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地区分布和年龄分布情况

合集下载

2017糖尿病指南

2017糖尿病指南

要点提示•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为10.4%,各民族有较大差异•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达63%一、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演进30多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1]。

1994至1995年全国19省市21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5~64岁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28%,糖耐量异常(IGT)患病率为2.12%[2]。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同时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调查,该调查利用空腹血糖>5.5 mmol/L作为筛选指标,高于此水平的人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显示在18岁以上的人群中,城市人口的糖尿病患病率为4.5%,农村为1.8%[3]。

2007至2008年,CDS组织全国14个省市开展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4]。

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调查了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9.7%[5]。

2013年我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显示,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4%[6](表1)。

表1 我国7次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汇总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1. 以2型糖尿病为主,1型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

2013年全国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4%,男性高于女性(11.1%比9.6%)。

2. 各民族间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满族15.0%、汉族14.7%、维吾尔族12.2%、壮族12.0%、回族10.6%、藏族4.3%。

3. 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12.0%比8.9%)。

4. 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较高。

2013年全国调查中,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

5. 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

【VIP专享】中国糖尿病群体分析

【VIP专享】中国糖尿病群体分析

中国糖尿病群体分析1.数量根据IDF(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840万。

据最新数据统计,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全球约有3.8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这意味着在中国每百人中就有11个人是糖尿病患者。

全世界每3到4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位来自中国。

2.年龄区域和性别比重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年龄为20~39岁、40~59岁和≥60岁的人群中分别为3.2%、11.5%和20.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0.6%,女性患病率为8.8%3.分布区域和各区域人数据09年数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

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东北地区患病率较高,吉林省达到了4.5%,远高于全国3.21%的平均水平,自东北向南部区域,患病率逐渐降低,河北、山东河南等中原省份基本代表了全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平均水平,中南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较低,处于2.5%以下水平;从东西部地区差异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地,特别是江浙沪一带,糖尿病患病率平均达到4%,而两湖江西等地的患病率均在2.2%左右,这与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相同分布状态,体现了糖尿病患病率与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紧密相关;除区域性差异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全国或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北京最高,达5.3%,其次为上海,达4.6%,天津、广东、重庆则高达3.7%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新疆、西藏等西部内地是糖尿病患病率最低的地区,在1.5%以下。

从各省居民糖尿病患者总量来看,人口大省,往往也是糖尿病大省。

河南、江苏、山东、四川、广东是我糖尿病患者总量超过150万人的省份。

相比之下,患病率较高的东北地区和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总量并非最高,表明各地区之间糖尿病患病率并不存在悬殊的差别,体现了糖尿病已经不是某一个地区的专利,而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见的疾病,应引起人们普遍的广泛的关注。

2020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PPT课件)

2020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PPT课件)
• T2DM患病率:1979:1.00% 1996:3.21% 2002:4.37%
年增 0.1%以上,全国约4000万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9
T2DM发病年龄的年轻化
• 逐代年轻现象:子代发病年龄低于父母 • 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值得
关注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10
血糖增高者大量存在(%)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17
我国糖尿病住院病人微血管病变现状
• 双目失明患病率增高的幅度较小,仅为非糖尿病 者失明率的2倍左右。可能由于我国非糖尿病人 群双目失明患病率很高所致
• 尿毒症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增幅极高,可能说 明糖尿病肾病是对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巨大威胁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18
糖尿病并发症危险因素
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16
我国糖尿病住院病人大血管病变现状
• 高血压患病率增高的倍数与国外相似,而冠心病及 脑卒中的患病率增高的倍数则远远高于国外资料
• 可能是由于在我国,大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缺 乏简便易行的流行病检测手段,难以进行人群普查, 表中所列的总人群百分比较实际为低。本研究为住 院病人,糖尿病相关大血管病变的检出率较高
• 在危险因素中,体质指数、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出现 的频率较高
• 体重大的患者胰岛素抵抗明显,这可能是引起体质 指数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的原因,同时提示减 肥有可能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20
代谢控制与慢性并发症(2)
• 高血压与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神经并发症均密切 相关,收缩压与各种并发症均相关。高血压是可以控 制的因素,说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
时间 1989 1994 1996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趋势和年龄分布的研究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趋势和年龄分布的研究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趋势和年龄分布的研究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患者长期需要接受治疗和管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因其患者年龄普遍较大,患有此病的患者在住院治疗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文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趋势和年龄分布情况,以期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趋势的研究1.1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接诊量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化,2型糖尿病患者的接诊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我国国家卫生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接诊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持续上升。

这一趋势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2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长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长呈现出逐年缩短的趋势。

这得益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提高。

尤其是随着糖尿病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康复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住院时长有望得到更多的优化。

1.3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年龄分布2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患者群体中以老年人居多,而在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年轻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多。

这一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相比老年患者,年轻患者在治疗和管理方面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二、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年龄分布的研究2.1 老年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

老年患者因其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治疗和护理都要求更为细致和耐心。

多数老年患者因血糖不易受控制而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其住院时长较长。

2.2 年轻患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

这一类患者因为疾病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较大,往往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目的了解我国东北农村地区35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以及糖尿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农村地区糖尿病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省2个县的35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获取糖尿病及相关因素的资料。

结果本研究用于糖尿病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600人。

我国东北地区35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糖尿病粗(年龄标化)患病率为7.3%(5.3%),粗(年龄标化)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分别为54.7%(44.0%)、48.9%(39.7%)、14.7%(10.0%)和30.11%(18.0%)。

女性、高龄、有家族史和不饮酒人群知晓率和治疗率较高(P<0.05),而且治疗率还与腹型肥胖有关(P <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家族史、是否为腹型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病情况等5个因素是我国东北地区35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OR=1.55~5.30)。

结论我国东北地区35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但是知晓、治疗和控制水平较低,亟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防控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标签: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影响因素;农村[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ates of 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mellitus (DM)as well as the DM risk factors among Chinese rural population aged 35 and older in northeast China. Methods Rural residents aged 35 and older in 2 counties of Jilin Provinc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rough cluster sampling. Data related to DM and other factors was obtained by questionnaires,physical measures and laboratory tests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diabetes intervention in rural areas. Results A total of 2600 individuals were eligible for the analysis of DM prevalence and relevant risk factors. The crude (age_adjusted)prevalence of DM among the rural residents aged 35 and older in northeast China was 7.3% (5.3%);the crude (age_adjusted)rates of awareness,treatment,control and control under treatment of diabetes were 54.7% (44.0%),48.9% (39.7%),14.7% (10.0%)and 30.11% (18.0%)respectively. The rates of awareness and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emale population,the elderly,individuals with a family history and non_drinkers (P<0.05). Additionally,the rate of treatment was found correlated with abdominal obesity (P <0.05).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5 factors were correlated with DM among the rural residents aged 35 and older in northeast China,including age,family history,abdominal obesity,dyslipidemia and hypertension. Conclusions A relatively high prevalence of DM was seen in this study while the rates of 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stayed low among rural residents aged 35 and older in northeast China,indicating an urgent need for targeted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DM.[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Prevalence;Awareness rate;Treatment rate;Control rate;Risk factors;Rural areas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难题[1,2],而且糖尿病能够影响很多脏器,进而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3]。

糖尿病调查报告

糖尿病调查报告

3
糖尿病的社会经济负担
糖尿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 济负担。
调查目的与意义
了解糖尿病患病情况
01
通过调查,掌握糖尿病在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等人
群中的患病情况。
分析影响因素
02 探讨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
供依据。
提高防治意识
03
通过调查结果,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居民保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等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定期体检
引导居民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糖尿病及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 量。
加强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自我监测血 糖、规范用药等方法,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 力,延缓病情进展。
调查对象中,仅有40%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即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 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血糖控制方法
大部分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占比60%;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占30%;采用饮食 控制和运动疗法的患者占10%。
血糖控制影响因素
影响患者血糖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饮食控制不严格、缺乏运动、药物治疗不规律等。此外 ,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了解,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也是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 。
并发症
包括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大血管 病变(如心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等)、神经系统并发 症(如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以及感染等。
03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年龄分布
调查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 40-60岁,占总人数的 60%,其次是60岁以上人 群,占总人数的30%,40 岁以下人群占比最少,仅 为10%。

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流行病学
下降。女性发病高峰比男性早1-2岁。
• 性别 在非白种人中女性高于男性,白人中男
性高于女性或男女接近。
• 种族
– 美国白人高于黑人。 – 科罗拉多非西班牙语种人高于西班牙语种人 – 以色列不同种族之间有差异
2024/1/25
24
2型糖尿病人群分布
• 年龄 • 性别 • 职业 • 民族 • 家族史 • 移民研究 • 社会经济地位
相差10倍以上。
• 南北差异 纬度越高发病率越高,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我国以长江为界,北高(0.65/10万)南低(0.5/10万)
2024/1/25
13
2型糖尿病地区分布
• 发达国家高,发展中国家低;发展中国家中生活
方式西化地区高、保持传统生活方式地区低。
分类 低 中
高 极高
分类标准 <3% 3%-10%
2024/1/25
30
同一省市不同民族糖尿病患病率比较(%)
省区 民族 患病率
宁夏 汉 11.6 内蒙 汉 7.8 贵州 汉 1.36 青海 汉 6.25 广西 汉 10.45
标化率 10.67 13.98 1.23 8.72 10.06
民族 患病率
回 9.46 蒙 1.86 苗 1.66 藏 0.78 壮 5.42
标化率 12.41** 2.93**
1.70 3.04 5.62
2024/1/25
31
家族史
• 2型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有糖尿病
阳性家族史者糖尿病患病率比无家族史者 高3-40倍。糖尿病一级亲属患病危险更高。
2024/1/25
10
第二节 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
• 1998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1.43亿,以2型糖尿病为主

糖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

糖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

糖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全球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对于预防、诊断和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一、糖尿病的总体流行情况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4 亿,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也相当庞大,且仍在持续增加。

二、糖尿病的类型分布糖尿病主要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2 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 90%以上。

1 型糖尿病相对较少,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

妊娠糖尿病则是在妊娠期发生的糖代谢异常。

特殊类型糖尿病较为少见,包括因遗传缺陷、药物或化学物质、感染等引起的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糖尿病的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但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更快。

这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结构和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较为普遍,导致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西化,体力活动减少,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

四、糖尿病的年龄分布糖尿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逐渐增加。

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 40 岁以上的人群。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下降,胰岛素抵抗增加,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然而,近年来,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这与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五、糖尿病的性别差异在总体患病率上,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大致相当。

但在某些年龄段和特定类型的糖尿病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例如,在妊娠糖尿病中,女性的患病风险明显高于男性。

而在 2 型糖尿病中,男性在年轻时的患病风险可能略高于女性,但在绝经后,女性的患病风险则逐渐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 中国糖尿病地区分布和年龄分布情况
糖尿病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

它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

糖尿病在中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虽然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对糖尿病的控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控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中华糖尿病学会最近公布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近1/10的患病率确实令人担忧,并且还以一定的速度增长。

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多,影响机制复杂,医学界仍然在不断探索研究之中。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糖尿病的发病率主要跟遗传因素、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年龄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具有某一共同特点地区生活的人群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研究具有不同地区特点人群的糖尿病发病情况可以使得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也有着不同的生理特征、生活方式、健康认识,同一年龄段人群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多共性,研究我国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情况可以了解糖尿病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程度,确定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引起他们足够重视,做好预防糖尿病工作。

我国糖尿病的城乡分布
糖尿病导致的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糖尿病的发病率,根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城市糖尿病死亡率高于农村,大城市的糖尿病死亡率大大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

一是由于城市人口老年化程度高于农村,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二是城市居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意识以及对疾病的认同程度较农村高,自报疾病比农村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城市人口,餐餐精米白面,顿顿大鱼大肉,肉蛋奶吃得过多,粗粮、蔬菜吃得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使糖尿病队伍空前壮大,这就给城市人群的糖尿病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我国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还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人群一味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当工作与健康发生矛盾,当情绪与健康发生矛盾,当享受与健康发生矛盾,选择工作,选择享受,恣意妄为,抛弃健康者大有人在。

所以,由于对糖尿病知识及其严重并发症的不了解,乱吃滥喝,营养过剩,通宵熬夜,嗜烟酒无度,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之中,缺乏体育锻炼,以车代步,这些势必导致城市人口的患病率大于农村。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从最近的统计数据来看,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上升幅度超过城市。

一方面,农村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基数小,可能会在统计上呈现较高的增长率,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上升较快,而体力劳动强度在逐年降低。

我国糖尿病的地域分布
从地域分布看,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

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东北地区患病率较高,吉林省达到了4.5%,远高于全国 3.21%的平均水平,自东北向南部区域,患病率逐渐降低,河北、山东河南等中原省份基本代表了全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平均水平,中南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较低,处于2.5%以下水平;从东西部地区差异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地,特别是江浙沪一带,糖尿病患病率平均达到4%,而两湖江西等地的患病率均在2.2%左右,这与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相同分布状态,体现了糖尿病患病率与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紧密相关;除区域性差异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全国或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北京最高,达5.3%,其次为上海,达4.6%,天津、广东、重庆则高达3.7%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新疆、西藏等西部内地是糖尿病患病率最低的地区,在1.5%以下。

从各省居民糖尿病患者总量来看,人口大省,往往也是糖尿病大省。

河南、江苏、山东、四川、广东是我糖尿病患者总量超过150万人的省份。

相比之下,患病率较高的东北地区和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总量并非最高,表明各地区之间糖尿病患病率并不存在悬殊的差别,体现了糖尿病已经不是某一个地区的专利,而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见的疾病,应引起人们普遍的广泛的关注。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分布
从糖尿病发病病理上来看,患糖尿病的概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上升,中年以后是糖尿病高发人群,尤其是老人,如果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不加以注意患糖尿病的概率非常高。

首先在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时期,父母患有糖尿病的子女就有可能从父母遗传获得疾病易感性,也就是有易感基因的存在,这些易感基因只是增加了发病的几率,要与内环境或外环境中的某些因素相互作用就可能发病。

这个过程很有可能发生在青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期内。

随着年龄的上升周围组织对胰岛素降糖作用的敏感性降低,或者说周围组织对胰岛素降糖作用阻力增加,这一现象又称之为胰岛素抵抗。

研究发现,骨骼肌上一种用来把葡萄糖由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蛋白质(一种葡萄糖转运体)数量减少,这一结果可能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老龄化,年龄上升导致身体脂肪的构成比例增多,如果肥胖,就更容易患糖尿病。

年老者体力活动较年轻人明显减少,降低了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有效利用。

年老者易患多种疾病,而有些常用药物容易促进血糖的升高,比如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如消炎痛、β受体阻断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阿司匹林等。

年龄的上升也会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脉冲振幅降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

因此,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该引起注意。

从目前情况来看,糖尿病发病率虽然随着年龄上升而上升,但是青年人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老年人,儿童患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是在不断上升。

其中肥胖是导致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和青年人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他们经常有“加餐”的习惯,对肯德基、麦当劳等食品情有独钟,这些不良习惯和食品容易导致他们体重异常增加导致肥
胖。

青年人仗着自己年轻力壮、健康意识薄弱,不能糖尿病前期病情不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治疗措施。

我国糖尿病的控制任重道远,医疗卫生机构应该根据地区差异制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今后还将继续提高和上升,医疗卫生机构应该着眼于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只有全民健康意识得到同步提高后,人们才能够更好地享受物质生活提升带来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