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测试题(有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1.(0分)[ID:13924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d3表示3d能级有3个轨道B.np能级全满时的电子排布图为:C.核外电子运动的概率密度分布图(电子云)就是原子轨道D.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从能层、能级、轨道3个方面进行描述2.(0分)[ID:139235]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核阴离子的还原性Y强于XB.W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C.X、Y、Z最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弱的是YD.在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与Z位于同一主族3.(0分)[ID:139226]与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无关的是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B.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C.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哪个族D.主族元素的化合价4.(0分)[ID:139224]下列各组微粒:①H3O+、NH4+、Na+;②OH-、NH2-、F-;③O2-、Na+、Mg2+;④CH4、NH3、H2O,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0分)[ID:139221]下列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A.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B.C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2C.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D.Br-的电子排布式[Ar] 3d104s24p66.(0分)[ID:139290]科学家利用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W、X、Y、Z“组合”成一种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超分子,其分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Z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实线代表共价键,其他重复单元的W、X未标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Z、W两种单质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可生成强碱B .离子半径:Z>YC .Z 与Y 两种单质反应可生成多种离子化合物D .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7.(0分)[ID :139270]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A .合金B .农药C .催化剂D .半导体材料8.(0分)[ID :139265]科学家发现新核素20882Np ,是目前已知的最重的球形双幻核,其具有的双闭壳结构是原子核物理中壳模型理论框架的基石之一、这里的“208”指的是 A .质子数B .电子数C .质量数D .中子数9.(0分)[ID :139252]我国学者发现石墨烯具有非常规超导性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含答案解析版)

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核聚变是人类未来获取能源的理想方式之一。
人类从受控热核聚变反应中可得到无穷尽的清洁能源,相当于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个小太阳。
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2.下列各组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最快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浓度都为1.0 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反应生成气体Z。
10min后,测得X2、Z的浓度分别为0.4 mol·L-1、0.6 mol·L-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A. X 2+2Y22XY2 B. 3X2+Y22X3YC. 2X 2+Y22X2Y D. X2+3Y22XY34.下列金属性质的比较中,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①甲与水反应比乙与水反应剧烈②单质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④以甲、乙金属为电极构成原电池,甲作负极A.①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5.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2O===2H2↑+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此反应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储存起来C.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D.在这一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6.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i作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B. Li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C.该电池可以选用硫酸为电解质D.该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补充蒸馏水来补偿散失的水分7.下列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加快对人类有益的是( )A.金属的腐蚀 B.食物的腐败 C.塑料的老化 D.氨的合成8.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Mg===Mg2++2Ag+2Cl-。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新版本)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已知氢气与溴蒸汽化合生成1 mol溴化氢时放出的能量51 kJ,1 mol H—H、Br—Br和H—Br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是436 kJ、a kJ和369 kJ则a为()A. 404B. 260C. 230D. 2002.关于化学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发生改变B.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发生改变C.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D.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3.如图是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片上有气泡产生B.锌片为负极,铜片发生氧化反应C.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铜极移动D.电子流动方向:锌极→导线→铜极→电解质溶液→锌极4.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2NO(g)+O2(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相同时间内,氧气的生成速率为n mol·L-1·s-1,二氧化氮的生成速率为2n mol·L-1·s-1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氧气的同时生成2n mol的一氧化氮①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①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①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全部5.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2Ag+Zn(OH)2Ag2O+Zn+H2O,其放电过程是原电池反应,在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AgB. Zn(OH)2C. Ag2OD. Zn6.鱼雷采用Al—Ag2O动力电池,以溶有氢氧化钾的流动海水为电解液,电池反应为2Al+3Ag2O +2KOH===6Ag+2KAlO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g2O为电池的正极B. Al在电池反应中被氧化C.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Al极D.溶液中的OH-向Al极迁移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D.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大小不同8.酒精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转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含答案解析)人教2.3化学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化学反应速率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Fe--56 一.选择题1.(2012·盛同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B.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C.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既可以用反应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用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D.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解析:对于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加压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
答案:D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在①锰、②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中,可以作催化剂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C.② D.②③解析:如果对催化剂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只要能使氯酸钾受热分解速率加快的物质就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中锰与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分解也能产生二氧化锰),就会掉进命题人设置的“陷阱”错选B。
其实催化剂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1)改变反应速率;(2)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C3.四个不同容器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B.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1·s-1C.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D.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解析:解决此类问题时,可将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速率之间数值的大小。
本题以N2为标准,将其他物质表示的速率换算成用N2表示的速率,换算时注意速率的单位要统一。
答案:C4.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B.增大压强C.适当升高温度D.降低反应物浓度解析:增大反应物的量不一定能增加其浓度,如增大固体反应物、纯液体的量,都不能增大浓度,A错误;只有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才能增大浓度,B错误;适当升高温度,一定能增大反应速率,C正确;降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D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开发利用深海可燃冰,有助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B.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大气污染物,其原因是汽油的不完全燃烧C・煤炭燃烧过程安装固硫装置,目的是提高煤的利用率D・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的肺功能造成很大危害【解析】A项,大量开发深海可燃冰可能会影响海洋的生态环境;B项,汽车尾气中的NO是N2与。
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的,与汽油是否完全燃烧无关;C项,煤炭燃烧固硫是为了减少污染物SO2的排放。
【答案】D2.关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展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B.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它所处的族序数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族且化学性质相似【解析】铁盐中全部是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离子键,A错误;第三周期的元素都有最高正价,B正确;Li+是2个电子,H+没有电子,C错误;氮和皱最外层都是2个电子,但不属于同一个族,且化学性质不相似,D错误。
【答案】B3.(2015-福建蒲田一中检测)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聚乙烯是由乙烯加聚生成的纯净物B.蛋白质和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C.油脂、纤维素、淀粉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D.蛋白质、纤维素、蔗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解析】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度不同,属于混合物,A错;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而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B错;蛋白质和纤维素为高分子化合物,但蔗糖为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
【答案】C4.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B.在MgCb与AlCb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活泼性强弱C.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牛co2,判断硫与碳的非金属活泼性强弱D.与【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判断澳与碘的非金属活泼性强弱【解析】在MgCl2与AlCh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发生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得失电子,所以不能判斷镁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错;C体现了非金属活动性强弱与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弱的关系。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解析、答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氢气B.煤C.石油D.自然气2.干脆供应电能的反响一般是放热反响,下列反响中能供应电能的是( )A.Ba(OH)2·8H2O与NH4Cl反响B.酸碱中和反响C.灼热的炭与CO2反响D.H2与Cl2燃烧反响3.(2012·温州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是二次电池B.铜片、锌片、导线和高橙组成的水果电池,负极是铜片C.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从能量转换形式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负极4.在不同条件下进展合成氨的反响(N2+3H22NH3),依据下列在一样时间内测定的正反响速率推断,生成NH3的速率最快的是( )A.v(H2)=0.3 mol·L-1·min-1B.v(N2)=0.2 mol·L-1·min-1C.v(NH3)=0.3 mol·L-1·min-1D.v(H2)=0.005 mol·L-1·s-15.已知2SO2+O22SO3为放热反响,对该反响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肯定高于SO2的能量B.SO2和O2的总能量肯定高于SO3的总能量C.SO2的能量肯定高于SO3的能量D.因该反响为放热反响,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6.(2012·南阳高一检测)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响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4个试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A.将形态、大小均一样的镁条和铝条与一样浓度的盐酸反响时,两者反响速率一样大B.在一样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末与一样浓度的盐酸反响,大理石粉末反响快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耀下,会发觉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D.两支试管中分别参加一样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参加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7.有关零排放车载燃料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通入H2,发生复原反响B.负极通入H2,发生复原反响C.导电离子为质子,且在电池内部由正极定向移向负极D.总反响式为:2H2+O2====2H2O8.(2012·温州高一检测)已知可逆反响:N2(g)+3H2(g)2NH3(g)ΔH=-92 kJ·mol-1,下列关于此反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加压可使该反响的反响速率加快B.上升温度,该反响的反响速率加快C.将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进展反响,反响完成时放出的热量为92 kJ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N2,同时消耗3 mol H2,说明该反响到达平衡状态9.探讨物质变更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相识物质变更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变更。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综合检测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3北京卷)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 )。
A.NaCl 的电子式N a ··Cl ······B.NH 3的VSEPR 模型为C.2p z 电子云图为D.基态24Cr 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答案C解析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Na +[×·Cl ······]-,A 项错误;氨分子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12×(5-3×1)=3+1=4,NH 3的VSEPR 模型是四面体结构,B 项错误;p 能级电子云是哑铃(或纺锤)形,2p z 电子云处于z 轴,C 项正确;基态铬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是,D 项错误。
2.XY 是由短周期电负性相差最大的两种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下列有关XY 及其组成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远大于其第二电离能B.X 元素的氧化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C.Y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 一定是离子化合物Na 和F,NaF 为离子化合物。
Na 2O 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3.(2023广东卷)化合物XYZ 4ME 4可作肥料,所含的5种元素位于主族,在每个短周期均有分布,仅有Y 和M 同族。
Y 的基态原子价层p 轨道半充满,X 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 s n -1,X 与M 同周期,E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电负性:E>Y>Z B.氢化物沸点:M>Y>E C.第一电离能:X>E>Y和Y E3-的空间结构均为三角锥形在地壳中含量最多,因此E为氧元素;X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 s n-1,当n-1=2时,n=3,X为镁元素,当n-1=1时,n=2,X为锂元素。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油脂和蔗糖都属于高分子B.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成乙醇和乙酸C.蛋白质水解能得到氨基酸D.淀粉、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均可得到葡萄糖2.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3.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油脂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4.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均易溶于水B.两种物质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C.乙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5.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 )A.甲苯B.乙烷C.丙炔D.1,3-丁二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名称为1-甲基丙烷B.CH3CH2CH2CH2CH3和互为同素异形体C.和为同一物质D.CH3CH2OH和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空间充填模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9.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和甲烷都易发生取代反应B.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C.油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D.用新制的Cu(OH)2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 )A.C2H4B.CH3CH2OHC.C6H6D.CH3COOH12.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莽草酸A.分子式为C7H6O5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13.下列分离或提纯有机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14.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2H4,可发生以下转化,已知B、D是生活中的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75%的B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B.D、E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C.B、D、E三种物质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D.由B、D制备E时用到的浓硫酸只作脱水剂15.柠檬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B.1 mol柠檬酸可与4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C.1 mol柠檬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 mol H2D.1 mol柠檬酸最多可与4 mol NaHCO3发生反应16.能说明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而是完全相同的事实是( )A.苯的一氯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B.苯的邻位二氯取代物()只有1种C.苯的间位二氯取代物()只有1种D.苯的对位二氯取代物()只有1种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3分)已知X是一种具有果香味的合成香料,如图为合成X的一种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第一章过关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固体中含有共价键B.CO2分子中含有离子键CC是碳元素的三种核素DO含有相同的中子数解析:本题考查化学键、核素和原子结构的有关概念,NaCl中只有离子键,CO2中只有共价键,O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不相同。
答案:C2.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B.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C.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D.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解析:根据R和T的化合价及原子半径可以推测:R是硫元素,T是氧元素,再根据Q、T、L的半径关系可以推测出Q是铍元素,L是镁元素,再根据L、M的半径关系和化合价推测M是铝元素。
M的核外电子数不相等,A错;Al2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B正确;氢化物的稳定性H2S<H2O,C错;单质与浓度相同的盐酸反应的速率Be<Mg,所以D错。
答案: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最活泼金属,F是最活泼非金属B.Mg(OH)2碱性比Ca(OH)2强C.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个纵行D.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第ⅡA族解析:最活泼的金属在周期表的左下方,为Fr,最活泼的非金属是F,A错;Mg(OH)2碱性比Ca(OH)2弱,B错;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C错;D中X是钙元素,D正确。
答案:D4.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甲的最高价氧化物与乙的氢化物同时通入水中,得到的生成物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
丙位于第ⅠA族,丁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则()。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乙<丁B.原子半径:甲<乙C.丙的两种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D.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解析:甲是C,乙是N,丙是Na,丁是P。
答案:C5.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已知X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X2YZ4B.XYZ3C.X3YZ4D.X4Y2Z7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知:X为氢元素,Y为磷元素,Z为氧元素,根据磷元素的价态一般为+5价可以判断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学式不可能为A。
答案:A6.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B.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D.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解析: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如NH4Cl,A项错误;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可知,B项正确;有的元素有同位素,如16O和18O,这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C项错误;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则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弱,D项错误。
答案:B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B.质量数相同的不同原子,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C.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在反应中越易得到电子D.非金属性越强,其阴离子越难失去电子解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也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对;质量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一定不是同种元素,B错;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阳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弱,C错;非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其阴离子失电子能力越弱,D对。
答案:BC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从C到F,非金属性逐渐减弱B.第三周期元素从Na到Cl,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D.LiOH、NaOH、KOH的碱性依次增强解析:A中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中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D两项正确。
答案: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6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9.(8分)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A、B、E 3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3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皆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D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A,B,C,D,E。
(2)写出A、B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比较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用化学式表示)。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答案:(1)Na Al Si P Cl(各1分,共5分)(2)Al(OH)3+NaOH NaAlO2+2H2O(2分)(3)H 3PO 4>H 2SiO 3(1分)10.(9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1)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设计实验方案:比较⑦与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请将方案填入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答案:(2)Al(1分) 2Al+2KOH+2H 2O 2KAlO 2+3H 2↑(3分)(3)(4分)实验步骤(2分)实验现象与结论(2分)将少量氯水加入盛有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若加入氯水后溶液呈黄色,加入少量四氯化碳后,四氯化碳层呈橙红色,证明单质氯比单质溴氧化性强11.(11分)A 、B 、C 、D 为短周期内除稀有气体外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四种元素中只有C 为金属元素;A 和C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B 、D 属于同主族;C 、D 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A 、B 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的3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元素符号为 ,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C 2B 2中含有的化学键是,写出C 2B 2与A 2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A 、B 、C 、D 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4)用化学方程式证明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B强于D。
解析:因为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又因为A、C同主族且只有C为金属,故可初步确定A为H,C为Na,设B的原子数为b,因D与B同主族,所以D的原子数为b+8,则有11+(b+8)=3×(b+1),解得b=8,即B为O,D为S。
(1)A为H,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Na2O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Na2O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3)S2-有3个电子层,而O2-与Na+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O2-的半径大于Na+,而H+半径最小。
(4)证明O得电子能力比S强,通常可用氧气置换硫化氢中的硫来实现。
答案:(1)H(1分)(2分)(2)离子键、共价键(2分)2Na2O2+2H2O4Na++4OH-+O2↑(2分)(3)S2->O2->Na+>H+(2分)(4)2H2S+O 22H2O+2S↓(2分)12.(8分)某同学做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续表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2)实验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及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答案:(1)(每空1分,共6分)(2)金属性:Na>Mg>Al(1分),非金属性Cl>S(1分)或: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2分)第二章过关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解析:A、D都是放热反应,C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答案:B2.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将铝片改为铝粉,做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解析:A增大水的用量不能增大Na与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不变;B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C压强对溶液间和固体间的反应速率无影响;D稀硫酸改用浓硫酸后,Fe发生钝化。
答案:B3.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如下,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A.4-2-3-1B.1-2-3-4C.3-4-2-1D.1-2-4-3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和固体物质的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1的盐酸的浓度最小,反应的温度最低,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由于实验3的反应温度比实验2的反应温度高,所以反应速率实验3大于实验2;而实验4和实验3虽然浓度相同,但反应的温度不同,物质的状态也不相同,所以不能比较。
答案:C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N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3 s末的v(H2)=0.3 mol·L-1·s-1,则3 s末NH3的浓度为()。
A.0.4 mol·L-1B.0.6 mol·L-1C.0.9 mol·L-1D.1.2 mol·L-1解析:同一反应中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由N2+3H22NH3知v(NH3)=v(H2)=×0.3 mol·L-1·s-1=0.2 mol·(L·s)-1;所以:c(NH3)=v(NH3)·Δt=0.2 mol·L-1·s-1×3 s=0.6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