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三国演义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 三国时期的背景- 东汉末年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导致天下大乱。

- 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末年社会动荡的开始。

-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2. 重要的战役和战略-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

- 美人计:诸葛亮在博望坡上放风筝,利用风向预测曹操的进军方向。

- 诸葛亮火烧新野:通过火烧新野,消除了对手的后顾之忧。

- 长坂坡单骑救主:赵云以一当十,成功救出刘备。

- 五丈原会战:刘备病重,将自己的军队交给了诸葛亮,为蜀国的未来奠定基础。

3.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刘备:汉室宗亲,人称刘皇叔,仁德之君,建立了蜀汉政权。

- 关羽:刘备的义兄,武艺高强,被誉为武圣。

- 张飞:刘备的义弟,勇猛无比,擅长单挑。

- 赵云:身世神秘,威武之师,常常为刘备出生入死。

- 曹操:权谋高手,一度统一北方,为魏国奠定基础。

- 孙权:东吴的创立者,睿智果断,成为魏、蜀一方的重要对手。

4. 著名的典故和故事情节-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

-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 千里走单骑:赵云救援刘备的壮举。

- 七星坛造船:孙权帮助刘备造船,用以击败曹操的计策。

- 十面埋伏:诸葛亮在定军山设下十面埋伏,成功击败了曹军。

5. 主题和价值观- 忠诚与仁义:三国演义中许多英雄都以忠诚、仁义和大义为依归。

- 计谋与智慧:各方人物都运用了多种计谋、智慧来战胜对手。

- 英雄主义与牺牲:英雄们常常抱着不怕牺牲、为国家和家族着想的精神。

6. 影响与传承-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经久不衰,被广大读者喜爱。

- 三国演义的题材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1. 三国时期的背景
-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黄巾起义爆发
- 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局势形成
2.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
- 作者罗贯中
- 描写了战争与英雄的故事
- 塑造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
3. 主要人物
- 曹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刘备:仁义之君,诸葛亮的主公
- 孙权:以江东为基地,崛起于东吴
4. 重要场景和事件
- 美髯公案:刘备得诸葛亮为谋臣的故事
- 苦肉计:蜀军对付曹军的计策
-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成功击败曹操
5. 主要思想和价值观
- 忠诚: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忠诚和信义
- 智谋:人物之间斗智斗勇的策略和计谋
- 英雄:三国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
6. 《三国演义》的影响
- 深入人心的故事和角色形象
- 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是关于《三国演义》的考点知识汇总。

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三国演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知识点大全

三国演义知识点大全

三国演义知识点大全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部长篇小说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三国演义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

一、背景介绍三国演义描绘了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主要涉及三国魏、蜀、吴三方的政治斗争、战争以及各自的兴衰。

它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以虚构的故事为主线,完美地结合了历史与文学,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之一。

二、主要人物1. 刘备(刘玄德):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他是东汉时期的皇室后裔,后被推举为益州牧,建立了蜀汉政权。

2. 关羽(关云长):关羽是刘备的忠诚战友,被尊为武圣,他以忠诚和勇敢而闻名,在战争中表现出色。

3. 张飞:张飞是刘备的另一个忠实好友,尤其擅长骑射,他的威武勇猛为蜀军争取了很多胜利。

4. 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主要领导人,他野心勃勃,雄心壮志,一度统一了北方。

5. 孙权: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和首位皇帝,他以智谋和谨慎而闻名,成功守住了吴国的疆土。

6. 赵云:赵云是蜀国的著名将领,以他的骑术和战略才能而声名远扬,多次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能力。

三、故事情节1. 义薄云天: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主要人物的结义是整个故事的开端。

他们立志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战争中。

2. 千里走单骑:刘备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后,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他率领蜀军与曹操的魏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斗争,其中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战役和英雄事迹。

3. 纵横捭阖:在曹操、刘备和孙权之间的政治斗争中,各种智谋和阴谋层出不穷。

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联盟和背叛使故事更加复杂有趣。

4. 七擒孟获:刘备统一了蜀国后,他派出诸葛亮去征讨南方的蛮夷势力。

诸葛亮通过智谋和仁爱的治理手段成功收服了孟获等蛮夷部落。

5. 卧龙出山:诸葛亮是刘备最重要和最聪明的谋士,他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智慧而著名。

他的出现为刘备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支持,对刘备的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1. 作者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

罗贯中是明代文学家,他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刻画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和人物形象。

2. 故事背景《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之间的争斗和统治。

故事中涉及众多将领、智勇双全的谋士和英雄人物。

3. 登场人物- 曹操:东汉末年的权臣,建立魏国,并采取多种手段争夺天下。

- 刘备:蜀汉的创立者,崇尚仁义,与曹操长期对抗。

- 孙权:吴国的创建者,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和联合他人,与曹操和刘备抗衡。

4. 剧情概要故事以黄巾起义为起点,以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加入刘备,以及刘备与曹操、孙权的争斗为主线。

其中涉及到许多战役和政治斗争,描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略和谋略。

5. 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中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各异。

如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雄才大略、权谋高超的政治家;刘备被描绘成仁义和人情味十足的君子;诸葛亮则是智慧超群、能屈能伸的谋士。

6. 文学价值《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辞藻华丽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和军事厮杀。

7. 影响与流传《三国演义》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不仅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也衍生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如戏曲、电影、电视剧等。

该作品的故事和人物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三国演义》的重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而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知识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历史背景: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主要历史事件包括董卓之乱、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2. 人物形象:- 诸葛亮:又称孔明,是刘备的谋士,被誉为“千古奇才”,以智谋过人、善于用兵而闻名。

- 刘备: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蜀汉政权,被封为汉中王。

他以仁义待人,得到了许多忠诚的臣子和民众的支持。

- 关羽:字云长,刘备的义兄,被封为汉寿亭侯。

他个性刚烈、忠诚勇猛,被尊为“武圣”。

- 张飞:字益德,刘备的义弟,被封为当阳侯。

他勇猛无比,擅长使用方天画戟,但个性粗犷,经常无礼于人。

- 曹操: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魏国政权,被封为魏王。

他以威武霸道,反复无常著称,但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 孙权:孙策的弟弟,继承了孙策的江东地盘,建立吴国政权。

他以明智稳重、善于团结人心而受到部下和民众的尊敬。

3. 政治斗争:- 董卓之乱:描述了董卓篡逆、掌握朝政等系列事件。

- 三顾茅庐:描写了刘备出使诸葛亮三次,希望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诸葛亮的才华。

-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战争,以火攻曹军为高潮,达到了震慑曹操、保护江东地盘的目的。

4. 士人风范:-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和治国方略,以及他对人民的关怀、对国家的忠诚,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和士人风范。

- 长坂坡张飞:张飞在长坂坡单骑救主的故事,展现了他对义勇的精神追求。

- 孔明借箭: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攻打曹操,威胁南蛮彝族首领孟获,勾结外族对抗内地,通过借箭的计谋成功攻破曹操的防线。

考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2. 熟悉三国演义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如董卓之乱、赤壁之战等;3.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如刘备和曹操的对峙、刘备和孙权的联盟等;4.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士人风范,如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忠诚等。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一、作者与成书背景。

1. 作者。

-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2. 成书背景。

二、主要人物。

1. 刘备。

- 形象特点。

- 为人谦和、礼贤下士。

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宽以待人,志向远大。

例如“三顾茅庐”,他不辞辛劳,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 但有时过于仁慈,在一些军事决策上不够果断。

如在荆州问题上,没有及时采纳庞统的一些激进策略。

- 主要事迹。

- 桃园结义: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三人情同手足,共同起兵。

- 建立蜀汉政权:在诸葛亮等谋士的辅佐下,占据益州、汉中,建立蜀汉。

2. 诸葛亮。

- 形象特点。

- 智慧超群,被视为智慧的化身。

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如“草船借箭”,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十万支箭。

- 忠诚不二,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他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主要事迹。

- 隆中对: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为刘备规划了战略蓝图。

- 六出祁山:为了北伐中原,多次出兵祁山,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汉室的忠诚。

3. 曹操。

- 形象特点。

- 奸诈多疑,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就体现了他的多疑性格。

他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出此话。

- 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他能招揽众多人才为其所用,如郭嘉、荀彧等谋士,张辽、徐晃等武将。

他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 主要事迹。

- 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以此来号令诸侯,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

-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 关羽。

- 形象特点。

- 忠义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在曹操阵营时,曹操对他百般拉拢,但他始终心系刘备。

如“挂印封金”,他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离开曹操。

- 武艺高强,被尊称为“武圣”。

他“过五关斩六将”,单枪匹马冲破曹操的重重关卡去寻找刘备。

- 主要事迹。

- 温酒斩华雄:在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他主动请缨,在酒尚温的短时间内斩杀了董卓大将华雄,一战成名。

《三国演义》考察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考察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考察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将总结《三国演义》一书中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内容:
1. 历史背景和作者
- 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黄巾起义等事件。

- 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他写作这本著作的动机和目的。

2. 主要人物与家族关系
- 详细介绍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和曹操等。

- 分析其中的家族关系,解释各个势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政治斗争和战争情节
- 描述《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情节,包括刘备与曹操的明争暗斗,以及孙权的政治手段。

- 分析书中的战争情节,包括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局面。

4. 忠诚与背叛
- 探讨《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忠诚和背叛,分析他们的动机和
行为背后的原因。

- 举例说明忠诚和背叛在书中的重要作用。

5. 文学价值与影响
- 分析《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文学价值。

- 探讨《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如影视作品和游戏等。

总结:《三国演义》是一本描写三国时期历史和英雄人物的重
要长篇小说,通过其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展示了
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1. 作者与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

该小说描绘了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其间发生的英雄故事和战争。

作品创作于14世纪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内容梗概《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起点,以西晋统一中国为终点,通过描写董卓篡位、吕布、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战争和个人英雄的传奇故事。

作品以其丰富的情节,深入的人物塑造和扎实的历史背景而广为流传。

3. 主要人物- 刘备:东吴的建立者,受到众多忠义之士的支持和帮助。

- 曹操:代表着权力、政治以及统一中国,同时也有其复杂的人物形象。

- 孙权:吴国的建立者,与曹操和刘备展开了多次争斗。

- 关羽、张飞、赵云:刘备麾下的重要将领,各自具有突出的武艺和忠诚。

4. 常见情节-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下义兄弟之盟,立誓共闯天下。

- 千里走单骑:赵云以一人之力救出刘备的儿子。

- 白马将军:关羽因助曹操平定黄巾之乱而被封为白马将军。

5. 作品价值《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它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展示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

同时,作品中蕴含了许多智慧和道德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6. 影响和传播《三国演义》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传播。

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等形式,并且成为了许多游戏和动漫作品的背景。

全球各地的读者也通过翻译版的《三国演义》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7. 结语《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通过丰富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入的历史背景,展示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和政治斗争。

作品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全球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国中有“三绝”,“义绝”是关羽;“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2、三国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伏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3、曹操曾两次梦见“三马同曹”,前三马是指马腾、马超、马岱;后三马是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4、三国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做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为周瑜;把性烈的人叫作张飞;把忠厚的人称为鲁肃;把昏庸的人说是刘禅。

5、三国中有两匹千里马赤兔马、的卢;最后的主人分别是关羽、刘备(此两处有争议)6、三国中有三位名士被称为一龙,他们是华歆、邴原、管宁,华歆和管宁分别是龙头和龙尾。

7、在军阀混战中,刘备曾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8、魏国历代皇帝是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

9、三国中被称为三杰的是孙权、刘备、司马懿。

(莫名其妙,不知是何原因)10、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有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

(还有其他)11、《三国演义》中素有“千古奇策”之称的是隆中对。

12、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

”士元指的是庞统,他冠以凤雏之称,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庞统巧设连环计。

13、《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赵云,长坂坡头退曹军百万兵的将军是张飞,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是马超。

14、《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宝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关羽。

15、《三国演义》中具有独家绝活的两个人是左慈、管洛。

16、“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诸葛亮写给周瑜的信中的内容。

17、刘备在长坂坡时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宝贵所能动摇也。

”这里的子龙指的是赵云。

18、“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19、“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领袖分别魏、蜀;吴、曹丕;刘备、孙权。

20、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目的是为报曹操之恩。

21、“鸡肋”的故事源自《三国演义》,故事中涉及两个人物是杨修和曹操。

22、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

23、“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上面诗句所表现的故事情节:赵子龙在长坂坡为了救刘禅杀了七进七出最终救出刘禅。

24、《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两次著名战役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25、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

这句话是刘备对张飞说的,来源于故事张翼德大闹长坂坡。

反映的人物性格特点是粗中有细。

26、“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

一旦威名惊蜀魂,吴王宁不敬书生”。

被赞之人是陆逊,他因在猇亭战役中击败刘备而名声大震。

27、《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2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是指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

29、《三国演义》中“白衣渡江”一般讲的是吕蒙奇袭荆州的故事。

30、请说出《三国演义》中和下列数字有关的故事情节。

单:千里走单骑三:三顾茅庐五:过五关斩六将六:六出祁山七:七擒孟获八:诸葛亮排八阵图31、《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直大雨将至,雨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这段话描述的故事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你对曹操的评价是奸雄。

你对刘备的评价是随机应变,是英雄。

3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战役赤壁之战。

涉及两个人物是周瑜和曹操 .33、《三国演义》之初众诸候中违约匿玉玺的是孙坚,称帝的是袁术。

三国是曹操死后出现的,首先篡位称帝的是曹丕。

34、“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关羽,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重义气,知恩图报,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居功自傲,刚愎自用。

35、“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人物是刘备。

36、诸葛亮的哥哥是诸葛瑾,他辅佐的君主是吴国的孙权。

37、“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诸葛亮。

38、“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指的是三国中蜀国国的君主刘禅,有句成语可以概括这句诗乐不思蜀。

39、“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这句诗所指的人物是吕布。

40、“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中三姓家奴说是的吕布。

41、死于落凤坡的是汉军著名谋士庞统,死于麦城的是关羽,死于白帝城的是刘备,死于五丈原的是诸葛亮,死于阆中的是张飞。

42、“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指的是赵云。

43、《三国演义》中以“三”开头的故事有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英战吕布。

44、“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所指人物是关羽。

45、在华容道上“三笑一哭”的是曹操,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是诡计多端。

46、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位,逼汉献帝禅位,改国号为魏。

47、最初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物是司马徽,后来徐庶又再度向刘备推荐。

48、姜维继诸葛亮之后,先后九伐中原与魏将邓艾斗智斗勇。

49、“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写的人物是关羽,“汉相”指的是曹操,所寻之“兄”是刘备。

50、王允利用貂婵除掉董卓的过程中用了如下计策:离间计、美人计、连环计。

51、表现诸葛亮“智绝”的事例有:草船借箭、空城计、三气周瑜、借东风。

52、表现关羽“义绝”的事例有挂印封金、败走麦城、过关斩将、华容道释曹操、千里走单骑。

53、表现曹操“奸绝”的事例有杀吕伯奢、梦中杀人。

54、最能体现诸葛亮赏罚分明的情节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55、曹操称赞他手下的大将许褚为“吾之樊哙”,樊哙是西汉时期刘邦手下的猛将。

56、“空城计”主要体现了诸葛亮以下的性格特点:足智多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神机妙算,善于揣测别人心理。

57、表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前后出师表、忠辅刘禅。

58、“智取瓦口隘”体现了张飞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59、“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曹操所说,从杀吕伯奢全家、徐州屠城、梦中杀人等事例中可看出其残忍、奸诈的性格特点。

60、下列战役中都采用了火攻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猇亭之战、火烧乌巢、濮阳之战、火烧藤甲兵、上方谷战役。

61、彝陵之役中蜀国崭露头角的两员小将是关兴、张苞。

62、计夺天荡山的蜀国两员老将是黄忠、严颜。

63、被诸葛亮困于上方谷的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

64、被刘备称为“虎威将军”的是赵云,被刘备称为“虎威将军”的是吕蒙。

65、骂死王朗的是诸葛亮。

《三国演义》练习题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华容道义释、过五关、水淹、败走。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空城计、挥泪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使丈八蛇矛枪的和使青龙偃月刀的。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借东风——巧用天时(2)()借荆州——有借无还(3)()进曹营——一言不发(4)()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成语:___ 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10、“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11、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 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12、《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13、《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___,“智绝”是___________,“义绝”是___________。

14、《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__________,被赞誉的人是____________。

1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柜,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三国演义》练习题参考答案:1、关羽,走单骑、曹操、斩六将、七军、麦城。

2、诸葛亮,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斩马谡等。

3、刘备,张飞和关羽。

4、三国演义》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6、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7、诸葛亮、刘备、徐庶周瑜、黄盖、诸葛亮8、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9、赤壁之战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10青梅煮酒,11、赤壁之战、失街亭,12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3、曹操、诸葛亮、关羽14、、徐庶、诸葛亮15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东和:东和孙吴北拒:北拒曹魏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三国演义》专项训练一、填空。

1. 作者是________,名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_________小说。

2. 小说的思想倾向是_________。

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对_________有所诋毁,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作小说的中心人物来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