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名著导读之《昆虫记》
八上语文-名著导读《昆虫记》重要知识

《昆虫记》重要知识【作品简介】《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
书中不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更关注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
作者以人性化关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以及敬畏生命的情怀,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
作者认为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昆虫记》中详细介绍了许多种昆虫,介绍了它们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其中还有许多大家不知道的十分奇妙的昆虫知识。
比如被人大加赞美的“勤劳”蚂蚁原来是它虫利益的损害者;黄蜂会在地下建起自己的“星球”;吵翻整个夏季的蝉原来自己是个聋子;赤条蜂会想一个神经科医生般巧施麻醉术,让自己的猎物昏而不死,使幼虫可以在自动保鲜的食物上长大;美丽的孔雀蛾生到世上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它仅有两三天时间的寿命,只来得及在世上找一个伴侣;杨柳天牛像一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仔细观察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生存、繁衍所进行的斗争,然后将其观察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巨著《昆虫记》。
《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诗人”的美名。
【试题方向】1. 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2. 名著阅读方法与策略(1)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些准备。
教育部审定版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

名著导读--《昆虫记》【学习目标】1.了解《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2. 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领悟法布尔的精神,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一、作者及其背景介绍: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Casimir Fabre ),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民家庭。
因家境贫困,法布尔被送到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寄养,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7岁时,法布尔回到父母身边,并到村里读了小学。
后来,法布尔家又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
虽然学业无法继续,但是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15岁时,他只身报考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院,结果被正式录取。
毕业后,法布尔获得一中学教员职位。
课堂教学之余,法布尔阅读了一本昆虫学著作,从此萌生了要毕生研究昆虫的伟大志向。
那一年,他不足十九岁。
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研究,艰辛地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
《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等等。
法布尔被誉为“昆虫诗人”,《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一样放射出了。
这是因为主人公阿廖沙,他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二、了解《昆虫记》:法布尔耗费毕生精力来观察、研究“虫子”,他专为“虫子”写出十卷本的书,不能不说是奇迹。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先后被译成50多种文字出版,中国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在他的笔下,每一类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音符”:被人大加赞美的“勤劳”蚂蚁原来是它虫利益的损害者;黄蜂会在地下建起自己的“星球”;吵翻整个夏季的蝉原来是个聋子;赤条蜂会像一个神经科医生般巧施麻醉术,让自己的猎物昏而不死,使幼虫可以在自动保鲜的食物上长大;美丽的孔雀蛾生到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找配偶,它仅有两三天时间的寿命,只来得及在世上找一个伴侣……这就是世间最奇妙的秘密——生命。
名著导读《昆虫记》

名著导读《昆虫记》作者简介法布尔(Jean-Henri Fabre,1823~1915年),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47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了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
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
达尔文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在《物种起源》中称法布尔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
内容简介《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现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所有已经知晓的动物种类的5/6;并且仍有几百万的未知晓的昆虫仍待人类去发现和认知。
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昆虫记》名著导读知识点

《昆虫记》名著导读知识点《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等,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主要内容主要描写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①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②全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名著缩写(1)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
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
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
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石蚕》)(2)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
古代埃及的农民,在春天灌溉农田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种肥肥的黑色的昆虫从他们身边经过,忙碌地向后推着一个圆球似的东西。
他们当然很惊讶地注意到了这个奇形怪状的旋转物体,像今日布罗温司的农民那样。
(《蜣螂》)(3)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蝉的歌声,总是不大熟悉的,因为它是住在生有洋橄榄树的地方,但是凡读过拉封敦的寓言的人,大概都记得蝉曾受过蚂蚁的嘲笑吧。
虽然拉封敦并不是谈到这个故事的第一人。
(《蝉》)(4)故事上说: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
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
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
(《蜣螂》)(5)有很多种昆虫都非常喜欢在我们的屋子旁边建筑它们的巢穴,在这些昆虫中最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要首推那种叫舍腰蜂的动物了。
泥水匠蜂的窠巢是利用硬的灰泥制做而成的。
一般它的巢都围绕在树枝的四周。
由于是灰泥组成的,所以它就能够非常坚固地附着在上面。
但是,泥水匠蜂的窠巢,只是用泥土做成的,没有加水泥,或者是其它什么更能让它坚固的基础。
名著导读:《昆虫记》(第一课时)教案

名著导读:《昆虫记》(第一课时)教案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题目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东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B.斯诺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发觉,这位参加并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态度温和的人。
C.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60%到70%的士兵是有文化的;红军士兵是没有正规薪饷的,但每一个士兵都有权取得一份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一些收入。
D.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如果当初红军渡河失败,中国革命的历史很可能会改写。
2.下面选段中的A是谁?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有时要是他(A)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A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我没有会见A的好运气,因为当他到达陕北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
……韦尔斯女士是第二个会见中国红军领袖的外国人,康克清上面这番话就是对她说的。
3.下面文段中的“我”是谁?在斯诺看来,“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
《昆虫记》名著导读ppt课件

作者介绍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尊称为“昆虫界的荷马”。在童年时代他就被乡间的蝴蝶与蝈 蝈等可爱的昆虫所吸引,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在 经过年复一年地对昆虫的研究,他著成了《昆虫记》。
导入情境
同学们又到春夏交接之际,此刻万物繁茂,近期学校准备举办一 个科普展,并邀请全校师生参展,经过学校的讨论,决定推选我们班 来筹划此次活动,这次活动有三个环节需要我们共同设计,相信大家 定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2、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的昆虫是( A ) A.蝉 B.石蚕 C.蛐蛐 D.花金龟
3、《昆虫记》为读者呈现了“各有千秋”的昆虫,以下昆虫中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
服敌人的是( B )
A.杨柳天牛 B.螳螂 C.小麻雀
D.切叶蜂
4、关于《昆虫记》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蝉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却只歌唱五个星期便死去。 B.黄蜂的幼蜂,无论是在睡觉还是在饮食,都是脑袋朝下的,即倒挂着的。 C.西班牙犀头最显著的地方是陡斜的胸部和伸出头部的独角,性格很活泼。 D.蟋蟀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宅,自己挖掘,不仅排水优良,且有温暖的阳光。
生2: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螳螂的双翼比作平行的船帆立着和竖起的阔大鸡冠。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螳螂捕食前的气势,表明螳螂欲在气势上压倒对手,也体现出作者观察之细微。
名著导读昆虫记

名著导读昆虫记《昆虫记》是瑞士作家弗朗茨·卡夫卡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现代文学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之一。
通过对一个普通人变成昆虫的奇幻故事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社会和存在的困境。
1.作者简介: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深邃的思考和批判剖析社会伦理和人性而闻名。
他出生于捷克布拉格,是一个犹太裔德国文学家。
2.内容概要:《昆虫记》以主人公格列高利·索姆(Gregor Samsa)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而展开。
小说描述了格列高利与家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他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孤立以及他逐渐失去人性的过程。
3.主题分析:本书探讨了人性、孤独、身份认同和存在的问题。
格列高利的变形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在压力下的沦陷和无能为力。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体制的批判。
4.人物介绍:小说中的重要角色包括格列高利·索姆、他的家人和其他与他有接触的人物。
格列高利的家人面对他的变形有不同的反应和态度,这些人物形象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家庭关系的变化。
5.意象和象征:作者运用了昆虫这一象征性的形象,对格列高利的处境进行了隐喻。
虫子象征着社会对个体的消解和排斥,也表达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
6.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本书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中。
小说所描述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内心的焦虑。
7.文学价值和影响:《昆虫记》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而著称。
该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许多作家和评论家的思想,并引发了大量有关意识形态、社会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阅读《昆虫记》,读者将体验到卡夫卡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对人性困境的深沉思考。
本书通过极端的象征手法,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压迫、孤立和个体的无助感,对读者提出了重要的思考和挑战。
名著阅读:《昆虫记》

学造诣。
若不是有位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
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
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
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
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
试问一下,哪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呢?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
5.《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3个出来。
举例: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6.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螳螂喜欢的理由:凶残但机警,生活能力强,但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
7.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法布尔;这本书是《昆虫记》,这本书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课文叫做《绿色蝈蝈》。
本书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8.简述《昆虫记》的主题: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9.《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你的看法呢?答:那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居然也是这么丰富多彩!人性的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主角。
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一、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一、填空。
一、下列各项中对《昆虫记》评价不当的一项是(试题分析:《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这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被鲁迅称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三、《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情景。
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地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2分)螳螂樵叶蜂四、名著阅读(4分)小明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得到下面的两点感悟,请你为他举例说明。
(4分)1.法布尔常不忘用生动的比喻来描写昆虫。
2.法布尔以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进行昆虫观察。
1.(4分)内容正确1分,能证明观点1分示例:(1)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2.(2)法布尔为了探求毛虫使人痒痛的毒素存在的位置,推翻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在表皮上的这种说法,不惜把自己作为实验品,在自己的手臂上进行试验,最终证明自己的猜想——毒素存在于毛虫的血液和尿素中;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不顾危险捕捉黄蜂,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
(两个示例中举出一个分句的内容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昆虫记》的内容熟记,举出一事例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法布尔认真研究的事例即可。
如何阅读课外名著: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想度课文那样精读。
而这结合,收获更多。
三、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抄名言,谢摘要,做批注,制卡片。
养成“不懂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一)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而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二)主要内容:《昆虫记》也叫作《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昆虫的故事》。
全书共十卷,每卷包含若干章,每一章都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和苍蝇等等。
如善于高歌的蝉和蟋蟀、创意造型师椿象和大孔雀蝶,猎手黄足飞蝗泥蜂和隧蜂,技术工人萤火虫和金步甲,敬业的演员蝎子和黑步甲,可恶的破坏者麻蝇和天牛,强取豪夺的红蚂蚁和蟹蛛,有着特殊称号的螳螂和克罗多蛛,有着特异功能的节腹泥蜂和松毛虫,还有无私奉献的蜣螂和粪金龟。
《昆虫记》中详细介绍了许多种昆虫,介绍了它们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其中还有许多大家不知道的十分奇妙的昆虫知识。
比如被人大加赞美的“勤劳”蚂蚁原来是它虫利益的损害者;黄蜂会在地下建起自己的“星球”;吵翻整个夏季的蝉原来自己是个聋子;赤条蜂会想一个神经科医生般巧施麻醉术,让自己的猎物昏而不死,使幼虫可以在自动保鲜的食物上长大;美丽的孔雀蛾生到世上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它仅有两三天时间的寿命,只来得及在世上找一个伴侣;杨柳天牛像一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三)作品评析《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仔细观察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将其观察所得详细确切地计入笔记,最后编写成书。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法布尔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本书的问世亦被看作是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会死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书中不仅洋溢着对生命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
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
我国的鲁迅也把《昆虫记。
奉为“讲昆虫生活”(后为“听昆虫故事”)的楷模。
一、阅读《昆虫记》,回答问题:(4分)1.法布尔的《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全书充满了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分)2.《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在作者的笔下,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像婴儿般哭闹”。
1.折射出社会人生对生命的关爱之情2.杨柳天牛小麻雀【解析】试题分析:1.这是对《昆虫记》内容、主旨与情感的考查,如果没有识记,就无法做答。
此项内容在名著的导读里面有介绍,希望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如果没有真正地读过《昆虫记》,这两个空就无法填写下来。
如果读过并积累过,则可轻而易举做答。
第一个空填写时需注意“杨”字的偏旁,第二个空填写时需注意“雀”的字形,不要错写成同音字。
二、名著阅读:《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有哪些方面?(3分)(写对其中三个即得满分)(1)聪明,如:把住宅建在隐秘的地方。
(2)勤劳,如:钻在下面一呆就是两个小时。
(3)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它的洞随天气的变冷和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
(4)善于管理家务,如: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解析】试题分析:仔细回顾《昆虫记》中关于“蟋蟀”的内容,将蟋蟀似人化,从蟋蟀身上得之启示,理解人的精神品质。
三、《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你的看法呢?答:那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居然也是这么丰富多彩!人性的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主角。
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
知道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这份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
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智慧和进步。
这些渺小的昆虫们给我们的远不止是趣味。
四、《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2分)热爱大自然,热爱细小生命的生活态度,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7、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你认为鲁迅给予该书这么高评价的原因是什么?(3分) 《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一、名著阅读。
(3分)现在,有个文学论坛准备向大家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篇,写上几句感言。
(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名著:《童年》《昆虫记》示例:初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觉得故事好玩:再读,看到了秀贞、妞儿、蹲在草地里的人、宋妈,甚至是英子的爸爸都离她而去了;缓缓的骆驼队、宁静的惠安馆、幽深的井、热闹的街巷、草垛子上的驴打滚……它们都在岁月的步影中消失了。
我的理解在加深,我真想走进小说,帮他们一把,我似乎长大了。
名著:《昆虫记》感言:不故作深刻,深入浅出,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二、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答: 《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
虽然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众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考,美术家一般的看法,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三、阅读练习。
(2018·攀枝花)埋粪虫与环境卫生(13分)法布尔(1)有一种一环境工作,需要在最短期限内一,把一切腐败物清除干净。
大自然为农村清洁卫生倾注大量心血,对城市福利却不屑一顾,当然,这还说不上是敌视。
大自然为田野安排了两类净化器,它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疲劳、报废。
第一类净化器包括苍蝇、蜣螂、葬尸虫、皮蠹和食尸虫类,它们被指派从事尸体解剖工作。
它们把尸体分割切碎,用嗉囊细细消化肉末,最后,将其再归还给生命。
(2)一只鼹鼠被耕作机具划破肚皮,已经发紫的肠肚脏腑玷污了田间小道;一条横卧草地的游蛇被路人踩烂,此人还以为做了件大好事;一只没毛的雏鸟从树上的窝里掉下来,落在曾一直托举着它的大树下,惨不忍睹地摔成了肉饼;成千上万的类似角色,出现在田野的各个角落。
如果谁都不去清理它们,污秽和臭气就要使环境遭到破坏。
然而你不必担心,这类尸体刚刚在哪儿出现一具,小小收尸工便蜂拥而至了。
它们处理尸体,掏空肉质,只剩骨头;至少,也可以把尸体制成风干的木乃伊。
不到二十四小时,鼹鼠、游蛇、雏鸟,一切都不见了,卫生状况着实令人满意。
(3)第二类净化器,工作热情同样高涨;村镇上几乎见不到有氨气刺鼻的茅厕。
这种情况如果能在城市出现,我们的难言之苦也就立即消除了。
当农民想独自一人呆一会儿的时候,随便一道矮墙,不管是一排篱笆还是一排荆棘丛,都可以成为他所急需的一处避人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