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数学各章节知识点及重难点整理
30浙教版八下数学各章节知识点及重难点.doc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教师:学生: 时间:2012年月日:00— :00段浙教版八下数学各章节知识点及重难点第一章二次根式一.知识点:1.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a&O)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质:(1)丽2 0 (双重非负性);(2)(需『=a (a 20)(3)妒=I a | ; (4) Jab = X (tz>0,/?>0);强调: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
3.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数,所含因式是一次式(就是字母的次数是一次),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
4.同类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5.二次根式的运算(1)加(减)法:先化简,再合并。
(2)乘(除)法:先乘除,再化简。
6.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也称为有理化分母。
就是将分母含有根号的代数式变成分母不含根号的代数式,这个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
7.关于具有双重根号的二次根式。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次根式的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以及应用。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一•知识点:1.定义:形如a/+加+ C=O(QH O)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例:若方程(7/7 + 2)x lw, + 3mx + 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贝I」( )A. m = ±2B. m=2C. m= 一2D. m H ±22 •—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因式分解分(提公因式法、乘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3)配方法;(4)求根公式法;(5)换元法。
例:按要求解方程(1)用配方法解方程:x2 —4x+l=0(2)用公式法解方程:3x2+5(2x+l)二0(3)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3(x-5)2=2(5-x)3•—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A=b2-4ac・△>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A=0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无实数根。
浙教版八下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提纲讲解学习

浙教版八下数学各章节知识点及重难点第一章 二次根式 一.知识点:1. 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a (a ≥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如:√2,,√3,√π,5√11,-3√2,……2. 二次根式的性质:⑴ a ≥ 0(双重非负性); ⑵ ()=2a a (a ≥0)⑶ =2a ∣a ∣;(4)=ab √a ×√(0,0≥≥b a );(5)=ba√a ÷√b (0,0>≥b a ). 强调: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
3.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数,所含因式是一次式(就是字母的次数是一次),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
4.同类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5.二次根式的运算(1)加(减)法:先化简,再合并。
(2)乘(除)法:先乘除,再化简。
6.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也称为有理化分母。
就是将分母含有根号的代数式变成分母不含根号的代数式,这个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
(1) 形如:√3=√3√3×√3=23√3 (2) 形如:√3−√2=√3+√2)(√3−√2)(√3+√2)=2(√3+√2)=2√3+2√27.关于具有双重根号的二次根式。
如: √6+2√5=√1+2√5+5=√12+2×1×√5+(√5)2=√(1+√5)2=1+√5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次根式的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以及应用。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知识点:1. 定义:形如a x 2+bx +c =0(a ≠0) 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 程,其中,a x 2 叫做二次项。
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因式分解分(提公因式法、乘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3)配方法;(4)求根公式法;(5)换元法。
浙教版八下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下数学各章节知识点及重难点第一章 二次根式 一.知识点:1. 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a ≥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如:,,,,5,-3……2. 二次根式的性质:⑴ a ≥ 0(双重非负性); ⑵ ()=2a a (a ≥0)⑶ =2a ∣a ∣;(4)=ab ×(0,0≥≥b a );(5)=ba÷(0,0>≥b a ).强调: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
3.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数,所含因式是一次式(就是字母的次数是一次),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
4.同类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5.二次根式的运算(1)加(减)法:先化简,再合并。
(2)乘(除)法:先乘除,再化简。
6.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也称为有理化分母。
就是将分母含有根号的代数式变成分母不含根号的代数式,这个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
(1)形如:(2)形如:27.关于具有双重根号的二次根式。
如: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次根式的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以及应用。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一.知识点:1.定义:形如a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叫做二次项。
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因式分解分(提公因式法、乘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3)配方法;(4)求根公式法;(5)换元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无实数根。
4.韦达定理: ; .5.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要验根)4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二.重点和难点:重点:解方程的方法。
难点: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频数及其分布一.知识点:总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1.频数:所考察的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
浙教版八下数学各章节知识点及重难点整理(最新版)

浙教版八下数学各章节知识点及重难点第一章二次根式(徐旺红老师整理)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a(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是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等是二次根式,而,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知识点二:取值范围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0时,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0时,没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是一个非负数,即0()。
注:因为二次根式()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所以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
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则a=0,b=0;若,则a=0,b=0;若,则a=0,b=0。
知识点四:二次根式()的性质()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
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反过来应用:若,则,如:,.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1、化简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本身,即;若a是负数,则等于a的相反数-a,即;2、中的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取何值,一定有意义;3、化简时,先将它化成,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知识点六:与的异同点1、不同点:与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表示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表示一个实数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在中,而中a可以是正实数,0,负实数。
但与都是非负数,即,。
浙教版八下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下数学各章节知识点及重难点第一章二次根式 一.知识点:1. 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a ≥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如:,,,,5,-3……2. 二次根式的性质:⑴a ≥ 0〔双重非负性〕;⑵()=2a a 〔a ≥0〕⑶=2a ∣a ∣;(4)=ab ×〔0,0≥≥b a 〕;(5)=ba÷〔0,0>≥b a 〕.强调: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
3.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数,所含因式是一次式〔就是字母的次数是一次〕,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
4.同类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一样的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5.二次根式的运算〔1〕加〔减〕法:先化简,再合并。
〔2〕乘〔除〕法:先乘除,再化简。
6.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也称为有理化分母。
就是将分母含有根号的代数式变成分母不含根号的代数式,这个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
(1)形如:(2)形如:27.关于具有双重根号的二次根式。
如: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次根式的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以及应用。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一.知识点:1.定义:形如a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叫做二次项。
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因式分解分〔提公因式法、乘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3〕配方法;〔4〕求根公式法;〔5〕换元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无实数根。
4.韦达定理:;.5.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要验根〕4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二.重点和难点:重点:解方程的方法。
难点: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频数及其分布一.知识点:总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1.频数:所考察的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八下数学各章节知识点及重难点第一章二次根式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是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等是二次根式,而,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知识点二:取值范围1.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时,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 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0时,没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是一个非负数,即0()。
注:因为二次根式()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所以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
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则a=0,b=0;若,则a=0,b=0;若,则a=0,b=0。
知识点四:二次根式()的性质1()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
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反过来应用:若,则,如:,.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1、化简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 本身,即;若a是负数,则等于a的相反数-a,即;2、中的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 取何值,一定有意义;3、化简时,先将它化成,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知识点六:与的异同点1、不同点:与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表示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表示一个实数a 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在中,而中a可以是正实数,0,负实数。
但与都是非负数,即,。
因而它的运算的结果是有差别的,,而22、相同点:当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即时,=;时,无意义,而.知识点七: 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
知识点八:同类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知识点九: 二次根式的运算:(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需要先把二次根式化简,然后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即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不变。
注意: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关键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通常是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但在化简二次根式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应不含分母,不含能开得尽的因数.(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除法:注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要灵活运用,在实际运算中经常从等式的右边变形至等式的左边,同时还要考虑字母的取值范围,最后把运算结果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强调: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
(4)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乘方(或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能利用运算律或乘法公式进行运算的,可适当改变运算顺序进行简便运算.注意:进行根式运算时,要正确运用运算法则和乘法公式,分析题目特点,掌握方法与技巧,以便使运算过程简便.二次根式运算结果应尽可能化简.另外,根式的分数必须写成假分数或真分数,不能写成带分数.例如不能写成.(5)有理化因式:一般常见的互为有理化因式有如下几类:①与;②与;34③与; ④与.说明:利用有理化因式的特点可以将分母有理化. (6)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也称为有理化分母。
就是将分母含有根号的代数式变成分母不含根号的代数式,这个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
(1)形如:a ab aa ab ab =•=或ba ba c ba b a b a c ba c±±=±•±±•=± (2)形如:ba b a c b a b a b a c ba c ±=±•=±2)())(()( 或 ba b a c b a b a b a c ba c -=±•=±)())(()(【难点指导】1、如果是二次根式,则一定有;当时,必有;2、当时,表示的算术平方根,因此有;反过来,也可以将一个非负数写成的形式;3、表示的算术平方根,因此有,可以是任意实数;4、区别和的不同:中的可以取任意实数,中的只能是一个非负数,否则无意义.5、简化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主要有两个途径: (1)因式的内移:因式内移时,若,则将负号留在根号外.即:.(2)因式外移时,若被开数中字母取值范围未指明时,则要进行讨论.即:6、二次根式的比较: (1)若,则有;(2)若,则有.说明:一般情况下,可将根号外的因式都移到根号里面去以后再比较大小.5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1. 定义:形如)0(02≠=++a c bx ax 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例:若方程013)2(||=+++mx xm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A .2±=mB .m=2C .m= —2D .2±≠m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2)因式分解分(提公因式法、乘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3)配方法;(4)求根公式法;(5)换元法。
例:按要求解方程 (1)用配方法解方程:2410x x -+= (2)用公式法解方程:()235210x x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ac b 42-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无实数根。
例1.如果关于x 的方程ax 2+x –1= 0有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4 B .a ≥–14 C .a ≥–14 且a ≠0 D .a >–14且a ≠0例2.若t 是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则判别式ac b 42-=∆和完全平方式2)2(b at M +=的关系是( )A.△=MB. △>MC. △<M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4.韦达定理: acx x a b x x =•-=+2121, 例1:设x 1、x 2是方程2x 2-4x-2=0的两个实根,求x 12+x 22。
例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均满足方程x 2-6x +8=0,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_______ 5、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易错点分析: 易错点一:(概念)1) 判断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时,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如:下列关于x 的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6 ① ax 2+bx+c = 0 ② x 2+ 3/x -5=0 ③ 2x 2-x-3 = 0 ④ x 2-2+x 3 = 02) 注意本单元在学习概念时,注意联系实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避免就概念理解概念。
如:已知关于x 的方程(m-n )x 2 + mx+n=0,(m ≠0),你认为: ①当m 和n 满足什么关系时,该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②当m 和n 满足什么关系时,该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3) 没有化成一般形式,混淆a 、b 、c.易错点二:(解法)(1) 因式分解法没注意方程没有写成A*B=0形式。
如,解方程(x-1)(x-3)=8, 误解为 x 1=1, x 2=3.(2) 用公式法解方程时,没有化为一般式,造成符号错误或混淆a 、b 、c 。
如,解方程x 2-4x=2,误认为a=1,b=—4,c=2.(3)丢根。
如,解方程3(x+2)=x 2+2x,两边同时除以(x+2),得x=3. 易错点三(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①审题不清,误解题意,不能正确地找出等量关系; ②检查方程两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第三章 数据分析初步 知识点一:平均数平均数是衡量样本(求一组数据)和总体平均水平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一般的,有n 个数,,,,321n x x x x •••我们把)(1321n x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做-x (读作“x 拔”)(定义法)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7且f 1+f 2+……+f k =n (加权法),其中k f f f f •••321,,表示各相同数据的个数,称为权,“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各权的和。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其中a 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 知识点二:众数与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
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知识点三:方差与标准差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s 2=[(x 1-)2+(x 2-)2+…+(x n -)2];一般的,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S=])x -(x +…+)x -(x +)x -[(x n12_n 2_22_1称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方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或者说,离散程度小就越稳定,离散程度大就不稳定。
练一练81、一个样本的方差是 则这个样本中的数据个数是___,平均数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