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2_2012051510273120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_2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揭示复习目标二、复习指导三、学生复习、教师巡视1、教师行间巡视,随时检查学生复习活动,重点注意顽皮学生及易开小差学生。
2、教师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了解学生复习进度。
3、对复习快、脑子灵活的学生提高要求,对困难生适当降低要求。
4、对倾向性问题进行点拨,个别问题个别辅导。
复习提纲: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怎样用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3、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是什么?怎样书写?4、化学方程式能够给你提供的哪些信息?四、检查学生复习的效果教师检查学生复习情况,根据复习提纲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更正。
引导学生对所复习内容进行小结。
回答问题必须做到:1、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大方;2、饱满、抑扬顿挫;3、课堂要投入,对其他回答问题的同学要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1、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
3、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点评,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讲解。
考点归纳:质量守恒定律:二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五不变:1、物质总质量 2、元素种类、质量3、原子种类4、原子数目5、原子质量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步骤:写、配、等、注表示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六、链接中考。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复习学案考点一: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一、蛋白质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3、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二、糖类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1)淀粉(C 6H 10O 5)n :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
如稻、麦、马铃薯等。
(2)葡萄糖C 6H 12O 6 ( 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3)蔗糖C 12H 22O 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
三、油脂 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四、维生素 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1、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2、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V A :夜盲症 缺V C :坏血症 五、 无机盐:1、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20多种) Fe 、Zn 、Se 、I 、F 等(1)成人体内约含钙1.26g ,主要以C a 10(PO 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 (2)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3)钙 过多:结石、骨骼变粗 过少: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 ) 老年人 (骨质疏松) (4)补钙产品:钙中钙;葡萄糖酸钙; 例1:(2012年四川广安)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下列是某同学的归纳,其中完全正确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C.生物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多吃也有害D. 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学物,CO 、 CO 2也是有机物考点二:有机化合物是否含有碳元素无机化合物(包括CO 、CO 2、H 2CO 3和Na 2CO 3、CaCO 3等碳酸盐)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 、CO 2、H 2CO 3和Na 2CO 3、CaCO 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CH 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 2H 5OH (乙醇,俗名:酒精)、 CH 3COOH (乙酸,俗名:醋酸)、C 6H 12O 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 如:CH4、C 2H 5OH 、CH 3COOH 、C 6H 12O 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例3:(宜宾市) ①.甲烷②.生石灰③.熟石灰④.乙醇⑤.淀粉⑥.蛋白质⑦.硝酸铵⑧.小苏打(NaHCO 3)⑨.金刚石 .⑩硝酸钾(KNO 3)属于有机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常作为复合肥料使用的是 ;可用来裁玻璃的是 ;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溶于水后会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考点三:有机合成材料(1)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有机高分子材料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热固性 如:电木(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教案设计_1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教案设计_1化学与生活教学目标:在九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参加中考之际,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化学这门学科,更多地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继续热爱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的化学理念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中。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能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探讨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的兴趣,形成深刻的化学理念并用准确的理念指导生活。
教学内容: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内容复习整合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探讨,让学生辨证理解化学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从我做起、科学扬弃,树立通过化学造福人类的理念。
2.教学难点:确保学生课堂展示实验操作成功。
教学方法:小结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形式:首先,让学生谈谈学习化学一年来各自的收获、感悟、启迪。
然后,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课堂上让四个小组依次展示一年来学习化学的成果,即展示四个探究实验:喷液显字、魔棒点灯、自制简易净水器、可燃性粉尘爆炸。
最后,针对时下有些人因化学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对化学彻底否定的现状,和学生一起探讨“化学的存有是对还是错”这个问题!教学准备:各组学生课前提前准备好各自所需实验用品,教师协助学生补充完善各组用品,避免出现失误。
(一)课堂导入、总结收获教师展示多组图片,请同学们总结你认为化学与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相关。
【预想回答】化学与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相关。
【教师导语】同学们考虑的都非常全面,那么就让我们把课堂让给同学们,下面开始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吧!时间为八分钟!(二)组内合作、成果展示各组积极主动展示相关实验演示,展示前教师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饱满,抑扬顿挫;表情自然大方;课堂学习投入,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在台前展示的同学,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对他人的表现给予诚意的指正,展示者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复习课: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课教学设计

本章节是针对九年级下册的学生进行化学与生活知识的复习。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但可能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仍感陌生。此时,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缺乏耐心。
(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意识。
(3)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顾已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蚀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3.视频资料:播放与化学与生活相关的视频,如化学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化学材料在家居装修中的作用等,引发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课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复习,学生将能够: - 回顾和巩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回顾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材料和器材;–复习资料。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和教材;–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的知识点,例如: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化学家和他们的发明、酸碱中和反应等。
2. 知识巩固(15分钟)•教师使用课件或板书的形式,对第十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梳理,包括:–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化学家及其对生活的贡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或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以加深对化学与生活应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验内容可以选择以下之一,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选择适当的酸碱溶液,观察酸碱中和反应过程,并进行相关现象的记录和分析;–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实验:选择不同金属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与环境物质的反应,观察和比较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与生活应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和实验操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逐一回顾和补充。
•学生可以提问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复习作业,包括:–预习下一单元的内容,做好学习笔记;–完成相关的复习资料,巩固所学知识;–预习和准备下一节课的实验。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重点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上述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4)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5)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 有机合成材料:(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 难点1.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 教学过程(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营养素。
1. 蛋白质:(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2)蛋白质的构成: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百万。
(3)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人体通过食物获得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
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排出体外,同时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4)蛋白南的功能:①血红蛋白:——人体内氧气的传输者。
生命离不开氧气,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就是吸入氧气和呼出CO2过程的载体。
血红蛋白+O2 氧合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也能与一氧化碳结合,其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倍。
当CO浓度较大时,因CO 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其丧失输氧能力。
会使人缺氧而中毒,甚至窒息死亡。
②酶:——生命过程中的催化剂人体好像是一个复杂的“化工厂”,在这个“化工厂”里同时进行着许多相互协同配合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不能在高温、高压、剧毒、强腐蚀条件下进行,只能在体温条件下温和地进行。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教案设计_2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教案设计_2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巩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理解。
2.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复习化学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复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3.复习有机物的常见应用和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放映一段化学与生活相关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Step 2 复习基础知识(20分钟)复习化学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常见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化学能量等,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Step 3 复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30分钟)复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可以通过展示化学结构式的例题,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和构建结构式的练习。
Step 4 复习有机物的应用和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30分钟)复习有机物的常见应用和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例子,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解释。
Step 5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进行小组项目研究。
Step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自主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并对化学与生活的重要性和应用进行评价。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本单元的复习作业,可以是习题或者项目研究。
教学策略:1.多媒体展示: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展示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提问与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示范:通过展示例题和解答疑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教学PPT、视频、实物等资源,以及习题和参考答案。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复习教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目的:1、稳固养分素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知道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知道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3、知道常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4、理解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学习了这个话题后,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或者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同学们共同讨论。
预设问题: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安康,必需摄取食物。
食物的成分主要有、、、、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养分素。
2、构成细胞的根本物质,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是。
3、维生素和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元素可以调整人体的新陈代谢,缺乏时会导致疾病:缺乏维生素A,易患;缺乏维生素C,易患;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引起。
4、因体内缺乏而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的养分元素是。
5、甲状腺肿大是缺乏,龋齿是缺乏。
6、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指、、。
7、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8、请将人们食用下列药品或食品所补充的元素名称写在横线上:加碘食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健骨钙片,牛奶,豆腐,补血口服液。
9、以下塑料制品中,①电线套管、②农田用塑料大棚薄膜、③电木插座、④食品保鲜膜、⑤不锈钢锅上的塑料手柄。
其中属于热固性塑料的是(填序号),属于热塑性的是(填序号)。
自探提示:1、结合书本、课后注释和《学习指导》,思索上述问题答案。
2、时间20分钟。
二、解疑合探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沟通自探心得。
讨论要求:(1)组长负责,人人参与。
(2)时间:15分钟。
(3)盼望每位同学仔细参与,勇于发表自己见解。
要求:(1)展示:快速、标准、准确、清楚。
(2)评价:语言简洁,思路清楚,重点点评优缺点及总结方法规律。
全班合探1、各小组按分工进展展示和评价。
2、老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状况,进展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六大营养素,及其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2.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元素的分类,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知道什么是有机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4.知道常见的三大有机高分子材料,并能识别,了解其应用。
学习重点: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2.有机合成材料
学习难点: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08江苏镇江)生活中的下列物品,用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 )
A.铝合金门窗
B.玻璃钢桌椅
C.塑料洗衣盆
D.景德镇瓷器
2. (08福建三明)下列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
A.硬水、软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的多少
B.羊毛纤维、涤纶——灼烧,闻气味
C.氮气、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燃烧的现象
D.氯化钾、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3.(08广东)根据右图福娃的自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福娃的制作材料会引起白色污染
B.两种材料可用燃烧法区别
C.福娃的外衣材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D.福娃的内充物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好
4.(08广东肇庆)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5.(08江苏南京)今年6月1 日起全国执行“限塑令”,南京市曾在鼓楼广场等地组织宣传
活动,发放无纺布袋。
生产无纺布的主要原料为:聚丙烯,聚酯和粘胶等。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
B.使用无纺布袋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C.生产无纺布与棉布的原料都是天然纤维
D.聚乙烯、聚丙烯、聚酯都属于合成材料
6. (07河北)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你认为下列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A.氯化钠、冰和铁都是晶体B.橡胶、水和石墨都是绝缘体
C.空气、水银和白酒都是混合物D.橡胶、纤维和塑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7. (07泰州)下图是2008奥运吉祥物,其外材料为纯羊毛,内充PET纤维,化学式为(COC6H4COOCH2CH2O)n。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羊毛和PET纤维,前者是天然纤维,后者为合成纤维
B.羊毛和PET纤维可以用燃烧的方法鉴别
C.PET纤维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5:4:2
D.羊毛和PET纤维的主要成份都是蛋白质
8.(08江苏无锡)下列家庭小实验能成功的是 ( )
A.用淬火处理后的缝衣钢针制钓鱼钩
B.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C.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插座
D.用电池“锌皮”与食醋反应制氢气
9.(08江苏镇江)下列主题知识的归纳中,正确的一组是 ( )
10.(08山东淄博)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复合材料是新型材料研制的重要发展方向。
以下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
A.玻璃钢
B.普通玻璃
C.合金
D.塑料王
11. (07常州)我国古代工艺品中不是
..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原料的是
A.青铜器B.唐三彩C.紫砂壶D.宋代瓷器
12. (07南昌)右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
下列有关错误的是
A.羊毛属于合成纤维
B.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
C.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
D.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
13. (07镇江)加酶洗衣粉易除去衣物上的汗渍、血迹及油渍。
现有下列
衣料①羊毛织品②棉花织③化纤布料④蚕丝织品。
其中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
16. (07济南)(4分)今年4月26日,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
云”(如图示)的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
“祥云”不仅有着完美
的外表,而且由于高科技的运用,大风、大雨天气都能正常燃烧。
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化学式为C 3H 8),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烷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中之一)
(2)丙烷分子中,氢、碳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最简整数比) (3)火炬点燃后,所发生的反应为:C 3H 8 + 5O
17. (08江苏常州) 2007年12月22日,沉没在苍茫海水中800多年的中国古沉船“南海一号”的“惊艳一浮”,让无数国人为之自豪,它既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实证,又推动了中国水下考古学科的建设。
据保守估计,其上载有6万至8万件文物,在已发掘出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瓷器、宋代铜钱、铁锅、梳篦等物品。
(1)中国的陶瓷举世闻名,陶瓷材料属于 材料;
(2)中国的铁锅源远流长,受到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推崇,原因之一是由于铁锅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
若人体缺乏铁元素,容易引起 症;
(3)被发掘出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这是因为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以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Cu 2(OH)2CO 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 (08江苏宿迁)(9分)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 、H 两种元素)。
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
(2)装置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E 中的现象是 ,装置F 的作用是
(4)若装置C 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 ,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 增重
7.2g ,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 ;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 x H y ,则装置C
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 、y 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 ,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 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