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衣原体病的流行状况 0715

合集下载

牛流行热检测方法及疫苗研究现状

牛流行热检测方法及疫苗研究现状

牛流行热检测方法及疫苗研究现状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BEF)又称三日热、暂时热,是一种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疾病[1-2]。

BEF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41~42 ℃)、食欲不振、关节肿胀、跛行。

该病的特点是发病快,病程仅持续1~3 d,恢复迅速。

1867年,BEF首次在南非被报道,随后传入中东、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国家及地区[3]。

BEF病死率低,发病率高,主要导致泌乳牛产奶量突然下降、肉牛状况不良、役用牛瘫痪,造成养殖业经济损失惨重。

近年来,BEF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

2002年,河南省BEF流行病学报告病死率达到17%~18%;2012年,土耳其一牧场BEF病死率高达20%;2015年,西藏和甘肃天祝地区牦牛BEFV抗体阳性率为23.8%~45.09%[4-7]。

因此,检测和防控BEF已成为畜牧业的首要任务。

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属于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由负义单链RNA基因组组成。

BEFV共编码5种结构蛋白,包括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RNA依赖RNA聚合酶大蛋白(L)[8]。

G蛋白是一类跨膜糖蛋白,负责病毒细胞黏附、进入和致病性,表面有4个抗原中和位点(G1~G4),能够诱导抗体分泌和保护性体液免疫[9-10]。

研究发现,G1位点仅与BEFV的血清发生反应,而G2、G3、G4抗原位点与同科其他病毒会产生血清学交叉反应[11]。

G蛋白作为中和抗体的靶标,广泛应用于BEFV检测方法建立和新型BEF疫苗开发。

本文对BEF的检测方法以及疫苗开发的研究近况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BEF的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1 BEF检测方法的研究近况1.1 病原学检测方法临床上常将采集的患病牛抗凝血白细胞接种于1~3日龄的乳鼠脑中,经鼠脑传代分离得到病毒后,进行病毒中和试验鉴定;或将负染分离的白细胞置于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的形态。

牛衣原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牛衣原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牛衣原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牛衣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保持牲畜舒适的环境非常重要。

经常清洁牲畜棚舍,减少污染源的存在。

保持牲畜栖息地的干燥、通风和温度适宜。

2.加强牧场管理:牧场管理是牛衣原体病综合防治的关键。

安排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牲畜过度拥挤,在牲畜密集场所增加合理的通风设备。

根据天气状况及时备饲料和饲水,保持牲畜的营养充足。

3.严禁随意进出牲畜棚舍:牛衣原体主要通过人员和工具传播,因此,严禁未经消毒处理的人员和工具进入牲畜棚舍。

对于必须进出棚舍的人员和工具,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疫源传播的风险。

4.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牛衣原体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疫苗可以增强牛群的免疫力,减少病原体的感染。

根据兽医的建议,选用合适的疫苗进行定期接种,以建立起牛群的免疫屏障。

5.强化个体防护措施:每个养殖人员都应该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避免污染物接触牲畜、饲料、饮水等。

在接触牲畜前及时洗手,并穿戴牲畜专用的衣物、鞋套和手套,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6.提高免疫力: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补充营养和给予适当的抗生素等保健药物,可以提高牛的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此外,定期给牲畜驱虫,减少寄生虫的侵害,防止虫害引起的免疫抵抗力下降。

7.定期监测和检测:定期监测牛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隔离已感染的牲畜,防止疫源的扩散。

同时,定期对牛群进行病原学检测,确保牛衣原体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8.加强兽医指导:定期邀请兽医到牧场进行巡诊和指导,及时解决牲畜养殖中的问题,保证牲畜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兽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防治建议。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牛衣原体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牛群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养殖条件和养殖规模可能需要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防治措施,以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牦牛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牦牛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为进一步 了解这种疾病的血 清学检测,从而为后续的综合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 关键 词] 牦 牛 衣原 体 病 血 清 学调 查
制 的 是 ,对 于 这 种 疾 病 的 检 测 与 预 防 尚 且没 有 被 列 入 到 日常 的
1 前 言
提及 衣原体病 ,其本 质应该就是一种 传染病 ,主要 的致病 原因就是鹦鹉热衣原体的感染 ,症候群相对广泛 。衣原体最为显 著 的 特征 就 是 发 育周 期 相对 独 特 ,寄生 广 泛 。 如果 牦 牛感 染 了以 后 ,妊 娠母 牛 的 话就 会 流 产 ,会 有 阴 道炎 或 者 是所 产 牛犊 体 弱 甚 至 是 死 胎等 ;如 果是 公 牛 的话 ,容 易 导致 睾 丸 炎 ;如果 是犊 牛 的
基 础 科 学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7 年
3 3 卷
第1 1 期
牦 牛衣原体病 的血清 学调 查
周 毛措
( 青海果洛州 玛沁县 畜牧兽 医工作 站 ,青海果洛 8 1 4 0 0 0 )
[ 摘 要] 牦牛是青 海地 区的重要 畜禽之一 ,不仅有效 改善 了当地居 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有 力推动着 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进 程 ,但 是 如何 做 好各 种 疾 病 的检 测 ,进 而做 好 综合 性 防控 一直 是 重要 问题 ,衣 原体 病 就是 对 于 牦牛 具有 严 重威 胁 的 疾 病之 一 。基 于这 样 的现 实背 景 ,文 章 以 “ 牦 牛 的衣原 体 病 ” 为主 要研 究对 象 ,在对 其 进 行概 述 的基 础 上 ,针 对 血 清 学的调 查展 开 研 究和 分析 ,希 望 能
常生 活 中所不 可缺 少 的重 要 工具 ,无 论是 对于牦牛衣原体病血 清学的调查研究

牛衣原体病血清检测

牛衣原体病血清检测
本次试验的血清样本主要来自于散养场和规模化养殖 场袁采集 40 份和 80 份样本袁包括 3 个地区袁总共 120 份和 240 份样本袁采集血液后静止 4~5h袁然后离心 5m in袁之后将 由衣原体抗原混合装入离心管的红细胞中袁如果红细胞聚集 在一起袁能够发生聚集反应遥
本次试验采取间接血凝检测方法遥 2 调查的结果
经过实验室检测为阴性的 牛才能够调运袁同时做好场地的 消毒工作袁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 甲醛和一定浓度的石炭酸袁经过 24h 后能够将衣原体灭火遥 或者 使用一定浓度的酒精袁 经过 1m in 灭活遥 此外袁使用含氯消毒 剂也能够灭活衣原体遥
不同的地区应该结合地区 的医院对发病情况选择科学的 免疫计划袁及时的淘汰发病的种 公牛袁 对病弱的母牛也应该淘 汰遥 如果牛的经济价值比较高袁 可进行隔离治疗袁 定期检测血 清袁做好日常的免疫接种工作遥
用牧场与饲养工具袁做好引进牛的隔离观察工作袁并加强牛 舍的饲养管理袁通过多种手段袁最大程度上降低该疾病的暴 发几率遥
参考文献 [1] 宋静欢.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J].吉林畜牧兽医袁2020袁
41(3):74袁77. [2] 帕力达窑阿奴尔别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J].
中国畜禽种业袁2020袁16(5):92-93. [3] 王艳丽.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袁2020袁
草食动物
本文主要检查某地区的牛血清 360 分袁 检测的结果显 示袁 其中的 1/3 的血清样本的衣原体的阳性比例为 28% 袁而 且散养场的阳性概率要高于规模化养殖场袁同时不同生长阶 段的牛患病的概率也存在差异袁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知道袁该 地区牛衣原体感染概率比较高袁养殖户应该高度重视袁采取 行之有效的防控对策袁促进我国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遥 1 材料和方法

211180557_青海玉树州家畜衣原体病调查

211180557_青海玉树州家畜衣原体病调查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2月刊78畜禽与水产工程青海玉树州家畜衣原体病调查落桑拉毛(青海省玉树州称文镇人民政府,青海 玉树 815100)摘要:衣原体病是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接触性传染病,为掌握青海省玉树州家畜衣原体病的流行特点、感染情况,该文对2016~2020年家畜衣原体病流行病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几年间衣原体病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动物防疫部门对家畜衣原体病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但总体上阳性率仍较高,需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免疫接种与监测净化工作,降低将病的发生流行率,确保当地家畜养殖业良好发展。

关键词:家畜;衣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检测;玉树州落桑拉毛. 青海玉树州家畜衣原体病调查[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4):78~79.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发的多牲畜动物共患的接触性传染病,典型临床特征是妊娠阶段突然出现流产,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肺炎、关节炎和肠炎等症状[1]。

该病不存在典型季节性,圈舍饲养殖模式下,冬春季节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放牧养殖模式下,夏秋季发生流行率较高[2]。

为了进一步掌握青海省玉树州家畜衣原体病的流行特点、感染情况,于2016年到2020年连续5年对玉树州家畜衣原体病开展血清学检测,做好衣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牲畜的阳性感染情况,对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防治、降低发生流行率提供参考。

一、调查取样加速衣原体病血清检测主要选择使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中需配置衣原体标准抗原、标准阴性血清、阳性血清,均由青海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提供。

检测中使用96孔110°V 型血凝板,配置微量振荡器、恒温箱、微量加样器。

2016~2020年共采集牛血清1600份,各年分别为300、400、300、300、300份;采集羊血清2200份,各年分别为400、500、400、500、400份。

二、调查方法1、稀释液添加在96孔微型血凝板当中,每个样孔灯中加入稀释液75 μL。

牛衣原体病及其防制

牛衣原体病及其防制

牛衣原体病及其防制
邱昌庆
【期刊名称】《中国动物保健》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牛衣原体病中对养牛业危害最严重的是牛衣原体性流产,该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牛引起的一种地方流行性的接触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牛流产、早产、死产或产无活力犊牛为主要特征。

该病的同义名有牛流行性流产、牛地方流行性流产、牛新立克次体性流产。

由于奶牛衣原体性流产给奶牛场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胎儿夭折,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邱昌庆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青海省羊衣原体病综合防制措施 [J], 谢昌元;王光华;李明录;王顺林;韩贇;叶成玉;陆艳;李秀萍;马利青
2.高寒牧区绵羊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制 [J], 魏玉明;王翠英;陈丽
3.牛衣原体病的综合防制要点 [J], 吴勇
4.羊衣原体病的诊疗与防制措施 [J], 范大鹏
5.猪衣原体病的防制 [J], 蔡志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衣原体病的综合防制要点

牛衣原体病的综合防制要点
1 . 2 抗 原
3 临床症 状
本病的潜伏期 长短 不一 , 快 的几 天 , 慢的可达 数周乃 至数 月。犊牛和育成牛表现 出结膜炎 、 肠炎 、 多发性关节炎 , 断奶前
后常患胸膜炎 、 支 气 管 炎 和 心包 炎 。表 现 为 体 温 升 高 至 3 9 . 5~
( 1 ) 所有衣原体均具有特异 性抗原 , 在不 同种之 间可 引起 交叉反应 , 为细胞壁 脂 多糖 , 耐0 . 5 % 的石炭 酸 , 耐热 ( 1 0 0  ̄ C, 3 0 a r i n ) , 对胰 酶 、 木瓜蛋 白酶 、 乙醚等有抵抗力 , 能被过碘 酸盐
北往南调运 , 牛群存在有不 同程度 的衣原 体感染 , 并 时 有 发 病
2 流 行特 性
2 . 1 无明显的季节性
本病 无 明显 的季 节 性 , 常呈 地 方 流 行 性 。牛 场 可 因 引 入 病
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
1 病原 特性
1 . 1 衣 原 体
牛后暴发本病 , 康复牛可长期带 菌。本病 的发生 和流行 与一些 诱发 因素如卫生条件 、 营养 、 饲养管理等有关 。
2 . 2 妊 娠 母 牛 和 幼 龄 仔 牛 最 易 感
衣原体是一类具有滤 过性 、 在细 胞 内寄生 , 介于 细菌和病 毒之间 , 类似于立克 次氏体 的一类微 生物 ,革 兰 氏染色 阴性 ,
呈球状 , 大小 为 0 . 2~1 . 5 m。在 人 工 培 养 基 上 不 能 生 长 , 只
暴发 , 呈 急 性 经 过 。 发 生 多呈 散 发 或 地 方 流 行性 。病 牛和 潜伏 感 染 的 带 茵牛 是 主 要 传 染 源 。 综述 该 病 的 防 治 要 点 。 关键词 : 牛 ;衣原 体 ;综 合 防 制 中 图分 类号 : ¥ 8 5 1 . 3 3 文献标识码 : B D O I : 1 0 . 1 9 5 6 7 / j . c n k i . 1 0 0 8— 0 4 1 4 . 2 0 1 7 . 0 4 . 0 1 1

牛冠状病毒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牛冠状病毒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国动物保健2023.06疾病防治摘要:牛冠状病毒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疾病,可引起成年牛的冬季痢疾、犊牛腹泻和所有日龄牛的呼吸道疾病。

牛冠状病毒病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对肉牛和奶牛养殖均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对牛冠状病毒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牛冠状病毒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冠状病毒;牛冠状病毒病;流行病学;致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牛冠状病毒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刘宝柱1,萨茹拉2,孙衍立3(1.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2.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和浩特010010;3.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收稿日期:2023-02-06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6.018牛冠状病毒病是由牛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新生犊牛冠状病毒性腹泻、成年牛冬季痢疾、所有日龄牛冠状病毒性呼吸道疾病[1]。

牛冠状病毒病最早的报道见于1973年的美国,随后通过组织学、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等技术鉴定出该病的病原为冠状病毒,1984年首次从患支气管肺炎的犊牛肺中分离出牛冠状病毒,因此确定了牛冠状病毒可引起牛的呼吸道疾病和腹泻[2]。

牛冠状病毒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可对肉牛和奶牛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报道,患冬季痢疾的奶牛与感染前相比,每日产奶量最高可下降70%,在患病前7d 和患病后19d 的产奶期间中,每头患病奶牛产量减少51L [3]。

在另一项研究中,出现冠状病毒的牛场犊牛体重减少了8.17kg 。

此外,牛冠状病毒病还可通过增加治疗成本、病牛的护理成本、生殖障碍等给牛场造成经济损失[4]。

本文对牛冠状病毒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牛冠状病毒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1病原特征牛冠状病毒(BCoV )是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2a 亚群的成员,同属病毒成员有人肠道冠状病毒、人冠状病毒OC43、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马冠状病毒、犬呼吸道冠状病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牛衣原体病的流行状况郑杰谢巧张连祥崔舰南启明朱文革朱秀芝韩莉刑佳鹏北京市兽医生物药品厂(北京昌平102209)摘要:衣原体感染是一类十分重要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属人畜共患病,呈地方流行,常对养殖业造成很大危害及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

牛衣原体感染的主要症状有新生犊牛衣原体性肠炎、犊牛衣原体性支气管肺炎、多发性关节炎-浆膜炎、角膜结膜炎、衣原体性流产、衣原体性乳房炎、公牛精囊炎、精液品质降低等。

自上世纪80年代确诊牛衣原体病和利用IHA等方法检测血清学抗体以来,全国部分地区都进行了研究和报道,该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对中国牛衣原体病血清学抗体检测的情况做一个汇总和分析,发现牛衣原体病广泛存在于21个省市,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感染率不断攀升,为了做好牛衣原体病的预防和保障人类的健康,建议养殖户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牛衣原体;流产;血清学;IHA引言:衣原体是一种小的、细胞内专性寄生菌,可以引起多种动物的疾病;衣原体感染是一类十分重要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该病属人畜共患病,呈地方流行,常造成很大危害及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

衣原体可以感染18个目、29个科的190余种鸟类以及绵羊、山羊、牦牛、猪等许多哺乳动物、野生动物受到过感染。

牛衣原体感染可使母牛出现散发性流产,产死犊、弱犊,出现子宫内膜炎、长期不孕,种公牛出现包皮炎、睾丸炎、精液品质降低,犊牛发生肠炎、散发性脑炎、胸膜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及角膜结膜炎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牛衣原体性流产。

牛衣原体性流产主要由家畜衣原体感染牛引起的一种地方流行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对养牛业的影响不可低估。

一、中国牛衣原体病血清学情况汇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人就报道了牛地方流行性流产综合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也相继报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一些省区陆续报道牛感染衣原体病和利用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衣原体以来,中国关于牛衣原体血清学调查越来越多,具体见表1表1 中国牛衣原体病血清学抗体检测年份省份血清阳性率检测方式靶动物作者和文献1985 湖北 8.7%(382/4386) CFT,IHA 牛(奶牛)徐彩堂[1]1986 湖北 26.8% (37/138) CFT,IHA 牛(奶牛)杨宜生[2]1988 青海 29.0%(45/155) CFT 牦牛帅永玉[3]1989 青海 26.7%(24/90) IHA 牛韩英[4]1989 湖南 8.1%(33/410) IHA 牛(奶牛)蒋武成[5]1991 陕西 28.3%(107/378) IHA 牛(奶牛)林志涌[6]1991 四川 6.5%(7/107) IHA 牛左舜君[7]1991 青海 3.53%(28/119) IHA 牛张殿柱[8]1991 青海17.73%(340/1918)IHA 牛姜天童[9]1992 湖北 8.71%(382/4386) IHA CFT 牛杨宜生[10]1993 新疆 4.9%(35/711) IHA 牛金根源[11]1993 青海 21.03%(/190) IHA 牛董才行[12]1994 青海 42.7%(236/553) IHA 牦牛袁春华[13]1996 新疆 2.1%(6/288) IHA 牦牛王桂华[14]1999–2000台北 51.3%(377/735) ELISA 牛 Wang[15] 1999–2000 台北 71.4%(45/63) ELISA 牛 Wang[15] 2000 山东 16.1%(10/62) IHA 牛(肉牛)周继章[16] 2000 河南 25.7%(9/35) IHA 牛(肉牛)周继章[16] 2000 宁夏 16.8%(16/95) IHA 牛(肉牛)周继章[16] 2000 河北 23.1%(3/13) IHA 牛(肉牛)周继章[16] 2000 陕西 42.2%(57/132) IHA 牛(肉牛)周继章[16] 2000 甘肃 10.8%(4/37) IHA 牛(肉牛)周继章[16] 2000 甘肃 20.7%(18/87) IHA 牦牛周继章[16] 2000 甘肃 25.5%(24/47) IHA 牦牛邱昌庆[17] 2000 云南 34.61%(823/2378)IHA 牛王琼秋[18] 2000 青海 15.5%(22/142) IHA 牦牛周继章[16] 2000 四川 25.6%(10/39) IHA 牦牛周继章[16] 2000 广西 20.0%(10/50) IHA 水牛邱昌庆[19] 2000 安徽 18.7%(28/150) IHA 水牛邱昌庆[19] 2000 江苏 14.0%(20/143) IHA 水牛邱昌庆[19] 2001 宁夏 24.0%(12/50) IHA 牛谢琴[20] 2002–2004 广东 49.1% (27/55)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江苏 0.0%(0/20)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上海 0.0%(0/49)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河南 20.8%(10/48)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宁夏 25.4%(177/698)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甘肃 43.2%(19/44)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陕西 10.3%(25/243)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陕西 10.0%(1/10)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内蒙古 15.7%(11/70)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黑龙江 17.2%(20/116)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6 宁夏 9.22%(107/1161)IHA 牛邱洪流[22] 2007 宁夏 28.4%(108/380) IHA 牛(奶牛)何存利[23] 2008 宁夏 53.3%(16/30) IHA 牛(奶牛)杨东荣[24] 2009 青海 9.8%(21/214) IHA 牦牛张晓强[25]2009 青海 9.18%(/1361) IHA,ELISA 牦牛刘军红[26]2010 青海 5.13%(33/643) IHA 牦牛闵云龙[27]2010 青海 5.9%(19/321) IHA 牦牛铁富萍[28]2010 青海 2.5%(25/1,410) IHA 牛何成基[29]2011 宁夏 3.13%(39/1248)IHA 牛赵晓瑞[30]2011 四川22.68%(22/97)分离牛李翠蓉[31]2011 青海 2%(2/100) IHA 牛李兰青[32]2012 青海 2.81%(94/3351)IHA 牛孔祥颖[33]2012 青海0.8%(3/400)IHA 牛张作秀[34]2012 青海15.8%(15/95)IHA 牛王晓云[35]2012 青海8.0%(16/200)IHA 牛李世双[36]2012 青海9.37%(15/160)IHA 牛朱巧英[37]2012 安徽22.43%(120/535) IHA 牛宗贺[38]2012 宁夏24.14% IHA 牛谢琴[39]2012 青海 1.29%(/28) IHA 牛党永芝[40]2012 青海 15.00%(6/40) IHA 牛措毛加[41]2012 贵州 2.86%(24/838) IHA 牛洪尼宁[42]2013 重庆21.3%(69/324)IHA 牛霍本能[43]2013 青海 2.2%(5/232)IHA 牛祁小英[44]2013 青海11.5%(23/200)IHA 牛钟卫东[45]2013 青海17%(34/200)IHA 奶牛钟卫东[46]2013 甘肃25.08%(23/610)IHA 牦牛殷铭阳[47]2013 青海 2.8%(94/3351)IHA 牦牛孔祥颖[48]2013 青海 26.4%(60/227) IHA 牛马怡隽[49]2014 宁夏25.8%(23/224)IHA 牦牛李永琴[50]2014 海南 7.6%(91/1202) IHA 牛陈有文[51]2015 青海8.0%(16/200)IHA 牦牛马德礼[52]2015 青海 3.78%(34/900)IHA 牦牛魏有梅[53]二、衣原体病血清学情况分析通过表1汇总发现,自1985年以来,共监测了22个省(区、市)牛衣原体病的流行情况。

除上海市外,发现全国21个省(区、市)都存在牛衣原体血清学抗体阳性的报道,其中报道最多的省份有青海、宁夏、甘肃、陕西、湖北、四川等。

血清学监测范围的不断扩大及监测结果阳性的省份不断增加,我国尚没有衣原体病疫苗的商业化使用,说明该病感染在我国牛群中普遍存在,而且以养牛业较集中的北方地区报道为多,同时也说明我国科研工作者对牛衣原体病越来越重视。

本次综述中引用的文章从1985年开始,终止于2015年。

1999-2000年在台北用ELISA方法监测牛的感染率最高达到71.4%,中国大陆地区阳性率较高的省市有宁夏(最高为53.5%,2008年),甘肃(最高为43.2%,2002-2004年),青海(最高为42.7%,1994年),陕西(最高为42.2%,2000年),湖北(最高为26.8%,1986年),四川(最高为25.6%,2000年),安徽(最高为22.43%,2012年)等。

分析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牛衣原体血清学阳性率有增加的趋势,具体见表2.表2 随着年份的增加部分省市阳性率增长情况省市初次报道阳性率最高年份阳性率增加湖北1985 8.7% 1986 26.8% 18.1%陕西1991 28.3% 2000 42.2% 13.9%宁夏2000 16.8% 2008 53.3% 36.5%甘肃2000 10.8% 2002-2004 43.2% 32.4%四川1991 6.5% 2000 25.6% 19.1%安徽2000 18.7% 2012 22.43% 3.73%青海1988 29.0% 1994 42.7% 13.7%从报道的数据来看,一些研究者对同一个省市的检测发现,不同地区或不同场的牛衣原体血清学阳性率差别较大,但是可以确认该省市所饲养的牛群中存在衣原体的感染。

通过以上的资料和分析可以看出,牛衣原体病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血清学阳性率出现攀升趋势。

由于衣原体病是人畜共患病,建议养殖户使用衣原体病疫苗预防和控制该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