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水生所生态学真题2009年
2009-2014年中科院普通生物学考研真题846 及习题题库带答案 考研必看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是由物化物质组成并表现出高度复杂性,可以自我调控,具有代谢能力并随时间可延续自己。
2.(),()和()是生命的本能;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物质被合成,又有一些物质不断被分解,这就是(),包括( )和( );其本质是( )的转化。
3.除( )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
二,选择题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征是()A 环境适应性B 运动性C 新陈代谢D 生长2. 下列属于生物应激性的现象有()A 草履虫从盐水中游向清水B 根生长的向地性C 利用黑光灯来诱杀害虫D 上述各项3. 下列()是病毒不具备的生命特征。
A 细胞结构B 生长和繁殖C 对环境的适应性D 新陈代谢三.连线A 当狐狸接近时,野兔立即逃回洞里I 生物有机体B DNA将遗传信息由父辈传向子辈II 生物新陈代谢C 生物体由细胞组成 III 生物应激D 地球上有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IV 生物进化E 细胞利用外界物质能量来进行自身的生长V生物繁殖四.简答题1.请从低层到高层写出生命的结构层次。
2.病毒是不是生命?为什么?3.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那几个时期?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五,论述题生命体同非生命体相比,具有那些独有的特征?第一章 绪论答案一.1. 生物体2. 新陈代谢,生长,运动,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和能量3 病毒,细胞二,C D A三.1.原子----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简单个体,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有生命的其他基本特征。
3. 生命体的独有特征主要特征在:A 除病毒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具有严整的结构B 新陈代谢是生命体最基本道的特征,生命体可以通过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化C 生命体可以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D 生命体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既保证了生命的稳定延续,又为生命进化提供了动力E 生命体具有应激性,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F 生命体具有环境适应性,生命体的结构适应一定的功能,同时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适应该生命在一定环境中的生存延续。
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研究所历年考研真题

2000年一、名词(2*10)1、BIP指数2、富营养化3、反硝化作用4、变异5、水体同化容量6、指数期7、兼性厌氧微生物8、菌丝体9、呼吸作用10、Q10二、填空4*51、微生物产能的方式有几种,其中自养型微生物可以通过—-------—作用和—------—作用产生能量,如硝化菌和緑硫菌。
异养型微生物则只能通过氧化---------产生能量。
微生物体内能量产生与消耗都要通过--------------来实现。
2、病毒是-------结构的生物,通过完全----------的方式来进行新陈代谢,因此在病毒表现为无活性状态。
3、采用基础培养基,分离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和—---------—---,或者利用----------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
4、由于人类生活而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的—------------—(营养类型)的细菌增加,可采用—---------—这一卫生学指标进行判定,但对于水体饮用卫生安全的判定可采用-------——指标。
当这一指标超过—--------—就可以认定水体受到该病原微生物污染。
5、对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进行消化时,首先是—--------—菌利用—-----------作为营养将其转化为-------------------,这一过程PH会------------。
最后,-----------菌将有机碳转化为----------气体,PH-------------。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4*5)1、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中进行外源性呼吸,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内源呼吸。
( )2、固相化酶就是将酶变成不溶于水的固态状。
()3、对于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河流自净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污水与河水混合的快慢,而对于耗氧污染物则取决于水中的DO水平。
()4、在好氧生物处理构筑物中,某些地方也有厌氧菌生长。
()5、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时,活性污泥生长曲线都呈“S”型。
海洋所考博试题

当时得到的试卷,希望对大家有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卷科目名称:生态学考生须知: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试题内容)一、试述海洋生态系统类型,以及它们各自的基本组分、结构和功能。
(10分)二、简述海洋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再生生产力的涵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
(15分)三、全球变化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海洋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平衡的作用如何?(10分)四、限制海洋自养生物生长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海洋中生源要素的循环规律和作用机制。
(10分)五、有研究者发现:南海开阔海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垂向分布峰值常出现在次表层,试分析其原因和调控机制。
(15分)六、简述现代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今后发展趋势,你最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打算怎么做?(10分)七、请选择以下命题之一(题目可在此命题基础上自行细化),写一篇学术文章或基础研究项目申请书(30分):1.河口海湾浮游生态动力学2.珊瑚礁样带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关系3.海洋微食物网结构与功能作用4.人类活动影响下近海环境演变与生态安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卷科目名称:生态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上,写在本试卷纸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什么叫新生产力和再生生产力?试述南海开阔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垂向分布特点。
(12%)二、为什么说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单位?联系海洋主要分区说明海洋在纬度、深度和从近岸到大洋等三大环境梯度特征。
(10%)三、简述赤潮发生的原因、消长过程与预防对策。
(10%)四、试述海洋生物泵,并说明海洋生物泵(包括碳酸盐泵)对吸收大气CO2、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作用机理。
(10%)五、铁是哪些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限制元素?说明海洋中铁的主要来源,它在海洋透光层中的供应特点与N、P营养盐有什么差别?(10%)六、什么叫海洋微型生物食物环?它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有哪些重要作用?(10%)七、海底热液口的环境和生物组成有哪些特征?其生物群落的有机物质生产过程与光合作用有什么不同?(10%)八、试写一份生态领域的基础研究项目申请书,内容包括题目、立项依据、研究内容与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创新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鱼类生态学(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不给分)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1. 生态水文学2. Potamodromous3. Homi ng4. 头肾5. 李氏现象(Lee ' phenomenon)6. 标记重捕7. EI Ni no8. Ecomorphology9.Size selective mortality10. 生长退算11. 生长常数12. 幼轮13. 渔获物统计14. 微生境15. 瞬时死亡系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 鱼类的繁殖群体通常由 _____ 群体和 ___ 群体组成2. 长江中游的鱼类主要包括_____ 、 ___ 、____ 和____ 等四种生态类型3. 四大家鱼主要在____ 繁殖,其卵产出受精后,吸水膨胀,比重_____ 于水,但在流水中 __ 发育,故称______ 性卵4. 鱼类的体形主要有_____ 、____ 、 ___ 和____ 等四种类型5. 现生鱼类的鳞片主要可分为_____ 、____ 和 ____ 等三类,其中 _____ 又可分为_____ 和 ____ 两种6. 四大家鱼中鲢主食____ 、鳙主食____ 、草鱼主食__ 、青鱼主食___ ,按一定比例混养能够很好地利用养殖水体的不同________ 。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16分)1. 溯河洄游鱼类从海水到淡水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渗透压的变化?2. 非生物因素如何影响鱼类的生长?3. 人工繁殖放流对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哪些可能的不利影响?4. 举例说明鱼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四、论述题(每题7 分,共14分)1. 试析鱼类护巢和护幼行为的生态学意义?2. 试析水利工程过鱼设施的生态补偿作用及其局限?2005 年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考试试题环境生物学)、名词解释(每词 3 分,共30 分)1.Xenobiotics2.Endocytosis3.biotransformation4.bioinactivation5.Hyperaccumulation6.Lowest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 (LOEC)7.Subchronic Toxicity Test8.Joint action9.Intoxication10.Phytoremediation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 分)1.水体化学污染物按其性质可分为(),(),()和()。
2009年中国林科院博士入学考试生态学真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5分,每个3分)1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1生物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群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的联合。
2林德曼效应:是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这是Lindemans的经典能流研究所提出的,它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
4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5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取食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二、简答题(35分)1 什么是生态系统管理?简述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应注意的科学问题(10分)1.生态系统管理是在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过程加以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制定适应性的管理策略,以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基本特征:(1)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2)实现可持续性;(3)重视社会科学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4)进行适应性经营。
应考虑的科学问题:根据管理的对象确定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该定义必须把人类及其价值取向整合进生态系统;确定明确的、可操作的目标;确定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收集适量数据,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提出合理的生态模式;监测并识别生态系统内部的动态特征,确定生态学限制因子;确定影响生态系统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选择和利用生态系统管理的工具与技术。
2 简述群落成层性及其生态学意义(13分)成层性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
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
森林群落从上往下,依次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层次。
成层现象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
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的矛盾,而且由于生物在空间上的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考试科目:动物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其中举例1分;共30分)1.后口动物2. 咽鳃裂3. 羊膜动物4. 鳞嵴5. 物种6. 口咽式呼吸7. 混合体腔8. 生物多样性9. 动物区系10. 同源器官二、填空题(每空0.5 分,共15分)1. 降河洄游入海的鱼类其体液渗透压需要完成由()转变为()。
(提示:填高或低)。
2. 粘孢子虫是渔业养殖中危害较大的病原体之一,其无性生殖方式是()生殖。
3. 华枝睾吸虫病是一种在我国较为流行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其病原体的虫卵排入水体后被第一中间宿主螺吞食后逸出(),然后逐渐发育为胞蚴,()和();后者成熟后被释放到水体中,遇到第二中间宿主鱼或虾后侵入其体内发育为()。
4. 寡毛纲动物神经系统为()。
5. 水体中常见的浮游动物蚤状溞属于甲壳纲()亚纲。
6. 蚌和鳑鮍鱼是自然界生物间相互依存的典型实例;鱼将卵产于蚌的()中,蚌的()寄生于鱼的皮肤上。
7. 动物的肌肉组织是由()胚层发育分化而来。
8. 我国陆地动物区系分属于()届与( )届两大区系;现代动物区系的基本轮廓呈现于()初期。
9. 甲壳纲动物体节常分为()部和()部;具有()对附肢。
10. 藤壶是附着在海边岩石、船体上的一种常见生物,它隶属于()亚门。
11. 大多数鱼类身上被有鳞片,而鱼鳞主要分为3种,即硬鳞、()和()。
12. 环毛蚓的生殖系统为雌雄(),生殖时()受精。
13. 环节动物的循环系统属()式循环;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式;两栖动物的循环方式为()和()的双循环。
14. 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不许其他鸟类(尤其是同种鸟类)侵入,称为()现象。
15. 棘皮动物的成虫呈()对称,其幼虫呈()对称。
三、问答题(共55分)1. 简述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及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8分)2. 简述近年来动物系统分类学中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
2009年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9年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 3. 判断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1.下列概念中,由德国科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的是( )A.生态学B.生物圈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正确答案:A2.对冬小麦完成春化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 )A.高温B.低温C.长日照D.短日照正确答案:B3.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因子的是( )A.温度B.光照C.水分D.海拔正确答案:D4.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增强温室效应D.保护生物多样性正确答案:C5.决定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最主要气候因子是( )A.风力和降水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降水D.温度和光照正确答案:C6.我国东部森林土壤从北到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是土壤分布的( )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正确答案:A7.从弃耕地开始发展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逆行演替D.周期性演替正确答案:B8.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B.荒漠C.农田D.苔原正确答案:A9.在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方程中,K表示( )A.内禀增长率B.瞬时增长率C.环境容量D.种群数量正确答案:C10.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具有的特征之一是( )A.环境变化剧烈B.结构趋于简单C.种群数量变化大D.系统趋于稳定正确答案:D11.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 )A.光照时数B.光照强度C.光谱成分D.温度正确答案:B12.某二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在生态学上可称为一个( )A.群系B.群落C.群丛D.种群正确答案:D13.地球上的碳素绝大部分存在于( )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土壤圈正确答案:A14.对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物种是( )A.稀有种B.伴生种C.优势种D.亚优势种正确答案:C15.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弱的是(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D.冻原正确答案:D16.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形,则该种类的年龄结构属于(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混合型正确答案:B17.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总称为( )A.水圈B.岩石圈C.大气圈D.生物圈正确答案:D18.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 )A.碳B.氮C.磷D.氧正确答案:C19.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来说( )A.出生率低,寿命长B.出生率低,寿命短C.出生率高,寿命长D.出生率高,寿命短正确答案:A20.2007年我国太湖出现蓝藻大发生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属于( )A.年间波动B.种群大暴发C.生物入侵D.季节性消长正确答案:B填空题21.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即为______。
中科院水生所0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微生物

(7)考试科目: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外文的要先翻译再解释)1,ELISA2,菌落3,Freeze drying4,富集培养5,化能异养菌6,包涵体7,共生固氮作用8,巴斯德效应9,限制性内切酶10,Cyanobacteria填空题(每题1分,共40分)1,对细菌简单染色法的一般步骤是﹍﹍﹍﹍。
常用的染料有﹍﹍﹍﹍和﹍﹍﹍﹍等。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引起培养基pH值改变的原因主要有﹍﹍﹍﹍和﹍﹍﹍﹍等。
3,蓝细菌同其它微生物的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细胞内含有﹍﹍﹍﹍,能进行﹍﹍﹍﹍作用,但它仍是属于﹍﹍﹍﹍核微生物。
4,分离到一种噬菌体DNA,分析后发现其分子中的碱基A与T、G与C含量不相等,证明这是一种﹍﹍﹍﹍噬菌体。
5,紫外线能引起DNA分子中出现﹍﹍﹍﹍,而紫外线的诱变作用主要是由﹍﹍﹍﹍引起的。
6,光合色素可分为﹍﹍﹍﹍,﹍﹍﹍﹍和﹍﹍﹍﹍三类型。
7,消化细菌和硫细菌是通过﹍﹍﹍﹍和﹍﹍﹍﹍来生成还原力。
9,从一步生长曲线中,可以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数据:﹍﹍﹍﹍和﹍﹍﹍﹍10.有的类病毒RNA均无﹍﹍﹍﹍,不能﹍﹍﹍﹍。
11.根据对盐的不同需要,嗜盐微生物可分为﹍﹍﹍﹍,﹍﹍﹍﹍和﹍﹍﹍﹍三类型。
12.分类学内容包括﹍﹍﹍﹍,﹍﹍﹍﹍和﹍﹍﹍﹍三部分,目前细菌最重要的分类参考书是﹍﹍﹍﹍﹍﹍﹍﹍。
13.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以及﹍﹍﹍﹍﹍﹍﹍﹍﹍﹍﹍﹍三种基本过程14.光合细菌根据它们所含光合色素和电子供体不同而分为﹍﹍﹍﹍﹍﹍﹍﹍和﹍﹍﹍﹍﹍﹍﹍﹍两类型。
15.蓝细菌的异形胞通常是﹍﹍﹍﹍﹍﹍﹍﹍色,是进行﹍﹍﹍﹍﹍﹍﹍﹍作用的场所。
16.阻挡微生物入侵的有效生理屏障包括﹍﹍﹍﹍﹍﹍﹍﹍,﹍﹍﹍﹍﹍﹍﹍﹍和﹍﹍﹍﹍﹍﹍﹍﹍。
17.细菌的遗传转化可分为﹍﹍﹍﹍﹍﹍﹍﹍和﹍﹍﹍﹍﹍﹍﹍﹍两类。
18.微生物的基因组一般比较小,最小的只含﹍﹍﹍﹍﹍﹍﹍﹍个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科目:生态学
(一、将下列名词翻译成英文,并予以解释 (每题翻译0.5分、解释2 分,共 50 分)
1.生态学(Haeckel定义)
2.环境
3.密度制约因子
4.栖息地
5.生物量
6.生态位
7.周限增长率
8.内禀增长率
9.生命表
10.领域行为
11.建群种
12.生活型
13.竞争排斥原理
14.群落演替
15.生产者
16.生态金字塔
17.次级生产量
18.生态效率
19.食物链
20.生物圈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60 分)
1. 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the minimum)、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和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的内涵及其联系。
2. 写出逻辑斯谛方程(logistic equation)的微分式和积分式,并绘制曲线,划分时期(图上标明)。
3. 为什么蚊虫不易消灭,而老虎容易灭绝?试用种群生态学原理予以解释。
4. 列表说明两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包括三列即“作用类型”、“相互作用(+-0)”、“举例”)。
5. 简述中度干扰假说(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的内涵和机理。
6. 图示说明初级消费者营养级的能量收支。
三、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依据生物的组织层次,生态学可以分为哪几个分支?每个分支的核心研究内容是什么?
2.试述湖泊氮循环和磷循环的主要过程(图示说明),并根据两者的差异分析哪种元素更有可能成为湖泊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