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换算

合集下载

高程换算

高程换算

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各水准高程起算基准面关系一、高程系统的一般意义变化曲线基面是指计算水位和高程的起始面。

在水文资料中涉及的基面有:绝对基面、假定基面、测站基面、冻结基面等四种。

(1)绝对基面。

是将某一海滨地点平均海水面的高程定义为零的水准基面。

我国各地沿用的水准高程基面有大连、大沽、黄海、废黄河口、吴淞、珠江等基面。

(2)假定基面。

为计算测站水位或高程而暂时假定的水准基面。

常在水文测站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而一时不具备接测条件的情况下使用。

(3)测站基面。

是水文测站专用的一种假定的固定基面。

一般选为低于历年最低水位或河床最低点以下0.5m~1.0m。

(4)冻结基面。

也是水文测站专用的一种固定基面。

一般测站将第一次使用的基面冻结下来,作为冻结基面。

二、常用高程系统高程系统的换算是令人困扰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个高程系统,不同部门不同时期往往都有所区别。

可以查到的资料相当匮乏。

先收集整理如下。

(1)波罗的海高程波罗的海高程十0.374米=1956年黄海高程中国新疆境内尚有部分水文站一直还在使用“波罗的海高程”。

2)黄海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该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计算的高程为72.289米。

(3)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海拔高程换算

海拔高程换算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废黄河零点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763(米)[南海]废黄河零点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161(米)废黄河零点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0.19(米)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

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1.“1956年黄海高程”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2.“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广州地区各高程系统关系

广州地区各高程系统关系

广州地区各高程系统换算关系
(广东水准原点高程)
[1] 1985国家高程基准H=5.744m
[2]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H=5.586m
[3] 珠江基面高程系H=5.000m
[4] 珠江统一基准面(沿河基面)高程系H=110.000m(现已不采用)
[5] 广州城建高程系H=10.000m
各高程系统之间的换算关系:
[1] 广州城建高程= 1985国家高程基准+4.256米
[2] 广州城建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4.414米
[3] 广州城建高程=珠江基面高程系+5.000米
[4] 1985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0.158米
[5] 1985国家高程基准=珠江基面高程系+0.744米
[6]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珠江基面高程系+0.586米
(注:以上各个高程系统之间的换算关系仅限于广州地区使用。

)。

常用高程系统基准之间的关系

常用高程系统基准之间的关系

常用高程系统基准之间的关系在日常测绘中,经常遇到甲方对项目成果空间基准的要求,比如平面空间坐标系,高程基准等;这些基准都是和项目成果在使用时的方便以及和已有资料的衔接;本文就我国常用的或曾经用过的高程基准之间的关系例举如下:一、广州常用高程基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广州高程与珠江高程计算广州高程= 1985 国家高程系+ 4.26(米)广州高程=黄海高程系+ 4.41(米)广州高程=珠江高程基准+ 5.00(米)1985 国家高程系统基准-0.744 米=珠江基面1956 黄海高程系统基准-0.586 米=珠江基面珠基、56 黄海高程系统基准、1985 国家高程系统基准之间的换算关系应为:1985 国家高程系统基准高程=1956 黄海高程系统基准高程-0.029m;1985 国家高程系统基准-0.557m=珠江基面高程1956 黄海高程系统基准-0.586 米=珠江基面高程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

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二、“1956年黄海高程”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三、“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中国高程系统知识

中国高程系统知识

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及其换算关系空间基准2010-11-10 18:49:37 阅读1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

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1.“1956年黄海高程系”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2.“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习惯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新的比旧的高”。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3.“吴凇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采用上海吴淞口验潮站1871~1900年实测的最低潮位所确定的海面作为基准面,该系统自1900年建立以来,一直为长江的水位观测、防汛调度以及水利建设所采用。

1985高程基准

1985高程基准

1985高程基准1985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开展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更是高程基准的一个重要时期。

1985年,中国进行了首次国家高程基准系统的建立,采用地球重力站作为主要测量平台,将铁路平整轨道、中国高程基准设置为新的重点对象。

1985年,中国开始建立国家高程基准系统,从而建立中国高程基准系统的基准测量标准。

该标准要求高程基准的测量精度必须在重力站的精度范围内。

它以铁路平整轨道作为基准,在测量中实现重力站的全国统一化。

例如,1985年,中国建立的秦皇岛重力站基准高度是216.20米,而它在两安重力站测量的基准高度是218.79米,差值为2.59米,说明中国高程基准与全国铁路平整轨道基准的一致性,也说明该重力站的测量精度非常高。

1985年以来,中国国家高程基准系统不断发展,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改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国家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能力。

同时,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在供求电力、水利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此外,中国国家高程基准系统也为中国陆上利益纠纷解决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1985年以来,国家高程基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陆上争议的调查和解决,如中国河南省济源县地税报告案、河北省保定市汤山镇王垣村土地纠纷案等。

通过开展精细的高程测量,有助于解决边界争议,提高各方争议之间的协商成功率。

1985年的高程基准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年中国国家高程基准系统的建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今后各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它既促进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又为供求电力、水利和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了参考价值,在解决国土利益纠纷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国家高程基准系统的建立,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继续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985国家基准高程换算与吴淞冻结基面换算

1985国家基准高程换算与吴淞冻结基面换算

1985国家基准高程换算与吴淞冻结基面换算1985国家基准高程换算与吴淞冻结基面换算在地理测量与地图制图领域中,高程和基准面的概念一直是非常重要的。

1985国家基准高程和吴淞冻结基面是地球测量学中常用的两种高程和基准面标准。

它们的换算关系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这两种基准进行全面评估,并进一步探讨其在测量与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

1. 1985国家基准高程1985国家基准高程,简称1985高程,是我国大地水准面的一种高程基准。

它是以1985年的大地基准点为基础点,通过大地水准原理和技术手段,建立的用于表示地面高程的几何基准面。

1985高程是我国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中广泛应用的高程基准,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1985国家基准高程的换算关系是指将不同基准下的高程数值进行转换的过程。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地球形状、重力场、大气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基准下的高程数值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需要进行高程的换算,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吴淞冻结基面吴淞冻结基面,是上海市规定的高程基准面。

它是以上海市黄浦江吴淞口的平均海平面为基准点,通过大地水准测量和调整,建立的用于表示上海市地面高程的几何基准面。

吴淞冻结基面是上海市地理信息领域中常用的高程基准,对于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吴淞冻结基面与1985国家基准高程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上海市地理信息系统和全国地理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对接的关键。

通过进行基准面的换算,可以实现不同基准下地理信息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利用,提高数据的整合性和应用价值。

3. 应用与展望1985国家基准高程和吴淞冻结基面的建立和换算关系,为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数据对接和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未来,随着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基准面的精度和转换方法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以满足多样化、精细化的地理信息应用需求。

高程换算

高程换算

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及其换算关系作者:周杰鑫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

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1.“1956年黄海高程”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2.“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 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习惯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新的比旧的高”。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3.“吴凇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采用上海吴淞口验潮站1871~1900年实测的最低潮位所确定的海面作为基准面,该系统自1900年建立以来,一直为长江的水位观测、防汛调度以及水利建设所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