。
缺点:焦点尺寸大,瞬时负载功率小。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
●在X线成像系统中:对X线成像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X线管的焦点。
●一般固定X线管的靶角为15°-20°。
●有效焦点尺寸越小,影像清晰度就越高。
●软X线管的特点:①X线输出窗的固有滤过率小。
②在低管电压时能产生较大的管电流。
③焦点小;结构:与一般X线管相比,特点:①玻窗②钼靶③极间距离短;最高管电压不超过60kv。
●X线管常见的电参数有灯丝加热电压、灯丝加热电流、最高管电压、最大管电流、最长曝光时间、容量、标称功率、热容量。
●高压整流器是一种将高压变压器次级输出的交流高压变为脉动直流高压的电子元件。
●按高压变压器的工作频率将诊断X线机分为:工频X线机(50或60 Hz)、中频X线机(400-20kHz)、高频X 线机(>20kHz)。
工频X线机分为常规X线机和程控X线机。
●高压发生器内的变压器油具有绝缘、散热作用。
●用铜板制作的接地电极,铜板的厚度应大于3mm。
机房的高度一般不应低于。
●单相全波整流X线机主要技术参数:①对电源的要求。
②透视③摄影④诊视床⑤点片架⑥摄影床⑦体层装置;主要特点:三钮制控制:采用kV、mA、曝光时间三参数自由选配的的方式进行调节。
ETC基本常识

ETC基本常识第一篇:ETC基本常识ETC基本常识1、电子收费系统概述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通过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应用组合式联网电子收费技术,提高收费站通行能力,缓解收费站拥堵,为高速公路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电子支付和通行服务。
使用电子收费系统可以降低车辆磨损和油耗,减少大气污染,可实现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
同时,免通行费现金支付便于车辆与财务管理。
2、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简介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 oll Collection System,简称ETC),是通过“车载电子标签+IC卡”与ETC车道内的微波设备进行通讯,实现车辆不停车支付高速公路通行费功能的全自动收费系统。
3、人工收费系统(MTC)简介人工收费系统(Manual Toll Collection System,简称MTC),是指用户通过收费站时,以IC卡刷卡或现金方式实现停车支付高速公路通行费功能的收费系统。
4、ETC车道标志、标线在高速公路路侧距离收费站区500米处,设有如下标志:此标志表示前方收费站区设有ETC车道。
在ETC车道收费亭前方,设有如下标志:此标志表示箭头指示车道为ETC车道,车道限速为20KM/H,注意保持车距。
在ETC车道上方,设有ETC车道天棚指示灯,当天棚指示灯为进入车道,当天棚指示灯为时,表示车道处于关闭状态,禁止通行。
字样时,允许车辆在ETC车道内有行驶标线,用户应按照标志标线行驶。
ETC使用说明1、ETC车道通行提示1)用户车辆通过ETC车道时,车道内栏杆自动打开,入口费额显示器显示“账户正常(储值卡显示余额)、车牌号”,出口费额显示器显示“本次消费金额、车牌号”。
2)当入口费额显示器显示“账户低值、车牌号”时,说明速通电子标签内的记账卡账户余额已经低于预先由用户确认的低值限额。
3)当用户车辆在ETC车道不能正常通行时,车道通行指示灯为红色,此时,请停车配合现场工作人员处理。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2.Simone Rossi, Mark Hallett, Paolo M. Rossini, Alvaro Pascual-Leone and The Safety of TMS Consensus Group.
Safety, ethical considerations, and applic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clinical
1831 1874
英国化学家Faraday阐明了电磁感应现象,通电导体 周围存在磁场,变化的磁场又可以使临近的导体产生 感应电流。
美国Bartholow在脑手术中直接用电刺激大脑运动区 引起对侧肢体抽动。
1896
2023/12/25
法国生物学家Arsonval自制了可以套在头上的线圈,然 后接上110V的电压,通过30安培的电流,发生了光幻 觉现象,现在可以解释为磁场刺激兴奋了视网膜。
4
刺激深度:1.5~8cm 刺激强度:1.5~6T
2023/12/25
8
TMS技术简介
相关概念
单脉冲TMS(sTMS) 双脉冲TMS(pTMS ) 重复性TMS(rTMS)
刺激模式
圆形 8字形
刺激线圈
TMS
运动阈值
TMS刺激运动皮质,10次刺 激中至少5次可诱发出波幅超 过50μV的靶肌(通常为拇短 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 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运动阈值可反应大脑皮质兴奋 性,便于确定个性化的刺激强 度
from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Safet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ECT检查术患者健康教育

ECT检查术患者健康教育1.ECT检查术简介ECT主要用于甲状腺癌,骨骼等部位肿瘤的检查,尤其常用于骨转移性肿瘤的检测,比普通X线拍片可提前3~6个月发现病变。
因此,对一些较易发生骨转移的癌症。
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等。
即使没有骨痛,也可作术前或术后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转移灶。
2.健康指导1)ECT是一种安全、无创、无痛苦的检查。
2)ECT 检查需提前预约,请按照预约单的注意事项做好准备。
3)所有ECT检查项目均需静脉注射显像剂。
请检查者先到预约室登记.按要求到注射室接受注射。
4)如果ECT检查所用药物无过敏及其他副作用,请病人放心使用。
5)注药后请到候诊室耐心等候,听到医生叫名后方可到检查室进行检查。
6)全身骨显像病人注药后半小时内不能喝水,半小时后尽量多喝水,最好在1000毫升左右。
7)全身骨显像:注射显像剂后的2小时内饮水500毫升以上。
检查前排空小便。
有植入金属假肢、假乳房的应告知医生所植入的部位。
检查前二天不宜作钡餐、钡灌肠等检查。
以免钡剂滞留于肠道影响影像观察。
8)甲状腺显像;按医嘱停用含碘的药物及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鱼虾等,并停用甲状腺片。
使用碘造影剂者至少三周后才能做检查。
检查中如遇小儿或不能合作的病人检查前可用镇静剂。
因疼痛不能配合检查的可事前使用镇痛药。
检查前应除去受检部位所配戴的金属物品,如首饰、金属纽扣、皮带、钥匙、硬币等。
因用于ECT检查的大部分药物都由尿排泄出体外,所以,检查后多饮水可加速药物的排出。
9)胸部肿瘤检查检查前空腹,禁食8~12小时,并禁止补含葡萄糖液体。
10)腹部肿瘤检查:(1)检查当日空腹,禁食8~12小时。
(2)检查前一天晚上9时服缓泻剂:口服20%甘露醇250毫升,以清洁肠道。
(3)请向医生说明近期有无行手术、放化疗、有无感染和其他炎症病灶存在。
(4)注射显像剂前后,等待检查期间,应保持安静状态,不要随意走动。
(5)在检查过程中尽量不要移动身体。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基础知识-1-2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基础知识-1-2(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50,分数:50.00)1.关于X线影像放大的叙述,错误的是∙A.放大率:M=S/G∙B.b不变,焦—片距越大,M越大∙C.X线摄影中焦—片距尽可能远∙D.X线摄影中被检体尽可能接近胶片∙E.心脏测量FFD要在200cm(分数:1.00)A.B. √C.D.E.解析:焦-片距越大,M越小。
2.关于照片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管电压影响照片对比度∙B.加大焦-片距,照片对比度提高∙C.灰雾使对比度下降∙D.管电压上升照片对比度下降∙E.γ值大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分数:1.00)A.B. √C.D.E.解析:跟焦—片距无关。
3.关于X线束、照射野的叙述,错误的是∙A.摄影时照射野应尽量大∙B.X线管发射锥束X线束∙C.X线束有一定的穿透能力∙D.X线束中心部分的X线为中心X线∙E.X线束入射肢体曝光面大小称照射野(分数:1.00)A. √B.C.D.E.解析:摄影时照射野应尽量小。
4.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X线为示踪剂∙B.示踪技术灵敏度高∙C.示踪技术有一定的放射性∙D.用射线探测仪器探测其行踪∙E.核医学诊断技术基于示踪技术(分数:1.00)A. √B.C.D.E.解析: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
5.透光率(T)的叙述,错误的是∙A.T=I/I o∙B.T的定义域是0≤T∙C.是指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D.T=0时,表示入射光全部被吸收∙E.T=1时,表示入射光全部通过照片(分数:1.00)A.B. √C.D.E.解析:T的定义域为0<T<I。
6.用0.1焦点放大摄影,最大放大率是∙A.3倍∙B.4倍∙C.5倍∙D.6倍∙E.8倍(分数:1.00)A. √B.C.D.E.解析:M=1+0.2/F。
7.关于滤线栅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栅密度n的单位是线每厘米∙B.栅比增加,f1~f2范围缩小∙C.n小的滤线栅吸收散射线能力强∙D.栅比(R)=铅板的高度/铅板的间隔∙E.栅比值越高消除散射线作用越好(分数:1.00)A.B.C. √D.E.解析:n大的滤线栅吸收散射线能力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15
26
SPECT即 single photon ECT,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 像,所用核素衰变方式为电子俘获 衰变或γ衰变,放出X线或γ线,核 素半衰期较长,制得容易,药物来
22
2. ECT的特点及与TCT的区别:
ECT显像的实质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放射
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图。既反映了器官组织的 解剖结构,也反映了血供,代谢及功能状态。 疾病的发展过程多数起始于血供或代谢功能改 变,故ECT对疾病非常敏感,可较早发现疾病。 但各疾病缺乏特点,鉴别诊断困难;再者, ECT受设备制造技术限制,像素较少,空间分
ECT基本知识
2020/10/15
2
2020/10/15
3
2020/10/15
4
2020/10/15
5
目的:
1. 半年来,ECT室工作的总结汇报 2. 了解ECT的成像原理等有关基本知 3. SPECT的应用,特别是在骨 、心 脏 、肾脏 、甲状腺 、脑 、腮腺的应用
2020/10/15
6
2020/10/15
10
原子 ZAXN---元素---同位素---核素---同质异能 素---放射性核素---衰变---放射性活度 半衰期
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原子由质子 中子和 电子组成,质子 中子组成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 行,不同能量的电子处在不同的轨道上。在中性原子 中,A=Z+N,Z等于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
2020/10/15
24
TCT( 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X线穿透式计算机断层 显像,射线由体外的X线球管受控发射,
实质为密度差别图,反映解剖结构,对大 多数病变敏感性较低,发现疾病较晚,但 空间分辨率较高,定位较容易。
2020/10/15
25
3. ECT的分类及归属
8
正常
4
肿大
5
冷结节
2
热结节
1
甲状腺
17 异位
1
术后
1
大、低
4
大、高
1
断层
6
2020/10/15
9
一 . ECT 的 基 本 知 识 :
1.ECT 的 含 义 及 成 像 原 理 : ECT 是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的 简 写 , 即 放 射 性 核 素 发 射 式 计算机断层显像。
能量状态不同的原子叫同质异能素。能量高 的不稳定的状态叫激发态,用“m”表示; 稳定的状态叫基态。
2020/10/15
12
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由核内质
子间的库仑斥力及质子与中子间的短 程核力的大小决定。Z较小的核素, Z/N=1,是稳定的;当质子数较多时, 就要有更多的中子才能使核力与斥力 平衡,即N/Z大于1;但当Z大于83时, 核力不能与斥力平衡,全是不稳定的 核素。
辨力较差,造成有时定位困难。
2020/10/15
23
ECT与TCT的区别总结如下:
ECT(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放射性核素发射式计 算机断层显像,射线由引入体内的核素随 时发射,实质为核素的分布图,反映解剖 结构、血供、代谢、功能,对病变敏感性 高,可较早发现疾病,但特异性较差,空 间分辨率较低,定性定位较困难。
2020/10/15
21
放射性核素原子标记到某些化合物
上构成放射性药物,引入活体内,被标记 的化合物根据自己的代谢和生物学特性, 能特异地分布于体内特定的器官或病变组 织,标记在放射性药物分子上的放射性核 素衰变放出射线,被体外的探测装置接受 处理而成像。这就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 本原理。
2020/10/15
2020/10/15
17
γ衰变是激发态原子核(如 99mTc)回复到基态,放出γ光 子—中性光子流。γ光子穿透力强, 可用于显像。
2020/10/15
18
正电子衰变发生于缺中子或质子过 剩的原子核,如18F,衰变时发射一个正 电子和一个中微子,原核素的一个中子变 为质子。正电子射程短,仅1—2mm即 发生湮灭辐射而失去电子质量,转变为两 个能量为511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 正电子衰变的核素用于PET显像。
ECT室工作的总结汇报
1.共检查病人135人次,总收
入54120元。
2.骨91人次,甲状腺17人次,
心脏15人次,肾脏6人次,腮腺3
人次,肝脏1人次,脑池1人次,
2020/10/15
7
多发骨转移
பைடு நூலகம்
29
单发股骨转移
3
正常
15
全身骨
91 肺性骨关节病
3
高度可疑
19
考虑正常
11
不确定
13
2020/10/15
2020/10/15
11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 一位置,是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 数不同的原子为同一元素的不同的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和生物学特性。 质子数 中子数及原子核所处
的能量状态三者中任一不同的原子就是不同 的核素。 质子数 中子数相同而原子核所处的
2020/10/15
13
不稳定的核素叫放射性核 素,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并转变 成另一种核素,这一过程叫放 射性衰变。正电子衰变,电子 俘获放射性衰变的类型有α衰 变,β- 衰变衰变,γ衰变。
2020/10/15
14
α衰变放出α粒子,即 4He,α粒子质量大,带电
2
荷,射程短,穿透力弱,不能 用 显像,可用于治疗。
2020/10/15
15
β- 衰变发生于中子过剩的
原子核,衰变放出一个电子和 反中微子,原核素的一个中子 变为质子,β- 粒子穿透力弱, 不能用于显像,可用于治疗。
2020/10/15
16
电子俘获衰变发生于缺中子 的原子核,如201Ti,衰变时一个 质子俘获一个核外电子转变成一 个中子,放出一个中微子,伴有 特征X线及γ线放出。X线及γ线穿 透力强,可用于显像。
2020/10/15
19
放射性核素原子的衰变示随机的,
自发的,并非在瞬间同时完成,而是按 一定的速率进行。各种放射性核素都有 各自的衰变速率,用半衰期表示。半衰 期就是衰变到原来的一半所用的时间。 如99mTc为6.02h,Mo为60.02h。
2020/10/15
20
放射性核素的多少,即量,用
放射性活度表示。放射性活度是表示 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单 位有居里(Ci),贝可(Bq)。1 Bq 为每秒1次衰变,1 Ci表示每秒 3.7*1010次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