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

合集下载

3、春秋五霸

3、春秋五霸
⑷在桓公之后称霸的国家中,哪一国与桓公称霸的途 径是相同的?给你什么启示? 晋国,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课外练手
1、 为春秋战国时期五次战争的名称、 双方、结果、出现的成语典故、历史地 位制作一个表格。
2、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成语典 故,并选一两个讲给身边的人听。
— 637
晋文公,春 秋时期晋国国君, 在城濮之战中打 败楚国建立霸业。
霸举 位 ”贤 时 之任 , ) 秦 一能 努 , 穆 。。 力 春 公 秋 他改 时 是革 秦 春内 嬴 国 秋政 任 的 , 时 好 代搜国( 的罗君? “人。 在 五才 前 , 621
—— —
楚庄王时,楚国大 举北进.长驱直入 周天子所在的伊水 洛水流域,并乘机 向周王室询问九鼎 的大小轻重.九鼎 是王权的象征,楚 庄王问九鼎的轻重 ,大有取代周天子 地位的架势.这就 是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庄王一跃成为 霸主.
楚庄王时,楚国大 举北进.长驱直入 周天子所在的伊水 洛水流域,并乘机 向周王室询问九鼎 的大小轻重.九鼎 是王权的象征,楚 庄王问九鼎的轻重 ,大有取代周天子 地位的架势.这就 是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庄王一跃成为 霸主.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燕 赵 秦 魏 韩 齐
促进了民族融合;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消极: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说一说
什么叫“合纵”、“连横”?战 国时期的纵横家是谁? 合纵:东方六国的联合,共同阻 止秦国进行兼并的策略。 连横:秦国利用东方六国的矛 盾,分化六国使他们分别与自己结 盟,并帮助秦国进行兼并的策略。 纵横家:苏秦 、张仪。
楚庄 王称 霸中 原

五霸七雄分别指什么

五霸七雄分别指什么

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五霸七雄分别指什么
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周朝是中国第
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春秋初期
五国争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四至疆域
齐——南起穆陵关、泰山一带,北至无棣(今属山东);西自黄河,东迄大海
宋——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之间地区
晋——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河南北部和陕西一角
秦——占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端
楚——西北武关(今陕西商南西北),东南昭关(今安徽含山北),北起今河南
南阳,南到洞庭湖以南。

战国后期
七国称雄:燕、赵、齐、魏、韩、楚、秦
四至疆域
燕——今河北、辽宁一带
赵——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
齐—— (同春秋时期)即:南起穆陵关、泰山一带,北至无棣 (今属山东);西
自黄河,东迄大海。

魏——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一带
韩——介于魏、楚、秦三国之间,今山西东南角和河南中部
楚——比春秋时期疆域扩大,东北到今山东南部,后又扩至今江苏、浙江
秦——由春秋时期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端,又夺回河西,攻灭巴蜀,夺取汉中,并不断夺得魏、韩、赵等国,并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

“春秋五霸”的八种说法 资料

“春秋五霸”的八种说法 资料

“春秋五霸”的八种说法资料
春秋五霸的八种说法如下:
1.“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史记》
2.“齐桓、晋文、楚庄、阖闾、勾践”——《荀子·王霸》
3.“齐桓、晋文、秦穆、楚庄、阖闾”——《白虎通·号篇》
4.“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勾践”——《四子讲德论》
5.“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夫差”——《汉书·诸王侯表序》
6.“齐桓、晋文、晋襄、晋景、晋悼”——《鲒崎亭集外编》
7.“郑庄、齐桓、晋文、秦穆、楚庄”——《辞通》
8.“齐桓、晋文、楚庄、夫差、勾践”——局部中学课本
齐桓公和晋文公这两位全票通过,没有争议,
剩下的只有第1和第7这两种了,两者的成员相似,差异只在“郑庄公”和“宋襄公”这一个名额,
其实拘泥于所谓“五霸”的说法,本身就很不切实际,可以说,足智多谋的郑庄公、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制霸中原的晋文公、独霸西戎的秦穆公、问鼎中原的楚庄王、复兴霸业的晋悼公、纵横江淮的吴王阖闾、称雄东南的越王勾践,这八个人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初中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ppt 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ppt 北师大版

商王的活动情
铜 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器是 -----、
铅 锡 ---------、 -------的合金。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为铭文,也 金文 司母戊鼎 叫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第10课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第7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一、春秋五霸——五霸相继(前 770~前476年)
1、春秋五霸
想一想:春秋五霸是指哪五个人?
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 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越王勾践、吴王夫差
春 秋 形 势 图
2、齐桓公称霸
想一想: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商文明的最大特 色是什么?
一、甲骨文
1、含义:商朝时期,刻在甲骨 或兽骨上的占卜文字,称为甲骨 文,又称卜辞。 2、意义: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 重要价值;我 国有文字可考的历 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 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 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1、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商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商代青 铜器主要有盛食物的鼎和饮洒用的 爵。 2、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 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 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折射出当时的 强盛国力。
出租地
公作
分地
出租地
分地
想一想:
你们怎么理解史书上 记载的这一时期“公作则 迟”、 “分地则速”的现象?
想一想:
奴隶集体耕种
出租给农民个体耕种
公作
分地
则迟
则速
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 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五霸”简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

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

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

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楚庄王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

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

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文公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

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

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

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

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和报答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楚王的殷勤接待,(在逃亡时,晋文公允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

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

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

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

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

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

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秦穆公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齐桓公
•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第一个称霸的诸侯, 姜姓,名小白。齐僖公的孙子、齐襄公的儿子。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齐 君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 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 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 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 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终在内 乱中餓死,“身死不葬,蟲流出戶”。 春秋五霸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 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 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 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 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接着称 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 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 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 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 发兵进攻晋军。

• •

姬姓,名重耳,第二十四位晋国国君。齐桓公之后,中原没有真正的霸主, 直至晋文公(前636年~前628年执政)时才重举“尊王攘夷”之旗帜。文公 早年曾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饱尝艰辛。即君位后,他任用狐 偃、赵衰等贤良,整顿内政,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 安定王室,和好秦国,国力大盛。方文公即位之时,周室发生内乱,襄王蒙 难出奔于郑。赵衰向文公指出:“求霸莫如入王尊周。……方今尊王,晋之 资也。”文公乃于公元前635年独力勤王,匡扶周室,迎襄王复位,于是晋之 声名大噪。周襄王二十年(前633),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 公领齐、宋、秦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与楚军交战。 由于楚国立国至此,从未有败战记录,甚至齐桓公也不敢与楚人开战,因此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晋国必败无疑。 而晋文公为了回报昔日流亡时楚成王的接济之恩,坚持先退让三舍(约45公 里)才接战。敌前退兵形同不战而逃,为此晋文公承受极大压力,甚至晋军 内传出他梦到了被楚成王打倒在地、吸食脑髓,所以才吓得想放弃决战之传 闻。但这场战役最后晋国赢了。晋国的山戎大军打破了楚国荆蛮大军的不败 神话。 晋文公归途中大会诸侯于践上(今河南郑州北),天子遣人封其为“伯” (霸)。后来,晋文公又会诸侯于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周襄王亦被召与 会。晋文公因战胜楚国而称霸于诸侯。文公死后,晋国之霸业犹维持百年之 久。

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春秋五霸的小故事

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春秋五霸的小故事

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春秋五霸的小故事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春秋五霸的小故事引子: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被认为是变动频繁、纷争不断的时代。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出现了一群卓越的领袖人物,他们被人们称为春秋五霸。

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越王勾践。

他们以其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卓越的军事战略,相继成为各自国家的领袖,为当时的政治局势带来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小故事,介绍这五位春秋五霸的事迹,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一、齐桓公:智勇双全的领袖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位被封为霸王的君主,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英勇无畏的军事策略,为齐国带来了繁荣和辉煌。

有一次,受到晋国的威胁,齐桓公决定采取一种巧妙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请来智者陈轸,向他请教如何对付晋国。

陈轸告诉他一个办法,就是在晋国领土上放置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并给他们各自留下一块食物。

观察它们吃什么。

如果乌龟选择吃草而不吃兔子,那就表明晋国没有统一的领导,可以趁机出兵攻打。

如果乌龟选择吃兔子,那就表明晋国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不宜轻举妄动。

齐桓公采纳了陈轸的建议,派人去实施。

结果乌龟选择了吃草,这说明了晋国的内部分裂,齐国趁机出兵,取得了胜利。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齐桓公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他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解决问题,并倾听智者的建议。

正是由于他的英明领导,齐国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极致。

二、晋文公:统一八国的策略家晋文公是战国时期晋国的一位卓越君主,他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策略,成功统一了当时分裂的八个国家,为晋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晋文公被曹国封锁在城中,无法出击。

他出人意料地决定剃光头发,穿上流浪者的衣服,混在曹军中逃离曹国。

他故意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无所事事的流浪汉,引起了曹国将士的轻视。

在逃亡的过程中,他遇见了一位鼓鼓囊囊的店老板,在他的骡车上搭了一程。

晋文公打开那个布袋,里面竟然是装满了石头。

他问店老板为什么要装石头,店老板回答说:“在我卖兔肉的时候,我怕人们以为我在卖狗肉,所以我装满了石头。

请分别列举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

请分别列举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

请分别列举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
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的五个强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
和赵国,其中齐国的代表人物是孔子,楚国的代表人物是孟子,燕国
的代表人物是老子,韩国的代表人物是墨子,赵国的代表人物是庄子。

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其中齐国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楚国的代表人物是
韩非子,燕国的代表人物是孙武,韩国的代表人物是韩信,赵国的代
表人物是赵高,魏国的代表人物是司马迁,秦国的代表人物是商鞅。

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学者和文学家,其中有著名的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有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有老子、庄子、墨子等;有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有韩非子、韩信等;
有墨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孙武、赵高等;有史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司
马迁等;有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商鞅等。

总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思想文
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齐桓公
(2)一箭之仇
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 自立为君。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 生内乱,就带着三公子小白逃到莒国, 管仲则带着二公子纠逃到鲁国。次年, 无知被杀。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都想 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宝座。 鲁国发兵送公子纠回国,派管仲带兵 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 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鲍 叔牙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 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葵丘会盟
1.齐桓公
(6)老马识途
公元前662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 向齐国求救,齐军出兵讨伐,最终兵围 孤竹国,孤竹国派人诈降齐军,献上山 戎首领首级,谎称孤竹国国君已弃国逃 往沙漠。齐桓公率军追赶被诱入荒漠。 此时天色已晚,狂风卷地,寒气逼人, 齐军前后队失去了联系。齐桓公不知所 措,忙向管仲求教解危之计。管仲沉吟 片刻,向齐桓公建议道:“臣听说老马 识途,燕马多从漠北而来,也许熟悉此 地,大王不妨令人挑选数匹老马放行, 或许可以寻见出路。”齐桓公依其言, 命人取数匹老马,放之先行,军队紧随 其后,果然走出险地。
2.晋文公
(5)退避三舍
重耳流亡时来到楚国,楚成王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款待,忽然问重耳:“你若有一 天回晋做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笑笑回 答道:“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 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 能得到您的原谅,那我只能再与您交战。”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宋。晋文公派兵救宋, 齐楚两军在魏国城濮相遇。晋文公为兑现当年流 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九 十里,避楚军锋芒。楚将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 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 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成语 “退避三舍”后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在位年限 2年 26年 1个月 14年 1年 9年 7年 14年 7年 19年 8年 15年 26年 6年 14年 37年 23年
2.晋文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晋文公
(1)假途灭虢
晋献公时,准备攻打攻打虢国,于 是向虞国借路,并送给虞公价值连城的 美玉和宝马。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 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 跟着亡国。俗话说“唇亡齿寒”,那就 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不听, 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 出走,说:“虞国离灭亡不远了,就在 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 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灭掉了虞 国。后用成语“唇亡齿寒” 比喻双方 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成语“管鲍之交”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 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 买卖,鲍叔牙自愿多出本钱但分红拿的却少, 把更多的分红留给了家庭贫困的管仲。管仲 做官被罢免,鲍叔牙维护管仲说不是管仲没 有才能,而是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曾 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 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鲍叔牙说:“管仲 家里有老母亲,他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 怕死。” 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的说;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和鲍叔牙就这样结成了生死之交。后鲍 叔牙辅佐三公子小白,管仲辅佐二公子纠。

蔡 晋 卫 郑 秦 楚 吴 越
北京
上蔡 唐翼 朝歌 新郑 咸阳 郢 吴郡 会稽
姫姓燕氏
姬姓蔡氏 姬姓晋氏 姬姓卫氏 姬姓郑氏 嬴姓秦氏 芈姓熊氏 姬姓勾氏 姒姓
召公奭
叔度 唐叔虞 康叔 郑伯友 秦非子 熊绎 泰伯 无余

侯 侯 侯 伯 伯 子 子 子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叔度死后,周公旦封子蔡仲于蔡 灭虢国和虞国,后晋分三家 原殷商故地 春秋小霸 原养马氏族,因助周东迁升为伯 玄帝姬颛顼后裔,南蛮 祖先为姬昌的大伯 大禹后裔、古越族
1.齐桓公
(7)风马牛不相及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会盟北方七国 进攻楚国,楚国觉得齐国是毫无道理的侵 略,一边集合大军准备迎战,同时也派大 夫屈完去质问齐国。屈完来到军中说: “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 们两国走失的牛马也不会到达对方的境内。 你们攻楚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 “你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 乏物资,另外周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 去,我为此而来问罪。”两者相持不下, 最后楚国答应恢复向周天子纳贡。齐桓公 和各诸侯与楚国在召陵订立盟约,史称 “召陵之盟”。后用“风马牛不相及”比 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春秋五霸
《史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四子讲德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
•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 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即位,总共294年。当时鲁国史官把各国报导 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 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春秋有“春秋五 霸”,而后战国有“战国七雄”。
2.晋文公
(2)重耳流亡
晋献公晚年宠爱妃子骊姬,杀太子申立骊姬 儿子奚齐为太子,献公另外两子重耳和夷吾都感 到危险,开始了逃亡生涯。第二年夷吾回国继位, 重耳继续流亡,身边只有5个近臣。 重耳先来到卫国,卫文公看他落魄没有收留。 接着赶往齐国,路上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向沿 途的村民讨要,村民就给了他一块土让他吃,重 耳大怒。赵衰安慰他说:“土,象征土地,他们 是表示对您臣服,你应该行礼接受它。”重耳来 到齐国,齐桓公厚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 齐姜嫁给他,重耳在齐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齐 桓公去世后,继续逃往曹国和宋国,但均未能收 留。在楚国,重耳受到礼遇,后秦国听说重耳在 楚,就邀请他到秦国。楚王说“秦国与晋国交界, 秦国国君很贤明,您好好去吧!”成王赠送很多 礼物给重耳。
2.晋文公
(4)重耳复国
重耳到了秦国后,秦穆公把同宗的 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公元前637年九月, 晋惠公薨逝,于是秦穆公就派军队护 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在经历19年的流 亡生涯后,经历了人生各种起伏,最 后终于回国继承了王位,成了晋国国 君,就是晋文公,这时他已经62岁了。 重耳即位国君后,励精图治,五年 后(前632年),尽起三军,目标直指 卫、曹两国,卫文公被流放,曹国国 都被攻破。之后召集秦国一起围殴郑 国,郑国大夫叔瞻自杀,郑文公没办 法,派了一个说客连夜入秦军说服了 秦穆公,秦国退兵,晋国才作罢。
春秋前后期图
春秋主要国家情况
序列 1 2 3 4 诸侯国 宋 陈 齐 鲁 国都 商邱 淮阳 临淄 曲阜 姓氏 子姓宋氏 妫姓陈氏 姜姓吕氏 姬姓鲁氏 创始人 微子启 妫满 姜子牙 周公旦 爵位 公 侯 侯 侯 备注 纣王哥哥,商人安置地 舜帝后代 后被田氏取代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5
6 7 8 9 10 11 12 13
1.齐桓公
(3)管仲拜相
齐桓公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 牙却力荐管仲,齐桓公因一箭之仇不 肯,但经过鲍叔牙的反复劝谏,齐桓 公设计从鲁国迎回管仲。管仲回到齐 国,齐桓公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 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 视和信任。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齐 桓公的贤达大度。齐桓公迎接管仲后, 一连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斋戒 三日,拜了管仲为相,并称管仲为 “仲父”。之后,管仲为齐国的称霸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齐桓公
(8)桓公陨灭
齐桓公在位43年,期间共吞并周 围小国20余个,成为春秋时期的第 一个当之无愧的霸主。齐桓公晚年 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 刁等小人,公元前643年,齐桓公重 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 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 党羽争位 。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 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 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 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 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 把桓公收殓 ,从此齐国走下神坛。
2.晋文公
(3)介子推与寒食
重耳逃亡到卫国,受到了冷遇,他只好 去找野菜充饥,可是野菜实在是难以下咽。 属下介子推将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他煮成肉 汤,重耳就喝下去了。后来才了解了实情。 发誓若日后当上国君,必定重赏介子推。但 介子推是一位君子,他并不看重功名利禄, 就带着母亲躲到绵山去了。晋文公跑到绵山 去想请介子推出山,但他死活不肯,晋文公 便放火烧山,介子推终未下山而选择了被活 活烧死。晋文公非常悲痛,就下令全国以后 在这一天不准生火、煮饭,只能吃冷的。由 此便有了寒食节,当时介子推是抱着一棵柳 树烧死的,所以晋文公将这棵柳树叫做清明 柳,因此寒食节之后又叫做清明节。
序列
谥号 晋武公 晋献公 晋侯卓 晋惠公 晋怀公 晋文公 晋襄公 晋灵公 晋成公 晋景公 晋厉公 晋悼公 晋平公 晋昭公 晋顷公 晋定公 晋出公
姓名 姬称 姬诡诸 姬卓 姬夷吾 姬圉 姬重耳 姬欢 姬夷皋 姬黑臀 姬据 姬寿曼 姬周 姬彪 姬夷 姬弃疾 姬午 姬凿
在位时间 前679年-前677年 前677年-前651年 前650年 前650年-前637年 前637年 前636年-前628年 前627年-前621年 前620年-前607年 前606年-前601年 前600年-前581年 前580年-前573年 前572年-前558年 前557年-前532年 前531年-前526年 前525年-前512年 前511年-前475年 前474年-前452年
城濮之战
2.晋文公
(6)践土会盟
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 诸侯于践土(今河南省境内),参加会盟的 有晋、鲁、齐、宋、蔡、郑、等国,晋被推 为盟主,周天子也派出代表参加,并写了 《晋文侯命》。就这样,晋文公凭借自己的 实力,继齐桓公之后,成为五霸的第二位。 今天河南省荥阳县西北还有一个践土台, 就是当年践土会盟的遗址。盟是会意字,其 字形下面是个接血的盘盂,上面是个明字, 表示在神前发誓,明志结盟的意思。古人是 歃血为盟,歃血是在盟会时,喝一点牲血, 或含一点在口里,表示诚意。以后发展成在 嘴唇涂上牲畜的血,现代是割自己的血喝血 酒,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