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贺敬之。
本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通过对延安的追寻,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挚爱。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运用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和句子。
2. 体会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延安吗?你对延安有什么了解?2. 出示延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简单介绍延安。
3.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
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 教师总结反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三、精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
4.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延安,我把你追寻》,通过朗读和交流,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魅力。
板书设计:延安,我把你追寻贺敬之热爱、怀念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初步理解了诗歌内容。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延安 我把你追寻》知识归类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知识归类【会认字】延笋昔炕茅媚旦【重点词】四字词语:茁壮成长翩翩归来满目琳琅雨后春笋顶天立地毫不犹豫展翅飞翔灿烂辉煌反义词:温热——寒冷毫不犹豫——犹豫不决破旧——崭新近义词:探索——探究破旧——陈旧信念——信仰灿烂——绚烂词语搭配:梨花的清香叮咚的流水温热的土炕破旧的茅屋美妙的交响宇宙的奥秒金色的理想明媚的春光美好的未来火红的太阳【重点句】1.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解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化了表达的语气。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解析:正面解释强调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
强调了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3.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解析:这句话中两个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并没有说出来,被省略了,这就是“我们追寻延安”。
延安,实际上说的是延安精神,那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
4.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解析:用“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脊梁”代表延安精神。
这里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发扬。
【写法】1. 这首诗的语言精练,节奏和韵律鲜明。
示例: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2. 全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歌颂表现出来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 》

主题延伸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 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 神发扬光大。
在学习、生活中, 要团结同学, 助人为乐, 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 挺身 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节约一张纸、一粒米、 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 只讲奉献。
推荐阅读
《回延安》(节选) 贺敬之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枣园”在延安 西北, 曾是党中央所 在地, 毛主席的著作 《为人民服务》就是 在这里写的;
“杨家岭” 在延安西北部, 党中央许多重要 的会议就在这里 召开。
“南泥湾”在 延安南部, “开荒 的镢头”实际是指 军民大生产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的革 命精神;
查阅资料理解课文
这一小节共写了延安的四个地方——延河、枣园、 南泥湾、杨家岭, 这四个地方曾经是毛泽东、周恩来 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工作、劳动的地方。我们可以 查阅相关资料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追寻这些地方。
欣赏暮色中挺拔的你。 天空澄净, 晚霞正扯着一面红旗,
渲染西边的天空。
我要离你近一点, 嘉岭古道上, 一步一停,
仿佛踩着唐朝的尘土, 明清的风云。耳旁回响的风声, 似金戈铁马, 似悲声哭号。 我要在你的怀中歇息一会儿,
像当年追随圣火的战士, 举着信仰的火把, 肩扛赤诚的向往,
把你的形象装进眼里, 铭在心上。
“我” 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第一小节通过两个比喻句, 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 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 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从 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 急迫和必要。
“燕子和春光”、“小树和雨露阳光”是什么关系?
南方归来的燕子离不开明媚的春光, 小树的成长 离不开雨露阳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作者对延安的追寻,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敬仰和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以及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学生对于革命历史和延安精神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的加深和拓展。
在表达和朗读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产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对延安精神的尊崇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课文中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相关图片和资料:用于创设情境和辅助教学。
3.教学课件:用于呈现课文内容和教学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和资料,创设延安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延安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追寻延安,延安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多音字:长:zhǎng长进cháng长期场:chǎng广场cháng一场雪词语解释:翩翩: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昔日:往日;从前。
茁壮:(动植物、年轻人、孩子)强壮;健壮。
镢头:刨土用的一种农具,类似镐。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脊梁: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反义词:破旧——崭新灿烂——暗淡明媚——阴暗光明——黑暗近义词:告别——告辞探索——探究奥秘——奥妙明媚——明丽课文主题: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教育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延安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建设美好的明天。
课内问题:1、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答:追寻延安精神。
图文解读同步练习1第一课时一、给加点字注音。
yán xīsǔn máo huáng dàn mèi延安昔日春笋茅屋辉煌一旦明媚二、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修饰词。
()的小树()的茅屋()的土炕()的交响()的春光()的太阳答案一、延安---yán 昔日--- xī春笋---sǔn 茅屋---máo辉煌---huáng 一旦---dàn 明媚mèi二、茁壮成长破旧温热;美妙明媚火红同步练习2第二课时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当年党中央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B.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C.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D.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1.第二节中,连着用了四个“追寻你”,其中第二个“你”代表();第一个“你”代表();第三个“你”代表();第四个“你”代表();A.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B.现代化C.延安精神。
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堂笔记
一、导入新课
播放《南泥湾》歌曲,引导学生了解延安。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谈谈对延安的了解。
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延安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延安的情感。
深入剖析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学生个人难以理解的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播放《十送红军》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
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发扬延安精神?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总结升华,引导学生认识到延安精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行。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和意义。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和书籍,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
最新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延安,我把你追寻》自学指导

24*.延安,我把你追寻课文风景线【结构图示】信念高楼大厦理想家用电器温暖窑洞土炕忘不了延河枣园艰苦奋斗精神追寻南泥湾杨家岭宝塔山脊梁不能丢春光光明太阳航天飞机电脑【主题思想】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感悟: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
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
【疑难探究】作者追寻的延安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答:作者追寻的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写作特点】1.诗人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
全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歌颂表现出来的。
如追寻“延河”,实际上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追寻“枣园”,实际上是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2.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节奏和韵律比较鲜明。
全诗压的是ang韵,听起来声韵铿锵。
【写作点津】怎样把握散文诗的特点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叫散文诗。
散文诗写起来比较自由,接近散文的写法,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如篇幅短小,题材广泛,形散神聚等。
但与一般散文比,语言更注意凝炼,内容的跳跃性较大,具有一般诗歌所要求的意境,常在有限的篇幅中,隐含着丰富的哲理,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如本课作者就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热情讴歌了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
散文诗不分行,也不一定像一般诗歌那样押韵;句子整散不一,错落有致,不必像一般诗歌那样讲求比较严格的音节。
四年级上册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堂笔记四年级上册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堂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堂笔记【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通过学习感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感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把延安精神化作自己勤奋学习、刻苦锻炼的动力。
感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搜集有关延安精神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知延安,谈感受播放《南泥湾》歌曲,教师介绍歌曲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延安的资料。
教师小结:延安是革命的摇篮,这里曾经有过伟大的历史,发生过无数感人的故事。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更加怀念那个年代,更加怀念那些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问题答案。
教师引导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教师出示思考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1)从哪里可以看出“枣园”是当年中央书记处所在地?(2)从哪里可以看出“杨家岭”是当年中共中央领导和居住的地方?(3)从哪里可以看出“南泥湾”是当年中国革命的大后方?(4)从哪里可以看出“延河”是当年中国革命的见证者?四、学生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延安的历史和故事,更深刻地理解了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对革命充满信心和信念的精神;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知识点
01
生字组词
延:yán(延安、延长、延迟)
昔:xī(昔日、往昔、今非昔比)
笋:sǔn(春笋、竹笋、笋干)
茅:máo(茅屋、茅草、茅舍)
炕:kàng(火炕、土炕、上炕)
旦:dàn(元旦、一旦、危在旦夕)
媚:mèi(妩媚、明媚、一笑百媚)
02
多音字
厦:shà(大厦)xià(厦门)
露:lù(雨露)lòu(露怯)
03
近义词
昔日一一往昔茁壮一一繁茂犹豫一一迟疑
明媚一一明净奥秘一一奥妙温热一一温暖
满目琳琅一一美不胜收顶天立地一一威风凛凛
04
反义词
破旧一一崭新辉煌一一暗淡昔日一一今朝
首壮一一柔弱明媚一一昏暗犹豫一一果断
美妙一一丑陋顶天立地一一低头折节
05
词语解释
追寻:跟踪寻找。
昔日:往日;从前。
茁壮:(动植物、年轻人、孩子)强壮;健壮。
叮咚: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或水滴落下的声音。
清香:清淡的香味。
开荒:开垦荒地。
镢头:刨土用的一一种农具,类似镐。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茅屋:屋顶用茅草、稻草等盖的房子,大多简陋小。
犹豫:拿不定主意。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06
句子解析
1.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第一小节通过两个比喻句,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
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
2.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讲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讲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讲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3.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07
问题归纳
1.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
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3.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08
课文主题
本课是一首诗,诗的第一、二两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赞扬和对人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扬延安精神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