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中的断句规则,并能够正确运用断句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写作基础,提升中考文言文的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

2. 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意义。

3. 运用断句技巧,正确解读文言文句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文言文教材、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断句规律,引起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兴趣。

Step 2: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或黑板,向学生详细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包括标点的使用、句子成分的划分等内容。

同时,通过示例句子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断句规则的具体应用。

Step 3: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15分钟)教师选择一篇适合中考的文言文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成分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Step 4:练习断句技巧(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断句规则进行分析和断句。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个别完成,然后与同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解析。

Step 6:总结和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文言文段落,自行编写一篇短文,运用所学的断句规则进行断句,并解读句子的意义。

2.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断句分析,并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提高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

九年级文言文断句教案

九年级文言文断句教案

九年级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技巧和规律。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断句练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结构和意义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判断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和断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断句练习,提高断句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断句过程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九年级阶段文言文断句的相关素材。

2. 准备断句练习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等。

3. 示例:给出一个文言文句子,示范如何进行断句。

4. 练习:让学生独立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分组讨论断句练习中的难点和困惑,共同解决问题。

6. 反馈:展示练习答案,让学生对照答案检查自己的断句是否准确。

8. 作业:布置断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经典断句案例,让学生体会断句在文学作品中的韵律美。

2. 对比现代汉语的断句习惯,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特殊性。

3. 引导学生关注断句在古代学术交流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断句准确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后作业:审阅学生提交的断句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断句能力。

3. 对于掌握较快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教学内容和挑战。

文言文断句 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断句 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文言句读,体会古代汉语的语言魅力2.能够运用“三大步骤、五大策略、两级排除”基本技能解答课外文本断句题型,解除“句读”之困惑。

【教学重难点】能够运用“三大步骤、五大策略、两级排除”基本技能解答课外文本断句题型,解除“句读”之困惑。

【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过程:一、情境故事导入:八十老人临终前立下遗嘱:八十老翁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方法一:八十老翁/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财产判给女婿)方法二:八十老翁/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财产判给儿子)二、知晓句读含义,感知三大步骤(一)什么是“句读”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书都需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做断句读。

(二)三大步骤1.理解大意初判断2.先易后难抓关键3.断后通读查连贯三、探究五大策略,解除句读困惑——寻找规律,归纳方法我们着重利用《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结合其他我们已经学过的或课外文言文,归纳文言断句的一般规律(方法)。

(一)请同学们结合下列的语句,填写表格,寻找规律,归纳方法。

第一组:(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2)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3)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明确:策略一——标名代,定主宾第二组:(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明确:策略二——察对话,定句读第三组:(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至于负者歌于途(3)已而夕阳在山(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积累虚词:虚词类别常见典型虚词句首发语词(其前断开)夫、盖、至若、若夫既而、已而、俄顷、俄而、未几句首时间词(其前断开)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矣、也、耳、焉、哉、乎、与(欤)、邪(耶)然则、则、至于、是以、是故、虽然、假使文言句首关联词(其前断开)明确:策略三——看虚词,找位置第四组:(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案)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考纲分析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绍兴中考卷已经连续几年考查这一知识点了。

14.用“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 ( 3 分)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2008年绍兴中考卷1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3分)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2009年绍兴中考卷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3分)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2010年绍兴中考卷(二)解释什么叫句读因为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三)句读的重要性断句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语义也不同。

(1)趣味断句据说从前有个老头子,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儿子,老头子于是就立下这样的遗嘱:“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来老头儿一死,家里就像炸开锅了,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请县老爷给判判。

(请学生思考)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总结,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同时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文言文断句 教学设计-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断句   教学设计-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悉中考断句考题类型和特点。

2.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3.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翻译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翻译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热身小游戏,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给下面语句断句.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由刚刚的小游戏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二)何为断句: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断句的标记为“/”。

(三)考试说明:文言文语句停顿是理解, 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所以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是近年中考常有的题型.南充市对于文言文断句的考试形式都是直接划分语句的朗读节奏.(四)文言断句的步骤那么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如何才能把这一类型的题做得又好又快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文言文断句的步骤:(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3)借助一些方法技巧,巧妙断句。

(五)断句小技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文言断句小技巧:由点探规律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规律一: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初三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复习文言文断句一、教学目标了解2022年中考文言文考点及要求,初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且学习运用断句方法解题。

二、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且学习运用断句方法解题。

三、教学步骤1. 笑话导入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看视频。

2.展示例题文言文断句题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请看例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初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且学习运用断句方法解题。

请看例题: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B.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C.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D.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3.什么叫断句?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4. 断句的技巧(1)通文义(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例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核舟记》)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抓特征(找名词、抓虚词、明对话、辨句式)◆找名词:例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醉翁亭记》)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练习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抓虚词:○1句首虚词:夫(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盖(盖追先帝之殊遇)、惟(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教案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⒉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四、教学重点引导总结文言断句的几种技巧,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通过练习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七、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很难得满分,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再辅以一些方法技巧,提高文言断句能力。

一、标名(代)词,定主宾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二、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共含13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二、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找虚词,定句读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分析: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总结: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例如: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分析:句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了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

总结: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
教学设计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
九华初中张冬云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学时安排】
一课时
一、复习指导
1、见《中考作业高效复习》P140-P141
2、重点掌握其中介绍的前五种方法
二、文言文断句练习: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标1处,加#号的句子标2处)
1、且壮士不死即已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4、至于负者歌于途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7、可以为师矣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9、上使外将兵
10、同舍生皆被绮绣
1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2、衔远山,吞长江
1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7、其一犬坐于前
#18、而乡邻之生日蹙
#19、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三、给下列语段断句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附教学反思: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
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并诵读一定量的文言文,就能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感,熟
练地处理文言文的朗读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