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案课题1 人类重要的养分物质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养分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种物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安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和摄取相关信息。
(2)从所学学问中意识到各种养分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亲热的关系,在此根底上进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使学生更加宠爱生命,并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使自己安康地成长。
教学重点1.蛋白质的教学。
2.学生视野的拓宽。
教学难点了解养分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养分价值。
教学方法阅读、争辩、讲解、拓宽、练习等。
教具预备投影仪(或录像资料),优质大米和霉变大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随着科学的进步,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亲热,本单元我们将从人类重要的养分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安康、有机合成材料等三个方面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板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养分物质[讲解]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安康,除了阳光与空气外,必需摄取食物。
食物的主要成分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称为养分素。
它们和通过呼吸进入人体的氧气一起,经过陈代谢过程,转化为构成人体的物质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
所以,它们是维持人体的物质组成和生理机能不行缺少的要素,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根底。
[过渡]首先,我们来学习有关蛋白质的学问。
[板书]一、蛋白质[问]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生]鸡蛋、牛奶、豆制品、鲤鱼、带鱼、虾、瘦肉、花生、小麦、酱油等。
[师]人常说:蛋白质是生命的根底,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展争辩总结。
[学生活动](请各小组代表公布本组的争辩结果)争辩结果主要有: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根本物质,是构成人体的物质根底(它约占人体除水格外剩余质量的一半。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精品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全单元完整版含教学反思)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名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1.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功能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知道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认识人体内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3.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1.能运用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人体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重大意义.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对人体元素进行分析,合理安排饮食,保证健康.2.知道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实际应用,初步学会鉴别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1.通过学习明确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2.了解“白色污染”的形成、防治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新材料的开发与使用的认识,体验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属于化学新课程的一级主题,其中有四个二级主题,分别为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以及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等.从知识的内容来看,本单元不属于核心部分,属于化学知识扩展与应用的范畴,并且教材的教学要求不高,大多确定为知道、了解层次,但是这些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丰富了学生的一些生活常识,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意义,了解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意义.本单元的重点应该放在蛋白质的学习上.首先让学生了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包括人体的元素、分类、存在形式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重点叙述了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对水、溶液等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物质与健康生活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更加趋向完整和深入.本课题首先介绍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与区别,还介绍了常见元素如钙、钠、钾、锌、硒、碘、氟等的生理功能以及缺少某些元素会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强调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分析保健品的广告宣传,查看标签说明书,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主要成分和医药疗效.《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通过分析一些具体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从有机物中原子之间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有机物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点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认识合成材料在人类进步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还从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此外,调查“白色污染”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性,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合理建议,使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扩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会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刻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科学选择健康生活,自觉形成环保意识.【重点】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2.有机合成材料.【难点】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2.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重点应放在蛋白质的学习上.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血红蛋白和酶的实例,知道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等)对人的机体蛋白质的侵害.在糖类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富含淀粉食物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能量,了解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葡萄糖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简单过程.本课题的教学特点应体现在不讲明营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情况下,要学生了解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重点是介绍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学中要强调必需元素有其最佳摄入量,据此可引导学生讨论本课题的讨论题.由于媒体中充斥着有关补钙、补锌等保健药剂的广告,为了增加对它们的了解,可组织学生调查市场上有哪些此类保健药剂出售,查看它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做好这一调查与研究,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探究品质.让学生完成好本单元的习题:“收集有关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并了解人体是如何摄取这些微量元素的”,可以使学生了解文献研究的方法并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习题完成的要求不要太高,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有机化合物中,教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活动与探究”,可以让学生通过填写并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点、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有机合成材料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要让学生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让学生完成好“调查与研究”,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本课题的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样品,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以使学生对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认识.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统一的观点,虽然教材中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论述不多,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基本观点.在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讨论分组进行,还可补充除教材以外的参考论点,以增强辩论性.讨论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中应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白色污染”.实验12-1是热塑性和热固性实验,操作较简单,学生只要掌握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就能独立完成.除了让教师动手演示外,应该考虑让学生动手实验,本节课所需实验材料都可让学生课前收集完成,可以考虑学生在实验室分组实验,这样更能让学生融入学习知识的氛围中.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课时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1课时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1课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了解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2.了解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糖类、油脂、维生素在生活中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知道一些常见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2.通过学习,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1.初步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意识到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感受学习的乐趣.2.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3.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并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使自己健康成长.【重点】蛋白质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难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其他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教师准备】课件、与教学相关的教具补充材料.仪器及药品: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盛满香烟烟气的集气瓶、火柴、碘酒、鸡蛋清、活昆虫、马铃薯.【学生准备】查阅、收集关于食物的知识.导入一:【展示】图片.【讲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人体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和水,那人类的生命活动又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呢?【学生讨论并总结】六大营养素分别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 导入二:【展示】图片.【讲述】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会不治而愈.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学生】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导入三:【讲述】2015年6月22日,据新闻报道: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山东聊城的一次工作会议上表示,2008年的婴幼儿奶粉事件是我们永远的痛,现在消费者纷纷直购、代购、网购进口奶粉,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展示】关于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新闻及图片,提出三聚氰胺事件.【提疑】奶粉中为什么要加三聚氰胺呢?三聚氰胺、奶粉、蛋白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一袋小小的奶粉会引起部长的重视?学习了今天的知识,我们会对此找到答案.一、蛋白质思路一【引言】(针对导入一)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展示】列举常见的食物.【讨论问题】同学们根据生物课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图片中的食物含有哪些基本营养素吗?【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学生之间相互纠错.【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食物中重要的六大类营养素.1.蛋白质对人体有着怎样重要的功能?2.蛋白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蛋白质是由什么构成的?3.蛋白质在人体中发生哪些变化?【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0~91页.【交流展示】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在动物体内,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肌肉、皮肤、毛发、蹄、角中;植物体内,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种子中(如大豆、花生的种子).2.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人体中重要的蛋白质有血红蛋白和酶,组成元素有C、H、O、N等.3.在人体内,蛋白质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重新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另一部分氧化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并释放能量.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释放出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交流】学生代表说明煤气中毒的原理.【教师总结】血红蛋白还能和一氧化碳结合,而且结合能力很强,是氧气的200~300倍.这样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就不会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讲述】从氧合血红蛋白示意图中注意到血红蛋白中含有亚铁离子,通过教材第91页的“练一练”我们可以知道血红蛋白分子中有几个铁原子.【指导计算】教材第91页的【练一练】: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经测定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5%,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为多少?【解析和板演】铁元素的总质量为68000×0.335%=227.8,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交流总结】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就有一氧化碳.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这就是煤气中毒的原因.1.把鸡蛋清倒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鸡蛋清凝固.2.将一直活的昆虫放入盛满香烟烟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昆虫死亡.【教师总结】以上说明蛋白质遇到加热、CO、浓酸、浓碱、重金属盐、甲醛等物质时,都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故重金属盐、甲醛、CO等可使人畜中毒.【讨论问题】1.为什么可以用甲醛水溶液来浸制动物标本?2.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交流归纳】甲醛可以与蛋白质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性.因此,可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久保存.【拓展延伸】教你一招:辨别甲醛银鱼不妨从以下三点入手.一看:甲醛浸泡过的银鱼体表特别光亮,身体呈直线状;二嗅:甲醛浸泡过的银鱼带有刺激性气味;三摸:甲醛浸泡过的银鱼身体会变硬,轻轻挤压时像橡皮筋一样有弹性,稍加用力,鱼体易发生断裂.[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教育.【提出问题,激发兴趣】你知道常用的饭菜中,哪些食物含蛋白质?哪些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哪些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哪些食物含维生素?学完本课题后回答.【展示】鸡蛋、牛奶、鱼等常见的含蛋白质的食物.【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鸡蛋、牛奶、鱼和各种豆制品,你知道它们中都含有什么营养物质吗?【学生思考后教师提示】这些物质中都含有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指导阅读】学生阅读教材90~91页相关内容,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熟悉、记忆有关知识点,带着如下问题思考,同组的同学相互讨论,并总结涉及问题的有关知识.【提出自学问题】1.蛋白质究竟是什么?它存在于哪里?2.蛋白质对人的生理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在人体内究竟有什么功能?3.血红蛋白和酶各有什么功能?酶是如何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淀粉类食物的?学生带着上述问题探究学习.【交流】在回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简单讨论后回答问题.[设计意图]本知识点内容采取问题教学、探究教学的方法.【展示】丙氨酸的结构组成简图.【交流】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含有C、H、O、N等元素.【展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转化示意图.【归纳和展示】蛋白质的功能: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2.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3.蛋白质在肠胃里与水反应,产生的氨基酸一部分被氧化分解放出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重新组成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展示】血红素结构图和氧合血红蛋白示意图.【讨论问题】同学们知道血红蛋白在人体血液中有什么功能吗?【指导阅读】学生看教材91页,理解并记忆有关问题.【教师特别提示】除此之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也是一种蛋白质,它具有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帮助人体完成呼吸作用的功能.其过程可表示为:血红蛋白(蛋白质)+氧气→氧合血红蛋白(指导学生记忆公式)【练一练】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经测定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5%,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为多少?【板演】铁元素的总质量为68000×0.335%=227.8,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所甲醛可以与蛋白质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性.因此,可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久保存.【拓展】新装修的房屋中,甲醛的含量往往较高,有的甚至会引起中毒.吸烟有害的有关图片以及知识【指导计算】教材91页的“练一练”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元素的总质68000×0.335%=227.8,铁原子个数为227.8÷56=4.思路一【引言】每天上午上到第四节课时,我们就会感到肚子饿,严重的还会头昏眼花、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同学们知道这是缺少哪种营养素所引起的吗?【教师活动】人感到饥饿时,首先想到吃饭,但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病人却可以通过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补充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葡萄糖在体内可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供人体需要.【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常见糖类有哪些?糖类的组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师生归纳重点】1.常见糖类:淀粉、蔗糖(C12H22O11)、葡萄糖(C6H12O6).2.糖类的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3.糖类的作用:提供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60%~70%来自糖类.C6H12O6+6O26CO2+6H2O【指导阅读】学生观察教材93页图12—6糖类食品.【讨论问题】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糖类吗?【交流展示】富含糖类的食物有玉米、面粉、蜂蜜等.【拓展】葡萄糖在糖尿病人体内不能正常代谢,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因此在病人的尿液中能查出葡萄糖.【教师活动】如何检验马铃薯中含有淀粉?【学生分组实验】把碘酒滴到切成片的马铃薯上.现象:变蓝色.结论:遇碘淀粉变蓝.【教师活动】展示优质大米和霉变大米.【学生活动】(学生代表)看、闻两种大米.【教师活动】在生活中能否用霉变的大米喂养家禽、家畜?【学生活动】不能,霉变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阅读资料】教材第94页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讨论问题】黄曲霉毒素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在蒸煮后,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还有毒吗?应如何保存粮食?【小结】黄曲霉毒素能损害肝脏,诱发肝癌.低温蒸煮不能损坏黄曲霉毒素.大米、花生、面粉、玉米、薯干和豆类等物质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入手,对学生进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教育.1.糖类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稻、麦、马铃薯等食物中的淀粉是怎样转化为葡萄糖储存在人体内的?淀粉类食物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葡萄糖是怎样氧化后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你能写出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吗?3.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糖类有哪些?主要成分是什么?4.霉变食物能否食用?原因是什么?【指导阅读】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教材,然后分组讨论.【学生活动】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分组活动、安排学生到黑板上演练.【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做知识小结和点评,有的内容要求学生在书上做标记并简单记忆.【总结展示】1.糖类是人类食物中的重要成分,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见糖类:淀粉、蔗糖(C12H22O11)、葡萄糖(C6H12O6).2.淀粉、麦芽糖、蔗糖、葡萄糖都属于糖类,葡萄糖是生物细胞进行呼吸的燃料,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又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保证人体各项活动时的能量需要.C6H12O6+6O26CO2+6H2O3.糖类的作用:提供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60%~70%来自糖类.4.霉变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能损害肝脏,诱发肝癌.低温蒸煮不能损坏黄曲霉毒素.三、油脂1.常见的油脂有哪些种类?2.油脂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指导阅读】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归纳总结】1.组成元素:C、H、O.2.存在:植物种子、动物肥肉.3.分类: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常温下为固态,称为脂肪.4.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5.与健康的关系:太多,导致消化不良、肥胖;太少,会妨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思路二【提疑】观察你周围的肥胖人群,你发现他们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其中吃的食物什么营养素较多?【学生活动】齐声答,贪吃,喜欢吃油腻食物.【教师活动】同学们说的有道理.【布置任务】阅读教材,讨论问题:什么是油脂?它有什么功能?【交流归纳要点】1.油脂的组成:与淀粉相同,含有C、H、O三种元素.2.油脂的分类及存在状态.油脂是油和脂肪的合称.植物油脂:常温下呈液态,称为油.如花生油、豆油等.动物油脂:常温下呈固态,称为脂肪.如牛油、猪油等.3.油脂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油脂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每克油脂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约比糖类多一倍,但太胖就对身体有害了.【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现在的肥胖儿童,告诫学生这样对身体很不利!【教师总结】我们不要总吃油炸食品,对健康不利!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要偏食、挑食,健康饮食很重要![设计意图]这一小段不是重点,让学生了解即可,而且内容简单,学生自主探究就会明白.思路三【自学练习】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每克约放出39.3 kJ的能量,在正常情况下,每日需摄入50 g~60 g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按每日摄入50 g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计算,通常情况下,人体每天需要多少能量?【学生】分组活动、安排学生上黑板演练该问题,然后教师点评.39.3 kJ×50=1965 kJ1965 kJ÷20%=9825 kJ【展示自学问题】1.我们说的油脂通常是指什么?生活中常见的油脂有哪些?列举几种.2.油脂对人体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什么?3.正常人一般每日摄入多少油脂?它日常供给人体多少能量?【学生活动】学生自学、相互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问题.【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做简单小结.【总结交流】1.分类:植物油脂——油;动物油脂——脂肪.2.功能:重要的供能物质,每日需摄入50~60 g,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3.常见的油脂: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牛油和奶油等.【拓展】糖类、蛋白质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为人体供能多少的比较:糖类>油脂>蛋白质;单位质量供能多少:油脂>蛋白质>糖类.[设计意图]本内容采取“问题教学和先学后教”相结合的方法处理,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维生素菜和水果呢?【交流】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因为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维生素有重要的作用.【展示】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优秀教学案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3.认识水的净化方法,能解释生活中常用净水方法的原理。
4.了解常见燃料的分类及特点,掌握燃料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5.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美食图片,引发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如:通过展示各种美食图片,引发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探究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提出“为什么我们要吃各种颜色的食物?”等问题,激发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好奇心。
3.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通过视频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消化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化学的魅力。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课题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正常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拓宽视野上,并通过吸烟的危害,霉变的食物不能食用等资料来教育学生远离有害物质,且在整个课题中贯穿了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的教育。
【教学目标】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种物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通过阅读资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摄取相关的信息。
4.从所学知识中意识到各种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5.意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6.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点】1.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
2.学生视野的拓宽。
【教学难点】1.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2.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你们早上吃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人类要维持生命,必须摄取食物。
那么,人类生存所需食物中营养素有哪些呢?这些营养素各起什么样的作用?【课件展示】教材 P90图12-1、P93图12-6、P94图12-7【归纳总结】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
【提出问题】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生命活动各有哪些重要意义呢?【指导阅读】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限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
要求:简要介绍某类营养素的基本情况,重点陈述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课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复习,学生将能够: - 回顾和巩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回顾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材料和器材;–复习资料。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和教材;–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的知识点,例如: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化学家和他们的发明、酸碱中和反应等。
2. 知识巩固(15分钟)•教师使用课件或板书的形式,对第十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梳理,包括:–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化学家及其对生活的贡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或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以加深对化学与生活应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验内容可以选择以下之一,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选择适当的酸碱溶液,观察酸碱中和反应过程,并进行相关现象的记录和分析;–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实验:选择不同金属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与环境物质的反应,观察和比较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与生活应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和实验操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逐一回顾和补充。
•学生可以提问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复习作业,包括:–预习下一单元的内容,做好学习笔记;–完成相关的复习资料,巩固所学知识;–预习和准备下一节课的实验。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3个课题 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3个课题教案课题一:生活中的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2.了解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3.能够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合理预测其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2.根据化合物的结构预测其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化学实验器材、化合物样品学生:化学笔记本、实验记录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的化合物及其结构、性质和应用,了解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常见的生活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铁、氯化钠等,分析其结构和应用。
–讲解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包括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分子化合物的命名。
–结合实例讲解化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3.示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些具体的化合物结构式,让学生根据结构预测其性质和应用,并解释理由。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
4.实验探究(30分钟)–进行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分析合成反应的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
5.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总结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结构与应用的关系。
6.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提问和概念复习。
课题二:化学反应与生活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化学反应;2.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3.能够解释化学反应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2.化学反应对生活的影响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实验器材、化学实验材料学生:化学笔记本、实验记录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中所学的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常见的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六大营养素与人体的健康关系。
并能运用知识判断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错误做法。
2.能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及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 知道三大合成材料,了解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了解营养素和一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对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的分析,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营养素和一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科学,并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增强学生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意识。
3.在材料运用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六大营养素及一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运用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难点
六大营养素的存在、功能及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四、教学用具
相关图片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另外,无机盐和水也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 组成人体的元素: 在已发现的 100 多种元素中,组成人体的元素就有 50 多种,其中含量较多的有 11 种,
资料: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自然界的条件下能够自行降解的塑料。 可降解塑料一般分为四大类: (1)光降解塑料——在塑料中掺入光敏剂,在日照下使塑料逐渐分解掉。它属于较早 的一代降解塑料,其缺点是降解时间因日照和气候变化难以预测,因而无法控制降解时间。 (2)生物降解塑料——指在自然界微生物(如细菌、霉菌和藻类)的作用下,可完全 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的塑料。其特点是贮存运输方便,只要保持干燥,不需避光,应用范围 广,不但可以用于农用地膜、包装袋,而且广泛用于医药领域。 (3)光——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相结合的一类塑料,它同时具有光 和微生物降解塑料的特点。 (4)水降解塑料——在塑料中添加吸水性物质,用完后弃于水中即能溶解掉,主要用 于医药卫生用具方面(如医用手套等),便于销毁和消毒处理。 在这四种降解塑料中,生物降解塑料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研 究开发的新一代热点。
(5)蛋白质的变性: 当蛋白质分子受某些物理因素(如高温、紫外线、超声波、高电压等)和化学因素(如 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等)的影响时,其结构会被破坏。导致其失去生物活性。 例如:高温蒸煮医疗器械,就是因为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又如:甲醛(防腐剂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会与蛋白质的氨基反应,使蛋白质分子结构 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失去生物活性并发生凝固。 在许多建筑材料、绝缘材料、家具、清洁剂、化妆品中都含有甲醛,均会成为居室的污 染源,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一. 重点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上述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4)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5)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 有机合成材料:(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 难点1.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 教学过程(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营养素。
1. 蛋白质:(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2)蛋白质的构成: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百万。
(3)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人体通过食物获得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
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排出体外,同时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4)蛋白南的功能:①血红蛋白:——人体内氧气的传输者。
生命离不开氧气,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就是吸入氧气和呼出CO2过程的载体。
氧合血红蛋白血红蛋白+O2血红蛋白也能与一氧化碳结合,其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倍。
当CO浓度较大时,因CO 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其丧失输氧能力。
会使人缺氧而中毒,甚至窒息死亡。
②酶:——生命过程中的催化剂人体好像是一个复杂的“化工厂”,在这个“化工厂”里同时进行着许多相互协同配合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不能在高温、高压、剧毒、强腐蚀条件下进行,只能在体温条件下温和地进行。
这些反应还要求有较高的速率,而且需要随着环境和身体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自动地进行精密地调节。
如此苛刻的条件是怎样实现的呢?这要靠一类特殊的蛋白质——酶的作用。
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对于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和生物体内进行的复杂的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1>条件温和,不需要加热。
在接近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酶就可以起作用,在30℃~50℃之间酶的活性最强,超过适宜的温度时,酶将逐渐丧失活性。
<2>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淀粉酶只对淀粉起催化作用。
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
<3>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比普通催化剂高1010713~倍。
目前,人们已经知道的酶有数千种。
工业上大量使用的酶,多数是通过生物发酵制得的,并且有许多种酶已制成了晶体。
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淀粉酶应用于食品、发酵、纺织、制药等工业,蛋白酶用于医药、制革等工业,脂肪酶用于使脂肪水解,羊毛脱脂等。
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
(5)蛋白质的变性:当蛋白质分子受某些物理因素(如高温、紫外线、超声波、高电压等)和化学因素(如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等)的影响时,其结构会被破坏。
导致其失去生物活性。
例如:高温蒸煮医疗器械,就是因为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又如:甲醛(防腐剂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会与蛋白质的氨基反应,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失去生物活性并发生凝固。
在许多建筑材料、绝缘材料、家具、清洁剂、化妆品中都含有甲醛,均会成为居室的污染源,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2. 糖类:(1)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
如淀粉、葡萄糖、蔗糖等。
①淀粉:——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
化学式:()C H O n 6510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C H O nH O nC H O n 610526126+−→−酶淀粉葡萄糖②葡萄糖化学式:C H O 6126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
C H O O CO H O 6126222666+−→−+酶在生物体的细胞内和血液中含有葡萄糖,它易被人体吸收,每克葡萄糖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时,释放出17.1kg 的热量,是细胞的快速能量来源,我们需要的能量约有50%来自葡萄糖。
葡萄糖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人体内直接进入新陈代谢过程,而且被吸收后能直接为人体组织所利用。
我们所摄取的蔗糖和淀粉等必须先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组织吸收利用。
所以在医疗上葡萄糖被大量用于人体输液。
③蔗糖:——储藏在某些植物中,如甘蔗、甜菜等。
化学式:C O O 122211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
在体内,蔗糖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3. 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常见的有: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牛油和奶油等。
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
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
合称油脂⎫⎬⎭油脂的主要用途是提供食用,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39.3kg的热量,比糖多一倍,被称为人体内的燃料,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4. 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是动物体和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一类物质。
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例如: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维生素有20多种。
许多维生素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一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在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鸡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羊奶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另外,无机盐和水也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1. 组成人体的元素:在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中,组成人体的元素就有50多种,其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
(1)C、H、O、N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
(2)其余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常量元素;人体内含量超过0.01%,如:Ca、P、K等。
微量元素:人体内含量在0.01%以下,如:Fe、Zn、Se、I等。
(3)作用: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2. 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钙。
钙是人体内最重要,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约占体重的2%。
成人体内含钙1.2kg,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晶体的形式存在。
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
1%分布在肌体的软组织和细胞的体液中,对体内的生理和生化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2)钠和钾。
人体内含钠80g~120g,其中一半以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成人每千克体重含钾约2g,主要以钾K+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K+和Na+各自保持一定的浓度。
这对于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有重要的作用,而这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须条件。
(3)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中有20多种是人体必需元素,还有一些是非必需元素,另一些为有害元素。
即便是必需元素,也要注意摄入量的问题,因为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几种元素的食物来源如果人体所需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还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剂来予以补充。
如在食品中添加含钙、锌、硒、锗的化合物,或制成补钙、补锌等的保健药剂或制成加碘食盐,来增加对这些元素的摄入量。
(三)有机合成材料1. 有机化合物:(1)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如淀粉、蔗糖、葡萄糖、甲烷、酒精、乙酸等。
无机化合物:碱、酸、盐、氧化物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及少数含碳化合物,如、、碳酸盐等(因为它们具有无机物的特点)。
CO CO 2⎧⎨⎪⎪⎪⎩⎪⎪⎪(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①有机化合物一般都具有一些共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低,受热易分解,且容易燃烧,不导电。
②有些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如淀粉、蛋白质等,称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如乙醇、葡萄糖等称为小分子。
自然界中的化合物,绝大多数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着,因此,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含量最多。
2. 有机合成材料:(1)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
(2)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和羊毛(是天然纤维)、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补充,化学在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合成塑料的品种很多;使用最多的是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4)合成纤维主要包括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腈纶等。
其特点: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耐化学腐蚀。
但吸水性、透气性较差。
(5)常用的合成橡胶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氯丁橡胶。
其特点: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均高于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的用途:3. 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的急剧增加却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塑料制品所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
填埋作业是目前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混在垃圾中的塑料制品是一种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此下去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废弃塑料,尤其是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造成空气污染。
废弃塑料也对海洋造成污染,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要解决“白色污染”,除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参与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资料: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自然界的条件下能够自行降解的塑料。
可降解塑料一般分为四大类:(1)光降解塑料——在塑料中掺入光敏剂,在日照下使塑料逐渐分解掉。
它属于较早的一代降解塑料,其缺点是降解时间因日照和气候变化难以预测,因而无法控制降解时间。
(2)生物降解塑料——指在自然界微生物(如细菌、霉菌和藻类)的作用下,可完全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的塑料。
其特点是贮存运输方便,只要保持干燥,不需避光,应用范围广,不但可以用于农用地膜、包装袋,而且广泛用于医药领域。
(3)光——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相结合的一类塑料,它同时具有光和微生物降解塑料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