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0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合集下载

C50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50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50细石砼配合比设计计算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招标文件和图纸设计。

二、使用部位及技术要求1、使用部位:梁绞缝2、技术要求:①设计标号:C50。

②施工坍落度:50mm ~70mm三、原材料1、水泥:①河南七里岗水泥厂,“回生”牌,P.O42.52、碎石:禹州石料厂,5~10mm连续粒级碎石。

3、砂:泌阳砂场,中砂。

4、水:地下饮用水。

5、外加剂:山西凯迪建材有限公司,NOF-2型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1.0%,减水率19.6%6、掺合料:粉煤灰,平顶山姚孟电力粉煤灰开发公司,I级。

四、计算步骤:1、试配强度:fcu,o=fcu,k+1.645σ=50+1.645×6.0=59.87Mpa其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2、水灰比W/C=(αa.fcu)/(fcu,o+αa.αb.fce)=(0.46×1.1×42.5)/(59.87+0.46×0.07×1.1×42.5) =0.35式中:αa、αb—回归系数fce=γcfce,g:γc—水泥强度等级的富裕系数,取1.1; 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根据公路桥规要求,确定以0.35为基准水灰比。

3、确定用水量:mwo=210×(1-0.196)=169Kg;4、确定用灰量:mco=mwo/(W/C)=177/0.35=483Kg;5、砂率:βs=33%6、粗、细骨料的确定:(采用重量法)由下式计算: mco+mgo+mso+mwo=mcpβs=mso/(mso+mgo)×100%mco--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每立方混凝土的碎石用量(Kg) mso--每立方混凝土的砂用量(Kg) mw--每立方混凝土的水用量(Kg) mcp--每立方混凝土拌合物假定容量(Kg),取2450Kg。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全文)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全文)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全文)正文: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相关内容。

在工程实践中,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保障工程品质和提高工程效益至关重要。

2. 材料选择2.1. 水泥2.2. 砂2.3. 石料2.4. 水2.5. 外加剂3. 配合比设计3.1. 水灰比设计3.2. 砂石比设计3.3. 混凝土强度设计3.4. 配合比试验4. 施工工艺4.1. 混凝土搅拌站的选址与布置4.2. 砂浆拌合设备和操作4.3. 石料拌合设备和操作4.4.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5. 质量控制5.1. 试块制作与养护5.2. 强度检测标准5.3. 监理方案6. 安全与环境保护6.1. 施工作业安全6.2.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7. 特殊要求7.1. 抗渗性能要求7.2. 抗冻性能要求7.3. 耐久性能要求附件:1. 外观检验报告2. 强度试验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混凝土中水、水泥、砂、石料等各种成分的比例。

2. 水灰比设计: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质量比。

3. 砂浆拌合设备:用于混合砂和水泥的设备,可通过搅拌将两种材料均匀混合。

4. 砂浆养护:浇筑完混凝土后,采取措施使混凝土获得足够的湿润和保温,以促进水泥胶结反应,提高混凝土强度。

------------------------------------------------------------------------------------------------------------------------正文: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相关内容,以保障工程质量和提高工程效益。

2. 材料选择2.1. 水泥的选择原则2.2. 砂的选择原则2.3. 石料的选择原则2.4. 水的选择原则2.5. 外加剂的选择原则3. 配合比设计3.1. 水灰比设计原则3.2. 砂石比设计原则3.3. 混凝土强度设计依据3.4. 配合比试验方法4. 施工工艺4.1. 混凝土搅拌站选址与布置要求4.2. 砂浆拌和设备及操作方法4.3. 石料拌和设备及操作方法4.4.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要求5. 质量控制5.1. 试块制作与养护规定5.2. 强度检测标准5.3. 监理方案要求6. 安全与环境保护6.1. 施工作业安全要求6.2.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要求7. 特殊要求7.1. 抗渗性能要求7.2. 抗冻性能要求7.3. 耐久性能要求附件:1. 外观检验报告2. 强度试验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混凝土中各种成分的比例。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依据1、依据JGJ55-2O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2、依据JTG/T3650-202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依据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依据JTG3420-20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二、原材料1.水泥:***水泥,型号:P.O52.5R o2、粗集料:碎石产地:***;级配:5-20mm连续级配。

3、细集料:砂,产地:***砂厂;中砂。

4、水:饮用水。

5、外加剂:***高效减水剂,***公司。

掺量1%,减水率取21%β三、坍落度:施工部位为桥梁上部构造,坍落度为70~90mm o四、施工工艺:采用机械强制搅拌,采用机械振捣成型。

五、养护条件:温度20±2°C,湿度>95%.六、配合比设计(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根据混凝土强度fcu,k=50Mpa,按。

=6.0MPa,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cu z0=fcu z k+1.645σ=50+1.645×6=59.9(Mpa)(2)计算水灰比1)按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1.计算水泥实际强度根据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fce z k=52.5MPa,水泥富裕系数取Yc=1.00,水泥实际强度为:fce=γcχfce,k=:1.OOX52.5=52.5(MPa)2.计算混凝土水灰比根据混凝土配制强度fcu z0=59.9MPa,水泥实际强度fce=52.5MPa,查表碎石A=O.46,B=0.07z计算水灰比:W=0.46×52.5=0.39C=59.9+0.46×0.07×52.5根据施工能力取0.362)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查表得允许最大水灰比为0.60。

按强度计算水灰比0.36,符合耐久性要求。

采用计算水灰比为0.36。

(3)选定单位用水量根据要20mm,查表选用混凝土用水量为215kg∕m3Mw0=215*(1.-21%)=170(kg∕m3)(4)计算单位用灰量1)按强度计算求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70-90mm,碎石最大粒径为单位用灰量根据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wo=170kg∕m3,水灰比W∕C=0.36,混凝土单位用灰量为:mcθ=170/0.36=472kg∕m32)按耐久性校核单位用灰量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查表得最小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按强度计算单位用灰量472kg∕m3,符合耐久性要求。

C50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50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50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C50细石砼配合比设计计算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3、招标文件和图纸设计。

二、使用部位及技术要求1、使用部位:梁绞缝2、技术要求:①设计标号:C50。

②施工坍落度:50mm ~70mm三、原材料1、水泥:①河南七里岗水泥厂,“回生”牌,P.O42.52、碎石:禹州石料厂,5~10mm连续粒级碎石。

3、砂:泌阳砂场,中砂。

4、水:地下饮用水。

5、外加剂:山西凯迪建材有限公司,NOF-2型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1.0%,减水率19.6%6、掺合料:粉煤灰,平顶山姚孟电力粉煤灰开发公司,I级。

四、计算步骤:1、试配强度: f cu,o=f cu,k+1.645σ=50+1.645×6.0=59.87Mpa其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2、水灰比W/C=(αa.f cu)/(f cu,o+αa.αb.f ce)=(0.46×1.1×42.5)/(59.87+0.46×0.07×1.1×42.5) =0.35式中:αa、αb—回归系数f ce=γc f ce,g:γc—水泥强度等级的富裕系数,取1.1;f 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根据JTJ041-2000要求,确定以0.35为基准水灰比。

3、确定用水量:m wo=210×(1-0.196)=169Kg;4、确定用灰量:m co=m wo/(W/C)=177/0.35=483Kg;5、砂率:βs=33%6、粗、细骨料的确定:(采用重量法)由下式计算:m co+m go+m so+m wo=m cpβs=m so/(m so+m go)×100%m co--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每立方混凝土的碎石用量(Kg)m so--每立方混凝土的砂用量(Kg)m w--每立方混凝土的水用量(Kg)m cp--每立方混凝土拌合物假定容量(Kg),取2450Kg。

C50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碎石

C50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碎石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原则C50砼普通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本着符合质量要求、经济合理、易于施工为原则进行设计。

二、设计及试验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规程》JGJ55-201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三、设计要求1、使用部位为:梁体、湿接缝、横隔板、桥面铺装等。

2、设计强度为:C503、设计目标坍落度:140~160mm四、原材料情况1、水泥:伊犁天山水泥厂P.O52.5水泥其试验报告见附件。

2、矿粉:新源县双新环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

3、砂:巩留平和砂料场的中砂,其试验报告见附件。

4、碎石:巩留砂石料场碎石,规格5~20mm连续级配。

其报告见附件。

5、外加剂:山西康特尔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KTPCA聚羧酸减水剂。

6、水:饮用水。

五、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初步及基准配合比:1)、计算配制强度:f cu,o=f cu,k+1.645σ=50+1.645×6=59.9Mpa取σ=6.02)、计算水灰比:W/C =αa×f ce/(f cu,o+ αa×αb×f ce)W/C =0.53×57.8(59.9+0.53×0.20×57.8)=0.46式中:αa取0.53,αb取0.20 f ce=γc f ce=1.10×52.5=57.8Mpa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属于严寒地区,允许最大水灰比为0.50,水灰比取0.37。

3)、确定单位用水量根据碎石粒径及坍落度要求,单位用水量230Kg/m3 ,外加剂减水率为25%,230×(1-0.25)=172Kg4)、计算单位胶材用量:m bo=m wo/w/c=172/0.37=465kg/m3,矿粉掺量10%,水泥用量418kg/m3,矿粉47kg/m3。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C50混凝土是指其强度等级为C50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表示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要确定水泥、骨料(粗骨料和细骨料)、水和掺合料的用量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和耐久性等综合性能。

以下是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相关内容。

1.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确定的。

在确定C50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时,首先要确定其设计强度等级为C50。

C50强度等级表示混凝土在28天龄期下的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0 MPa。

2.骨料选用粗骨料一般选择碎石或砾石,细骨料一般选择天然细砂。

在C50混凝土中,骨料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适当的强度和粒径分布。

3.水泥选择C50混凝土中常用的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等。

水泥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水泥品种。

4.掺合料的使用在混凝土中常使用的掺合料有矿渣粉、粉煤灰等。

掺合料的适当添加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热收缩性能。

在C50混凝土中,掺合料的使用量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求确定。

5.水灰比的确定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的质量之比。

合理的水灰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在C50混凝土中,一般采用低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

6.配合比的制定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的用量比例。

在C5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各成分的用量比例。

配合比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工程要求、原材料品质、施工工艺和材料消耗等因素。

7.施工工艺要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灰比和拌合时间,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同时,要注意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以促进混凝土强度发展和耐久性提高。

8.质量控制及试验在C50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试验工作。

包括原材料检测、配合比试验、混凝土强度试验、物理性能测试等,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C50等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50等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攀枝花学院3+2组合配合比计算设计要求C50等级混凝土。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JGJ 55的规定,其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1、原材料选择结合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原材料并检测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1)水泥选用P.O 42.5级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49.3MPa,安定性合格。

(2)矿物掺合料选用F类II级粉煤灰,细度18.2%,需水量比101%,烧失量7.2%。

选用S95级矿粉,比表面积428m2/kg,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99%。

(3)粗骨料选用最大公称粒径为25mm的粗骨料,连续级配,含泥量1.2%,泥块含量0.5%,针片状颗粒含量8.9%。

(4)细骨料采用当地产天然河砂,细度模数2.70,级配II区,含泥量2.0%,泥块含量0.6%。

(5)外加剂A型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为25%,含固量为20%。

(6)水选用自来水。

2、计算配制强度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σ为6.0MPa。

表4.0.2 标准差σ值(MPa)采用《规程》中公式4.0.1-1计算配制强度如下:cu,0cu,k 1.645f fσ≥+(4.0.1-1)式中: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计算结果:C50混凝土配制强度不小于59.87MPa。

3、确定水胶比(1)矿物掺合料掺量选择(可确定3种情况,比较技术经济)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粉煤灰掺量。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注:1 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2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3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高性能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高性能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高性能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水胶比:根据客运专线对混凝土的强度的设计要求,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水胶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增大流动度,因此采用加入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以满足混凝土对强度和工作性的要求。

2、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侵蚀性能,加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粉煤灰的掺量宜为25%~30%。

磨细矿粉的掺量宜为30%~50%。

3、含气量: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控制主要通过混凝土的含气量指标控制,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引起剂,能够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均匀、细小、封闭的微小气泡,不但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还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4、砂率:高性能混凝土是由粗骨料形成的密集配骨架体系,细集料的主要起到填充作用,控制粗细集料比例的指标为砂率。

选择适当的砂率,能够大大增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尺寸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50细石砼配合比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招标文件和图纸设计。

二、使用部位及技术要求
1、使用部位:梁绞缝
2、技术要求:①设计标号:C50。

②施工坍落度:50mm ~70mm
三、原材料
1、水泥:①河南七里岗水泥厂,“回生”牌,P.O42.5
2、碎石:禹州石料厂,5~10mm连续粒级碎石。

3、砂:泌阳砂场,中砂。

4、水:地下饮用水。

5、外加剂:山西凯迪建材有限公司,NOF-2型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
1.0%,减水率19.6%
6、掺合料:粉煤灰,平顶山姚孟电力粉煤灰开发公司,I级。

四、计算步骤:
1、试配强度:f cu,o=f cu,k+1.645σ=50+1.645×6.0=59.87Mpa
其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2、水灰比
W/C=(αa.f cu)/(f cu,o+αa.αb.f ce)
=(0.46×1.1×42.5)/(59.87+0.46×0.07×1.1×42.5) =0.35
式中:αa、αb—回归系数
f ce=γc f ce,g:γc—水泥强度等级的富裕系数,取1.1;
f 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根据JTJ041-2000要求,确定以0.35为基准水灰比。

3、确定用水量:m wo=210×(1-0.196)=169Kg;
4、确定用灰量:m co=m wo/(W/C)=177/0.35=483Kg;
5、砂率:βs=33%
6、粗、细骨料的确定:(采用重量法)由下式计算:
m co+m go+m so+m wo=m cp
βs=m so/(m so+m go)×100%
m co--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每立方混凝土的碎石用量(Kg)
m so--每立方混凝土的砂用量(Kg)
m w--每立方混凝土的水用量(Kg)
m cp--每立方混凝土拌合物假定容量(Kg),取2450Kg。

计算后的结果为:m go=1205Kg m so=593Kg
7、每立方米混凝土用量:
m co=483Kg m so=590Kg m go=1205Kg m wo=169Kg
质量比为:
m co : m so : m g :m wo :m外
= 1 : 1.23:2.49 :0.35:0.01
五、试配:
1、首先进行试拌,以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提出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2、混凝土强度试验时采用与基准水灰比±0.03的三个不同配合比,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分别增加和减少1%进行试配。

3、每立方米砼材料用量(Kg/m3)
W/C=0.32 外加剂掺量1.1%
m co : m so : m g : m wo :m外
=500 : 590 :1195 :160 :5.5
=1 :1.18 :2.39 :0.32: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