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衣原体病(鸟疫)2010
畜禽衣原体病的病理变化及诊断

畜禽衣原体病的病理变化及诊断作者:韩欢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6期韩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 31)摘要:作为在畜禽间遍布流行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衣原体病又被称为鹦鹉热或鸟疫等,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
此病具有非常快的传播速度,力度强,且涉及范围广,给畜禽养殖人员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现从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两个方面出发,就畜禽衣原体病展开探究,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畜禽;衣原体病;病理变化;诊断中图分类号:S8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6-0101-011 流行特点作为存在于鹦鹉、鸽子、猪、牛等家畜动物中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衣原体病尽管不会受到年龄的影响,但其表现特征会随着年龄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其中,病畜禽为该病的传染源头,主要通过其乳汁、排泄物,以及已经成形胎儿的胎衣等,在饲养场中排出病菌源头,并使得其他畜禽通过呼吸感染该病。
衣原体病具有多种流行特征,不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此外,饲养场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过大等为畜禽发生衣原体病的主要外界影响因素。
2 病理变化分析流产型:流产型可见于流产母羊中,其明显感染特征是子叶呈现出黑红色或黏土色,胎膜周边分泌物呈棕色,且胎膜存在水肿;流产胎儿则主要出现水肿,腹中有大量积水,除血管以外,气管上也会存在淤血及出血情况。
通过解剖流产胎儿,发现其内脏周围存在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的情况。
另外,母牛胎盘同样会存在出血以及水肿等情况,有的肝脏也会发生肿胀;胎儿则表现为脸色苍白,所有器官均存在明显内皮细胞增生的情况。
对于病猪而言,流产胎儿则表现为皮肤存在淤血斑,皮下水肿,胸腔及腹腔存在大量淡红色渗出液,肝部呈红黄色且有水肿,脾肿大,心内膜存在出血点。
肠炎型:急性、亚急性卡他性胃肠炎,结膜炎及浆液卡他性鼻炎,以及肠内淋巴充血等为肠炎型病畜禽的常见表现,此外,其肺部还会存在灰红色病灶,有时还会出现胸膜炎等。
鸡衣原体病的诊治

治 疗 ( 只鸡 注射 05 )有 较 好 的 效 果 。 每 . mL ,
尖 或 注射 针 头 蘸 取 疫 苗 , 种 在 翅 膀 内侧 无 毛 三 角 区皮 下 无 剌
5, g甘油 2 r , 合搅拌 , O L混 a 再加蒸馏 水至 lO L 涂擦 E腔 , Om ) l 每 日数次 。此外病禽 眼部发生肿胀时 , 可将 眼内的干酪样物
挤出, 然后用 2 %硼酸溶 液冲洗 , 滴入 5 再 %的蛋 白银溶液 ;
今年 4月我市养鸡专业户徐某饲养 的 10 00羽 A A鸡在
2 0日龄 左 右 突 然 发 生 以 呼 吸 困 难 ,排 黄 绿 色 稀 粪 并 较 快 死
呼吸困难 , 体温升高 , 门周围沾有黄绿色稀 粪 , 肛 病鸡拉黄绿
色 胶 冻 样稀 粪 。 剖解 病 死 鸡 可 见肺 部 充 血 , 肌 炎 , 脏 表 面 心 心
发病时 , 经隔离 的病禽应在完全康复 2 个月后才能合群。
对 于 禽痘 的治疗 , 目前 尚未 有 特效 的药物 , 对有 治 疗 价值 的 可
采用对症疗法 , 以减轻病禽的症状和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
皮肤 上的痘痂 可用 ? 毒 剂如 O1 肖 .%高锰 酸钾溶 液 冲洗
后, 用镊子小心剥离痘痂 , 然后在伤 口处涂上碘酊 、 龙胆紫或 石炭酸凡士林 。E腔 、 l 咽喉黏膜上 的病灶 , 可用镊子将假膜轻
同时改善禽群的饲养管理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a或含类胡萝卜素丰富的饲料若用鱼肝油或其他维生素制剂补充时其剂量应为正常量的3倍这将有利于促进组织和粘膜的新生促进采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蛋鸡衣原体病的诊治

溶液和 硝酸银等 几分 钟便可将其 杀死。
2 . 流 行 特 点 源自鹦鹉 热衣 原体 的宿 主 包括 各种 鸟类 和哺 乳动 物 , 不 同动物的 易感性不 同。鸡 多为亚临床感染 . 但会带 毒。受 感 染的病禽 和带菌禽 是主要 的传染源 ,其呼 吸道 和消化 道 的分 泌物 和排泄物 带有的 病原 体通过 消化道 、呼吸道 和眼结膜感 染 易感 鸡 , 其中 , 吸入有 感染性 的 飞沫 或尘 埃 是主要 的感染途 径。高度密集 的养 鸡场较 易发生本病 , 有 大肠杆 菌 、 沙 门氏 菌或新 城疫 等病 并发 时 , 病 情加 重 , 死 亡率可能大 大增 加。
3 . 临床 症状 和 剖 检 病 变
、
1 . 病 原
衣原 体 在分 类 学上 属 于衣 原 体 目( C h l a my d i a l e ) 衣 原 体科( c t l f a my d i a c e a e ) 衣原 体属( C h l a my d i a ) 。属内有 3个种 : 沙眼 衣 原体 ( C h l a my d i a t r a c h o ma i f s ) 、 鹦 鹉 衣 原体 和 肺 炎 衣原体 ( Ch l a my d i a p n e u mo n i a e ) , 种以下存 在着 不同的 生物 变种和血清型 。 衣原体是 一种严格 的细胞 内寄生物 ,南于其严格 的 细胞寄生性 , 过去被 认为是一种病毒 。然而衣原 体具 有细 胞壁 ,其 构造和组 成与革兰 氏阴性细菌 相似 ;体 内既有 D NA又 有 RNA, 能 合成 自己的核 酸 、 蛋 白质和 脂类 , 合 成能 力有限 , 不能脱 离细 胞营 自由生活 ; 对 抗生 素敏 感 。 以上说 明衣原体不 是病毒 ,只能认 为是介于 立克次 体和 病毒之 间的一 种病原微 生物 。 衣原 体以原生 小体和 网状 体两种独 特形 态存在 。原 生小 体是 一种小 的 、 致 密的球 形体 , 不运 动 , 无鞭 毛 和纤 毛, 是衣原体 的感染形态 ; 网状体是 细胞 内的代谢旺 盛形 态, 通过二 分裂方式增殖 。网状 体比原生 小体大 , 渗 透性 差 ,在发 育过程 中能合成 自己的 DNA、 RNA和蛋 白质 。 将 感染组 织的压 印涂片经适 当固定后 ,用姬姆 萨染 色呈 现深 紫色 , 圆形 , 单个或纵状 排列。用 5 % 碘和 1 6 % 碘 化钾 酒精溶液 染色感染 衣原体 的组织切片 或感染 衣原体 的单 层细胞培 养物 , 可 以看 到包涵 体。衣原体 可以在鸡 胚 、 细 胞培养物 和常 用的哺乳动物 细胞中 生长繁殖 ,也能 在小 白鼠 、 豚鼠 中培养 。 四环 素类 、氯 霉素类和红 霉素 类对衣原 体具有 强烈 的抑制作 用 , 青霉 素抑制能 力较差 。衣原 体对杆菌 肽 、 庆 大霉 素和 新霉 素不敏感 。衣原 体对 能影响脂 类成分 或细 胞壁 完整 的化 学因子非常敏 感 ,容 易被表面 活性剂 如季 药 胺类 化合物和脂 溶剂等 灭活 。7 0 %酒 精 、 3 %双氧 水 、 碘酊
人兽共患病-衣原体病

猪
母猪发生流产、死产、弱胎和不孕等繁殖障碍性传 染病
仔猪发生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尿 道感染等多种传染病。
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本病。 猪群一旦感染本病很难清除,康复猪群可长期带菌。 猪场内的鼠和鸟类是本病的传播者;带毒的种公、
致病机理
抑制 衣 宿主细胞 大量繁殖 细胞代谢 细胞溶解 原 主要外膜蛋白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体
超敏反应
传染源
发病动物及所有带菌动物都是本病的传染 源,并且互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衣原体随其分泌物、排泄物排出,污染饲料和 饮水等,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污染的 尘埃、飞沫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病、健畜 交配也可感染,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羽螨、 鸡虱、蜱和蚤可起传播媒介作用。
病理变化
牛、羊、猪 以胎盘炎症和胎儿病变为主。呼吸 道粘膜为卡他性炎症。
禽 病变以消瘦和发生浆膜炎为主。
诊断
1.微生物学诊断 采取新鲜的病料涂片,经姬姆萨 染色后镜检,如有包涵体即可以确诊。
2.血清学诊断 常用补体结合反应。一般用加热处 理过的衣原体悬液作为抗原,来测定被检血清。 通常采取急性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如抗体滴度增 高4倍以上为阳性。据报道,DNA探针和聚合酶链 反应(PCR)技术现已用来进行衣原体种的鉴定。
流行特点
猪衣原体病呈散发流行或地方性流行。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 牛、羊和禽源衣原体可引起猪发病。 猪场中的鼠和鸟可感染和携带衣原体构成对
猪群的威胁。 本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多种不良因素有关。
临床症状
牛
妊娠后期母牛,常发生流产,流产率可达60%。公牛发 生精囊炎。
鸽衣原体病

鸽衣原体病别名:鸟疫、鹦鹉热、鹦鹉病。
病原:鹦鹉热衣原体,多种鸟类和家禽都可感染发病。
衣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具有RNA和DNA两种核酸和颗粒状结构的核糖体。
大多数衣原体有细胞壁,虽然具有代谢机制,但因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因而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寄生于细胞内才能生存。
鹦鹉热衣原体可分为高致病菌株和低致病菌株两大类。
高致病性菌株可引起本病爆发流行,病禽致死率可高达30%,低致病菌株通常感染多呈隐性经过,引起病势缓和,死亡率低,一般不超过5%。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也可经皮肤伤口感染,虱、螨等吸血昆虫为本病传播的媒介。
临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5—10天,成鸽表现精神倦怠,不吃料,鼻、眼流出浆液性或粘性分泌物,一侧或双侧结膜炎,腹泻,排黄绿色胶样粪便,如硫磺颗粒状。
康复鸽可长期带菌排毒。
幼鸽多呈急性经过,病程4—15天,多因腹泻,脱水,消瘦,衰竭而迅速死亡,病死率高达80—90%。
病理变化:体腔浆膜和气囊浆膜发生纤维素性炎症,呈云雾状混浊,覆盖有厚层渗出物。
肝脏、脾脏均肿大,肝表面有芝麻大或绿豆大的淡黄色坏死灶,心脏肥大,心包增厚,充血、出血,心外膜覆纤维素性分泌物。
少数病鸽发生纤维素性肺炎,肠道呈卡他性炎症,泄殖腔内有大量尿酸盐沉积。
预防措施:1、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3、防止野鸟与鸽群接触。
4、及时杀灭吸血昆虫。
5、四环素类抗生素对衣原体敏感,用金霉素拌料或饮水效果更佳,拌料混饲浓度为0.04%;饮水浓度为0.025%,其次可选择土霉素或其他抗生素。
个别重症鸽可按每公斤体重100—200mg逐只喂服,效果良好。
6、大青叶、黄芩、鱼腥草粉碎为末,拌入保健砂,可预防本病发生。
禽衣原体病的综合防治

养殖与饲料2020年第11期禽衣原体病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发的、无显著临床症状的亚临床接触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又被称为鹦鹉病、鹦鹉热或者鸟疫。
该病对野禽以及家禽均具有感染性,其中火鸡、鸭以及鸽子易感程度最高,鸡易感程度较差。
该病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全身性感染症状为典型病症,根据病程缓急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疾病,目前尚未有疫苗可以有效防疫,且一旦发病,无法在短期内消除,给我国禽养殖业带来巨大危害。
1病原与流行病学该病的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体。
衣原体具有特异性脂多糖抗原,其细胞壁的抗原成分有差异,这也是区分该类衣原体血清型的基础,目前已经确认8种血清型:其中A-F 型可以感染禽类,且每1个血清型对应1种禽类,如D 型衣原体对火鸡易感,且死亡率达到30%以上,B 型衣原体可以感染多数野禽,且每种禽衣原体均可造成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的感染[1]。
病禽以及隐性带毒的禽只均为传染源,其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病原体,病原体排出体外后可以在有机质中存活数月并保持感染性。
此外病原体也会依附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上,当健康禽只或者人类等哺乳动物吸入病原体后,衣原体就会依附在呼吸道的黏膜上皮细胞,并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进而在细胞体内进行增殖,并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原生小体,当细胞被溶解后,原生小体被释放、扩散并感染其他正常细胞。
该病的典型潜伏期为3~10d ,最长也可达2个月之久。
除了空气传播以外,衣原体还可以通过垂直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此外如果禽只遭遇拥挤、长途运输、气候、换料等原因导致的应激反应,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隐性带毒禽只发病,同时引发继发性或者混合型的感染症状。
2临床症状与诊断该病多为隐性带病,少见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需要使用检测病原或者抗体的方法才能确诊。
对于急性发病的禽只,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包括血液学、临床检测或者放射线等手段进行初步诊断,再通过PCR 或者细菌培养的方式进行最终的诊断。
家禽衣原体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7期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保持鸡舍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提高种蛋的质量,改善孵化条件,并确保孵化器中的氧气含量合适[10]。
还应有效控制蛋白质含量和能量,以免含量过高,并适当增加维生素含量,并应注意确保钾离子含量,以有效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另外,还应注意饲料质量,避免肉鸡因食用过期饲料引发腹水综合征。
5.2治疗措施治疗肉鸡腹水综合征,中药可服用以健脾补水、理气补虚为主的药物,西药可服用如利尿、通便、健心的盐酸盐、硫酸镁、肝、葡萄糖浆等。
患病肉鸡中药治疗方法:芜菁150g ,醋制甘水150g ,车前草150g ,大戟150g ,白术200g 和泽泻350g ,并以一剂煎煮。
喝水2次,然后将其分成5~7份,以供400~500只鸡饮用,可有效治疗肉鸡腹水综合征。
对于有严重腹水的病鸡,可同时注射20000IU 的青霉素,经过2~4次治疗,病鸡可以康复[11]。
参考文献[1]盛伟.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防治[J].当代畜牧,2014(17):64-66.[2]李蕴玉,李佩国,张香斋,等.肉鸡腹水综合征防制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4,36(15):40-42.[3]蔡冬英,江汉金.肉用仔鸡腹水综合征的防治[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8):613.[4]徐晓勇.肉仔鸡腹水症的发生及防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0,28(5):667-668.[5]甘孟侯.中国禽病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6]何芳.肉鸡腹水综合征[J].湖南畜牧兽医,1999(5):6-7.[7]LISTER S.Mechanism of ascites[J].Journal of world poultry sci 原ence ,1997,53:61-67.[8]管敏强.肉仔鸡腹水征及其防治[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1,9(5):43-45.[9]刘文群.肉鸡腹水症的防治建议[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7):157.[10]薛丽红,钟小平.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畜牧与饲养科学,2012(5):56-59[11]田仁,张静.肉鸡腹水综合症[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2):20-21.【责任编辑:胡敏】家禽衣原体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王雪莲新疆昌吉市滨湖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昌吉831100摘要家禽衣原体病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鹦鹉、鸽子、火鸡、鸭等动物最易感,病禽和隐性带菌禽是主要传染源,可引发全身症状和神经症状,此病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病禽很容易死亡。
禽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员的潜在感染风险。在屠宰前 2d,必须使用未加药饲料代替
加药饲料。长效土霉素,按 10~20mg/kg,皮下注射,1 次
/2~3d,连用 30d,可维持足够的血药浓度,并能在 24h 内消除
排毒。但是注射部位经常发生局灶性坏死,限制了这种治疗方
法的应用。最好在起始治疗阶段应用这种方法。阿奇霉素和喹
诺酮治疗人衣原体病有一定疗效,但在禽类尚未进行充分的
养禽
兽研标.TIF not exist!
禽衣原体病,也称为鹦鹉病、鸟疫、鹦鹉热,是野禽和家 禽的一种无明显症状的亚临床感染,也是急性、亚急性或慢 性疾病,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全身性感染为特征。该病呈 全球性分布。在家禽中,火鸡、鸭和鸽通常最易感;鸡的感染 不常见。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并且可感染 接触病原的人。确诊本病需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尚无有效 的疫苗可用。通过使用相关抗菌素可部分控制本病。 1 病原与流行
2019 年第 11 期
页角.T IF no t exist!
161
评估。对急性感染禽进行辅助治疗能够促进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疫
【临床特征】
鸟疫
精神沉郁,闭目缩颈,羽毛松乱,呼吸困难
鸟疫
病鸽排出绿色粪便
鸟疫
病 鸽 结 膜 潮 红 、 流 泪
鸟疫
本病常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混 合或继发感染,表现出严重的心包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鸟疫
气囊炎(雏鹅)
肺胸膜炎
鸟疫
肺胸膜增厚,肺充血、出血
鸟疫
轻度肝周炎,脾脏肿大, 有白色增生病灶
治疗方案
• 一蛋鸡; •- 上午一支杆净150斤.200斤.200斤.300斤.400斤水 连用五天,防止复发 • 下午,1混合病毒感染加抗病毒药 • 2有真菌感染时轻的制霉健康素饮水,重的 晚上真菌通治加肠胃速安拌料 • 晚上,多维能量合剂700斤水每袋自由饮用,24 小时光照(严重病例) • 如果接手时很严重不吃不喝的多,先用阿米卡星 (20mg每公斤体重)加黄芪多糖注射液大群注射 治疗2天。也可以将蔫鸡挑出来个别治疗
鸟疫
本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 染引起的多种禽类和人的一种 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器官损 伤为特征。
2010年年终总结大会
报告人 王荣军
仅供交流使用,没有时间和 日期的图片来自网络,有时间标 注的图片为自拍。如有侵权,立 刻删除。
鸟疫
【流行特点】
鸟疫
本病能感染多种禽类,火鸡最严 重,幼禽比成禽易感。其危害程度取 决于毒株的毒力,强毒株症状和病变 明显,发病率为10%~80%,死亡率 10%~30%,弱毒株症状轻或呈隐性 感染,死亡率为1%~4%。主要通过 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破损皮肤或昆虫 传播。营养不良、环境条件恶劣和寒 冷等因素可导致本病流行。
治疗方案
二肉鸡(混合感染多,耐药性强) 上午一支杆净(大杆一定要做药敏)150
水,连用3-4天 中午抗病毒 下午大肠杆菌或支原体 晚上真菌 黑夜能量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