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年龄分布年度数据

合集下载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我国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本次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报告将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政府、社会和学术界提供参考。

二、人口总量与增长1. 人口总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4.11亿人,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亿人增加了7100多万人,增长率为5.38%。

其中,男性人口为7.23亿人,女性人口为6.88亿人。

2. 人口增长速度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3%,较上一个十年(2000-2010年)的0.57%有所下降。

这表明我国人口增长进入新常态。

三、人口结构1. 年龄结构(1)0-14岁人口:我国0-14岁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54%。

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2)15-59岁人口:我国15-59岁人口为8.96亿人,占总人口的63.35%。

与2010年相比,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

(3)60岁及以上人口: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

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

2. 性别结构我国男性人口为7.23亿人,女性人口为6.88亿人,性别比为104.61。

与2010年相比,性别比有所下降。

3. 城乡结构我国城镇人口为9.01亿人,占总人口的63.89%。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四、人口分布1. 地区分布(1)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为4.44亿人,占总人口的31.82%。

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

全国年龄比例研究报告

全国年龄比例研究报告

全国年龄比例研究报告2019年04月23日14:21:181、国内人口增速逐步下滑我国人口总量将近14亿,增速持续降低,城镇化率接近60%。

建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口总量从1949年的5.4亿人,增长至2018年13.9亿人。

从增速来看,70年代人口总量的增速迅速下滑至1.3%-1.5%左右,90年代以来,人口总量增速持续缓慢下滑,近年保持在0.5%左右,但2018年增速进一步降低至0.4%。

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到2018年已经达到59.58%。

2018年我国人口总量为13.9亿人,同比增长0.4%,城镇化率59.58%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我国历年出生人口数、出生率与经济社会环境、计划生育政策和育龄妇女人口数有关。

自1949年以来,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大约在1500万-3000万之间。

1959-1961年全国粮食短缺导致年出生人口骤减,而后70年代开始逐步推进计划生育,同时,叠加其他历史原因,再次导致年出生人口与出生率逐渐降低。

1982年,计划生育写入宪法,但同时全国育龄妇女总数及占人口比重增加使得年出生人口有所回升。

自90年代以后,计划生育步入正轨,年出生人口逐渐降低,21世纪以来基本维持在1500-1600万人左右,而出生率基本在12‰左右。

从死亡人数来看,除粮食短缺年份以外,近年来稳步增长,目前在900万左右,死亡率在7%左右。

出生人口数、出生率与经济社会环境、计划生育政策和育龄妇女人口数有关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死亡人口数量及死亡率在除粮食短缺时期以外较为稳定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老龄人口占比不断提升我国2017年人口中,0-34岁占比接近一半,男性比女性多3200万。

2017年我国男性人口7.11亿人,女性人口6.79亿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以女性为100)。

按照年龄层划分,19岁以下人口占比最多,男性为30.75%,女性为28.45%,对应年代95后(为了方便后续研究,年代和年龄的对应可能会有几年的偏差,但绝大部分是对应的,对研究结论影响甚微);20-34岁男性占比23.56%,女性占比23.49%,主要对应80、90后(不包括95后);35-49岁男性占比24.28%,女性占比24.84%,主要对应65后、70后。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doc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doc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我国政府于20xx年11月1 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范文,供大家参考!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范文一(陕西)我国以20xx年11月1日0时为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

在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近3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事后质量抽查和手工汇总任务。

目前,人口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20xx年11月1日0时的常住人口为3605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328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317万人,增长9.6%,平均每年增加3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9%。

二、全省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如下:西安市 741万人铜川市 81万人宝鸡市 367万人咸阳市 483万人渭南市 539万人汉中市 348万人安康市 267万人商洛地区 239万人延安市 206万人榆林市 320万人杨凌示范区 14万人三、家庭户人口全省共有家庭户95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42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4.1人减少0.5人。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0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0%;15—64岁的人口为248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9%。

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8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02%,女性为173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7.98%,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8.42。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看我国老年人口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看我国老年人口

从2000年人口普查看我国老年人口徐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0年11月,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普查资料,我们计算了有关老年人口的数据,基本情况如下:一、老年人口的概况1. 老年人口的总量根据《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全国总人口为124261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998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规模增长了12.8%,而60岁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增加了34.1%。

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只有0.92%,而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97%,大大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2.老年人口的年龄构成在老年人口中,低龄老年人口占大多数。

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中,60~69岁占58.85%,70~79岁占31.93%,80岁以上占9.22%。

男性老年人口相对比较年轻,60~69岁占61.89%,70~79岁占30.94%,80岁以上则只占7.17%。

女性老年人口中的高龄老人较多,60~69岁占55.95%,70~79岁占32.87%,80岁以上则达到11.18%。

2000年,全国80岁以上人口达到1199万人,比1990年的768万增长了431万。

10年间,高龄老人增加了56.12%,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56%,增长幅度及速度不仅远远超过了总人口,而且也大大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

3.老年人口的性别构成老年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性别差异在高龄组更加明显。

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男性人口有6338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48.76%,女性有666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1.24%。

8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有455万人,占37.95%,女性有744万人,占62.05%。

4.老年人口的城乡分布全国老年人口的多数居住在农村。

200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2942万人居住在城市,占22.63%;1499万人居住在镇,占11.53%;8557万人居住在农村,占65.83%。

男女人口大数据分析报告(3篇)

男女人口大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分析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口数据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了解我国人口结构、预测人口发展趋势、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男女人口大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我国人口性别结构现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安部等官方机构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

数据涵盖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时间范围为2010年至2020年。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男女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我国男女人口比例、年龄结构、城乡分布等基本情况。

(2)趋势分析: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男女人口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

(3)相关性分析:运用相关系数分析,探究男女人口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数据分析结果1. 男女人口比例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7:1,即每100名女性对应107名男性。

这一比例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保持稳定,但部分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在广东省,男女人口比例为1.14:1;而在上海市,这一比例为1.06:1。

2. 年龄结构从年龄结构来看,我国男女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

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口比例逐年上升,而15-59岁年龄段的人口比例则呈下降趋势。

具体来说,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口比例为13.26%,到2020年上升至18.70%;而15-59岁年龄段的人口比例则从2010年的70.14%下降至2020年的63.35%。

3. 城乡分布我国男女人口在城乡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

农村地区男性人口比例高于城市地区,而城市地区女性人口比例高于农村地区。

这可能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分配等因素有关。

4. 出生率与死亡率近年来,我国出生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则相对稳定。

2010年,我国出生率为12.37‰,到2020年下降至8.52‰。

中国的人口-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解析板)

中国的人口-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解析板)

1.3 中国的人口考点基础练考点一我国人口数量与人口分布如图为全国第六、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对比,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2010-2020年,我国()A.青壮年人口比重增加B.城市人口比重上升C.老龄人口比重下降D.乡村人口比重增大2.2021年5月31日,我国实施“三孩”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三孩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人口素质B.改善人口年龄结构C.增加城市人口D.促进人口分布均衡【答案】1.B 2.B【解析】1.据表可知,2010-2020年间,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A错误。

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C错。

城市人口比重在这十年间上升, B对,D错误。

故选B。

2.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目的是鼓励生育,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B正确。

三胎政策是为了缓解人口过慢增长,而不能提高人口素质,A错误。

实施三胎政策,鼓励多生,与人口分布不均、协调城乡比例无关,C和D均错误。

故选B。

3.2021年5月13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发布。

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B .199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8%C .是世界上唯一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D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3.A【解析】3. 读图,现今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A 正确;199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增长总量为141178-113368=27810万人,199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810/30/141178≈0.66%,B 错误;是世界上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有中国和印度,C 错误;人口数量呈缓慢上升趋势,D 错误;排除BCD ,选A 。

读我国第六、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完成下面4-5小题。

人口普查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万人) 占总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比重(%) 0~14岁15~59岁 60岁及以上 第六次333972 16.6 70.14 13.26 49.68 第七次141178 17.95 63.35 18.7 63.89 A .0~14岁人口比重下降B .15~59岁人口比重上升C .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D .城市人口的比工下降5.我国依法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有利于( )①解决人口分布不均②增加劳动力储备③增加消费需求④改善我国人口结构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4.C 5.D【解析】4.读图表数据可知,0~14岁人口比重上升,A 错误;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B 错误;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C 错误;城市人口的比重大幅上升,D 错误。

中国人口增长模型(灰色预测模型)

中国人口增长模型(灰色预测模型)

中国人口增长模型论文摘要:人口问题涉及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等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稳定的人口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从数量上准确的预测人口数量以及各种人口指标,对我国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的健康人口发展计划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些都影响着我国人口的增长。

鉴此,本文依据灰色预测方法和年龄移算理论,基于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从人口系统发展机理上展开讨论。

首先根据灰色预测理论,建立了一级的灰色预测模型,再将近几年我国的人口数量带入模型,便得到未来较短时间内我国的人口数量。

所得结果为我国总人口将于2006年、2007,2008,2009,2010年分别达到13.1495,13.2212,13.2909,13.3587,13.4246亿人。

然后分析人口发展方程中按年龄死亡率及生育模式等参数函数的内在变化规律,及其对总人口的影响,建立了莱斯利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参数函数的不同特点,建立了生育模型和死亡模型等子模型。

在将所得子模型和主模型结合,依据当前人口结构现状对我国的人口做了长期的预测。

所得结果是我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2020年、2030年分别达到13.51058,14.38295,14.78661亿人与国家发展战略报告数据一致。

最后对所建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1.1 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

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

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参考附录2中的相关数据(也可以搜索相关文献和补充新的数据),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