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国家高程与吴淞高程区别.doc

合集下载

我国常用的高程系统

我国常用的高程系统

我国常用的高程系统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

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1.“1956年黄海高程”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2.“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习惯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新的比旧的高”。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3.“吴凇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采用上海吴淞口验潮站1871~1900年实测的最低潮位所确定的海面作为基准面,该系统自1900年建立以来,一直为长江的水位观测、防汛调度以及水利建设所采用。

关于56黄海高程-、85国家高程-、吴淞高程之间的关系

关于56黄海高程-、85国家高程-、吴淞高程之间的关系

关于56黄海高程、85国家高程、吴淞高程之间的关系54北京坐标系54北京坐标系即54国家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

西安坐标系80西安坐标系即80国家坐标系,采用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椭球参数,大地坐标原点在陕西省泾和县永乐镇的大地坐标系。

我国常用高程系统大全:(1) 波罗的海高程波罗的海高程十0.374米=1956年黄海高程中国新疆境内尚有部分水文站一直还在使用“波罗的海高程”。

(2) 黄海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该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计算的高程为72.289米。

1985国家高程72.289-0.029=72.26(3) 1985国家高程基准85国家高程基准是指以青岛水准原点和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点起算高程为72.260米。

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5) 广州高程及珠江高程广州高程=1985国家高程系+4.26(米)广州高程=黄海高程系+4.41(米)广州高程=珠江高程基准+5.00(米)(6)大连零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期间,在大连港码头仓库区内设立验潮站,并以多年验潮资料求得的平均海面为零起算,称为“大连零点”。

该高程系的基点设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大连港原一号码头东转角处,该基点在大连零点高程系中的高程为3.765米。

关于56黄海高程_、85国家高程_、吴淞高程之间的关系

关于56黄海高程_、85国家高程_、吴淞高程之间的关系

关于56黄海高程、85国家高程、吴淞高程之间的关系54北京坐标系54北京坐标系即54国家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

西安坐标系80西安坐标系即80国家坐标系,采用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椭球参数,大地坐标原点在陕西省泾和县永乐镇的大地坐标系。

我国常用高程系统大全:(1) 波罗的海高程波罗的海高程十0.374米=1956年黄海高程中国新疆境内尚有部分水文站一直还在使用“波罗的海高程”。

(2) 黄海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该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计算的高程为72.289米。

1985国家高程72.289-0.029=72.26(3) 1985国家高程基准85国家高程基准是指以青岛水准原点和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点起算高程为72.260米。

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5) 广州高程及珠江高程广州高程=1985国家高程系+ 4.26(米)广州高程=黄海高程系+ 4.41(米)广州高程=珠江高程基准+5.00(米)(6)大连零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期间,在大连港码头仓库区内设立验潮站,并以多年验潮资料求得的平均海面为零起算,称为“大连零点”。

该高程系的基点设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大连港原一号码头东转角处,该基点在大连零点高程系中的高程为3.765米。

各个高程基准面的关系

各个高程基准面的关系

1985年国家基准面在1956年黄海基准面上面0.03m。

大沽基准面在不同地区有所浮动,具体位置具体查询。

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及其换算关系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

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1.“1956年黄海高程”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2.“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习惯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新的比旧的高”。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3.“吴凇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采用上海吴淞口验潮站1871~1900年实测的最低潮位所确定的海面作为基准面,该系统自1900年建立以来,一直为长江的水位观测、防汛调度以及水利建设所采用。

我国常用的高程系统

我国常用的高程系统

我国常用的高程系统(2012-04-15 16:31:57)转载▼分类:测天量地标签:教育Array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

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1.“1956年黄海高程”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2.“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习惯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新的比旧的高”。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3.“吴凇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采用上海吴淞口验潮站1871~1900年实测的最低潮位所确定的海面作为基准面,该系统自1900年建立以来,一直为长江的水位观测、防汛调度以及水利建设所采用。

85高程基准和测绘方面的一些专业名词解释

85高程基准和测绘方面的一些专业名词解释

85国家高程基准及高程系简介85国家高程基准是指以青岛水准原点和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点起算高程为72.260米。

吴淞与废黄河、黄海、八五基准点的关系:1、吴淞=废黄河+1.763m;2、吴淞=黄海+1.924m;3、吴淞=八五基准+1.953m。

一、吴淞零点和吴淞高程系:清咸丰十年(1860年),海关巡工司在黄浦江西岸张华浜建立信号站,设置水尺,观测水位。

光绪九年(1883年)巡工司根据咸丰十年至光绪九年在张华浜信号站测得的最低水位作为水尺零点。

后又于光绪二十六年,根据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71~1900年)在该站观测的水位资料,制定了比实测最低水位略低的高程作为水尺零点,并正式确定为吴淞零点(W.H.Z)。

以吴淞零点计算高程的称为吴淞高程系,上海历来采用这个系统。

民国11年(1922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确定长江流域均采用吴淞高程系。

1951年,华东水利部规定,华东区水准测量暂时以吴淞零点为高程起算基准。

二、吴淞高程系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基面差。

江苏省水利厅于1953年以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了佘苏线(佘山—苏州)、佘高线(佘山—金丝娘桥—高桥—张华浜)和佘张线(佘山—张华浜)等3条水准路线,观测高差纳入华东地区高程控制网,参加国家测绘总局主持的1957年中国东南部地区精密水准网平差。

平差后的水准点高程均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佘山水准基点既有黄海高程(44.4350米),又有吴淞高程(46.0647米),两者之差为1.6297米,即在上海地区吴淞高程系基面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基面低1.6297米,远离上海的地区,同一点的两个高程值之差会略有不同。

三、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测绘方面的一些专业名词解释大地基准是建立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和推算国家大地控制网中各点大地坐标的基本依据,它包括一组大地测量参数和一组起算数据,其中,大地测量参数主要包括作为建立大地坐标系依据的地球椭球的四个常数,即地球椭球赤道半径啊,地心引力常数GM,带球谐系数J2(由此导出椭球扁率f)和地球自转角度w,以及用以确定大地坐标系统和大地控制网长度基准的真空光速c;而一组起算数据是指国家大地控制网起算点(成为大地原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大地高程和至想邻点方向的大地方位角。

1985国家基准高程换算与吴淞冻结基面换算

1985国家基准高程换算与吴淞冻结基面换算

1985国家基准高程换算与吴淞冻结基面换算1985国家基准高程换算与吴淞冻结基面换算在地理测量与地图制图领域中,高程和基准面的概念一直是非常重要的。

1985国家基准高程和吴淞冻结基面是地球测量学中常用的两种高程和基准面标准。

它们的换算关系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这两种基准进行全面评估,并进一步探讨其在测量与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

1. 1985国家基准高程1985国家基准高程,简称1985高程,是我国大地水准面的一种高程基准。

它是以1985年的大地基准点为基础点,通过大地水准原理和技术手段,建立的用于表示地面高程的几何基准面。

1985高程是我国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中广泛应用的高程基准,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1985国家基准高程的换算关系是指将不同基准下的高程数值进行转换的过程。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地球形状、重力场、大气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基准下的高程数值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需要进行高程的换算,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吴淞冻结基面吴淞冻结基面,是上海市规定的高程基准面。

它是以上海市黄浦江吴淞口的平均海平面为基准点,通过大地水准测量和调整,建立的用于表示上海市地面高程的几何基准面。

吴淞冻结基面是上海市地理信息领域中常用的高程基准,对于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吴淞冻结基面与1985国家基准高程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上海市地理信息系统和全国地理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对接的关键。

通过进行基准面的换算,可以实现不同基准下地理信息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利用,提高数据的整合性和应用价值。

3. 应用与展望1985国家基准高程和吴淞冻结基面的建立和换算关系,为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数据对接和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未来,随着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基准面的精度和转换方法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以满足多样化、精细化的地理信息应用需求。

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1. 了解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测量和标定地表上点的高程的两种方法。

吴淞高程系统是由吴淞水文站高程测量方法演变而来的;而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是我国在1985年制定的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

2. 吴淞高程系统的特点吴淞高程系统是由我国上海市规划局研究所于1958年对长江流域近海地区进行的高程测量。

该系统的特点是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被广泛应用于上海市和长江流域的地图测绘和工程测量等领域。

3. 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制定背景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由我国地震局和水利部于1985年共同制定的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

该基准的制定背景是为了解决我国各地使用不同高程基准所导致的高程不一的问题,统一测绘和工程测量的高程标准。

4. 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相关性吴淞高程系统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都是用来测量地表上点的高程的方法,但二者在测量原理和应用范围上略有不同。

吴淞高程系统主要适用于长江流域近海地区,而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适用于全国范围。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地理学爱好者,我认为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测绘和工程测量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统一的高程基准可以保证地图和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国家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总结回顾通过对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了解,我深入地理解了这两种高程测量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我也认识到了统一的高程基准对于地图和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希望未来我能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为我国地理信息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总字数大于3000字,内容详实、深入,符合对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建立和改进历程吴淞高程系统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58年,由上海规划局研究所在长江流域近海地区进行的高程测量。

该系统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在当时是领先的,使得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国家高程与吴淞高程区别
国家85高程基准其实也是黄海高程基准,只不过老的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新的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新的比旧的低0.029m,吴淞高程系统该高程系统比较混乱,不同地区采用数值不一,如采用,需要仔细核对。

上海地区吴淞高程系基面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基面低1.6297米。

宁波:“1985国家高程基准”注记点=“吴淞高程系统”注记点-1.87
嘉兴::“1985国家高程基准”注记点=“吴淞高程系统”注记点-1.828
85国家高程基准及高程系简介
85国家高程基准是指以青岛水准原点和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点起算高程为72.260米。

吴淞与废黄河、黄海、八五基准点的关系:
1、吴淞=废黄河+1.763m;
2、吴淞=黄海+1.924m;
3、吴淞=八五基准+1.953m。

一、吴淞零点和吴淞高程系:清咸丰十年(1860年),海关巡工司在黄浦江西岸张华浜建立信号站,设置水尺,观测水位。

光绪九年(1883年)巡工司根据咸丰十年至光绪九年在张华浜信号站测得的最低水位作为水尺零点。

后又于光绪二十六年,根据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71~1900年)在该站观测的水位资料,制定了比实测最低水位略低的高程作为水尺零点,并正式确定为吴淞零点(W.H.Z)。

以吴淞零点计算高程的称为吴淞高程系,上海历来采用这个系统。

民国11年(1922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确定长江流域均采用吴淞高程系。

1951年,华东水利部规定,华东区水准测量暂时以吴淞零点为高程起算基准。

二、吴淞高程系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基面差。

江苏省水利厅于1953年以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了佘苏线(佘山—苏州)、佘高线(佘山—金丝娘桥—高桥—张华浜)和佘张线(佘山—张华浜)等3条水准路线,观测高差纳入华东地区高程控制网,参加国家测绘总局主持的1957年中国东南部地区精密水准网平差。

平差后的水准点高程均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佘山水准基点既有黄海高程(44.4350米),又有吴淞高程(46.0647米),两者之差为1.6297米,即在上海地区吴淞高程系基面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基面低1.6297米,远离上海的地区,同一点的两个高程值之差会略有不同。

三、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附件1
基准面的转换关系
国家85基准面
吴淞零点
小洋山理论深度基准面
小洋山水尺零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