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B卷含解析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樊侯①庙灾记(宋)欧阳修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
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
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
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②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
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注释】: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
②倳:插入,刺入。
(1)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 乎B. 欤C. 兮D. 哉(2)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 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 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 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3)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B(2)B(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
2o19年高考语文B卷试题及答案

2o19年高考语文B卷试题及答案
由于我无法提供具体的高考试题和答案,因为这些内容受版权保护,并且每年试题都会有所变化。
但我可以提供一个模拟的高考语文B卷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供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此处省略具体阅读材料)
1. 根据阅读材料,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6分)
答案示例:文章主要论述了……,作者通过……来支持其观点。
2. 请分析文中第X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分)
答案示例:第X段运用了……论证方法,通过……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材料:(此处省略具体古诗文)
3. 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3分)
答案示例:“XX”一词在文中指的是……
4.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并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5分)
答案示例:划线句子翻译为……,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描绘了……的意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
5.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句子的改写。
(4分)
答案示例:改写后的句子为……,符合题目要求的……。
6.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3分)
答案示例:正确填入的词语是……,因为……
四、写作
7.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
答案示例:(此处省略具体作文内容)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高考试题和答案会根据当年的考试大纲和命题要求有所不同。
考生应以官方发布的试题和答案为准。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二章创新题型精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九篇毛颖传文言文阅读

第九篇毛颖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毛颖①传韩愈毛颖者,中山人也。
其先明眎②,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
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
”已而果然。
明眎八世孙羺,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
居东郭者曰,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
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
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
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
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
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
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
”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
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
2019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7套含答案及解析)

2019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7套含答案及解析)1.【来源】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负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转角立。
爱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抉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冷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镀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碱。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途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
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弱,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其在,即使公、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县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善文士无毛发之用。
子相独不然。
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藩落。
属有岛寇事⑥,在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
既又佐其案为儒生师帅。
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铎,谓:“麒麟风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
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风言,三叹加飨食。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检测试题31

2019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D.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完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使毕使于.前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以.其无礼于晋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乃.不知有汉D.倚柱而.笑夜缒而.出3.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3分) ()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含答案和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一.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
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
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
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
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
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 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 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自主加餐练 阅读组合增分练9 文言文+古诗歌+名句默写(含解析)

阅读组合增分练9 文言文+古诗歌+名句默写(时间:30分钟满分:34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雪涛阁集序①袁宏道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
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而通其所必变。
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骚之不袭雅也,雅之体穷于怨,不骚不足以.寄也。
后之人有拟而为之者,终不肖.也,何也?彼直求骚于.骚之中也。
古之为诗者,有泛寄之情,无直书之事;而其为文也,有直书之事,无泛寄之情;故诗虚而文实。
晋、唐以后,为诗者,有赠别,有叙事;为文者,有辨说,有论叙。
架空而言,不必有其事与其人,是诗之体已不虚,而文之体已不能实矣。
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
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诎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才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
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倡亿和,优人驺从②,共谈雅道。
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
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
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音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
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③,何也?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
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
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
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
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
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选自《中国历代文论选》,有删改) [注] 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
江盈科,字进之,袁宏道的朋友。
②驺从:达官贵人出行时骑马导行传呼的侍从。
③俳:滑稽,幽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逐.目而逐时逐:驱逐B.终不肖.也肖:像,相似C.信.腕信口,皆成律度信:随意,任凭D.为脱其粘而释.其缚释:解除解析:选A 逐:追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B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
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
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
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石。
还谓宝曰:“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
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
”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遣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
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
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
”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迎章昭达。
内外逼之,纥徒溃散。
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陈将徐璒以南康拒守。
洸至岭下,逡巡不敢进。
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
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
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高祖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
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
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选自《隋书·列女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B.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C.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D.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解析:选B 解题时,需要抓住关键词语。
“守牧”是官职名称,指郡守州牧一类的地方长官。
“守牧”两个字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A、D两项;“诫约”是“告诫约束”的意思,在句中做谓语,不可拆开,排除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最初是地方主政官员,兼有检核问事及监察之职。
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
B.娉:古代婚礼“六礼”之一。
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及出生年月日。
C.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D.册:册封,皇帝以爵位授给属国君主、少数民族首领、异姓王、宗族、妃嫔等的制度。
解析:选A 刺史最初不是“地方主政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谯国夫人贤明通达,深孚众望。
出嫁前在父母家时,就经常勉励亲族做善事,凭借信义在本乡形成凝聚力,以至海南、儋耳两地千余洞部落前来归附。
B.谯国夫人决断诉讼,法纪严明。
协助丈夫冯宝处理政务,即使自己亲族的头领犯法也决不宽容姑息,依法处置。
此后政令顺畅有序,无人敢违。
C.谯国夫人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
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引诱谯国夫人的儿子冯仆一起作乱。
谯国夫人不顾冯仆安危,率领酋长章昭达内外夹攻,最终平定了欧阳纥的叛乱。
D.谯国夫人忠于朝廷,诚心归顺。
得知陈国亡国后,召集首领几千人终日恸哭。
每年部族大会时,她都以赤心忠君之意告诫子孙。
解析:选C C项,“率领酋长章昭达内外夹攻”错,原文为“帅百越酋长迎章昭达。
内外逼之”,可翻译为“率领南越各部的酋长与章昭达配合,内外相逼”,“迎”是“配合”的意思,“酋长”是指“南越各部的酋长”,而非章昭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5分)译文:(2)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
(5分)译文:参考答案:(1)等到冯宝去世后,岭南大乱,夫人安抚团结百越各部落,几个州都平安无事。
(得分点:“及”“卒”“怀集”“晏然”各1分,大意1分)(2)晋王杨广让陈国君主送信给夫人,把陈亡国的消息告诉夫人,让她归顺隋朝,并且用犀杖和兵符作为凭证(信物)。
(得分点:“遣”“遗”“谕”“信”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谯国夫人,是高凉洗氏的女儿。
(洗家)世代都担任南越的首领,统治占据着当地居住在各个山洞的部落,一共有十几万家。
夫人幼年时就贤德聪明,多谋略,出嫁前在父母家时,就能安抚部众,能够行军用兵,镇服越地的各少数民族。
(她)经常勉励亲族做善事,因此凭借信义在本乡形成了凝聚力。
(以至)海南、儋耳两地归附的部落多达千余洞。
梁大同初年,罗州刺史冯融听闻夫人有志向有品行,就为自己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问名,娶夫人为妻子。
冯融本是北燕后代,三代担任守牧,(因为)在他乡做官,(因而)号令推行不畅。
至此,夫人告诫约束本族族人,使他们遵守公共礼制。
常与冯宝一起参与决断诉讼,部族头领有犯法的,即使是自己的亲族,也决不宽恕放纵。
从此政令顺畅有序,无人敢违抗。
夫人率领部队与长城侯陈霸先在石会师。
回来后对冯宝说:“陈都督很可敬畏,极得人心。
我看这人一定能平定乱贼,你应当大力资助他。
”等到冯宝去世后,岭南大乱,夫人安抚团结百越各部落,几个州都平安无事。
到了陈永定二年,她的儿子冯仆九岁时,(她就)派冯仆率领各部首领到丹阳朝拜皇帝,(冯仆)被从家里征召出来任阳春郡太守。
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把冯仆叫到高安,引诱(冯仆)跟他一起作乱。
冯仆派人回去禀告夫人,夫人说:“我为人忠贞,到现在已经历经两代了,不能因为顾惜你就辜负国家。
”于是发兵抗拒造反军队入境,率领南越各部的酋长与章昭达配合,内外相逼,欧阳纥的军队溃败了。
冯仆因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
后来又遇到陈国灭亡,岭南没有归属的地方,几个郡共同尊奉夫人,称她为圣母,以保护边境安定人民。
隋高祖派总管韦洸安抚岭南,陈将徐璒占据着南康抗拒。
韦洸到了南岭脚下,徘徊不敢向前进。
当初,夫人把扶南国出产的犀杖献给了陈国君主,到这时候,晋王杨广让陈国君主送信给夫人,把陈亡国的消息告诉夫人,让她归顺隋朝,并且用犀杖和兵符作为凭证(信物)。
夫人见到犀杖,知道陈国确实已经亡国,就召集首领几千人,终日恸哭。
夫人派她的孙子冯魂率领众人前去迎接韦洸进入广州,隋高祖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夫人为谯国夫人。
皇后把首饰和一套宴会时所穿的衣服赐给她,夫人把这些都放在金制的箱子里,连同梁、陈时代所赏赐的东西,各自收藏在一个仓库里。
每年部族大会时,(夫人把赐物)都陈列在庭院,让子孙们看,(对他们)说:“你们应该竭尽诚心归顺天子。
我侍奉三个朝代的君主,只是用一颗真心对待。
如今朝廷赏赐的东西都保存在这里,这就是忠孝的回报!希望你们都能记住这一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欧阳玄字原功。
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
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
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
调太平路芜湖县尹..。
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
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
改武冈县尹。
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
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
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
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
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
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
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
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
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
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
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B.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C.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D.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解析:选A 解答此题,一要注意上下文中的固定词语,“兵仗”即兵器,再结合文意,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看到欧阳玄,于是扔掉了兵器,所以“兵仗”不可断开,排除C、D两项;二要注意上下文意的整体贯通,“县官不为直”与“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形成反差,才有獠人的械斗,故“反”必须断在下句,排除B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县尹,职官名。
元代时县尹与达鲁花赤一同过问户口、垦田、词讼、捕盗、赋役等庶政,县尹是庶政的实际主持者。
C.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视事”“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