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
2019-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真题试题汇编之文言文二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1分)游京师郭南废园记(清)汪琬①出宣武门,横径菜市,穿尾巷而南,得废地数亩,有胜国时民家故园在焉。
予居京师十年,游其地者屡矣,最后偕二三子会饮于此,箕踞偃松之下,相羊杂花之间。
予与二三子皆乐之,日中而往,及晡而后返。
②予乃告二三子曰:“昔孔子乐以忘忧,子渊氏箪瓢陋巷,不改其乐,此皆至人。
惟道德之适而性命之安,是以无所往而不乐也。
至于吾党则不然,学焉而不足,养焉而不充,纷纷然劫之以忧患,而济之以私欲,斯二者日相寻而未已,则其所不乐者不既多乎?苟非有所寄焉,亦何以逌然①而笑,洒然而歌,悠然而有会心也哉!”③然则吾与二三子取酒以为欢,撷芳以为玩,盖亦出于无聊之思,不得已而寄诸斯园以相乐也,非所谓乐其乐者也。
夫必能乐其乐,然后命之曰“至人”。
[注]①逌然:闲适自得的样子。
21.赏析第②自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逌然而笑”“洒然而歌”“悠然而有会心”构成排比,突出游园时闲适自得的情态,“笑”“歌”“会心”表现快乐的心情渐次朗然,有层进意味。
全句以反问语气,慨叹有所寄托才能快乐,发人深思。
得分明细:(1)排比1分,若没有“排比”这个修辞术语,则需要在语意上表达出排比的意思,如“三句话结构相似”。
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不给分。
(2)反问(感叹)1分。
(3)感情内涵,比如,有所寄托、闲适、豁达,1分。
要有具体文本内容,如果太过空,不得分。
如果将意思理解为与原文相反的“无所寄托而快乐”不得分。
(4)情感的三层递进,1分,基本无人写出。
22.以下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BA.作者借游园经历记叙在京师期间的闲适生活。
B.叙事、议论衔接自然,情趣与理趣融为一炉。
C.作者以游园为契机,向友人讲授求学之道。
D.语言简洁明朗,句式参差多变,富有气势。
23.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关于“乐”的两重境界的认识。
(5分)作者区分了“有所寄”之乐和“至人”之乐两重境界,世俗之人因为学养不足,忧患欲望太多,容易引起诸多不快乐,需要通过寄托于物获得快乐。
(word完整版)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合集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模块汇编及精品解析之文言文阅读(一)(2019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浙江高考2012-2019文言文真题详解及译文

浙江高考2012-2019文言文真题汇编(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贞鸣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取无碔③。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
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去然具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簿文士无毛发之用。
子相独不然。
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闽藩。
属有岛寇事⑥,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
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
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怪,谓:“麒麟风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
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风言,三叹加飨食。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最新整理)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三、(12分,每小题3分)(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
祖脩,有名魏世。
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
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
”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
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
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轨到墓日:“裒在此。
”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或有助之者,不听。
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
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
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
”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
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
”因执手涕泣而去。
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
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
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
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
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合集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模块汇编及精品解析之文言文阅读(一)(2019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最新整理)

2019 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三、(12 分,每小题3 分)(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
祖脩,有名魏世。
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
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
”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
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
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轨到墓日:“裒在此。
”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或有助之者,不听。
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
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
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
”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
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
”因执手涕泣而去。
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
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
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 复出。
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
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三、(12分,每小题3分)(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
祖脩,有名魏世。
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
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
”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
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
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轨到墓日:“裒在此。
”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或有助之者,不听。
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
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
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
”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
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
”因执手涕泣而去。
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
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
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
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
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汇集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汇集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汇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8分)和徐都曹[南朝齐]谢眺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萌道周。
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
【注】徐都曹:徐勉。
都曹,官名。
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
皇州:帝都,指建康。
结轸:停车。
俶载:指农事伊始。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诗余选集》D.《律诗集粹》13.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叙述与写景结合B.寓情于景物之中C.用典而不失自然D.铺陈和比喻兼用14.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写得最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5分)答案:(三)(8分)12.B(1分)13.D(2分)14.(5分)答案示例:我觉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一联写得最好。
这一联写日光遍布江上,青草沐浴着阳光,在微风中摆动。
其中“动”“浮”二字,捕捉精准,感受细腻,化虚为实,最有表现力。
阳光本是最难以捉摸的,作者却能抓住阳光落于江上、波光粼粼的画面,写出日光仿佛在江上跳跃的效果。
日光又落在草叶上,风吹草动,仿佛风也有了光,浮动在草际。
这一联描绘的画面清新灵动,明丽旖旎,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赏景的喜悦,很有感染力。
评分说明:选诗句和对诗句的赏析分别评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项经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
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
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羨余,无敢冒利者。
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
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升太平府知府。
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
”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移治临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 (WORD版本真题,共171页,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练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 2. 失其所与,不知. ( ) 3. 无能为也已. ( ) 4. 秦伯说. (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 2. 行李..之往来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 3. 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 古义: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义:妻子 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 越国以鄙.远( ) 3. 既东封.郑( ) 4. 与郑人盟.( ) 5. 既东.封郑( ) 6. 越国以鄙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 4. 是寡人之过也。 ( ) 六、文化常识检测。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为 “春秋三传”。 B.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C. 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 “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古代臣子不敢直接同皇帝交谈,就告诉站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 荆轲刺秦王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 )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 )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 4. 秦王还.柱而走 ( ) 5. 卒.起不意 (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 古义: 2.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今义:鼻涕 古义: 3.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古义: 4. 持千金之资币.物 今义:货币 古义: 5. 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古义: 6. 秦王还柱而走. 今义:步行 古义: 7. 诸郎中..执兵 今义:中医医生 古义: 8.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今义:垂手拿着 古义: 9. 断其左股. 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古义: 10. 左右..既前,斩荆轲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见 图穷而匕首见. ( ) 未得与项羽相见. (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2. 谢 前为谢.曰 ( ) 多谢.后世人 ( ) 乃谢.客就车 ( ) 阿母谢.媒人 ( ) 3. 假 愿大王少假.借之 (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 假.舆马者 ( ) 4. 封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 又欲肆其西封. ( ) 既东封.郑 (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2. 函.封之( ) 3. 发尽上.指冠(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
2.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 ) 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 4. 群臣侍殿上者。 ( ) 5. 嘉为先言于秦王。 ( ) 6. 燕王拜送于庭。 ( ) 7.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 8.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 六、文化常识检测。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学著作。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刘向编辑,才定名为《战国策》。
B. “拜”,是古代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就是行跪拜礼。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跪拜礼。 C.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节,由九名傧相(迎宾赞礼人员)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D.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鸿门宴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 ( ) 2. 张良出,要.项伯 ( )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 5. 令将军与臣有郤. (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沛公居山东..时 今义:山东省 古义: 2.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古义: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今义:副词,很 古义: 4. 而听细说.. 今义:详细地解说 古义: 5.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今义:河北(南)省 古义: 6. 再.拜献大王足下 今义:又一次 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顾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 顾.计不知所出耳 ( ) 2. 道 道.芷阳间行 ( ) 行军用兵之道. (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于是废先王之道. ( ) 3. 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 窃为.大王不取也 ( ) 君王为.人不忍 (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 何辞为. (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沛公军.霸上( ) 2. 沛公欲王.关中( ) 3. 籍.吏民,封府库( ) 4. 范增数目.项王( ) 5. 刑.人如恐不胜( ) 6.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7.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8. 吾得兄.事之( ) 9. 常以身翼.蔽沛公( ) 10. 项伯杀人,臣活.之( ) 11.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12. 拔剑撞而破.之( ) 13. 此其志不在小.( ) 14. 素善.留侯张良(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大王来何操? ( )
2. 沛公安在? ( ) 3.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 4. 吾属今为之虏矣! ( ) 5.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六、文化常识检测。 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沛公奉卮酒为寿”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应该是“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
B. “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C. “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 “沛公”。 D. “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与北宋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B. “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C. 古人通常尊敬对方而称自己的字,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的字。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字,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D. “跽”,长跪。双膝着地,上身挺直。如“项王按剑而”。
文言文知识梳理(二) 必修2 《诗经》两首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氓之蚩蚩..( ) 2. 匪.来贸丝( ) 3. 于.嗟女兮( ) 4. 犹可说.也( ) 5. 隰则有泮.( ) 6. 岁亦莫.止( ) 7. 彼尔.维何( ) 8. 狁孔棘.(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氓.之蚩蚩 今义:流氓 古义: 2. 泣涕.涟涟 今义:鼻涕 古义: 3. 总角之宴. 今义:宴会 古义: 4. 三.岁食贫 今义:确数,三 古义: 5. 薇亦作止. 今义:停止 古义: 6. 狁孔.棘 今义:洞;窟窿;眼儿 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将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 2. 言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 )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 )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夙.兴夜.寐(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
2.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 六、文化常识检测。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晋侯、秦伯”的称呼是源于周朝分封的爵位,晋国是侯爵,秦国是伯爵,所以叫晋侯、秦伯。 B. “变徵”与“羽”都是古代音律的音阶,只不过“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