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试卷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昆虫记》练习题1.名著阅读(1)《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在作者笔下,__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____________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_________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_____________善建巢穴,管理家务;______________善于捕食、织网;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___________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做巢穴盖子。
2.周作人阅读《昆虫记》后说,“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不禁引起旧事,羡慕有这种好的书看的别国少年”。
结合下面文段,探究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原因。
如果不提它那致人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担惊受怕的。
它甚至不乏其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
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颚,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来啄食的。
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
昆虫之中,唯有螳螂引导目光,可以观察,可以打量,几乎还带面部表情。
阅读《昆虫记》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点却是非常奇怪的:萤火虫的卵,甚至还在其母的体内时,就是发光的。
如果我在捕捉时,一不小心,捏破了雌性萤火虫那装满了卵的肚子,就会看到一道道汁液,闪闪发光地流在了我的指头上,好像我把一只装满着磷液的囊给捏破了似的。
我用放大镜仔细地进行了观察,确实是被挤出卵巢的虫卵所发出的光亮。
此外,将要临产时,卵巢里的萤光已经显现出来了,雌性萤火虫肚皮表面已经在透出一种柔和的乳白色的光。
卵产下不久就会孵化。
萤火虫幼虫雌与雄的尾部都有一盏小灯。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昆虫记》基础训练1.下面是以法布尔《昆虫记》中的四种昆虫为谜底拟写的四则谜语,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选出谜底为“蟋蟀”和“黄蜂”的两则谜语。
A.天生建筑家,豪宅地下挖。
小时头朝下,死时离开家。
B.性格好残暴,姊妹全吃掉。
品性太糟糕,生完娃就跑。
C.耳朵有点聋,唱歌响如钟。
地下当苦工,长年影无踪。
D.出生开盖子,天冷造房子。
门口唱曲子,喜欢吃叶子。
①蟋蟀D②黄蜂A【解析】A是黄蜂,B是螳螂,C是蝉,D是蟋蟀。
2.(2023·江西)下面文字选自《昆虫记》,请简要谈谈其中的理趣和情趣。
萤火虫可以说是一个双腿残疾者,它在自己的后腿上放上一朵漂亮的白色玫瑰花,一种没有关节、可向四下里活动的有十二个趾肢节的爪子,而这种管状的趾肢节,并非抓住而是黏附着物体。
这个器官还有一个用途,它可以当作海绵和刷子来使用。
示例:这段文字介绍萤火虫后腿爪子的特点及用途,不仅准确细致,体现作者的探究精神,还用白色玫瑰花作比,生动形象,兼有理趣和情趣。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鹅飞翔于银河之间,下面围绕着我的,有昆虫的音乐,时起时息。
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
那些天眼,向下看着我,静静的,冷冷的,但一点也不能打动我内在的心弦。
为什么呢?它们缺少大秘密——生命。
【乙】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
……蝗虫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偏偏蠢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1)根据你对选段的了解,选出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昆虫记》是英国昆虫学家儒勒·凡尔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就的科普巨著。
B.《昆虫记》不仅记录昆虫的生活,更关注昆虫的生命过程。
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
C.《昆虫记》的魅力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练习题1.昆虫世界要评选“最强大脑”“音乐大师”“劳动模范”“最美佳丽”,请你从法布尔的《昆虫记》中挑选出一种昆虫参加一项评比,结合相关内容,写一份推荐词。
示例:我推荐《昆虫记》中的红蚂蚁参评“最强大脑”。
红蚂蚁具有神奇的记忆力,能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也照旧能记住回家的路。
它们是名副其实的“最强大脑”。
2.名著阅读【文本一】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很舒服,不觉得痛苦。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
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
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
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
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
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吃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
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
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摘自《昆虫记》【文本二】《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昆虫记》 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昆虫记》同步练习题一、填空。
的《昆虫记》曾获得奖提名荷马,文学界的维吉尔”。
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昆虫记》的成功为3.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恐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这里的“我”是________,他一反常规,用________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他的名著《昆虫记》,堪称________________完美结合的典范,赢得了“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4.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______”。
语段中《昆虫记》被誉为“______”。
在这本书中,_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______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5.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法布尔花了时间去观查昆虫。
6.《昆虫记》从片断来说就是一部传记,从整体来说则是无愧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辉煌的虫类诗。
这部书将世界化作供人获得昆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二、选择题。
1.昆虫记共有()A.八卷B.九卷C.十卷D.十一卷2.法布尔被誉为()A.昆虫界的荷马B.昆虫界的圣人C.昆虫至圣D.昆虫界的托尔斯泰3.昆虫记是一部()A.文学巨著,科学百科B.文学巨著C.科学百科D.优秀小说4.法布尔为写昆虫记()A.调查了许多资料B.翻阅了许多百科全书C.养了许多虫子D.一生都在观察虫子5.法布尔的《昆虫记》曾获得()A.普利策奖B.诺贝尔奖提名C.安徒生奖D.诺贝尔奖6.法布尔曾担任()A.皇家科学院会员B.植物学教授C.物理教师D.探测员7.法布尔的生活十分()A.贫穷B.富裕C.忙碌D.悠闲8.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A.历史B.社会机制C.社会人生9.关于萤火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就是发光的B.两条发光的宽带是雌萤发育成熟的标志C.雌萤的光带在交尾期如果受到强烈的惊吓,发光会受到影响。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练习基础巩固1.《昆虫记》被誉为,作者是国著名昆虫学家。
2.根据《昆虫记》一书中的内容,将左列的昆虫跟右列的对应特点连线。
杨柳天牛善于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蟋蟀它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螳螂愉快地进食,如果喂食慢了,像婴儿般哭闹选段练习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作响。
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
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
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
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选文中作者称这种昆虫为,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螳螂常常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那种貌似真诚的态度是骗人的,高举着的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其实是最可怕的利刃,无论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便立刻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
统编版八年级上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训练(含解析)

名著导读《昆虫记》二、选择题6.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B.《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
C.《昆虫记》是英国作家法布尔花了足足15年时间写就的六卷本科普巨著。
D.《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
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7.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在《昆虫记》中的是()A.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周多。
B.庭院里听不到鸟鸣,花丛中没有了蜜蜂,小溪里看不到鱼儿。
C.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D.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8.下列不属于《昆虫记》中描写的动物是()A.蜘蛛B.松鼠C.蟋蟀D.苍蝇9.选出有误的一项()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起来情趣盎然。
B.法布尔善于观察昆虫,他写灰煌虫,不仅把它壮观的蜕皮过程生动细致地展现出来,还写到它的另一个习性:两个星期吃掉了七个“丈夫”。
C.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D.从斯诺的采访可以看出:毛泽东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以及持续的斗争实践。
10.下列关于《昆虫记》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抢劫时决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蝉,而甘愿与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蚂蚁。
B.在交配完的当天、最晚在第二天,雌螳螂就像对待蝗虫一样把雄螳螂一口一口吃掉。
C.意大利蟋蟀没有黑色外套,体型细长,瘦弱,苍白,正适合夜间活动的习惯要求。
部编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检测附答案解析8试题

部编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检测附答案解析8试题一、选择题1.名著阅读。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成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鲁迅称它为“讲昆虫的楷模”,该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此书之所以有如此成就,这和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直接关系。
请你结合作品中的情节,说说法布尔研究昆虫方法的独特之处。
2.《昆虫记》被誉为“ ________”,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启示?3.选择题。
根据下文内容,将对应的选项分别填入①②③处。
A.切叶蜂 B.蜣螂 C.蝉 D.螳螂 E.蟋蟀 F.黄蜂法布尔《昆虫记》中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奥秘: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____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4.本学期,我们读了《昆虫记》,了解了昆虫生活的奥秘,也被________(作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感动。
他在对昆虫的描述中,处处洋溢着对_________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这种情怀,为这部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
5.判断对错。
A.《昆虫记》中,作者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的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_____)B.蟋蟀在《昆虫记》中被称为不会迷失的精灵。
(_____)6.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选段,回答问题。
但是,测量太阳有多远的方法与测月的办法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太阳不像月球,它的圆面上没有固定的标记。
所以,如果用三角法测量,那就没有可供瞄准的精细目标,而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
上文中“测月的方法”指的是_______测量方法,而测量太阳有多远的绝妙武器却是“_______________定律”。
7.名著阅读。
阅读《昆虫记》节选,完成下面题目。
一个猎手捕猎归来了,把蟋蟀放到住所的入口处,独自进洞去了。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练习题1.《昆虫记》名著阅读(1)下列关于《昆虫记》一书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三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一部科学巨著,法布尔被誉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B.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星期。
C.在法布尔看来,螳螂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燕尾礼服。
D.根据书中描述,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2)阅读《昆虫记》中小片段,完成填空。
快看啊!这里有一种会缝纫的蜜蜂它剥下开有黄花底的刺桐的网状线,采集了一团填充的东西,很骄傲地用它的腮带走了。
它准备到地下,用采来的这团东西储藏蜜和卵。
那里是一群切叶蜂,在它们的身躯下面,带着黑色的,白色的,或者血红色的,切割用的毛刷,它们打算到邻近的小树林中,把树叶子割成圆形的小片用来包裹它们的收获品。
这里又是一群穿着黑丝绒衣的泥水匠蜂,它们是做水泥与沙石工作的。
在我的哈麻司里我们很容易在石头上发现它们工作用的工具。
另外,这有一种野蜂,它把窝巢藏在空蜗牛壳的盘梯里。
还有一种,把它的蛴螬安置在干燥的悬钩子的秆子的木髓里。
第三种,利用干芦苇的沟道做它的家。
至于第四种,住在泥水匠蜂的空隧道中,而且连租金都用不着付。
还有的蜜蜂生着角,有些蜜蜂后腿头上长着刷子,这些都是用来收割的。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3)鲁迅评价《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这本书的内容和语言风格,说说你对“有趣”和“有益”的理解。
2.《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类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举一例说明。
3.下面两个语段,哪一个语段选自《昆虫记》?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简要阐述理由。
【甲】幼虫沿着植物的茎秆缓慢地向上爬出水面。
就像所有需要蜕皮的动物一样,它会长时间趴在那里,然后背部的外皮突然裂开,一只昆虫缓慢地从壳中爬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试卷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有关《昆虫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B.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多种昆虫的本能、习性、活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种种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C.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言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D.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者也因此获得了“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和诺贝尔奖。
2.选出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A. 《昆虫记》是一篇科普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B.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这本巨著,罗曼·罗兰称他为“掌握田野无数小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C. 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读来情趣盎然。
D. 《昆虫记》之所以引人人胜,与作者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关,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鄂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
3.法布尔《昆虫记》里写的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孔雀蛾的幼虫靠吃_________为生。
()A. 银杏叶B. 柳树叶C. 杏叶D. 杨树叶4.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昆虫记》中“两种稀奇的蚱猛”是指恩布沙和白面孔螽斯。
B. 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C. 《昆虫记》中,法布尔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D. 蝉拥有电报线。
5.法布尔被誉为()A. 昆虫界的荷马B. 昆虫界的圣人C. 昆虫至圣D. 昆虫界的托尔斯泰二、填空题(共2题;共9分)6.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
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
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
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他甲虫一样。
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
萤火虫有色彩斑斓的外衣。
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
以上文字选自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著作《昆虫记》。
“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一句中,“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________关系。
“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一句中,“在宁静的夏夜”充当的句子成分是________,“经常”的词性是________。
“萤火虫有色彩斑斓的外衣”一句中,“色彩斑斓”的短语结构类型是________。
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________。
7.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注音写汉字。
《昆虫记》有“昆虫的史诗”的美誉,在作者生动流chàng________的叙述中,你可能会为大自然的清洁工蜣螂赞不绝口,你也可能会为擅长装死的黑不甲而暗暗发笑,你更可能会为细心hē________护孩子的狼蛛而感动不已……至于有五只眼睛的蝉,靠枯枝做小鞘在水中áo________游的石蚕,下蓝色蛋的石鸟,寿命只有两三天的孔雀蛾,常在玫瑰花叶上剪下精zhì________小洞的樵叶蜂等等,更是吸引人的眼球。
三、名著导读(共5题;共29分)8.根据名著《昆虫记》回答问题。
(1)鲁迅说《昆虫记》“很有益”,该书的“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2)罗曼·罗兰说法布尔“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举两例说明该作者掌握的小虫子的秘密。
9.根据《昆虫记》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
《昆虫记》阅读任务单10.以下两个语句哪个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请根据你对《昆虫记》语言风格的了解简述理由。
A.绿色蝈蝈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均匀,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B.绿色蝈蝈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背板侧区下缘有白色边,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呈弧形,向后突出,翅薄。
11.巴金说:“《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请从“趣味”“美感”“思想”中任选一个关键词,结合《昆虫记》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80字左右)12.《昆虫记》名著阅读。
(1)下面是法文版《昆虫记》的四幅插图。
对其描述错误的一项是()图一图二图三图四A.图一:蝉蜕皮后留在树枝上的空壳及成虫的蝉。
经历了几年黑暗的地下辛苦生活,蝉终于走进了光明的世界。
B.图二:大孔雀蝶的幼虫。
很难想象,美丽的大孔雀蝶小时候竟是这番模样。
C.图三:在杏树花蕊里采蜜的蜜蜂。
它们是昆虫界的辛勤劳动者,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D.图四:被渔民们称之为“海上蜘蛛”的蜘蛛蟹。
从海上一直迁移到枝头,足见其毅力之坚,生命力之强。
(2)周作人阅读《昆虫记》后说,“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不禁引起旧事,羡慕有这种好的书看的别国少年”。
结合下面文段,探究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原因。
如果不提它那致人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担惊受怕的。
它甚至不乏其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
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鄂,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来啄食的。
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
昆虫之中,唯有螳螂引导目光,可以观察,可以打量,几乎还带面部表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5分)13.阅读《昆虫记》节选,完成小题。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
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
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
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
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
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
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
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
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
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
“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
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
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有删改)(1)蝉的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2)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
(3)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4)“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和法布尔的《蝉》都写了蝉鸣,其用意有何不同?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圣栎胭脂虫五月,我耐心地观察朝阳的圣栎树或绿橡树的细枝,再去走访一些叫灌栎的植物。
我将会在圣栎上发现一些黑得发亮、像小豌豆般的小虫,它就是胭脂虫,一种比较奇怪的昆虫。
它真的是昆虫吗?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的人,根本想不到它是一种昆虫,而会把它当成一种浆果,一种黑色的醋栗。
尤其是用牙一咬,小球就会爆开,流出略带苦味的甜汁,就更容易让人把它当成果子了。
这种味道不错的果子是一种动物,肯定地说,这是一种昆虫。
我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对它的头、胸、腹和腿。
它根本就没有头,也没有胸、腹和腿,它就像是一颗大珍珠,和用煤玉做的普通珍珠别无二致,像光滑的象牙那么平滑。
它的底部与树枝接触,显得有些扁平,虽然没有它的背部那么光滑,但依然是光秃秃的一片。
胭脂虫似乎并不需要什么支撑,它们好像天生就是粘在树上的。
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它占据了多半个圆面。
在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就像扣眼似的。
就是通过这个唯一的裂口,胭脂虫才得以与外面接触。
这条裂缝有多种用途,首先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
我摘了几枝有胭脂虫的圣栎树枝,并将树枝的截断面浸泡在水里,以此来使树枝保鲜。
不久,我就看到有一种无色的透明黏液从裂口处渗出来,两天之后,黏液便积成了一个跟胭脂虫肚子同样大小的水滴,当水滴足够重了,它就滴了下来。
接着,第二个水滴又很快地形成,泉眼就这样不断地滴出水来。
我用小手指蘸了一点儿,味道真是棒极了,就如同蜜一般。
要是我们能大量饲养这种昆虫的话,那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宝贵的糖厂,随时都可以收获它们的富裕产品。
不过,还是让别人尽情去开发吧。
别人是谁呢?它们就是耐心的收获者——蚂蚁。
与蚜虫相比,胭脂虫可是慷慨多了,蚂蚁们总会蜂拥而至。
蚜虫对自己的精美食物可是小气得很,你需要长时间在它那胖胖的肚子上搔痒,才能从它们的触角尖上得到一小口糖浆。
胭脂虫可就大方得多,无论何时,无论是谁,只要你想喝它的蜜糖,它就让你喝个痛快。
就这样,胭脂虫无私地将自己的美味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六月份马上过去,糖浆最近不往外渗出了,蚂蚁们也就不到这里来采集了。
一切都表明胭脂虫的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是,从它的表面看不到任何的异常,仍然和往常一样,是一个乌黑发亮的小球。
我拿一把小刀,将这个乌黑的小球与肥大底座相对的顶盖用力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