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试卷模板(试题卷)
中考语文考题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瞻仰(zhān yǎng)B. 神秘(shén mì)C. 谦虚(qiān xū)D. 沉默(chén mò)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震撼人心B. 遥不可及C. 碧波荡漾D. 恢弘壮阔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B.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
C. 他的成绩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刻苦学习的结果。
D.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们每天都要努力学习。
4.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遥不可及:非常遥远,难以达到。
B. 恢弘壮阔: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C. 沉默寡言:很少说话,性格内向。
D. 碧波荡漾:水波荡漾,形容水面波光粼粼。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天空中的星星像眼睛一样闪烁。
B. 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C. 小明很聪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这座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朱自清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的一生都在为家庭付出。
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毅力。
在我小时候,母亲每天忙碌于家务,照顾我和弟弟的生活。
她总是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创造一个温馨的家。
虽然生活艰辛,但她从未向我们抱怨过。
母亲是个勤劳的人。
每天天还没亮,她就已经起床,开始忙碌。
她不仅要照顾我们,还要照顾年迈的祖母。
尽管工作繁重,但她从未放弃过。
母亲是个有爱心的人。
她关心我们的成长,耐心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
每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她总是鼓励我们,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母亲是个有责任感的人。
她总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为我们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
尽管她没有多少文化,但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
在我心中,母亲就是一座巍峨的山峰,无论风雨,她始终屹立不倒。
初三语文中考全套试卷电子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20分)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漫步、倾听、底蕴、蜻蜓点水B. 潇洒、蔚蓝、璀璨、身临其境C. 蔷薇、蕴藏、幽静、蜻蜓点水D. 沉默、凛冽、静谧、蔚蓝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她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蹈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B. 由于他的努力,这次比赛我们队获得了第一名。
C.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D. 他不但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B. 雕梁画栋:指房屋装饰华丽。
C.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或仪表在人群里很突出。
D. 满载而归:形容收获很大。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星星眨着眼睛,好像在向人们问好。
B. 晨曦中,那座山宛如一位威武的将军。
C. 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D. 月光洒在湖面上,如同银色的薄纱。
5. 下列各句中,用词恰当的一项是()A.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这次活动。
B. 他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C.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精美。
D. 这位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标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2. 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3.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说明。
(4分)4. 请从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关雎》)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中考语文试卷模板

一、试卷结构本试卷分为四个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词语辨析(5分)2. 词语解释(5分)3. 句子衔接(5分)4. 语法填空(5分)5. 修改病句(5分)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40分)1. 阅读理解(20分)2. 信息筛选(10分)3. 综合分析(10分)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40分)1. 实词解释(10分)2. 翻译句子(10分)3. 理解分析(10分)4. 翻译文段(10分)第四部分:作文(40分)1. 作文题目:以“成长”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二、试题内容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运用1. 词语辨析(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看法也不一致B.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C. 我们班的张明同学平时学习成绩很好D. 小明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小说2. 词语解释请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句子衔接请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入横线上,使上下文连贯。
(1)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__________,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A. 然而,我们仍需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B.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C. 由此可见,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前景广阔4. 语法填空根据句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或短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就开始做作业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发现我的作业没完成。
5. 修改病句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 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这篇课文。
B.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语文中考试卷模板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荷塘月色》的作者是______,其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流着”这句话描绘了月光的______。
2. 《背影》一文中,父亲送别儿子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
3.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出自______的《再别康桥》,这句诗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千里江陵一日还”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早发白帝城》,这句诗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江船行驶速度之快。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______。
6.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观书有感》,这句诗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寓意了______。
7.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钱塘湖春行》,这句诗描绘了春天______的景象。
8.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江雪》,这句诗通过______、______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题西林壁》,这句诗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______。
1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这句话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é)殊途同归(shū tútóng guī)悲从中来(bēi zhōng cónglái)B. 拮据(jié jū)莫衷一是(mò zhōng yī shì)遥不可及(yáo bù kě jí)C.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D. 鸿雁南飞(hóng yàn nán fēi)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的原因,导致这次活动不得不延期举行。
2024年中考试卷语文

2024年中考试卷语文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静谧(mì)炽热(zhì)锲而不舍(qiè)B. 教诲(huì)粗犷(guǎng)参差不齐(cī)C. 星宿(sù)庇护(bì)随声附和(hè)D. 滑稽(jī)惩戒(chěng)骇人听闻(hài)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狼藉蹒跚因地治宜。
B. 嶙峋踌躇谈笑风声。
C. 濒临推崇络绎不绝。
D. 蔓延澜语无动于衷。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
B. 这片花海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C. 对待学习,我们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
D. 他的画技高超,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二)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共10分)(三)综合性学习(5分)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
1. 请你写出一个你熟悉的传统节日,并简述其习俗。
(3分)2. 针对部分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忽视传统节日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2分)二、阅读理解(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解析)

语文试卷第Ⅰ卷(共70分)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ēi)狭隘.(yì)津.津有味(jīn)B.剔.透(tī)步骤.(zhòu)既往不咎.(jiù)C.濒.临(bīn)颈.椎(jīng)载.歌载舞(zǎi)D.庇.护(pì)广袤.(mào)中流砥.柱(jīn)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
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先字帖。
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D.垃圾分类即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其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与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与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射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在下面语段中,一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运动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但是只要 B.所以因此只要C.因为因此如果 D.所以但是如果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初三语文中考试卷

初三语文中考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狡黠(xiá)慰藉(jí)一抔黄土(póu)B. 拮据(jū)栈桥(zhàn)义愤填膺(yīng)C. 恣睢(suī)勾当(gōu)孜孜不倦(zī)D. 谮害(zèn)惩罚(chěng)锲而不舍(qiè)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亵渎红妆素裹重蹈覆辙。
B. 殒落断章取义自知之明。
C. 嬉闹恼羞成怒恃才放旷。
D. 萧索与日俱增一代天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C. 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D.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D. 他的家乡是广西桂林。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二)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三)综合性学习(5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走进古诗词”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2. 在“古诗词创作”环节,要求同学们以“思念”为主题创作一首绝句。
请你写出自己创作的绝句(4句)。
(3分)二、阅读理解(45分)(一)古诗词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语文中考的试卷模板

一、基础部分(30分)1. 语音辨析(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呼啸(xiào)剥削(xuē)瞠目(chēng)B. 毛茸茸(róng)纷繁(fēn)荡漾(yàng)C. 沉湎(miǎn)毅力(yì)蜿蜒(wān)D. 漫步(màn)沸腾(fèi)混淆(xiáo)(2)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fèn)破釜沉舟(fǔ)B. 蹉跎岁月(cuó)蹑手蹑脚(niè)C. 畸形发展(jī)呼风唤雨(huàn)D. 蹉跎岁月(cuó)破釜沉舟(fǔ)2. 词语运用(1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B. 他的演讲富有激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D.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你截然不同。
(2)请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这篇文章描写了()的景象。
②在这个项目中,他发挥了()的作用。
3. 句子衔接(5分)(1)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
(2)将下列句子排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①每天早晨,我都会去公园晨练。
②公园里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
③我喜欢在公园里漫步。
④回到家,我会整理一下当天的学习任务。
4. 修改病句(5分)请修改下列病句,使语句通顺、正确。
①他的书法写得很好,在全校书法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②这个小镇历史悠久,有很多古老的建筑。
二、阅读部分(50分)1. 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湖县南湖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素质能力检测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 ①常恐秋节至, 。
(汉乐府《长歌行》) ②树树皆秋色, 。
(王绩《野望》) ③ ,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⑥松间沙路净无泥, 。
(苏轼《浣溪沙》) ⑦荡胸生层云, 。
(杜甫《望岳》) ⑧夜久语声绝, 。
(杜甫《石壕吏》) (2)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8分) ①在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孕育下,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为华夏大地留下了许多享誉中外的名胜古迹。
②因慕名而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驻足于结构匀称.、历史幽久的赵州桥,流连在 、 的苏州园林中,感受着规模宏大壮丽、鸣钟击q ìng 的故宫博物院,还要登上那雄伟壮阔、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
③作为一名中国人,又怎能不热爱自己的祖国,身为炎黄子孙,又怎能不自豪呢?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 击q ìng ( ) 匀称.( ) (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 ”,应将这个词改为“ ”。
(2分) (3)结合课文内容,在第②句所给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四字短语。
(2分) (4)语段中第 句有语病,修改: 。
(2分) 3.运用名著导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5分) (1) (填作品名)中很多是回忆童年往事的,几篇记人的文章尤其值得反复阅读,如《二十四孝图》中,出于人性和人情的儿童心理,批判了“ ”和“ ”的孝道。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2)《骆驼祥子》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的的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来到北京生活一段时间后,最大的梦想就是。
4.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
(12分)1.古今中外的桥,姿态万千,各具风采。
你知道的桥的类型有哪些?试举几例(不得少于三例)。
(3分)2.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桥,历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
搜集有关桥的诗歌、俗语、成语各一。
(3分)3.人们用桥造出很多新词,如商桥、书桥、连心桥等,说说在这些词里“桥”的含义:商桥是的桥梁,书桥是以书来沟通的方式,连心桥是的桥梁。
(4分)4.搜集一个有关桥的故事或传说。
(2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1分)《梦幻视觉“水立方”》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它充满阳刚之气的独特外形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与它并肩而立的国家游泳中心,则以一种柔美风格,与“鸟巢’’共同在北京城的北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与“鸟巢”一样,国家游泳中心也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名字:水立方。
(一)阳光下晶莹的水滴“水立方”设计精妙,晶莹通透,具有梦幻般的独特的视觉效果。
它是—个177米乘177米,高31米的方型建筑。
看起来形状很随意的建筑立面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则,立面的不同形有11种。
内层和外层都安装有充气的枕头,梦幻般的蓝色来自外面那个气枕的第一层薄膜,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
如果置身于”水立方”内部,感觉则会更奇妙,你会看到,那些气枕像海洋里的一个个水泡。
(二)奇妙自洁不沾尘土“水女方”从材料到结构完全是一个创·新的建筑,蕴涵着极高的科技含量。
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节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ETFE项目经理詹姆斯先生说:“它是一个双层ETFE芹,统,外面一层里面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第一个,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这种ETFE膜材料的质量只有同等大小玻璃的1%,韧性好,又能吸收更多的阳光,并且不女自燃。
另外,它们还有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三)覆盖计划大量节水拥有三个巨大游泳池的水立方,每小时蒸发掉的水就要超过一吨。
有没有可能避免除这种浪费呢? “水立方”的建设者们在设计之初就有过周全的考虑。
他们考虑在游泳池池不用的晚上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将整个池水覆盖。
覆盖计划包括了整个“水立方’’的比赛池、戏水大厅等,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
除此之外,“水立方”的另一个环保功能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这是充分体现“水立方”科技、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技术亮点。
落到水立方房顶上的雨水会汇集到建筑物下面的一个中心储蓄池中,这些被收集永的雨水将被循环利用。
(选自《竞报》2006.12,有删改) 5.如果说“鸟巢”因其雄伟壮观,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的建筑风格,那么“水立方”,则因其,展现出一种的建筑风格。
(4分)6.本文(一)中划线的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分)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8.“水立方”的设计贯穿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本文(三)中,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9.有人担心“水立方”的外层薄膜容易堆积灰尘,影响美观,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此作出回答。
(4分)[二](19分)①石油被称作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
很多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等使用的汽油、航空煤油等都是石油产品,日常生活中部分电力的供应也来自石油。
美国有45%的能源供应来自石油;我国能源供应中石油所占比例约为23%。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滑油、橡胶、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等等,都是石油产品。
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②石油是怎么生成的呢?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
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③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
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④分散在岩层中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 石油不像水聚集在水库中那样聚集在沉积盆地最初形成的岩石——生油源岩,也就是沉积岩中,而是透过岩石的孔隙,被挤压到压力分布更低的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直至停留在被完全封闭的储集岩中。
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
储集岩形成了储藏石油的地质环境——圈闭构造,它是阻止石油被继续运移的地质构造。
石油的这种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块海绵吸收一样。
正因为有了储集岩和圈闭构造,石油才能够安静地在地下定居,等待发掘者的到来。
⑤地质学家认为,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已有很大一部分石油因圈闭构造遭到各种地质作用的破坏而流失掉。
在经历生成、运移和储集后,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
⑥可以看出,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对应着生油环境、沉积盆地的形成。
相当规模的生油源岩、储集岩及储集岩形成的圈闭构造等几个要素,是生成石油和发现石油的核心。
在石油的生成过程中,上述诸要素任何一项缺失或“不佳”,都会对石油生成全过程产生影响或破坏,导致仅形成规模较小的石油生成、聚集,而不具备商业化开采的价值。
10.根据选文第①段,给文章加一个生动形象的标题:(2分)11.选文②—⑥段主要介绍了和两方面内容。
(4分)12.选文第①段中划线部分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3.选文第⑤段“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一句中,加点词“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14.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近年来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4分)[三](15分)《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的。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5.文中“□□”处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4分)16.文中那句话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3分)17.”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他们”是指;“愿望”是指;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的依据是。
(4分)18.“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在本段中具体指那些“点”?(4分)三、写作(55分)19.请以“瞬间的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55分)【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