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2019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2019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温州九校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5题。
(20分)答李翊书【唐】韩愈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①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注】①膏:灯油。
高考语文文言文《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解析] D项,“受恩必报”错误,诗歌尾联表达的诗人对待恩惠的态度是,接受恩 惠需要有理由,不能随便地接受别人的恩惠。
12345
【诗歌鉴赏】 首联表明心志,虽然自己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不会改 变,自己不会去拜谒朱门权贵之人,而是拜谒裴侍郎这样的儒家学者。颔联点题,把 投书裴侍郎的目的直言不讳地讲了出来。颈联从直抒胸臆转而写景,更为形象地展现 出自己孤高耿介的情怀。尾联再次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会随便地接受恩惠。全诗表 达出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正常渠道进身的思想感情,语言铿锵有力。 【白话诗歌】 我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是追寻道的意志长期存在,我不趋附权势只信 奉儒家思想。只希望主考官将我的考卷读完,我不求考取官位,只希望能得到您的 评论指正。雨中垂钓江边不禁生出思乡之情,风吹木叶在秋夜里传出阵阵寒意。男 子汉接受恩惠必须有理由,我平生不会随便地接受别人的恩惠。
12345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 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答①:__情__感__表___达__:颈___联__所__写__场___景__是__作__者__孤___高__耿__介__情___怀__的__形__象___化__表__达__,_可__使__读___者__更__加__直__观___地_ _感__受__到__作__者___的__心__志__。___②__结__构__安__排___:舒__缓___诗__歌__全__篇___的__节__奏__,_使__整__首___诗__歌__有__委___婉__从__容__之__致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此题,需要结合颈联中两个具体场景,联系全诗分析其在情感表达和结 构安排方面的作用。颈联的两个场景,一是雨中垂钓引发乡思,一是秋夜中风吹木 叶声阵阵传来,这两个场景将诗人孤高耿介的情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 直观感受;结构上,诗人在直抒胸臆中穿插场景描写,可以使诗歌的节奏得以舒缓, 文言文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2019年高考全国卷3文言文《宋史·范纯礼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高考全国卷3文言文《宋史·范纯礼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纯礼字彝叟,以(因为)父仲淹荫(yìn,恩荫。
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知(主管,担任)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zhuānpì,砖,砖瓦)及工徒(工匠役徒)于一路(沿途),独(唯独,只有)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把,后面省略了“永安不受令”这件事)白(禀告。
《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你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陵使(古代四时巡察省视皇陵的陵官)韩琦(qí),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质问,责问)之,纯礼曰:“陵寝(帝王及后妃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
其名号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
开国皇帝之陵一般称为“长陵”,其后诸帝则应依其事迹和世系来命名,诸如康陵、定陵、显节陵等。
也有以所在地命名的,如霸陵、首阳陵等。
为皇帝建陵后,还要设置守陵奉祀之官以及禁卫和陵户)皆在邑境,岁时(一年四时)缮治(修缮整治)无虚日(没有闲着的时候),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哪如,何如。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置(搁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认为对)其对(对答,回答)。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官署名。
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职掌稽核簿籍。
后世沿之。
至唐代,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宋代为刑部三司之一。
金元废。
明清时用为刑部司官的通称)员外郎出(离开京城到地方为官。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永和初年,张衡离开朝廷出任河间国相)知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征调赋税)苛棘(严苛急切。
棘:通“亟”。
急切,急迫。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 文言文阅读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小步舞》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小步舞》含答案【2019·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步舞[法]莫泊桑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
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
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
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
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类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游记类文言文阅读祖国山河壮丽,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让我们跟随古人一起进入游记类文言文的阅读,去领略更多的美景吧!阅读步骤第一步:总体阅读,整体把握。
初步阅读时做题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第一遍阅读时要梳理出下面两个重要点:重要点一:初步完成表格何人何时何故何地何景重要点二:梳理作者的“游踪”完成表格游览地点所见景物景物特征作者情感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先按照上面所讲的梳理出两个重要点,完成表格,然后回答问题。
游虞山记第二步:把握关键,深入分析。
通过第一遍的阅读。
我们初步把握了文章的基本脉络,接下来的阅读,我们就要找准文章及问题中的关键点,找到景和情的结合点,重点分析文章中作者评论的部分,这个分析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需要深入挖掘出情感及哲理。
即通过阅读,需要完成下面的表格。
何人何时何故何地何景何情何理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2019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オ得以彰显。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4.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D.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九年,乞休。18.D. 乞休,指的是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向朝廷
主动请求暂时停职休整的一种行为,与“挂冠”“致仕”相同。18.试题分 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 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 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 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 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乞休,指的是……请求暂时停职休整” 错误,“乞休”并非指“暂时停职休整”,而是指自请辞去官职。故选D项。 章四上,乃许。四次上奏,才被批准。九年七月,卒于家,年七十 九。九年七月,他于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九岁。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 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黄宗载保持廉洁恪守正道,不假托不顺从,学 问和文章在当时都享有声望。20.本题中第二句,“守”,恪守,“正”, 正道;“矫”,假托;“随”,顺从;“俱”,都;“负”享有;“望”, 声望。黄宗载保持廉洁恪守正道,不假托不顺从,学问和文章在当时都享有 声望.公卿大夫齿德之盛,推宗载云。公卿大夫中年高德劭的,首推黄 宗载。(选自《明史· 黄宗载传》,有删改)D. 因侍郎罗汝敬妄引诏书 内容,黄宗载被下狱,不久获释升为南京吏部尚书。后来他多次请求退休才 被批准。
武陵多戎籍,民家虑与为婚姻,徭赋将累己,男女至年 四十尚不婚。武陵多军籍,寻常百姓家担心与他们结成婚姻, 徭役赋税将牵累自己,所以男女到了四十岁还不婚嫁。宗载以 理谕之,皆解悟,一时婚者三百余家。黄宗载用道理劝说 他们,他们都领悟了,一时间结婚的有三百多家。邻邑效之, 其俗遂变。邻近县邑仿效他们,那里的风俗于是得以改变。征 诣文渊阁修《永乐大典》。皇上召他到文渊阁修《永乐大 典》。书成,受赐还任。书修成之后,他接受赏赐,回到任 上。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
帝是之。皇上赞同他的意见。及归,行李萧 然,不携交阯一物。等他回来,行李简陋,未 带交阯的一件东西。尚书黄福语人曰:“吾 居此久,所接御史多矣,惟宗载知大体。”
尚书黄福对别人说:“我在这住了那么久,所接 待的御史有很多,只有黄宗载识大体。”丁祖 母忧,起复,改詹(zhān)事府丞。遭逢祖母去世, 守丧期满被重新起用,改任詹事府丞。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宗载,字厚夫,丰城人。
黄宗载,字厚夫,丰城人。黄 宗载,字厚夫,是丰城人。洪武 三十年进士。洪武三十年考中 进士。授行人。被授予行人之职。 奉使四方,未尝受馈(kuì)遗(wèi), 累迁司正。他奉命出使各地,从
没有接受过馈赠,多次升迁为司 正。
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qiān)事。永乐初年,因被推荐任湖广按察司佥事。巨 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 犯 B. 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 犯 C. 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 犯 D. 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 犯 17.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 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 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如本题中,“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 ‘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回归文本,结合文章可知,这段话意思是“大奸大 恶之徒,多被贬戍守铜鼓、五开一带,暗中抓住官吏的短处进行要挟。黄宗载张榜历数 他们的罪行,说:‘如果不改,一定会依法处置。’众人不敢再有触犯”,然后结合内 容运用语法知识进行排除,如“持”是动词,而“官吏短长”是一个偏正短语,做“持” 的宾语,所以“短长”后应停顿,排除A、C两项;“其罪”是“数”的宾语,其间不 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B项。
洪熙元年,擢行在吏部侍郎。洪熙元年,升为行在 吏部侍郎。少师蹇(jiǎn)义领部事,宗载一辅以正。 少师蹇义兼管吏部事务,黄宗载都以正道辅助他。宣 德元年,奉命清军浙江。宣德元年,他奉命到浙江 清理军队。三年,督采木湖湘。三年,他到湖湘监 督采集木材。英宗初,以侍郎罗汝敬巡抚陕西, 坐事戴罪办事。英宗初年,在侍郎罗汝敬巡视陕西时, 因事获罪戴罪办事。汝敬妄引诏书复职,而吏部不 言,为御史所劾,宗载及尚书郭琎(jìn)俱下狱。罗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 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 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20.把文中画横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一句,句首添加主语“他”; “董”,监督;“数”,几;“办”,办成;“民不扰”,被动 句,“扰”,骚扰,动词本身包含被动的意思。 (1)他监督制造海运大船几十艘,事情办成了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 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 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 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 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 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 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 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 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 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 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 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 意识。
车驾北征,征兵湖广,使者贪暴失期。皇上北征时,从湖 广征调士兵,奉命办事的人因贪婪凶暴而超过了规定的期限。宗 载坐不举劾,谪杨青驿驿夫。黄宗载犯了未列举罪状、加以
弹劾之罪,被贬为杨青驿驿夫。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劾,指负有纠举犯罪责 任的官吏主动纠举犯罪,形成案件;也指列举罪状,加以弹劾。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 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 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 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 黄宗载先是被征召编修《永乐大典》有功,受到赏赐回到任 上。但在驾车北征时却放纵士卒贪暴导致延误日期,被贬谪为杨 青驿的驿夫。本题中,A项,“黄宗载……驾车北征”错,从文 中来看,文章第二段说“车驾北征,征兵湖广,使者贪暴失期。 宗载坐不举劾”,这是皇帝北征,文中“车驾”一词指代皇帝; “贪暴导致延误日期”的是“使者”,黄宗载因未检举此事被贬 谪。故选A项。
寻起御史,出按交阯。不久起用他为御史,出京巡视交阯。 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 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当时交阯刚被平定,州县官
员多由两广、云南的举人以及愿意到远方任官的岁贡生员出任, 他们都不善于体恤安抚(百姓)。18.B.岁贡生,明清时每年或二 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称为岁贡; 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宗载因言:“有司率不 称职。黄宗载因此说:“主管官员都不称职。C. 有司,古代 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 官吏,也可泛指官吏。若俟九年黜陟,恐益废弛。如果等 九年以后再决定官吏的升降,恐怕政事会更加荒废衰败。请任 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及两司核实举按以闻。”请求对 任职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和两司调查核实报告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